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新题型通关演练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A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8高考语文新题型通关演练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A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本报讯(记者李贞)】《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可谓是难得的同时收获了收视率与好口碑的综艺节目。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视这一强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飞速飙升。在微博上,不仅普通网友纷纷留
试题预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李贞)】《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可谓是难得的同时收获了收视率与好口碑的综艺节目。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视这一 强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飞速飙升。
在微博上,不仅普通网友纷纷留言关注,一些知名“大V”也出言点评,《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点爆收视热点,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同时,这样的节目也给电视人带来深思与启迪:我们不该将宝 贵荧屏资源供手让给那些粗俗无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爆米花”节目,以博得些许廉价掌声,换取毫无意义的虚假收视。
节目的火爆,带来的是各位参赛选手的人气高涨。勇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是来自上海的“00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节目中的淡定从容,“圈粉”无数,被网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 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而除了武亦姝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 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
无论是网友们对节目的高评价,还是对参赛选手、嘉宾以及节目幕后的关注,实际上都反映出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事实上,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之前,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
另外,节目还使得不少观众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自信。网友“美好”表示,“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网友“似水在流年”的体会则是,“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
(摘编自2017年02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 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摘编自2017年02月08日《湖南日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诗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的,题目所涉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
(摘编自2017年02月09日《长江日报》)
材料四
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受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
(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收视率超过 第一季,再创历史新高,其成功根源在于利用央视这一平台和春节黄金档期。
B.在电视人眼中荧屏是一种资源,《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不能为追求收视率而任由劣质节目霸占荧屏。
C.武亦姝、白茹云和王海军均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媒体深度挖掘,也都更进一步地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认识。
D.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 的两项是(    )
A.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其实质是反映了当前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期待和渴求。
B.第二则材料和第一则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但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
C.第三则材料概述了《中国诗词大会》所用竞赛题的来源和诗词选择标准,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
D.第四则材料具有新闻调查的性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数据表达观点,即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
E.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在叙述新闻事实时,提到了新闻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观点的来龙去脉。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形式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提速降费这一利 国利民的好事,会不会出现“光打雷不下雨”,或者“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最终“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局面。因为,以往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对于这些垄断企业而言,只要改革触及深层利益,都会巧妙地以各种理由“消化”掉,最终好政策没有收到好实效,就这样活生生地被“软着陆”,你还拿它没话说,因为早就想好“一堆的理由”等着你。
如何预防有可能发生的“软着陆”?一方面 ,从中央层面下决心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电信市场中来。另一方面,工信部等管理部门要给各运营商划定硬指标、明确相关责任。
同时,电信企业不仅要从企业社会责任计,加快提速降费的步伐,更要从自身长远发展计,转变思路,顺势而为,把这次提速降费当成企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可逆转,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当下,想垄断某个行业是不可能的。
(摘自2015年5月14日新华网)
材料二
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近年来有关部门和企业持续推出网络提速降费举措,对推动经济升级、促进创业就业、拉动消费、便利和丰富群众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会议要求有关方面进一步顺应社会期盼,继续深挖潜力,抓紧再出台一批提速降费新措施,加大电信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络服务能力和质量。
