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清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周练(四)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清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周练(四)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清江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时间:140分钟分值:160分一、语言应用题(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最的语言形式也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地向我们袭来时,所
试题预览
清江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时间:140分钟    分值:160分
一、语言应用题(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      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最      的语言形式也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      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
A.瞥见  引人注目    排山倒海 B.洞察  备受瞩目    铺天盖地
C.瞥见  引人注目    铺天盖地 D.洞察  备受瞩目    排山倒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并取得崇高国际威望的历史,正是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的人生历程的生动缩影。
B.网友热搜是实时的舆情风向标、民意参考系,它记录了网友的喜怒哀乐,也帮助人们更便捷地了解热门资讯。
C.新时代社会保障改革的再出发必须首先厘清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落实共建共享和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D.要提升中国学派的影响力,不仅中国学者要学会在中西方理论岛之间穿行,更要搭建起中西方理论沟通的桥架,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孔子认为,“仁”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而要做到这一点,为政者必须要端正自己。
①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②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③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④怎样才能达到这种“仁”呢?⑤在此基础上,孔子又将“仁”的思想提升到理想社会的高度,即建立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⑥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A.①④③⑥⑤②  B.③④①⑥②⑤  C.④③①⑤②⑥  D.⑥⑤②①④③
4.下列对联中,属于纪念屈原的一组是(    )
①至圣无域泽天下 盛德有范垂人间  ②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③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  ④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5.依次填入下面两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有记者问怎样看待小说家与评论家的关系,莫言笑笑说:“我想,小说家就是一些这样那样的母鸡,      。”
(2)某些棋手对于胜负耿耿于怀,      。相反,命悬一线的局面更加激起了他们的强大斗志。
①这些母鸡下出来的蛋就是小说          ②小说就是这些母鸡下出来的蛋
③即使处在极度劣势之中亦不轻言放弃    ④因而处在极度劣势之中亦不轻言放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双节堂庸训》自序  汪辉祖
《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中人以上,不待教而成;降而下之,非教不可。居士有五男。子,才不逮中人。孙之长者,粗解字义;其次亦知识渐开。居士扃户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凡先世嘉言媺①行及生平师友渊源,时时乐为称道,口授手书,久而成帙。
删其与颜、袁二书词指复沓者,为纲六,为目二百十九,厘为六卷:首《述先》,志祖德也,先考、妣事具行述者不赘;次《律己》,无忝所生,有志焉未逮也;次《治家》,约举大端而已,家世相承,兼资母范,故论女行稍详;次《应世》,寡尤寡悔,非可律几也;次《蕃后》,保世滋大,其在斯乎?以《师友》终之,成我之恩,辅仁之谊,永矢勿谖矣。
友之存者,儿辈耳熟能详,不烦录叙;且凛凛乎,有《谷风》阴雨之忧焉。居士自少而壮、而老,循轨就范,庸庸无奇行也。庸德庸言之外,概非所知,故名之曰《庸训》。冠以“双节堂”者,获免于大戾,禀二母训也。诸所为训,简质无文,皆从数十年体认为法、为戒,欲令世世子孙、妇稚可以通晓。自念身为庸人,不敢苛子孙蕲⑦至圣贤,而参以颜袁二书各条,则学为圣贤之理,未尝不备。
夫人无中立,不志于圣贤,其势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欤?嗟乎!教者,祖父之分;率教者,子孙之责。苟疑训词为庸,而别求新异之说以自托,将有离经畔道,重贻身世之患者,是则居士之所大惧也。
【注】媺(měi):同“美”,美好,善。蕲(qí):同“祈”,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才不逮中人 逮:及,达到
B.寡尤寡悔,非可俸几也 尤:抱怨
C.保世滋大,其在斯乎 滋:繁衍
D.率教者,子孙之责 率:率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序交代了《双节堂庸训》的写作目的、成书过程,介绍了书的内容、体例和语言特点,并说明了该书命名的缘由。
