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绵阳南山中学高2019届2018年4月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寿红艳杨雯彭娜成涌审题人:赵中举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们的生活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文化也随之而不断变化和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带来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历史学家汤因比发现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一个重要
试题预览
绵阳南山中学高2019届2018年4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寿红艳 杨雯 彭娜 成涌     审题人:赵中举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的生活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文化也随之而不断变化和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带来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历史学家汤因比发现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一个重要机制。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文化自信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
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下,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结构,进而引发了文化的剧烈变革。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不断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而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带来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马克思、恩格斯观察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这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文化震荡,引发了普遍的文化危机,人们在新的世界格局下重建自己的文化自信成为普遍问题。
文化认同危机冲击、瓦解了传统的文化自信,引发了人们对既有文化的反省性认识,在文化批判中形成了文化自信的发展机制。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弥散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中,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保守性,由此也形成了走向僵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文化也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作为一种能动的因素,它通过新思想的引入而吹响变革的号角,从而成为克服僵化机制进而维系社会系统活力的积极力量。文化批判意味着以批判性的立场认识和对待自己,不是盲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在理性地反思与省察之上客观地予以认识和对待,它的对立面不是对象本身而是拒绝理性的思想方法,克服这种思想方法正是启蒙理性的要求。康德将启蒙理解为脱离人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所以批判精神乃是实现精神成长的真实表现。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这意味着文化的成熟,表现出该文化的理性自觉和现代意蕴。
可见,人类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发展,现代文化更是在现代性各种因素的驱动下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由此形成了文化自信生成与发展的辩证逻辑。尤其在全球化时代,每一种文化都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因而也都面临寻求和构建文化自信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认识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克服人类文化固有的自我中心倾向和僵化封闭的传统,在包容开放与自我批判中构建现代文化发展的创新机制,从而在世界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摘编自魏波(《文化自信的生成和发展机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决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重要机制。
B.得力于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资产阶级凭借武力优势迫使世界接受了它的文明。
C.资本主义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引发了普遍的文化认同危机。
D.文化自信的瓦解带来文化的自我批判,进而自我否定,最终因否定而获得新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以文化自信的发展机制为论题,认为文化自信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文化批判。
B.文章结尾联系现实社会背景审视文化自信的实践意义,结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C.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分别从生产方式和文化批判两方面立论。
D.文章使用了引证法,多处援引相关领域的权威言论,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原因是现代文明的强势扩散。
