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一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东阳中学2017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语文)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决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谴”,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jí)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B.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
试题预览
东阳中学2017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语文)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决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谴”,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jí)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
B.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mǐ)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鬼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C.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pǐ)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D.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juǎn)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不要以为说理就要用许多叠床架屋的概念,用复杂的句式,反复限制、修饰,好像不这样说,说理就不严实。
B.春天不能抑制,任何力量都不能使鸟儿悄然,不能阻止大野鸽的沸腾,不能滞留美好世界中丰饶的创造,它不可阻挡地振作自己,来到我们身边。
C.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视同仁,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的飞溅的浪花。 
D.那个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 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一项是(  )
A.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冬景” ,高静文文中的“西部落日”,我们读后称赞说:活像。“像”是说写得具体、细致,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活”是说写出来的东西是活生生的,让人读了觉得有生命似的。
B.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花中。
C.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的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随着“90后”博导杨树走红,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涌人人们视线,他们凭借刻苦钻研,成为学术界的新生力量,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大学老师“白发先生”的传统印象。 
B.22日浙江金华东阳市画水镇画溪二村一民房突发火灾,消防战士及时搭建一条生命通道,成功救下了3名妇孺儿童。
C.今年9月开始推行的“部编本”教材,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比重,古文体裁更加多样,编写从古风民歌,到诗词绝句,从两汉论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D.有关部门应坚决取缔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幼儿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要求停业整顿,如此,才能避免伤害孩子的事件不再发生。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B.白露横江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哀吾生之须臾
6.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方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萦青缭白C.草行露宿D. 骊山北构而西折
7.下列句子句式不一样的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 蚓无爪牙之利
8.庄子钓于濮水,连楚王派来两位大夫请他担任楚国丞相的邀请他都“持竿不顾”。是什么样的“濮水之钓”具有这样的魅力?请结合具体情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6分)
要求:①要有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②至少使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方法;③不少于80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0分)
道德失语症的危害性
向玉乔
医学上的失语症是指一个人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出现严重病变,他的语言认知能力、语言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遭到严重损害,他对语音、语法、语义等的理解和表达存在阻断性障碍。道德失语症不是指一个人对语音、语法、语义等的理解和表达存在阻断性障碍,而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时习惯性地不愿意或不敢借助道德语言能力表达其善恶判断、善恶评价和善恶选择。医学上的失语症患者确实没有语言能力,而道德失语症患者是拥有道德语言能力但习惯性地不愿意或不敢发挥这种能力的人。医学上的失语症是非选择性的,而道德失语症是选择性的。