B.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时删除了与颜、袁二书言词意旨重复的部分,认为这是教导子孙学习圣贤之理非常完备的书。
C.作者认为,他的家世能够传承与母亲的德行有着很大关系,自己也承蒙两位母亲的亲切教诲,免于犯大的过错。
D.作者自认为是个平庸的人,对子孙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很担心他们另求其他新异学说,离经叛道,留下祸患。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4分)
(2)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4分)
9.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的意图。(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山寺  项斯
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1)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5分)
(2)分析“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一联的表达效果。(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高祖本纪》
(2)谚曰“桃李不言,                 ”。《李将军列传》
(3)周监二代,                 。吾从周。(《孔子世家》)
(4)渔父曰:“夫圣人者,                 。”(《屈原列传》)
(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列传》)
(6)兵法不曰‘                 ,置之亡地而后存’(《淮阴候列传》)
(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论语》)
(8)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祖母的季节  苏童
挂在门楣上的粽叶已经变成了灰褐色。风飒飒地吹着那捆棕叶。祖母坐在门槛上,注视着檐下的雨水像小瀑布一样跌落下来,汇在石子路上,匆匆忙忙。
春天,祖母挎着竹篮走过横七竖八的村弄,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我跟着她。我们站在湖边望着四处可见的苇丛,然后赤脚涉过一片浅水,走进最南面那丛芦苇里。祖母喜欢这里的粽叶。
“这水里有小青蛇,我看见过。”祖母说。
“你不怕吗?”我看见祖母踩在一片暗水中。“小青蛇不咬人。小青蛇游过的水里,长苇子都是甜的。”祖母对着湖水自言自语。“老家伙来拉我走了。”她一笑起来脸上便苍老了许多,那种笑是又凄凉又欣慰的。
家里人猜祖母是看见了游过水下的小青蛇。我祖父属蛇,他跟我这么大的时候,村上人都喊他小蛇儿。他十七岁娶了我祖母,我祖母就成了“小蛇儿家里的”。
去年端午节前后,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
“小蛇儿从前最能吃粽子,一顿能吃八个。”有一天村西的老寿爷踱过我家门前,看见了门楣上一捆捆的粽叶,这样对我父母亲说。
祖父死于秋天。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村里五十岁从下的人都没有见过他,包括我的父母亲。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没人能知道其中的缘故,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许多年了村里人还是喊我祖母“小蛇儿家里的”现代文阅读 在方言里找寻地域文化自信 李晓现代文阅读 在方言里找寻地域文化自信 李晓。有一年老寿爷跟着贩米船溯水而上,来到湖北一个码头上,遇见了我祖父。他正在码头的石阶上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在异乡见到村里的熟人,祖父并不激动。他抛下瞎女人和围观的人群,跟着老寿爷上了贩米船。他帮着村里人把船上的米袋卸完,拉着老寿爷进了一家小酒店。就是那次我祖父酒后还吃了八只粽子。“你回去吧,你儿子会满村跑了。老老寿爷说。“不回去。”祖父喝白干喝得满脸通红,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挂在我家房梁上。
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我不知道祖母为什么要把它挂得那么高,谁也摸不着。
去年秋天不是好季节,那没完没了的雨就下得不寻常。我祖母坐在门槛上凝视门榍上的旧粽叶,那些粽叶在风雨中摇摇晃晃。祖母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就是那个下雨的午后,祖母第一次让我去把房梁上的二胡取下来。我神色恍惚,听见祖母沉重的鼻息声围绕在四周。她的脸上浮起了少女才有的红晕,神情仍然是悠然而神秘的。“老鬼天天跑到我梦里拉琴,拉得好听呢。”
秋天下最后一场大雨的时候,母亲打开了祖母常年锁着的一只黑漆木盒,木盒里空空的,我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
“娘,你的金锁呢?”父亲说,“她嫁过来的时候你给她看过的。”
“没了,早没了。”祖母定定地看着父亲的脸。“我不带走,死了还带金锁干什么?祖母说完真切地微笑了一下,那是她一辈子最后一次微笑。
我祖母清贫了一辈子,没有留给家里任何值钱的物件,连唯一的金锁也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只有一捆一捆的旧粽叶还挂在我家的门楣上,沙沙沙地响。
清明,祖父的紫檀木二胡被点燃了。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先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那东西渡过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那是我祖母的金锁。
12.赏析小说中两处画线的句子。
(1)她一笑起来脸上便苍老了许多,那种笑是又凄凉又欣慰的。
(2)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
13.“老寿爷”这个人物对小说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4.小说的结尾写祖母失踪的金锁竟然在被点燃的二胡的琴筒之中,这样写有何妙处?