B.文化批判的对象与其说是文化自身,不如说是认识自身文化的理性思想方法。
C.探讨文化自信问题必须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变迁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D.对既有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就能创造出新的文化,培育出文化自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们的家园
陆 梅
这一年半载,但有时间,总想着回故乡。“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我耳旁回响着
鲁迅的叹息。这个我频频回望的故乡早被夷为平地,碎砖块水泥柱无序地裸呈,断裂处醒目的
红砖惊心动魄,脚踩上去竟生出无由的慌乱感。
明明是自己的家啊,纵使家已成瓦砾,那也是熟稔的故土。细细想来,是因为静,止息的没有人烟的静。到处是瓦砾堆和疲长的野蒿草,间或窜出一只白猫,无声一晃,转眼不见。我的不安和心惊又添了几分,我是谁?我来这里干什么?父母已搬去小镇安顿,最牵念的那棵老桂树也已易主……
如果非要有个理由,就是寄养在表哥家的大狗阿黄。我确是为着大狗阿黄去的,捎带看一眼辛夷花树。每次去看阿黄,亲眼看着它急急吞下一根又一根香肠,想象它饱一餐饥一顿的日
和夜,我都不忍直视,更不敢遥望它的未来。与其说我是对这只狗心存愧疚——父母家已不容
许再养一只狗——不如讲我是无法直面我的失魂落魄。是啊,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
恰是在这般心绪下,我随友人去了一趟金华的古村落。村落名都很好听:寺平村、岭下坡、阳古街、岭下釜章村、塘雅、琐园……很契合浙西徽派建筑的古雅美意,白墙黛瓦马头墙,门
窗扇梁柱遍饰雕刻,砖雕木雕石雕各般讲究。尤其敞阔聚气的厅堂——“立本堂”“崇德堂”“崇厚堂”“敦睦堂”……端的是儒家“耕读为本,忠孝传家”的敦本敬祖之风。
春阳早上,信步在窄长街巷里穿行,确有一种回乡的亲切。这个“乡”,是我们熟悉的远去年代的投影。曾经我们的祖辈在这样的老房子里繁衍生息。一个大家族衍生出多个小家庭,外姓融入,儿女成家,子孙满堂,村落自然而成。久之,家训、族谱、人伦秩序、乡规民约与古老
的建筑一起构成了一个信仰的空间。
繁体的“鄉”字,右半边是“郎”。郎在外行游求学、为官经商……都把“乡”带在身边,所谓“乡愁”就是这样一份故乡的牵挂。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湖畔海河……乃至最初的生命记忆、性格情感早就融在你我的血液里,成为我们一辈子的基础和精神依托。
可是,从哪一天起,村落空寂郎不回——城市化进程在改变着社会结构,城市人口涌动,乡村荒芜少人烟,这是近些年我们切身感受到的一个现实。一个村落如果没有了原住民,保护得再好也只是一具空洞的躯壳。村落的灵魂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人。这是郎还可归的“鄉”。若是连村落也没有了呢?真就应了《周易》的象数之学,简化的“乡”字,从此乡无郎!
金华的古村落虽也显寂寥,却还有人——自然以老人和孩子居多。这是眼下中国乡村的一个普遍现象:青壮年背井离乡去遥远的城市求学打工,独独留下年纪尚幼的孩童和蹒跚老人相伴厮守。村落空壳化、乡村人口老龄化成了一段时间来频频被聚焦的话题。近年来,全国自然村在锐减、消失,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伴随村落消逝的,是村庄的凋敝以及村落所承载的传统文化。
当年李清照登上金华八咏楼,留下诗文:“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
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李清照前后,沈约、崔颢、刘禹锡、赵孟類、张志和……多少文人留下登八咏楼的诗文,八咏楼之于金华,好比枫桥、寒山寺之于苏州,黄鹤楼之于武汉,曲水流觞之于绍兴兰亭……“人已非,风依然”——那些使古迹、建筑熠熠生辉的,原是“风”里绵延生长的文脉。
“风”是什么呢?是礼节习俗,是文采风格,是一地一时的风尚,是千古风流的气象、风骨
……我确是在金华古村落里感受到了“风”,比如塘雅镇的木版年画、江东镇的古婺窑火、岭下坡阳古街上的老人之家。祈愿民间的“风”更多流传。惟其如此,方能“礼失求诸野”。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描写寄养在表哥家的大狗阿黄徒然苟活的境况,易于引起读者共鸣,从而体会到作者返乡时的哀伤与失落之情。
B.文章提及金华八咏楼,意在表明“风”具有超越时空、千载传承的特性,“风”的缺失会导致村落有“乡”无“郎”的困境。
C.作者巧妙地用繁体的“鄉”字,并对其字形加以解说,借以表达对“村落荒芜少人烟”现状的担忧,使文章构思独具匠心。
D.文章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情理兼具,既有对“家园凋敝”的痛心无奈,也有对
守护、复兴“家园”的期盼与思考。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4分)
                                                                                  
                                                                                
6.作者期盼的“家园”是怎样的?针对现状,你认为应该如何挽救日益凋敝的“家园”?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及导薨,转护军将军。寻迁尚书令,加左将军。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许之。
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谋立康帝①,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
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献后临朝。诏曰:“骠骑任重,可以甲杖百人入殿。”复加侍中,羽林骑十人。
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遣,以此获讥于世。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于课对为嫌   课:考核
B.上疏固让:   固:坚持