道德失语症患者的“道德失语”具有习惯性特征。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因为某个原因(如善恶判断失误)偶然性地道德失语,他还算不上道德失语症患者。道德失语症患者是那种对善恶不辨习以为常的人,他们习惯性地不以善为善,习惯性地不以恶为恶。因此,每当有具体的道德语境需要他们扬善抑恶的时候,他们总是习惯于不发声。在应该弘扬善的时候,他们沉默无语;在应该抑制恶的时候,他们也缄默不语。何以如此?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道德语言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
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纵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会在他们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保持沉默。一旦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行为,他们就是患上了道德失语症。
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意德”是人类基于他们的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一种德性。拥有意德的人善恶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捍卫善的尊严,敢于贬抑恶的存在价值。他们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纵然是在善恶进行激烈博弈或尖锐斗争的语境下,他们依然能够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地挺善抑恶。如果全社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挺善抑恶就难以蔚然成风,善恶不分则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社会道德风尚也不可能令人满意。道德勇气不足是一些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上不愿意或不敢发表意见的根源,也是他们患道德失语症的根源。
要治疗道德失语症,人类个体需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特别是应该致力于锻炼道德勇气,以使自身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时能够明辨善恶和扬善抑恶。要治疗道德失语症,人类集体需要不断加强集体道德建设,特别是应该在集体内大力弘扬以明辨善恶为荣的良好风尚,以使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道德氛围。一个社会应该致力于推动所有个体和集体自觉地、勇敢地趋善避恶。善恶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这是人类道德生活的真实图景。在这种道德生活图景中,人类必须善恶分明。否则,人类的道德生活世界就会变成一个善性难举、恶性膨胀的世界。治疗道德失语症是任何一个致力于推进道德建设的社会都不能不重视的一项重要任务。个人和集体勇于趋善避恶、扬善抑恶是一个社会道德昌明的重要标志。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9.下列有关“道德失语症患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跟医学上的失语症患者相比,道德失语症患者在对语音、语法、语义等的理解和表达上并不存在阻断性障碍。
B.道德失语症患者缺少对善恶的判断、评价和选择的能力,更不愿或不敢借助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善恶的态度。
C.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因缺乏道德勇气而保持沉默是道德失语症患者的一种习惯性行为。
D.如果道德失语症患者群体得不到“治疗”,人们的道德生活世界会变成一个善性难举、恶性膨胀的世界。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果一个人因为对善恶进行判断时出现失误而偶然性地没有维护道德,那么他不是道德失语症患者。
B.医学上的失语症是人脑的一种严重病变,是非选择性的;而道德失语症不是生理性疾病,是选择性的。
C.那种维护道德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就是道德勇气,它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
D.人类只要拥有了基于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意德,就能修炼道德修养,成为有道德的人。
1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治疗道德失语症的主要方法。(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犁杖①:最后的方舟
父亲走了,犁杖的寂寞无人能懂。
犁杖靠在墙角,土墙剥落的泥土,覆盖在它刺槐木的把手上。那些木质的纹理,那是被父亲粗糙的大手抚摸过无数次的纹理,此时,都湮灭在无声而落寞的尘埃里。铁铸的犁铧②,有一半湮没在庄稼院的泥土里。曾经的光彩不再,曾经的锋利亦不再;只看见被雨水侵蚀的铁锈,斑驳一地。
犁杖也有年轻的时候,犁杖年轻时和父亲一样讷言有力。父亲牵出他心爱的老牛,只一个眼神,老牛便稳稳站在犁杖的前面。有时候,默契就是这样一种无言的情义,岁月不会给你什么,但会给你挚友般的信任与友情。时光带不走什么,但会让你深深懂得彼此的感念。即使不用言说,对方也会心领神会。再没有如此稳重地行走了,老牛的蹄夹走过万物苏醒的大地,留下一枚枚泥土的印章。不需要褒奖,田野上拔节生长的庄稼就是最好的馈赠;不需要催促,一步一个脚印的乡村,从来就这样稳稳前行。你见过波浪连天的海吗?一头老牛所驾驭的乡村世界,就是一艘通向黎明的方舟。云开了,雾散了,飞鸟翱翔在天空,田野上奔跑着羚羊和驯鹿。所有的生灵沐浴在大地的恩泽中。
