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綦江中学2017-2018学年下期半期考试高2019级语文试题答题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或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有关“文化”的概念,其实是“文教”或
试题预览
綦江中学2017-2018学年下期半期考试
高2019级语文试题                                
                            
答题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或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有关“文化”的概念,其实是“文教”或“风俗”的意思。比如《易传》里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毛诗序》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尽管这些观念与文化密切相关,但毕竟是种“前文化学”。中国现代文化学形成的时代背景是近现代的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中国的学者开始借助西方的人文社会学说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希望在世界的文化秩序中确定中国文化的地位,逐渐形成了文化史学、文化哲学和文化人类学三大主要组成部分。
文化史学是中国现代文化学的主体。梁启超认为西方通行的诸多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可是中国传统史学“皆详于政事而略于文化”,他提出要研究中国的“文学史”“种族史”“宗教史”等。将中国传统史学带入现代史学的同时,就是中国现代文化学的发轫之时。中国的文化史学并没有完全遵循西方的学术体系和价值体系,这是由中国历史的独特性决定的。钱穆说:“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已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所以,中国文化史学主张从中国深厚的史学传统中建构中国的文化学。迄今为止,文化史和国学仍是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学术形式。文化哲学,是注重讨论中国文化精神的学问。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化保守主义者和否定中国文化的激进主义者之间展开了论战。在新文化运动主导中国思想的同时,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贺麟等以复兴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为己任,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为宗旨,熔铸佛学或西方哲学的学理,构建出“新唯识论”“新理学”“新心学”等新儒家哲学,探究中国文化的个性特征与精神内涵。文化人类学是与考古学、人种学、语言学、民族学等学科相关联的西方人类学分支,它主张客观地观察、描述、分析、比较人类的文化现象,特别注重研究文化的功能。1934年中国民族学会在南京成立,文化人类学从田野和社会的考察出发,而不是从历史文献出发,为我们展现了丰富鲜活的中国文化画卷。上个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如费孝通《江村经济》、林惠祥《中国民族史》。我们当下不少文化理论的热词,如文化自觉、文化自主等,都是以费孝通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和社会文化学在20世纪末提出的重要观念。
中国现代文化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研究了中国文化的历史、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功能,使中国文化的整体得以认识,中国文化的话语体系得以建构。文化总是指向人类全部的、永远在进行中的生活和创造。孟子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如何让当下的文化热潮成为“源泉混混”的有本之水,汇成江海,不断地增进我们的文化自信,除了人心与时代的推波助澜,还有待于不断深入的文化研究。
(摘编于《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改编)
A.梁启超指出中国传统史学的弊端,提出要研究中国的“文学史”“种族史”等,他将中国传统史学带入了现代文化学。
B.《易传》《毛诗序》两则例子阐释的观念体现了“文教”或“风俗”的意思与文化有关,是中国现代文化学的萌芽。
C.我们当下多数文化理论热词,如文化自觉等,都来源于以费孝通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在20世纪末提出的观念。
D.中国文化学分别从中国文化的历史、精神、结构与功能方面进行了研究,使中国文化的整体得以认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改编)
A.在论述文化史学时,“中国文化史学主张从中国深厚的史学传统中建构中国的文化学”是论点,钱穆的话是论据,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B.在论述文化人类学时,先对其概念作了分析,而后举出中国学者从实践出发,研究中国文化的例子,进一步对文化人类学进行了论证。
C.文章拿中国古代有关文化的概念与现代文化学的概念作对比,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中国文化学的具体情况,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D.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就开头的“总”而言,结尾的“总”更进一层,论证了中国现代文化学的作用和时代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改编)
A.文化史和国学是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学术形式,国学也可纳入文化史学的范畴。
B.中国学者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化学的几个主干,是为了渡过文化危机和民族危机,确立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C.熊十力、梁漱溟等努力构建“新心学”“新理学”等新儒家晢学的行为,说明中国文化的个性特征和精神内涵值得探究。
D.如果让当下的文化热潮成为有本之水,不断深入研究,兼收并蓄,那么我们就能不断地增进我们的文化自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传承农耕文化起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在不少年轻人或小孩子那里,可能却相当陌生。事实上,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补充历法,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传承保护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一步。
(光明网•时评频道)
材料二:
让二十四节气回归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它对当代生活究竟价值何在?人们对此却有不同的声音。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通过观察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而制定。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二十四节气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然而,也有不少人从生活中发现,中国幅员辽阔。如果在远离中原的岭南地区,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可能会出现“冬行夏令的尷尬。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二十四节气的地域性虽然确实存在,但它总结了太阳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农耕生产依旧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了解,各地的人们也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二十四节气表述,由此诞生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丰富的本地化知识。
