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吴承恩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吴承恩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淮安市吴承恩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韩红梅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李白一生写下来许多的山水名篇,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名川大山的杂言歌行。这些诗气势豪放,想象,用仙境和幻
试题预览
淮安市吴承恩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语 文 试 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韩红梅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李白一生写下来许多                的山水名篇,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名川大山的杂言歌行。这些诗气势豪放,想象        ,用仙境和幻境构筑壮丽的理想世界,        了诗人超然世外的情致。
A. 脍炙人口    奇特    寄托       B. 脍炙人口    怪异    孕育
C. 耳熟能详    怪异    寄托       D. 耳熟能详    奇特    孕育
2. 在下面一段文 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圆月是团圆的象征。中国人重视团圆,把花好月圆之夜视作骨肉团聚之时。无数个夜晚,远在异乡的游子             。在他们心中,圆月是父母, 是兄弟,是姐妹,是爱人,是儿女,             。团圆是“道法自然”,是“人道”符合“天道”,是“天人感应”,             。纯朴智慧的中国人诗意地领悟和庆贺着自己的“团圆节”,寄情于            的遐思,走进“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①“千里共婵娟”  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③是中华儿女特有的价值理念  ④是万水千山无法阻隔的浓浓情思
A. ②④①③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①③    D. ④②③①
3. 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句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D. 父没,或劝之仕。
4.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
B.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C.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修能:美好的才能)
D.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五)
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 古之学者必有师。
C.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6.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活用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常以身翼蔽沛公                     B. 左右欲刃相如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7. 下列句子中,与“ 之二虫又何知 ”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大王来何操?                       B.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 沛公安在?                         D. 而又何羡乎?
8. 下列句子翻译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则足以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老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译文:认为凡是这一州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都被我游览过了。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健。
D.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二、文言文阅读(共14分)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D.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氏兄弟把父亲的灵柩运回四川与母亲同葬,按风俗俩人 是同一坟冢而不同的墓穴,兄弟俩请司马光为母亲写墓志铭。
B.苏辙因为家庭负担所累,二十七岁学无所成,所幸的是后来程氏主动挑起家庭重担,支持 他读书。
C.程氏嫁入苏家,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嫌弃苏家清寒。
D.程氏告诫儿子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并且教育他们做人要恳切率直,要有正义之气。
11. 请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4分)
译文: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4分)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诗人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诗人乘船相送。②阴虫:蟋蟀。
12. 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8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生非异也,                        。(《劝学》)
(2)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师说》)
(3)                     ,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4)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5)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念奴 娇•赤壁怀古》)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
(8)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离骚》)
五、现代文阅读(共15分)
女巫的面包
玛莎•米查姆小姐是街角上那家小面包店的女老板。她今年四十岁了,有两千元的银行存款,两枚假牙和一颗多情的心。很多结了婚的人都没有玛莎小姐这么优越的条件。
  有一个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玛莎小姐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个中年人,戴眼镜,棕色的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衣服破旧,有几处补丁,而且宽松皱褶。但是,他外表整洁、很有礼貌。这个顾客老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五分钱一个,陈面包五分钱两个。他从来不要别的,只买陈面包。
  有一次,玛莎小姐注意到他手指上有一块红褐色的污迹。她立刻断定这位顾客是艺术家,并且非常穷困。玛莎小姐坐下来吃肉排、喝红茶的时候,常常会 好端端地叹起气 来,希望那个斯文的艺术家能够分享她的美味的饭菜,不必待在阁楼里啃硬面包。玛莎小姐的心,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了,是多情的。
  为了证实她对这个顾客的职业的猜测,她把以前从拍卖会拍得的一幅绘画从房间搬到外面。那是一幅威尼斯风景,一座壮丽的大理石宫殿矗立在前面的水景上,许多明暗烘托的笔触。艺术家是不可能不注意到的。
  两天后,那个顾客来了。
  “两个陈面包,劳驾。”
  “夫人,你这幅画不坏。”顾客说道。
  “是吗?”玛莎小姐说,她看到自己的计谋得逞了,便大为高兴。“我最爱好艺术和——”(不,这么早就说“艺术家”是不妥的)“和绘画。”她改口说。
  “你认为这幅画不坏吗?”
  “宫殿,”顾客说,“画得不太好。透视法用得不真实。再见,夫人。”他拿起面包,欠了欠身,匆匆走了。
  是啊,他准是一个艺术家。他眼镜后面的目光是多么温柔和善啊!他的前额有多么宽阔!一眼就可以判断透视法——却靠陈面包过活!假如天才有两千元银行存款、一家面包店和一颗多情的心作为后盾,艺术和透视法将能达到多么辉煌的成就啊——但这只是白日梦罢了,玛莎小姐。
  最近一段时间他来的时候往往隔着货柜聊一会儿,他还是一直买陈面包。她觉得他仿佛瘦了一点,精神也有点颓唐。她很想在他买的寒酸的食物里 加上一些好吃的东西,只是鼓不起勇气来。她不敢冒失。她了解艺术家高傲的心理。
  玛莎小姐在店堂里的时候,也穿起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来了。她在后房熬了一种神秘的温棒子和硼砂的混合物。有许多人用这种汁水美容。
  一天,那个顾客又像平时那样来买他的陈面包。玛莎小姐去拿面包的当儿,外面响起一阵嘈杂的喇叭声和警钟声,一辆救火车隆隆驶过。顾客跑到门口去张望,玛莎小姐突然灵机一动,抓住了这个机会,往两 个陈面包里各塞进一大片黄油,再把面包按紧。
  顾客再进来时,她已经把面包用纸包好了。顾客走了,玛莎小姐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可是心头不免有点着慌。
  她是不是太大胆了呢?他会不高兴吗?
