湖南省郴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郴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年上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知人”是指鉴赏
试题预览
2018年上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解作家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美智《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鉴赏》)
1、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知人论世”作为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B. “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动机等作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容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
C. “知人论世”就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
D.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法”。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对作品任意取舍,不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就必定会影响到对其作品的理解。
B. 有了文学常识的积累,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能力,就构建起了文学史的框架。
C. 如果不用“知人论世”进行赏析,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
D. 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作品相关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评论诗文必须先了解作者的身世处境和时代背景。
B. 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以此论证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C. 鲁迅和朱熹对陶渊明的评论,都指出其具有既平淡、又豪放的特点,有力地论证了“知人论世”的必要性。
D. 王国维运用假设论证法指出,如果已经做到了知人论世,还不能正确解读诗歌,这样的读者是很少的。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每句6分,共18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B.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君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唐宋散文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D.《师说》用了六个字--传其道解其惑,就把老师的职能作用给概括出来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第二段论证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有例证,有引证。
D.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三、古诗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4分,共8分)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该诗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此时好友元稹去世,作者体弱多病,官务清闲。
8、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 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了“睡美”。
    C. 尾联中“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为了说明老翁怕冷。
    D. “霜叶满阶红”与“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有异曲同工之妙。
E. 本诗语言自然、质朴,刻画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

9、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古诗文默写(共六句,每句1分,共6分)
10、(1)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6)                      ,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4分,简答题6分,共10分)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做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选自《当代散文精品》,有删改)
11、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
    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生动而传神。
    C.“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D.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的铮铮铁骨。
    E.“替叛贼说话”“震怒”了武帝终至“就极刑”,归根到底是司马迁文人性格使然,刚硬而敢于说真话,不人云亦云,他的悲剧其实是他性格的悲剧。 
12、文章结尾处,集中点染了司马迁的风骨与精神,对我们今天确定人生价值、成就事业颇有启发与补益。请结合全文,选择两个方面,对他的人格与精神进行评析。



六、语言表达题。(选择题每题2分,第16题6分,共12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上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 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投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 某些管理机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各种状况
D. 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好观众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 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 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 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但是          ,            ,            ,            ,              ,          。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①个人在朋友圈发布或转发信息要慎重
②还要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
③朋友圈又具有公共性质
④不能盲目动指头
⑤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
⑥在朋友圈里除了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A. ①⑤⑥②③④ B. ③⑥①⑤④② C. ⑤③⑥②①④ D. ⑥④⑤②③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太阳能与风能①______。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②______。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③______,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七、作文(40分)
    有这样一扇无形的门,有的人紧紧地关闭,有的人半虚半掩,有的人全然敞开。——这扇门的名字叫心门,即“心扉”。正因为对待这扇门的态度不同,人的心灵世界才有了不同的色彩,人生舞台便上演不同的故事。
    请以“敞开心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年上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参考答案
1 D张冠李戴,“知人论世”经历代文论家的发展,才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知人论世法”与孟子最初所说的“知人论世”已不是同一概念。
2 B因果倒置。
3 B 本题A项,不是对比论证;C项,朱熹并没有认为陶渊明平淡,而是认为其豪放,原文是“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豪放”;D项,不是假设论证,同时,原文是说不能解读的诗歌是很少的,并不是说这样的读者很少。
4 D “问之”与“则曰”主语不一致,“之”与“曰”后都应断开,排除AC;“彼与彼”是我和你的意思,我和你怎样了,没有说完,不应该断开,应是“彼与彼年相若也”,排除B;“位卑则足羞”与“官盛则近谀”对称,之后都应断开.综上选D. 
5 D 《师说》用了六个字--传其道解其惑,就把老师的职能作用给概括出来了”表述有误,这六个字应是“传道、受业、解惑”。
6 A “第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表述有误,它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7 ①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吧!     
  ②不知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呀.