15.文中多处描写粽子和粽叶,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写的用意。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禅与文学浅说  罗登廉
(1)禅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作为中国文明发展史的一部分,曾给多少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然而进入新社会,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对禅的了解却是茫然的,但禅机却悄无声息地融入古往今来的文人的字里行间。不管是古典诗文中所描述的那种禅境,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渗入的那种禅意,都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意识。
(2)西方国家的作家对《圣经》有不同的论释,创作了以《圣经》为题材或借《圣经》 之意境的文学作品。他们认为《圣经》 是上帝智慧的结晶,文学与它联姻,会产生高于艺术本身的艺术。虽然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的牵制历史,但禅的出现其实是对儒家和道家的颠覆,使好多作家认识到,禅对文学这门艺术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
(3)基督教虽然与佛教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作为人的信仰,具有同样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信仰就不懂得敬畏,无论信奉哪一种信仰都凸显了一个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深刻的思想内涵。
(4)传说2500年前的佛陀曾在菩提树下顿悟,真正悟到了人间的情势,坚定了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决心。那么佛陀到底悟到了什么呢?我们只能用心灵去体会。当我们内心充满适意与宁静、善良与诚朴时,我们便悟在其中。这也是一个作家写好文章的先决条件,当然,这里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修养。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看来,参禅是需要天分的,搞文学创作亦是如此。尽管有些人学问渊博,写出的文章却不堪卒读,这是因为他没有那种境界、气派与胸襟。有人出语成章,妙笔生花,这是因为他有禅的境界,有文字的般若。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不可强求的,刻意追求往往适得其反。如果说,我们在写某部作品时,一定要把它写成惊世骇俗的上品,可往往会事与愿违,质量平平。有时候作家随意写出来的作品,也许会流传百世。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并没有想过它会成为经典著作,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阴”,可遇而不可求也。这也是缘分,似乎有一种宿命的味道。相对来说,禅并不是作家想介入就能介入的,它是心灵进入某种超常境界时的自然流露,是借助文学语言完成一种精神皈依的话语方式。
(5)我们再将历史追溯到唐代,那时到处是一片祥和欢乐的气象。禅在那里生存发展,枝繁叶茂。在那树阴的底下,生活着那个时代的善男信女。唐诗作为一种特殊生存环境下的产物,融合了当时的国家情结、家园情结及友谊情结,在种种文明的透视之下,用一种清淡、空旷、辽远的禅的话语方式,抒发了人们对生存的感悟。在浮躁的现实生活中,今人追逐得更多的是名和利,于是人们在患得患失的矛盾之中渴望精神上的飞翔,而文学正是那双赖以飞翔的翅膀。
(6)我想,文学与禅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那便是因为“悟性”这两个字---到生活中去悟,到大自然中去悟。
16.文中提到佛陀顿悟一事有什么作用?(6分)
17.本文作者认为作家怎样才能写出好作品?(6分)
18.作者认为禅有怎样的价值?(6分)
七、作文(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也有人说,生活未必理会你的笑或哭。





参考答案(2018.4.21)
一、语言应用题
1.C(瞥见:看到,一眼看到;洞察:观察得很清楚;引人注目:吸引人们的注意;倍受瞩目:完全收到人们的关注。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到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铺天盖地,形容来势很猛,声势大,到处都是。)