另一方面,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导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虽然历史上会出现一些极端气候,但直到现在,全国农业生产仍然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硏究所所长王才林解释道。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认为,尽管气候条件不断变迁,二十四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但它既唤起我们的回忆,并且时刻提醒我们大自然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他表示,二十四节气能够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
(摘编自《南方日报》)
材料三:
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二十四节气仍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指导广大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已不仅仅限于农事耕作,它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也依旧流行。尤其是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为此“论战”一次,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好不热闹。而正是在这样的“论战”中,传统文化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继承、传播和弘扬,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深远影响力的证明。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兵团日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改编)
A.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反映了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
B.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但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如果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特征。
C.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的指导功能有所削弱,但它已全面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D.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专家对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的作用认识不一,有的认为二十四节气已不再具有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
5.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改编)
A.材料一、材料三有多处引用了歌诀,民谚和民俗事例,其作用是反映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关联。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B.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的二十四节气歌在中国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年轻人和小孩可能不知道。
C.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业活动的补充历法,它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D.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世界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在今天,人类的农业生产仍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
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6.作为农耕文化符号和二十四节气,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价值和意义?结合材料分析。(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改编)
A.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B.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C.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D.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E.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8.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3分)

9.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孝忠,本奚之种类。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天宝末,以善射授内供奉。后为偏将,破九姓突厥,先登陷阵,以功授果毅折冲。
上元中,李宝臣奏授左领军郎将。宝臣以孝忠谨重骁勇,甚委信之,以妻妹昧谷氏妻焉,仍悉以易州诸镇兵马令其统制。前后居城镇十余年,甚著威惠。
田承嗣之寇冀州也,宝臣俾孝忠以精骑数千御之。承嗣见其整肃,叹曰:“孝忠在焉,冀州未易图也!”乃焚营宵遁。
无几,宝臣死,其子惟岳阻兵不受命,朝廷诏幽州节度使讨之。滔以孝忠宿将善战,有精兵八千在易州,虑军兴则挠其后,乃使判官蔡雄说孝忠曰:“惟岳小子骄贵,不达人事,辄拒朝命。使君诚能去逆效顺,必受重任,有先归国之功矣!”孝忠然之,乃遣衙官随雄报滔,又遣易州录事参军董稹入朝。德宗嘉之,授孝忠检校工部尚书,仍赐实封二百户。
及朱滔、王武俊谋叛,将救田悦于魏州,虑孝忠踵后,滔军将发,复遣蔡雄往说之。孝忠曰:“李惟岳背国作逆,孝忠归国,今为忠臣。孝忠性直,业已效忠,不复助逆矣。”滔又啖以金帛,终拒而不从。易定居二凶之间,四面受敌,孝忠修峻沟垒,感励将士,竟不受二凶之荧惑,议者多之。
贞元二年,河北蝗旱,米斗一千五百文。复大兵之后,民无蓄积,饿殍相枕。孝忠所食,豆瓣而已,其下皆甘粗粝,人皆服其勤俭,孝忠为一时之贤将也。三年,加检校司空,仍以其子茂宗尚义章公主。孝忠遣其妻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执亲迎之礼。上嘉之,赏赉隆厚。七年三月卒,时年六十二,废朝三日,追封上谷郡王,赠太傅,再赠魏州大都督,册赠太师,谥曰贞武。
(选自《旧唐书•张孝忠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改编)
A.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B.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C.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D.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改编)