8 CD 本诗描绘了一个体衰闲散、安适恬淡的老翁形象。①“卧迟”“灯灭后”,才能赏听窗外的沥沥雨声,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体现他心无顾虑,具有闲淡的情怀;②老翁“晓晴寒未起”,对“霜叶满阶红”漫不经心,突出老翁心境清静淡泊;③“香添暖被笼”,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突出了体衰而又闲散的形象。
题中C项,“寒”不仅是身寒,更多的是心寒,对自身暮年政治生活的心灰意懒;D项,“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多么冷酷的大自然啊!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
9 把握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一般包括:(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等直接描写,也要抓住间接描写,即侧面衬托;(3)体察诗人写作意图,注意联想和想象。答题时从诗歌的内容出发来理解,诗歌中“卧迟”“灯灭后”;老翁“晓晴寒未起”,对“霜叶满阶红”漫不经心;“香添暖被笼”等等,都突出了老翁体衰闲散、安适恬淡的特点。围绕以上内容来分析即可。
10 (1)东船西舫悄无言   (2)只是当时已惘然   (3)可以横绝峨眉巅   
   (4)无边落木萧萧下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数罟不入洿池
11 AE  A项,“明喻”错,应为借喻。 E项,“他的悲剧其实是他性格的悲剧”错,原文说“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司马迁的悲剧归根到底是刚直不阿的品格不能为专横残暴的制度所容,这更是一个时代悲剧。
12  ①有独立人格。司马迁:“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独立人格是司马迁最宝贵的特点,一个人只有不依附于任何权势,才有追求真理、献身真理的精神,才能成就事业。
    ②有社会良心。司马迁敢于说公道话,敢于坚持正义,不趋炎附势,这是我们今天十分需要的一种价值取向。坚持正义,坚持真理,才能奉献社会。
    ③有理想,执著追求。司马迁:“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执著追求,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为社会尽力。
    ④顽强坚韧。在困难甚至灾难面前不动摇,在威逼面前不屈服,矢志不移,坚定不拔。这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⑤不重名利,不迎合时俗。司马迁没有追求权贵的赏识,没有迎合时俗,耐得住寂寞,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成就了伟业。
13 D A.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句中修饰“人品胸襟”,对象错;B.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褒贬误用;C.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和祸害转嫁给别人。不合语境;D.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符合语境。
14 B A.搭配不当,“西红门创业大街”和“启动”搭配不当;C.偷换主语,一方面,提取主干可知,”实时性“和”传播“不能搭配,没有”传播实时性“一说,另一方面,后一句说的性质属于”新媒体“,而非”实时性“。结合以上两个原因,后一句的主语应该是“新媒体”,句子可以修改为“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新媒体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句式杂糅,“受…共同影响下形成”杂糅,“受…影响”和“在…影响下”杂糅。也就是,可以说“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形成的其他特点”,也可以说“又兼有在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15 C 该语段空缺部分前主要介绍“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私密性”,那么下文要介绍“互联网的开放性”,那么和上文衔接紧密的应是⑤,下文应接着介绍“互联网的公开性”③,基于互联网的特点,所以在朋友圈要准守社交礼仪⑥,根据关联词“要…”可知,与之衔接紧密的应是“还要…”故句②应放在句⑥后,由于以上原因,所以在朋友圈内发表信息要慎重,不能盲目发布,①④顺序为,先①后④;所以整个语段的顺序为:⑤③⑥②①④;
16 ①在时间上和季节上都有很强的互补性;②冬季太阳光照强度弱而风大;③晴天由太阳能发电    【解析】本语段论述的是太阳能与风能之间的具体关系.第一处根据后文“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表明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关系,从“夜晚”“夏季”表明其突出在时间和季节之上,故可以填写“在时间上和季节上都有很强的互补性”;第二处则是根据“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这之间是一个对应性的关系.可以填写“冬季太阳光照强度弱而风大”;第三空根据“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表明发电的具体时间以及具体方式,可以填写为“晴天由太阳能发电”.
17 答案 略 【解析】本题要求以“敞开心扉”为题,首先要注意,题目不能更换,必须以此为题目。然后仔细分析这个短语,理解好“心扉”的含义:心窗;然后结合题干材料信息和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写作:开启心窗的钥匙;打开心窗;心灵的色彩。注意题干信息,要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42.49.28.6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北省卓越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