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普集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重要环境。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
试题预览
普集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重要环境。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维护家庭关系、家庭模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百善孝为先”。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由孝道形成的浓厚的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立爱自亲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广到报师长教导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里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进取的精神和坚忍的意志。这是家族乃至民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家庭关系的另外一个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是夫妇之道。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待另一方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历史上,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朝以后比较严重,这当然是需要批判的。但即便在封建社会,也有许多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真君子。如东汉时期的宋弘,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难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汉代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这些事例对今天的中国人仍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没有稳定和谐的夫妇关系,就不可能有稳定、和谐的家庭。对传统夫妇之道进行合理扬弃,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郭齐家《家和万事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男尊女卑不是自古有之,而是经过了历史的演变,汉唐时出现,宋朝是最严重的。
B. 家庭对一个人很重要,能够提供丰富的物质、精神保障,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幸福。
C. 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要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唯有如此,家庭才可能成为和谐的整体。
D. 传统的孝道强调从孝顺父母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最终达到报效祖国的高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强调了“父慈子孝”是孝道的内容,论证了“孝道”对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B. 文章论证传统夫妇之道时注重辩证论证,提出对其合理扬弃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C. 文章先总论家庭和睦的重要性,然后列举家庭和睦的表现,从而论证家和万事兴。
D. 文章用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华文化是通过家庭来培育“懂得报恩”的品质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一个家庭充满矛盾,一家人不能同心协力发家致富,家庭就不会幸福。
B. 西方通过宗教、中国通过家庭培育熏陶,报恩思想在中西方的获得途径及内涵截然不同。
C. 一代代继承祖辈志向、理想、事业、精神和意志是家族、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D. 一个家庭只有每个成员间的关系和谐,才能保证家庭关系、家庭模式的稳定,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词句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汉唐时出现,宋朝是最严重的”错误,原文是“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朝以后比较严重”,“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不能推断就是在汉唐时出现的;同时,“宋朝以后比较严重”,不能说明“宋朝是最严重的”。B项,“丰富”错误,应是“基本”的物质保障;同时,“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幸福”说法太绝对,原文是“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C项,原文说“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可见,每个成员只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不够的。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论证结构。C项第一段总论中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维护家庭关系、家庭模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第二、三、四段分别从“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三个方面论述协调之道、“孝道”和“夫妇之道”对家庭和睦的作用。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选项中表达的报恩思想在中西方的内涵不同意思错误,此表述与文中“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矛盾。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小女孩的礼物
伊丽莎白•斯塔•希尔
夜间,雪静悄悄地绵绵而降。  
我们一家人——丈夫拉斯,女儿,儿子和我,站在窗口惊喜地朝外望去,多美的景色啊!现在,我们的城镇似乎已披上了圣诞节的盛装。房子围着白绒般的头巾。前天还是光秃枯黄的树木,现在已换上了闪闪发光的冰上衣。甚至连电线杆也戴上了一顶斑白的帽子。呼啸的风声中,人们能听到圣诞节的歌声。 
安德烈娅今年15岁,有时既美丽又年轻,有时却笨拙;有时既温和又懂事,有时却像天气那样变幻莫测,像冰雹那样任性。 
早餐做好时,我抬头看到安德烈娅还站在窗边。 
“你怎么啦?”我问道。 
她惊跳了一下:“我在想,学校里的圣诞音乐会上,我决定不了到底穿红羊毛衣,还是绿羊毛衣。” 
“两件都不错。”我告诉她。 
安德列娅在学校里的乐队中是吹长笛的。乐队总是在圣诞节前举行节日音乐会。
今天我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早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包扎礼物上。在我上楼去拿上衣经过安德烈娅的房间时,惊讶地发现她的房间简直是一团糟,甚至连床也没有铺好。在她的衣橱里是一些没包扎好的礼物,这些礼物远不如我所知道的她计划中要送的礼物多。 
“她在哪儿?难道她真的不知道圣诞节前有许多事要做吗?”几分钟后,她上楼来了。 
“我……我在隔壁玛格丽特家练长笛。”她环顾了一下房间说,“天啊,这地方需要好好整理一下,是吗?”“确是要整理一下。”我说,“我似乎觉得你还需要再多买一些礼物。” 
“你怕我不送你礼物吗,妈妈?”她顽皮地说,“请放心吧,我日夜在计划着,我的心充满着圣诞节的节日气氛。” 
圣诞节的日子越来越近,我感到越来越疲劳,越来越忙碌,似乎觉得简直无法在圣诞节前把所有要做的事及时做好。然而,安德烈娅并不分担我的忧虑。我想责任感对她来说等于零。
中午,有客人过来吃午饭,我东奔西跑地把厨房整理好,打开洗碟机想把脏盘子和盆子放进去洗!我眼里噙着泪水,突然感觉忍无可忍:一大堆脏盘子,东奔西跑的忙碌,安德烈娅一点也不帮我做家务……。我怒火冲冲地很受委屈地把脏盘子搁在一边,开始为我的客人准备午饭。从客人离开我家,到我把安德烈娅从学校接出再送她去上长笛课前的这段时间,只够我洗几个盘子。 
我到达学校时还怒气未消。安德烈娅兴奋地喊着朝我跑来。但当她看见我的脸色时,就把话咽了下去。 
“你总是把该做的事忘了,”我说,“你总是不做好你家里本分的工作,甚至连你自己的房间也不收拾好。你似乎从来也不考虑你会给别人带来多少麻烦。我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你总是那么心不在焉。”我把气话一古脑儿地倒了出来。 
当车子快要到上长笛课的地方时,我的话才讲完。安德烈娅一直静悄悄地坐着。当车子停下时,她跳下车子一句话也不说,这可使我意想不到地感到悲伤,难受。难道圣诞节就像这样的过吗?这哪里还有圣诞节的气氛呢?