C.宗庙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宗庙制度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D.崩,古时指皇帝死亡。古代等级森严,天子之死谓“崩”或“驾崩”,诸侯、皇室成员等之死谓“薨”,士之死谓“不禄”,庶人之死谓“卒”。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B.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C.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D.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何充风韵深沉高雅,凭借文章德行著称,为人正直,因王敦之兄王含之事开罪于王敦,又因拥立皇帝之事得罪了康帝,故屡遭贬谪。
B.何充认为一些重要职位应分人统管,这样可以互相纠正错误,否则就会造成让事情专管于一人的局面,而且对此人的考核也难以公正。
C.康帝病重期间,庾冰、庾翼想立简文帝,然而何充提出了立皇太子的建议,并在康帝驾崩后奉遗诏,立太子为帝,这便是晋穆帝。
D.何充酷爱佛教,大修寺庙,供养的和尚以百计,浪费亿万而不吝惜。然而亲戚朋友贫困,他却没有任何施舍馈赠,世人对此颇有微词。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4分)
                                                                                
(2)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临江仙·登凌歌歊台感怀
宋   李之仪①
偶向凌歌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岂应,难道是。
1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起句照应主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一字,褒贬分明。
D.“清愁满恨”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E.此词是咏怀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词人借登凌歌歊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1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二)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小题1分)
(1)《望海潮》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              ,              ,              。
(2)《雨霖铃》(柳永)中的“                ,                ,                。               
 ”这三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直插高空的石崖,江水拍打江岸激起白雪似的浪花的句子是:              ,              ,              。
(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              ,              。
(5)李清照《醉花阴》中直抒胸臆,亦以景见情,以物拟人,委婉曲折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的诗句是:              ,              ,              。
(6)执手相看泪眼,                      
(7)莫听穿林打叶声,                     
(8)                   ,尽西风,季鹰归未?
(9)                   ,瑞脑销金兽。
(10)夫以秦王之威,                ,辱其群臣。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长沙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整合旅游资源,巧立名目,以重大旅游项目为载体、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展项目合作,打造生态旅游圈。
②近些年来,随着反腐的深入推进,一些“老虎”“苍蝇”陆续被绳之以法,正气上升,歪风收敛,民众额手称庆。
③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在知识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我们要师心自用、终身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
④他悬腕挥毫,笔走龙蛇,时如惊雷滚滚,疾风阵阵;时如长云飘飘,大石盘盘;错落如群鸟呢喃,参差若杨柳扶风。
⑤繁华街市的十字路口,车来人往,交通协管员再三劝阻行人们不要闯红灯,但还是有人对此置之度外,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⑥随着电影《芳华》的热映,严歌苓再次走进人们视线。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 年代,二十出头的严歌苓就凭借电影文学剧本《无词的歌》声名鹊起。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很多快递员经常让消费者先签字后验收或者不告知消费者验货,消费者在发现快递物品损失后,快递公司就会以消费者已签字为由推卸责任。
B.清华大学希望通过建立文科资深教授制度,能够更好地建立起传承学术、弘扬传统、激励后学、倡导创新的人才体系和发展。
C.《红海行动》的热映启示我们,世界正在奖励认真的人,拍好主旋律电影不是打上“主旋律”的旗号就万事大吉,正确的打开方式仍然是用心制作。
D.周梅森创作的《人间正道》《至高利益》《我主沉浮》和《绝对权力》等政治小说闻名全
国,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是他的又一部反腐力作。
16. 波特尔与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你使用简洁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不超过50字)(4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分)