打犁杖的六爷,是村里最好的木匠。单是木匠活的选材,六爷都会在一根木头前静默良久。梧桐树,轻便而空灵,可以打造女子的妆奁。一口梧桐木的木箱,历经百年,依然保持原有的形状,敲上去,铿铿有音,仿佛能听见焦尾桐琴的清音。一株历经沧桑与坎坷的苦楝树,一生养育了无数可爱的麻雀精灵。它们喜欢在树枝间穿梭,它们喜欢苦楝树上金黄的果实,它们执拗地把乡村当作可以托付前世今生的家园,叫醒黎明,唤醒炊烟,为寂寞平添一缕清澈的音符。这株已有五十年树龄的刺槐树,还是父亲在小时候,牵着祖父的衣角,栽种在庄稼院里的。洒落过槐花沁人心脾的清香,蓊郁过遮天蔽日的阴凉。终于有一天,父亲狠狠心,将刺槐树放倒。轰然倒塌的瞬间,一副上好的犁杖,已在父亲的脑海中现了雏形。多么圆润的把手,多么沉实有力的杖柄,每当父亲坐在田埂上,轻抚一把犁杖时,就好像在轻抚情人的脸颊。
跟犁杖“相依为命”的犁铧,那肯定是块上好的铸铁。你能看出打铁人在铸造时专注的表情。淬火,煅烧,锤打,在千百万次的叮当声中,唤来一面犁铧上隐隐的青锋。犁铧不需要尖锐,太过尖利的锋芒会触痛大地的肌肤;犁铧不需要冷漠,太冷漠的表情,会冻结春华秋实的热情。一面犁铧是内涵丰富的语言大师,当它深深地插入泥土,种子播种的诗行,季节凝成的段落,露珠攒积的词语,已然将乡土的沉浑与壮美抒写得淋漓尽致。父亲在面对一面犁铧时的神情是缄默的,在缄默的表情之下,父亲在如镜的反光中,看见自己与泥土相亲相守的一生。
学吧,学会像一头牛那样,沉着而坚忍,才能开垦出水草丰美的生态家园。
学吧,学会像父亲一样讷言而温情,才能深入泥土的精髓,一次次耕耘,一次次收获,度完这辛苦但充实的一生。
学吧,学一架犁杖,它的沉默就是最好的表达,它的表达便是秋日田野上沉甸甸的谷穗。
我深深记得那样一个暖暖的黄昏。家园的落日挂在玫瑰色的穹顶。父亲交给我那把鞭子,也教给了我所有与泥土相关的箴言,教我怎样与泥土相偎相依,迎向一个华枝春满的生命轮回。
无疑,我的双手在颤抖,当刺槐木的把手握在掌心,我能感知到来自泥土深处大地的心跳。我知道,那天的老牛不是由我来驾驭,而是一头阅尽人间春秋的老牛,在牵引我走向远方的路;那天的犁杖也是隐忍而屈从的,它知道每个乡间的后生就是这样生涩地一路走来。犁沟是弯曲的,在弯弯曲曲的犁沟里,我的身影从此叠印于泥土。从此,无论过了多少年,在深情书写乡村的很多桥段,你都会看见我的名字。
走过就是走过,在最后我宁愿放弃抒发作为一架犁杖的落寞与失意。无论时空如何转变,在史书的册页里,在永恒的大地上,在某个小小的庄稼院里,一架犁杖选择有尊严地老去,告诉我,不要轻易遗忘故乡和土地。
(选自2012年第3期《文苑》)
注:①犁杖,即犁,一种耕地农具,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犁把和犁铧。古时耕地时,牛在前头牵拉着犁杖,犁杖前沿部分犁铧触地翻土,人在后头扶持着犁把。②犁铧,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铁器,略呈三角形。
12.文章开头写道:“父亲走了,犁杖的寂寞无人能懂。”犁杖因什么而寂寞?为什么这寂寞无人能懂?(4分)

13.简析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6分,每小题3分)
(1)一面犁铧是内涵丰富的语言大师,当它深深地插入泥土,种子播种的诗行,季节凝成的段落,露珠攒积的词语,已然将乡土的沉浑与壮美抒写得淋漓尽致。
    (2)父亲交给我那把鞭子,也教给了我所有与泥土相关的箴言,教我怎样与泥土相偎相依,迎向一个华枝春满的生命轮回。
14.文章标题《犁杖:最后的方舟》具有怎样的内涵?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4分)

15.许多曾经美好亲切的事物,如犁杖、蓑笠、炊烟等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在文章结尾段落,作者指出“在最后我宁愿放弃抒发作为一架犁杖的落寞与失意”,请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现实中“消逝”的现象,探讨作者这个观点的积极意义。(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8题。(18分)
冯谖客孟尝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人属孟尝君              属:同“嘱”,请托
B.揭其剑                    揭:高举
C.愦于忧                    愦:竭尽、缺乏
D.矫命,以责赐诸民          矫:假托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左右以君贱之也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C.驱而之薛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衣冠而见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谖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作者通过他对收债于薛这一具体事件的见解和处理,来表现他的足智多谋和对复杂政治关系的洞察力。 
B.收债于薛这一事件,由冯谖签署受命、矫命焚券、买义复命以及由此所显示的政治效果几个环节组接贯穿起来,环环相扣,曲折缜密。
C.冯谖敢于矫命焚券,正由于他看到了收买民心对于巩固孟尝君统治地位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孟尝君一心爱民、不求珍宝财物的可贵品质。
D.作者表现冯谖的才能识见,并不是单刀直入,而是采取欲扬先抑、欲露先隐的曲折的手段,不到事件临头,不显其真本领。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2)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可以纾祸。
(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20-21题。(7分)
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丘处机)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①,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注:①姑射真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20.怎样理解上片中“冷浸”中的“冷”字?(3分)

21.词中说“洞天方看清绝”,请简析作者采用怎样的手法表现梨花之“清绝”。(4分)

(三)古诗文默写。(8分)
2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8小题,每题1分,共8分)