  那天,她的心思老是在这件事上打转。她揣摩着他发现这场小骗局时的情景。
  他会拿起干面包和清水当午饭。他会切开一个面包……
  想到这里,玛莎小姐的脸上泛起了红晕。
  前门上的铃铛恼人地响了。有人闹闹嚷嚷地走进来。玛莎小姐赶到店堂里去。那儿有两个男人。一个是叼着烟斗的年轻人,另一个就是她的艺术家。
   他的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后脑勺上,头发揉得乱蓬蓬的。他攥紧拳头,狠狠地朝玛莎小姐摇晃——竟然向玛莎小姐摇晃。
  “笨蛋!”他拉开嗓子嚷道,接着又喊了一声类似“五雷轰顶的”话。
  年轻的那个竭力想把他拖开。
  “我不走,”他怒气冲冲地说,“我非跟她讲个明白不可。”
  他擂鼓似地敲着玛莎小姐的柜台。
  “你把我给毁啦。”他嚷道,他的蓝眼睛几乎要在镜片后面闪出火来。“我对你说吧,你是个讨厌的老猫!”
  玛莎小姐虚弱无力地倚在货架上,一手按着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
  年轻人抓住同伴的衣领。“走吧,”他说,“你也骂够啦。”他把那个暴跳如雷的人拖到门外,自己又回来了。“夫人,我认为应当把这场吵闹的原因告诉你,”他说,“那个人是布卢姆伯格。他是建筑图样设计师。我和他在一个事务所里工作。他在绘制一份新市政厅的平面图,辛辛苦苦地干了三个月,准备参加有奖竞赛。他昨天刚上完墨。你明白,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底稿的。上好墨之后,就用面包屑擦去铅笔印。陈面包比擦字橡皮好得多。布卢姆伯格一向在你这里买面包。嗯,今天——嗯,你明白,夫人,里面的黄油可不——嗯,布卢姆伯格的图样成了废纸,只能裁开来包三明治啦。”
  玛莎小姐走进后房。她脱下蓝点子的绸背心,换上那件穿旧了的棕色哔叽衣服。接着,她把温棒子和硼砂煎汁倒在窗外的垃圾箱里。
  (选自欧•亨利《女巫的面包》,有删改)
14. 下列对这篇小 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介绍主人公采用了单刀直入的方式,一开篇就直截了当地介绍了女主人公的基本情况,还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场景。
  B.小说采用了欧•亨利式结局,小说前文没有任何伏笔,小说的真相在结尾部分才交代出来,让读者看到一个与表象完全不同的结局,出人意料。
  C.小说对玛莎小姐“多情、自以为是”的行为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告诫人们做事不要主观臆断,好心办坏事。
  D.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两个陈面包,暗线是女主人公的同情心。
  E.小说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有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点,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氛围,文字生动活泼。
15. 请按故事进程有层次地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6分)





16. 简要概括玛莎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六、片段作文(35分)
17.同学们,大家都经历了无数次考试,每当你进入考场时,你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与感受呢?请把它写出来,字数不低于300字。
 
淮安市吴承恩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语 文 答 案
2017.9.22
1. 答案 A
解析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根据语境,第一空应选“脍炙人口”。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强调“特”,与众不同。怪异:奇异;奇异反常的现象。强调“怪”。根据语境,第二空应选“奇特”。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根据语境,第三空应选“寄托”。
2. 答案 B
解析 第一空,根据横线前的“无数个夜晚,远在异乡的游子”和横线后的“在他们心中,圆月是……”可知,此处应填与游子望月思乡有关的语句,故填②;第二空,根据横线前的“是父母,是兄弟……是儿女”可知,此处所填内容应是圆月在游子心中的形象,故填④;第三空,根据横线前的“团圆是‘道法自然’,是‘人道’符合‘天道’,是‘天人感应’”可知,此处是给“团圆”的价值定位,应填③;第四空,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是说游子寄情于与家人团圆的遐思,应填①。
3. C 4. D    5. A            6. A   7. B      8. C
9. 答案 D
解析 应为“向程氏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10. 答案B
解析 不是苏辙,而是苏洵。
11. (1)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
12.诗中的“实”是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14.E3分,A2分,C1分。
【C“辛辣”程度太深,文中既有对玛莎小姐的讽刺,也有对玛莎小姐的同情;B“小说前文没有任何伏笔”错误;D小说的明线是玛莎小姐与设计师围绕两个干面包的买卖和交往,暗线是设计师工作的进展过程和完败结局。】
15.答案:①玛莎接触布卢姆伯格并产生好感;②她猜测并“证实”了布卢姆伯格的艺术家身份,希望与其发展感情;③玛莎关心布卢姆伯格,往他买的两个面包里塞奶油;④玛莎塞的奶油毁掉了布卢姆伯格的劳动成果,从而结束了一个情感故事。
【从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角度入手,1点2分,2点3分,3点4分,4点6分】
16.①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②做事谨慎细心;③热爱艺术,天真浪漫单纯;④孤单寂寞,渴望爱情;⑤自以为是,弄巧成拙;
【参考译文 
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 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奋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 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的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个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的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儿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为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122.240.200.1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下一个『广东省揭阳市2018年高考模拟考语文精选题(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