A.册赠,以册书对死者追加封赐,文中“册赠太师”即追加太师职位。
B.尚,专指娶公主为妻,意为事奉公主。文中张孝忠的儿子就娶了义章公主。
C.节度使,隋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D.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只有加实封的官员,才能享受到自己得到封户的租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改编)
A.张孝忠擅长射箭,勇敢善战。他曾因擅长射箭被授官内供奉;担任副将时,攻破九姓突厥,冲锋陷阵,因为军功被授予果毅折冲。
B.张孝忠性情忠直,效忠朝廷。李惟岳不受命于朝廷时,他听从蔡雄劝说离开李惟岳,归顺朝廷;朱滔叛乱,他拒绝劝说和金帛诱惑。
C.张孝忠深明事理,礼仪周全。皇上将义章公主嫁给张孝忠的儿子,张孝忠于是入朝,奉行亲自迎亲的礼仪,受到皇上的赞赏。
D.张孝忠谨慎稳重,深得李宝臣信任。李宝臣将妻子的妹妹昧谷氏嫁给他,还将易州各镇兵马全部交给他统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承嗣见其整肃,叹曰:“孝忠在焉,冀州未易图也。”乃焚营宵遁。

(2)孝忠修峻沟垒,感励将士,竟不受二凶之荧惑,议者多之。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4.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改编)
A.“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作者却枯坐在邯郸的客店里。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B.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C.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D.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渔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E.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15.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共5分,每空1分)(原创)
①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                             ”。
②《伯牙善鼓琴》中说明了伯牙的琴技之高,琴声蕴天地之浩远、涵山水之灵韵的句子分别是                        ;                          。                                                    
③《答谢中书书》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原创)
①现在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如果能够破釜沉舟、投鞭断流,那我们还有一线生机。
②站在此岸,望不到彼岸,没有帆影,阒无人迹,只能隐约看到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水天相连,模糊一片。脚下的黄水卷着漩涡,沉重地流淌。
③对于这件事,他期期艾艾的不知所云,完全没有平时口若悬河的模样。
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容易任发布者摆布,加上“ 三人成虎 ”定律的影响,一件事情被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大量转发的时候,一个伪事件很容易“被成真”。
⑤对于消防工作,我们一定要曲突徙薪,切不可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导致灾祸的发生。
⑥重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我们会感受到,小说句句入探骊得珠,让人认识到人生的窘况和民族的困境,那些对先生指责的言论是何等的浅薄。
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件丑事即使不宣传,也会有人知道的。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⑦  D. 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原创)
A. 文化自信,对于行进在实现自己伟大梦想征途中的民族、国家意义重大,对于实现潜能、追求幸福的个体更是不可或缺。
B. 文明城市的创建岂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其中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撑,还需要软件的跟进和广大市民文明素质的整体提高。
C. 截止14日10时30分,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已监测到被“永恒之蓝”勒索软件感染的IP地址数量近3.5万个之多。
D.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是中国首倡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电商搞促销的目的无外乎两个,其一,增加销量;其二,吸引更多的顾客, ①促进良性循环。陈静表示,从一些官方统计数据来看,很少有能做到第二点,即通过促销带来更多新增顾客的。有的商家 ②没有做好促销规划预案, ③是过了促销期之后,产生高库存,为了消化库存,不得已而延长促销期。这样一来, ④形成了恶性循环, ⑤整个店铺的长期发展而言,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① ② ③ ④ ⑤
A 所以 因为 往往 只有 对
B 进而 因为 往往 就 对于
C 所以 不但 而且 只有 对于
D 进而 不但 而且 就 对

20.下列课文内句子的翻译,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原创)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译文: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译文: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乌江!再说凭借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同情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凭什么我心中没有愧呢?
③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译文:有一天,伯母来看我,说:“好像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竟然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多,没有一个商人,(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
④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译文:我有了这个志向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出嫁回来,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茶几上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告诉她的小妹妹们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
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或我)亲手种植的,如今已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浙江省温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校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西省上高二中2019届高二第六次月考试卷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