①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③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④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⑤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诚不得已。                   
⑥ 绿云扰扰,         ;           ,弃脂水也。
⑦ 元嘉草草,          ,              。
⑧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
五、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要求:(1)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不得脱离材料;(2)不得抄袭和套作; (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4)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 C(A.消遣,慰藉jiè;B.静谧mì,奇诡;D.鬈quán曲)    2. C.一概而论
3. D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或者“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A(B.错,语意重复,“妇孺”中的“孺”即“儿童”之意。C.句式杂糅,删去“编写”。D.不合逻辑,删除“不再发生”之中的“不”。)      5. D    6.B    7. C
8.示例 宁静的濮水,缓缓地流淌在苍翠的青山之间;欲滴的青草之上,开满了燃烧似火的野花;垂翠的杨柳,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是一块绝尘之地。巍巍高山之下,粼粼水波之滨,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席地而坐,持竿垂钓。安闲,自在。濮水在波纹中映出了两位衣冠楚楚的风尘大夫。他们身负楚王的重托,欲以高官之位来征拜庄子,庄子却将他们冷落在旁。
9.B (不是“缺少对善恶的判断、评价和选择的能力”,而是不愿或不敢对这类问题发表看法)     10.D (从第四段的表述看,本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
11.①加强个体道德修养,锻炼道德勇气。②加强集体道德建设,促进良好风尚的形成。③社会致力于推动个体和集体自觉地、勇敢地趋善避恶。
12.参考答案:①这把犁杖永远告别了充实的劳动生活,被完全闲置,蒙上了岁月的尘土,自身的价值再也无法实现,所以有着无人能懂的寂寞。②与它相处日久、对它有着无言情义的父亲去世了,再也没有人跟它像伙伴一样一起劳作,像对待亲人一样爱抚它,所以它深深的寂寞没人能懂。
13.参考答案:(1)作者把犁铧比喻成语言大师,把犁铧的耕种比喻成“诗行”,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而“段落”“词语”等又属于同系列的意象,文章热情地赞美乡土的沉浑与壮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饱含“我”对犁杖的一份特殊的感情。
(2)运用排比句式,内容丰富,文气沛然,点明主旨。揭示了“我”不但接过他手中的鞭子,即自然朴素的劳动方式,而且也懂得了父辈们对土地的感情,更领悟了土地给予的生命真谛。
 “教我怎样与泥土相偎相依,迎向一个华枝春满的生命轮回”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热爱土地之情的理解和接纳,也抒发了作者对土地给予生命的赞美。
14.参考答案:犁杖是父亲讷言而温情、执着耕耘、辛苦而充实的一生的象征。方舟是指在世界末日来临时,人们最后的避难所。标题采用比喻的手法,将犁杖所代表的乡村生活比作拯救被工业时代的欲望之海淹没的人们的挪亚方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犁杖在过去乃至今天人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在文中起着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
15.参考答案:炊烟、蓑笠、犁杖等农村里常见的事物,不仅代表一种原始、古朴的劳作方式,它们身上更凝结着一种热爱劳动、耕耘一生的精神,代表一种朴实坚韧、健康诗意的生活方式,它们会时刻提醒人们要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不要遗忘故乡和土地。所以,尽管由于时代的更替,生活方式的转变,我们不能经常用这些工具,但不能任其消逝,而应在书上、网上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向我们的后代介绍它们的价值,传承它们的精神。
16.C (愦:昏乱 )  17. A(竟然,却)   18. C(孟尝君一心爱民、不求珍宝财物不对)
19.(1)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2)(3)译文见教材。
20.参考答案:(1)①用“冷”字既让人有微寒的感觉,也烘托出夜色的宁静。②赞美了梨花的高洁,表达了作者超凡脱俗的品质。③“冷”是一种色调,写出了梨花悄悄地绽放在月光融融的夜色中的优美情态。
21.①把月光皎洁与花似雪白之景相映衬,给人一种高洁、脱俗的感受。②用“天姿灵秀”的姑射真人的典故来写梨花,表现了梨花的冰清玉洁与静若处子的仙姿。③用“不与群芳同列”“下土难分别”等对比,写出了梨花的孤傲脱俗。
译文:
齐国有一人叫冯谖。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擅长。回答说没有什么擅长。又问他有什么本事?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本事。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
  旁边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此时,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亲人吗?”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
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福建省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实验班)』  下一个『福建省霞浦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