2.B(A项主客倒置,应改为“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人生历程,正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并取得崇高国际威望历史的生动缩影”。C项成分残缺,应为“厘清……的发展理念”。D项语序不当,“中国学者”应位于“不仅”前面。)
3.A(据内在逻辑判断)
4.B(①中的“至圣”“泽天下”“盛德”等,表明这是纪念孔子的对联。②中的“旨远辞高”“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都化自《屈原列传》。③中的“悲去国”指屈原被流放,“一江”指屈原的自尽地点汨罗江。④中的“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等,表明这是纪念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的对联)
5.D.(1)从句式对称的角度应选②;(2)上下文没有因果关系,③更符合语境。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3分)D(率:遵从,服从)
7.(3分)B(原文说”参以颜袁二书各条,则学为圣贤之理,未尝不备”,所以该项不正确。)
8.(1)(4分)和儿辈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的道理,有时揭示那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劝(验证)。评分建议:“持”、“涉”、“证以事”,语句通顺,各1分。
(2)(4分)天道宽广,难道不伟大吗?谈笑之际能巧妙地合于正道,也可以用来化解纠纷。评分建议;“恢恢”、“微中”、“解纷”,语句通顺,各1分。
9.(4分)①牢记(歌颂)先辈美德;②强调律己治家;③希望家族兴旺;④感激师友恩谊。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双节堂庸训》是我(龙庄,是汪辉祖的号)教育自己的儿子孙子所写的。中等人(常人,普通人)以上,不需要教育就成人;低于中等人以下的,非要教育不可。我有五个男孩子。儿子们,才能赶不上常人。长孙,粗略了解些字的意义;其余的智力见识也逐渐开化。我闭户养病,每天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和儿辈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为人处世)的道理,有时揭示那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劝(验证)。凡是先代(有教育意义的)好言和善行以及我生平师友间(好的)交往关系,时时乐于向(他们)称赞叙述,通过口传手写,时间长了就结成集子了。
(在编写《双节堂庸训》时)删除了那些和颜氏、袁氏两部家训中言词意旨重复的部分,编为六纲,合计二百一十九目,整理成六卷:首卷是《述先》,记载的是祖先的美好德行,父母生平大略叙述详细而一点不赘余;次卷《律己》,我没有辜负、愧对自己的父母,有志向但也未能实现;次卷《治家》,大多列举的是重大注意事情罢了,家里世代传承,与兼受母亲德行风范影响不无关系,所以评论她的品行稍微详细一些;次卷《应世》,要求处世少抱怨少悔恨,不可侥幸的苗头;次卷《蕃后》,保持宗族世代相传,繁衍兴旺,大概就在他们身上吧!最后用《师友》卷结束,成全我的恩情,培养我仁德的友谊,永记不忘。(我那些)还健在的朋友,你们都耳熟能详,就不烦劳记录叙述了;况且他们严整而令人敬畏的样子,有点《谷风》中阴雨连绵让人忧惧的感觉。我从年少到壮年,再到现在老了,一生循规蹈矩,平平庸庸没有特别(好)的德行。在平庸的德行和平常言辞之外,一概不知道,所以就命名它为《庸训》。在前面加上“双节堂”,是因为我一生免于大的过错,禀受二位母亲的教诲。书中所有列的家训,简明质朴没有文采,都是我从几十年实践中体会、认可的,可以作为准则、作为告诫的东西,想让我世世代代的子孙、妇女儿童可以知道明白。想想自己是一个平常之人,所以不敢苛求子孙努力成为圣贤,但是(我编写家训)参照了颜氏、袁氏两部家训中各个条目,那么学习、实践圣贤的理论,也未尝不完备。
假如人心中没有立志,不能有志于成为圣贤,那趋势必然变成没有才能的人,能不谨慎(慎重)吗?唉!教育(子女成人),是祖辈父辈的本分啊;服从(接受)教育,也是子孙们的责任啊。假如怀疑《家训》言辞平常,而另求其他新异学说来自我寄托,将会有离经叛道,严重留下世代祸患,这也是我最最担心的。
三、古诗词鉴赏:
10.(1)以时间为顺序(黄昏——月明——中宵),首联写山寺所处的环境,颔联写初到山寺,颈联写夜宿山寺的所闻所见,尾联写诗人的感想。(5分,每点1分)
(2)山果落地的声音,飞舞的萤火虫,反衬出山间夜晚的静寂;(2分)表现诗人彻夜不寐,孤独疲惫的情状:(2分)山果无人问津、自生自落,萤火虫没有目标、不停歇息的飞舞,暗含诗人忧郁怨愤的人生感慨。(2分)
翻译:远远望去,山峦青翠,栗叶重重叠叠;黄昏时分,溪边行人稀稀疏疏。明月朗照,我刚刚到达寺庙。清风吹拂,寺门随之而开,僧人却未曾归来。山上的果子经过寒霜,大多自行掉落。水萤在竹林之中不停地飞来飞去。不知不觉已到半夜,我还能睡多少时间呢。过一会儿寺庙的钟声就会催我起身穿衣启程!