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②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③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④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⑤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读了上面苏轼的六句诗词,你有怎样的人生感触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两句,并合理进行阐释和评论,写一段短文,字数不少于60字。
选择番号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注目的关爱,拭目的期待,游目的骋怀……
一双眼,万种情……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或散文。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绵阳南山中学高2019届2018年4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C  A 项,“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决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错误,从原文看,应是“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决定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B项“凭借武力优势”错误。D 项“因否定而获得新生”错误,原文中已强调 “文化批判……不是盲目地肯定或否定”。
2.C  主体部分不是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3.D 前者不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4.B
5.①故乡的房屋被夷为平地,至亲离乡,物质意义上的“家”已不在;②作为集体记忆的故乡没有了“家”的支撑,精神意义上的“家”也已不存在。(一点2分)
6.作者期盼的“家园”:①有传统民居建筑、公共活动场所这些留存集体记忆的物质文化场所;②有家训、族谱等非物质文化记忆;③村落还要有“原住民”。
应该在以下方面挽救:①鼓励村民回村生活,特别是年轻人;②修复古民居、呵护乡村原有风貌;③保护民间之“古风”,使其更好流传。(一点1分)
7.D(庶人只能称为“死”,“卒”指的是大夫之死)
8.B
9.A试题分析:错误有二,一是得罪康帝,于文无据;二是屡遭贬谪错。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选项A得罪康帝,于文无据;屡遭贬谪错。
10(1)从前汉景帝也打算传位给其弟梁王,百官都认为违背扰乱(或意译为破坏)了典章制度,坚持不接受。如今琅琊王登基,那把年幼的太子怎么办呢? (传祚、咸、如……何,各1分,句意1分)
(2)然而他所亲近的多有平庸乱杂之人,信任也不得其人,而且酷爱佛教,大修寺庙,供养的和尚以百计,浪费亿万而不吝惜。(昵、崇、糜费,各1分,句意1分)
11.BC(B“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C“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对诗意理解错误,这两句生动地描写了飞花与坠絮的情态,并无赞美前者有情,贬斥后者无情之意。)(也有人认为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词人的渲染,便都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坠地粘泥巴,了无痕迹。)
12.①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作者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隔断望乡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落寞惆怅。
13.  (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6) 竟无语凝噎(7)何妨吟啸且徐行
(8)休说鲈鱼堪脍(9)薄雾浓云愁永昼(10)而相如廷叱之
14.B(①巧立名目:变着法儿地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②额手称庆:两手在胸前相握,举到额头,表示庆幸、庆贺。使用恰当。③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④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使用正确,⑤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毫不放在心上。这里应该用“置若罔闻”。⑥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
15.C(A.中途易辙,可将“消费者”调到“发现”前面。B. 成分残缺, 应在“人才体系和发展”后加“机制”。D.搭配不当。“政治小说”不能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 )
16.用激励来激发努力;(1分)如果又有正确的方向和必备的技能,势必产生绩效;(1分)而公平地评价绩效,又能使人感到满足,(1分)进而形成自觉的努力。(1分)(意思对即可)
17.试题给出苏轼的六句诗词,应抓住各诗句的内涵,并建构所选的诗句之间的有机联系,以之为纽带,阐发自己的感触和思考。如选②与⑤,可谈阅读“有字之书(书籍)”与“无字之书(社会)”的体悟:经典著作需熟读深思,方能得真知,得深知;而阅历社会,常须跳出自我经验之局限,才能体察真相。如选①与⑥,可谈人生需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调适,涵养浩然正气。再如选③与④,可谈人生处处有风景,要珍惜拥有,热爱生活。又如选①④⑥,谈人生要达观、自行,坦然面对得失,坚守初心,善养浩然正气。等等。
18.立意提示:(1)大千世界,纷纷扰扰,闭上眼睛抛开纷扰,让自己保持一片纯净的心海。
(2)透过双眼传达的情感,挖掘其背后的原因。
(3)擦亮眼睛,洞擦事物的本质。
(4)对人、事、物的关爱是一种温情、热情,但要适度。
(5)放开胸怀,往远处想,开阔胸怀,要有大情怀。
【参考译文】
何充,字次道,是庐江灊人。何充风韵宽宏儒雅,以文章道义著称。最初任大将军王敦的属官,转任主簿。王敦之兄王含当时为庐江太守,贪污腐败,行为不检,王敦曾于座中向众人称道:“家兄在郡为官,肯定清廉,庐江人士都倍加称赞。”何充正色道:“我何充就是庐江人,所听到的与大将军所言不同。”王敦默然不语。旁人都替何充深感不安,何充泰然自若。由此得罪了王敦,降职为东海王文学。不久适值王敦叛乱失败,何充便升职为中书侍郎。成帝即位后,何充迁职为给事黄门侍郎。出任东陽太守,在郡为官,颇有德政,举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