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2)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2)(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别韦司士高 适高馆①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②春风欲送行。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注 ①高馆:指州郡的馆舍。②无那:无奈。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答:_________________
试题预览
2018届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别韦司士
高 适
高馆①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②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  ①高馆:指州郡的馆舍。②无那:无奈。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颈联选取典型景物沙岸、柳等,运用虚写手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描写出韦司士的行程。由“沙为岸”到“柳向城”,环境由恶劣萧条到繁华舒适,暗示韦司士的境遇将有所改善。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叶梦得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①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②,水阔烟波渺。
 注  ①故:依旧,仍然。②采菱:采菱女,代指歌女。
请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景语作结,借景抒情。以水阔写出故乡渺远,歌女难觅,归意无从抒发;烟波浩渺又表达了词人的迷离怅惘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 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请赏析本诗尾联的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②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月光铺满了庭院,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李清照
红酥①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②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③,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  ①红酥:这里指色泽滋润的红梅。②道人:系作者自称。③休:语助词,含有“呵”的意思。
 请简要赏析上片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拟人、对偶手法,从“香”和“意”两个角度描写未开放的梅花,想象梅花盛开后所散发的幽香,所呈现的意态,足见词人的灵心慧思。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注]
王沂孙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说与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注  周草窗:南宋著名词人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宋亡后周密湖州故家毁于兵火,终身寄寓杭州。作《高阳台》词寄越中诸友。
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评论此词“结笔低徊掩抑,荡气回肠”,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反复,以乐景衬哀情,抒发春光无主、好景不常的感伤,年华已老、故国不见的忧思。
②与“不知春在谁家”呼应,抒发家国破亡、怀乡念友之情怀。
③与“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呼应,暗寓国亡家破、无家可归的隐痛。
④以景结情,亡国的哀感蕴藏在胸中,却无所依托,只好写出离愁别绪。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一)[注]
[宋]陆游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注  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秋,当时陆游六十八岁,罢归山阴故里已四年。
 鉴赏  一、二句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诗人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以沉郁胜。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一、二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描写了银河西坠、鸡鸣欲曙的秋晓景象,同时也照应了标题中“秋夜将晓”之意。
B.前两句描写了悠远开阔的景色,并寓情于景,渲染出蓬勃昂扬的氛围,为下文抒写情感做好铺垫。
C.三、四句照应标题中“有感”,抒发了诗人六十多年来的无尽感慨。
D.这首诗是陆游晚年之作,诗人当时尽管体弱多病,但依然心怀壮志,连夜出门为抗金大业而奔走。
答案 BD
解析 B项“渲染出蓬勃昂扬的氛围”错,应该是一种苍茫静寂的氛围。D项“但依然心怀壮志,连夜出门为抗金大业而奔走”错,诗人说自己的壮志已经被疾病消磨殆尽,且诗人早起也是为了“迎凉”,而不是“连夜出门为抗金大业而奔走”。
设误点四:手法判断失误,效果分析不准。
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上设置错误,如把本该用拟人的说成比喻,本该用借喻的说成借代,把实写说成虚写,把正衬说成反衬;在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设置错误,把并非“生动形象”说成“生动形象”,把没有这种效果硬说成有这种效果,等等。
应对之道:平时要熟练积累诗歌中的写景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只要是选项中出现了“手法”术语,就要揣摩其判断是否准确。在精准把握内容和情感与艺术手法的基础上,看命题人对艺术效果的赏析评定是否正确。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唐]张继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
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鉴赏  首联“凄凄”“秋凉”寓情于景,表达了登台的凄凉心境;“客思哀”直抒胸臆,表达了思乡之愁。颔联写景,“寒浪”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早鸿”寄托着思乡之情。颈联虚实结合,诗人听到了妇女赶制寒衣的捣衣声,想象远方的游子写信回家索寄寒衣,归期杳杳,由个人之愁推及到天下的游子思妇共同的忧愁。尾联收束到自身,表达了寓居他乡的漂泊之愁,而“菊花三笑”暂时驱散了郁结的忧愁,诗人暂时开颜,情感由悲转喜。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共度重阳节。诗中涉及了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
B.颔联描写了高台所见之景,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阵阵,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飞来。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广阔的秋景图。
C.“捣练”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即捣制煮过的熟绢,为缝制寒衣做准备。正日暮时分,孤城响彻捣练的声音,以声衬静,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冷清。
D.“菊花三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笑”生动地写出了菊花绽放得灿烂热烈的景象。诗人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将盛放的菊与客之“哀”形成对比,更显其哀。
E.诗歌观察细致,描写传神,用语清新,将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熔于一炉,以寻常语写眼前景,却能做到心物感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答案 BD
解析 B项“白描”“不事雕琢”错。颔联上句描写群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了其寒的特点;下句写高飞的雁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雁阵的整齐。D项菊“笑”与客“哀”没有反衬关系,菊“笑”暂时驱散了旅途的忧愁。 (122.240.215.17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1)』  下一个『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训练(3)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