在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网络提速降费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公众要理解这一过程的复杂和艰辛,多一些“过程意识”;另一方面,相关方面也要增强“ 等不及”“伤不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多一些“问题意识”。只有将“问题意识”与“过程意识”有机结合起来,网络提速降费才能凝聚更多的价值共识。
世界日益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网络提速降费不仅有助于建设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也有助于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让网络更加便民、利民,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和经济转型,整个社会将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
(摘自2017年 2月2 4日新 华网)
材料三
自提速降费提出以来,我国相关部门、三大运营商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国网络架构和网络运行监测手段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到去年底,三大运营商共建设4G基站超过245.6万个,发展4G用户6.85亿户;光纤宽带普及率不断攀升,流量单价持续降低;推动取消长途漫游费……
“近年来提速降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国务院、工信 部的计划目标运营商都达到了。”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进一步推动提速降费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整体正在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的趋势正在显现,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网络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信基础建设和服务上依然存在部分服务项目不合理、光纤入户难、普惠范围有限、创新乏力等问题。
付亮表示,提速降费工作开展以来,运营商在规划制定套餐时,往往会在套餐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流量,比如赠送本地流量和闲时流量等,虽然流量平均单位价格下降了,但还是有部分用户感受不明显。在下一步调整资费时,应更多从民众感受入手,选择用户群规模较大的资费种类加以调整,让更多人感受到电信普惠服务的便捷和实惠。
目前,我国网络覆盖正在逐步完善,农村宽带普及度逐年提升,但在部分城市核心地带,光纤难进小区“最后一公里”等“卡脖子”老大难问题仍然不少,政策的落实和推进尚存不小提升空间。
(摘自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在肯定“提速降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的同时,针对电信企业“软着陆”的现象,提出了“提速降费”的方法。
B.材料一认为预防“提速降费”中央要有打破垄断的决心,同 时企业也要借“提速降费”这一契机实现企业转型。
C.材料二在强调有关部门提出“提速降费”举措的意 义的同时,还提出真正的做到“提速降费”的具体措施。
D.材料三认为运营商在规划制定套餐时,虽然流量平均单位价格下降了,但套 餐价格根本没有给人们带来便捷和实惠。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
A.材料一列举出了运营商“光打雷不下雨”“想好‘一堆的理由’等着你”“想垄断某个行业”等行径,可见“降费提速”的主要阻力来自运营商。
B.材料二认为网络“提速降费”有助于塑造低成本高效率社会,是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和经济转型,乃至整个社会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前提。 
C.材料三首先肯定了三大运营商在“提速降费”上做出的贡献,但“提速降费”在基础建设和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方面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D.材料三是新华社的评论,代表政府的声音,相比材料一、二逻辑性更强,措辞更加谨慎,但在“形象性”上就逊色得多。
E.三则材料均已“降费提速”为中心论述,但重点不同,材料一、三重点说明“提速降费”的具体措施,而材料二的重点说的是“提速 降费”的意义。
6.请结合材料,就如何真正作到的“提速降费”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王宇、王希)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公告,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09.9万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2738.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7%。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385公斤/公顷(359公斤/亩),比上年提高0.2%。 
材料二
到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取得“十一连增”的关键是近些年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得力,农业科技水平大幅提升,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第一,得 益于新品种的大推广。目前我国三大主粮国审品种的推广面积已占种植面积的60%以上,特别是两优系列超级稻品种等高产品种的推广,有力支撑了粮食单产水平的快速提高。
第二,得益于技术集成的大应用。近年来一批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的集成推广,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土壤深松、播后镇压、越冬浇水、一喷三防等常规技术的集成推广,我国小麦亩产水平近十年提高了近70公斤。 
第三,得益于农作物结构的大调整。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一靠播种面积扩大,二靠单产水平提高。玉米、稻谷等高产作物替代大豆等相对 低产作物,对促进粮食总产增加作用很大。 
第四,得益 于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我国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对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自《农民日报》2014年12月11日) 
材料三
据预测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6亿,如果按年人均口粮135公斤计算,需求量将至少增加135亿公斤。近年来,饲料用粮快速增长,生物燃料、生物制药和酿酒工业发展迅速,对粮食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而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耕地质量总体不高,我国气候变化频繁,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增加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另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种粮农民的 数量减少,粮食种植的人工成本大幅上升;粮食价格增长幅度很小,种粮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极大地抑制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14年,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但农业增产增效的长期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4月2日) 