四、默写:
11.(1)夫运筹策帷帐之中(2)下自成蹊(3)郁郁乎文哉(4)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5)风萧萧兮易水寒(6)陷之死地而后生(7)既往不咎(8)博学而笃志
五、现代文阅读(一)
12.(1)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祖母对自己即将离世的悲伤;也表现了祖母出现幻觉和祖父重聚的欢愉(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出祖父自觉愧对祖母,同时又放心不下瞎女人的心理。
l3.①借老寿爷的话,补充交代了祖母热心包粽子的原因;②自然引出下文有关祖母和二胡的故事情节。
14.①描绘出祖母痴情忠贞的形象。祖母将二胡高挂在头顶上,二胡成为祖父的象征;祖母思念丈夫,将自己的金锁放在二胡之中,以示自己与丈夫永远在一起。②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既解释了前文“金锁失踪”之谜底,也呼应了祖母在二胡前的诸多异样表现。
祖母在二胡前的诸多异样表现,625,21i盆叫武,洪萨公向、3识深宁来然气这自禁
15.①是祖母情感的载体。祖母春天采粽叶,端午前后不停包粽子,“挂在门楣上的粽叶”,表现了祖母对祖父的思念和对其归家的期盼。②是祖母一生命运的象征。当初的青粽叶,已经“变成了灰褐色”,“祖母坐在门槛上凝视门楣上的旧粽叶,那些粽叶在风雨中摇摇晃晃”,暗示了祖母在年复一年的苦等空守中断送了青春、耗费一生。③凸显文章主旨。表现了“我”对祖母从一而终、孤苦一生的深深惋惜和同情。
六、现代文阅读(二)
16.①紧扣文章谈佛陀的顿悟,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②拿佛陀顿悟和作家写好文章类比,说明搞文学要有禅意,也需要天分。③引用经典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6分,每点2分)
l7.①要有信仰,要懂得敬畏。②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③要有写作的天分,也要有后天的修养。④要把写作当成精神的需要,不必刻意追求写惊世骇俗的上品。(6分,写到3点即可)
18.①禅给世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②禅颠覆了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的牵制。③禅给作家强大的精神力量,渗入作品的禅意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意识。(6分)
七、作文审题、立意略述:
“有人说”的内容由两个分句组成,其中的“笑”与“哭”是人们生活态度的形象表达,或积极乐观,或消极悲观,笑对笑,哭对哭。生活给予的“笑”,可以理解为“物质”或“精神”的正向回报,“哭”可以理解为反向回报。本句的核心立意就是,你的生活态度决定你的生活状态。
“也有人说,生活未必理会你的笑或哭”是命题者针对前一句提出的生活第三种回应“不理会”,强调的是外部世界的真实,是“天行有常”或“天行无常”的客观规律。就如同我们经常把逆境和顺景挂在嘴边,其实这都是典型中的非典型生活状态,最典型的生活状态是俗境,反而忽略了其中的价值。
只要能抓住以上三点中任何一个角度来写都视为切题。相对而言,优秀作文会选择融合多个角度,有重点的说清说透一个道理。所以,在审题时不必拘泥于简单的一一对应,否则,容易上手,却难以写出好作文。 (61.240.237.20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林州市林州市一中2018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限时训练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