材料四
去年以来,国内围绕粮食问题有两个热门话题,第一个是中国粮食生产连续十一年增产,第二个是进口了一亿吨粮食。围绕这两个问题议论比较多,为了澄清问题,我简单把中国粮食生产、消费、进口的形式给大家做一个报告。 
过去十年粮食生产的年均增长率是2.82%,其中单产的贡献大概是52%,面积增加对生产的贡献大概是32%,粮食品种内的结构调整对增产的贡献是16%左右。粮食消费年增 长3.39%,由人口增加带来的 粮食的消费的增加是40%左右。 
粮食进口年均增长32.86%,去年我们进口了大约一亿吨,2014年消费大概七亿吨。根据判断,实际需求是6.5亿吨;到2020年,我们生产的极限大概也是6.5亿吨。但是,目前,资源、环境已经亮起了红灯,我们要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粮食生产的目标还是维持目前的6.1亿吨左右。到2020年,粮食的需求量预测大概7.2亿吨,自给率基本上能达到85%,和我们粮食安全定的目标大体吻合。未来粮食安全从生产、消费、进口这三个关系来看,面临着挑战。去年过多进口的主要是大豆,占了7 2%,其次是大麦和高粱,占了谷物进口的57%。 应对大豆、大麦、高粱的过多进口问题,必须降低国内粮食生产成本,抑制三大主粮的国内外差价,不能超过65%的防火墙。 
                                   (摘自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演讲)
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14年我国玉米、稻谷、小麦、大麦、高粱、荞麦、燕麦等粮食作物均比上年增长0.8%,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457.7万吨。
B.我国粮食能够实现十一连增,有国家政策的原因,也有种植技术更新,粮食品种优化,生产条件改善等原因。
C.到2014年,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但农民因种粮而增收的幅度并不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并不高。
D.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我国粮食供求关系虽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但还是处于可控范围内,总体还是比较安全的。
8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材料一、材料二都报道了我国粮食十一连增的喜讯,但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增产的信息,材料二侧重于分析增产的原因。
B.材料一、材料二在写法上 各有特色,材料一侧重于新闻事实的报道,属于消息;材料二侧重于对事件的评论,属于新闻评论。
C.由材料三可知,我国粮食消费增长固然有人口增长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因为饲料用粮、工业用粮 的增长过快,消耗过多。
D.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必须居安危,因为导致粮食安全问题的因素还广泛存在,如耕地因素、气候因素等。
E.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十一连 增,同时我国粮食进口达一亿吨,这让很多人迷惑不解,进而产生怀疑,引发非议。针对这一现象,钱克明进行了澄清。
9.材料三中“种粮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极大地抑制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结合材料和现实,就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几点合理的建议。
                                                                                             
                                                                                                


























 
一、
1.C
 
2.AD
【解析】 A项正确,是对这则新闻事实的因果关系的推断和解释。B项错误,“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 则更为全面”应改为“第一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因为第一则说到了平台、档期、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形式创新等方面,更为全面。C项错误,“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不符合原文“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 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所说的这一导向。D项正确,分析符合原文实际。E项错误,材料四并未提到新闻背景。学@科网
3.①采用群众喜闻乐观的形式;②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③注重内容的选择和深度加工;④利用电子媒体和大数据等新工具。(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举办、传承和传播等方面究竟应该如何进行,需要深入思考,进而建言献策。回答时从方法、方式和思路等方 面写出一些内容即可。
二、
4.B
【解析】 A提出的是预防“软着陆”的方法;C不是“具体”的措施,只是宏观的方向;D“根本没有给人们带来便捷和实惠”错误,原文为“有部分用户感受不明显”。
5.CE
【解析】  A“主要阻力来自运营商”无中生有;B“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和经济转型,乃至整个社会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前提” 错误,不是 “前提”,只是“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和经济转型,乃至整个社会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D“形象性”上就逊色得多,原文也有“最后一公里”“卡脖子”的形象化的论述。
6.①从中央层面抓紧再出台一批提速降费新措施,如下决心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②工信部等管理部门要给各运营商划定硬指标、明确相关责任;③电信企业不仅要从企业社会责任计,加快提速降费的步伐, 做好企业转型升级,继续深挖潜力,④加大电信基础设施投入,解决“卡脖子”问题,提高网络服务能力和质量;⑤把“问题意识”与“过程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凝聚更多的价值共识。
【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注意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主要从中央、主管部门、企业和百姓 的角度分析,列举相关的措施即可。答题时不要脱离原文。
三、
7.A
【解析】 “粮食作物均比上年增长0.8%,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457.7万吨”错,并不是“均比上年增长”,而是总体比上年增长。另外,“粮食作物”不等同于“谷物”,由后面的材料可知还包括大豆等。而且,粮食增量为516万吨。
8.CE
 
9.①提高粮食产品的价格。②降低农资产品的价格。③定期进行种粮技术培训。④鼓励规模化种粮。⑤鼓励扶持种粮大户进行粮食深加工。(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解答本题并不难,材料中从粮食价格、生产成本进行了分析,所以解答时就可以从这 些方面分析。然后结合现实来谈即可。 (122.240.200.1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8高考语文新题型通关演练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B卷)』  下一个『2018高考语文新题型通关演练09散文阅读 (B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