圣诞节音乐会的那个晚上,拉斯、布莱德和我坐在大礼堂里,安德烈娅和乐队的其他成员一起坐在前面。她穿着绿上衣,看上去非常漂亮。台上合唱队的孩子们男女排成两排。拉斯朝我微笑了一下,又朝台上点了点头。   
当音乐会开始时,我的心情也开始轻松起来。音乐似乎舒畅了我紧张的神经,年轻人合唱着新的和老的圣诞节的歌曲,而美妙的音乐使我产生了一种温暖和满足的心情。 
随着音乐教师报了最后一个节目,歌名是《这就是一个人向往的乐趣》。接着他补充说:“这最后的节目是独奏,因为演奏者要使她家里的人惊讶一下,所以她的名字没有被列入节目单上。下面由安德烈娅•希儿表演长笛独奏。” 
我由于惊奇而喘着气。当安德烈娅上去站在台上时,我眼里激动的泪花使我看不清她了。正当她要举起长笛放到嘴边时,她的目光直射她的父亲,弟弟和我,并愉快地向我们欢笑着。我们对台上这个容光焕发的女孩的亲密感情,似乎使我们4个人一起脱离了世俗,飘飘欲仙。 
我感觉从来也未听到那种美妙的音乐。安德烈娅已懂得了这个我还不能明白的真理:爱比需要做一些小事情更有意义。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一家人——丈夫拉斯、女儿、儿子和我,让房子围着白绒般的头巾,甚至给电线杆也戴上了一顶斑白的帽子。
B. 有时既美丽又年轻有时却笨拙;有时既温和又懂事,有时却像天气那样变幻莫测,由此可见安德烈娅是个圆形人物。
C. “我在想,学校里的圣诞音乐会上,我决定不了到底穿红羊毛衣,还是绿羊毛衣”一句充分证明安德烈娅是个没有主见的孩子。
D. 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通过全家人的感受来写安德烈娅的表演,“脱离了世俗,飘飘欲仙”形象地表现出全家人的感动。
5. 结合全文,说明“小女孩的礼物”的寓意。
6. 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安德烈娅,有人认为是“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B    5. 安德烈娅演奏的美妙音乐。圣诞节的意义。安德烈娅对亲人的爱。    
6. 主人公是安德烈娅。题目是“一个小女孩的礼物”,表明人物要以小女孩为中心;全文对安德烈娅着墨最多;安德烈娅性格鲜明多样,称得上圆形人物,而圆形人物一般为主人公;文章的主旨通过安德烈娅的所作所为来表现的。
主人公是安德烈娅的母亲。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写的是安德烈娅的母亲的所见所闻所感;安德烈娅的母亲观察细致心思缜密的性格特点十分突出;通过安德烈娅的母亲对礼物的理解深化主旨。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我们一家人……让房子围着白绒般的头巾,甚至给电线杆也戴上了一顶斑白的帽子”错误,从文中来看,“让房子围着白绒般的头巾,甚至给电线杆也戴上了一顶斑白的帽子”是因为夜间的降雪。C项,“充分证明安德烈娅是个没有主见的孩子”推断无据,此处挑选衣裙并不能说明安德烈娅是个没有主见的孩子。D项,“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通过全家人的感受来写安德烈娅的表演”错误,从文中来看,应为“通过‘我’的感受来写安德烈娅的表演”。
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说明‘小女孩的礼物’的寓意”,这是考查小说标题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一般从表层含义入手,然后结合文本的内容分析其深层含义。从文中来看,“小女孩”是指安德烈娅,“礼物”是安德烈娅准备的送给亲人朋友的东西,“你怕我不送你礼物吗,妈妈”,从安德烈娅的语言中可知,她要送给家人圣诞节的礼物;从“这最后的节目是独奏,因为演奏者要使她家里的人惊讶一下,所以她的名字没有被列入节目单上。下面由安德烈娅•希儿表演长笛独奏”可知,安德烈娅送给家人的礼物是她演奏的美妙的音乐;从“她的目光直射她的父亲,弟弟和我,并愉快地向我们欢笑着……” “安德烈娅已懂得了这个我还不能明白的真理:爱比需要做一些小事情更有意义”可知,安德烈娅送给家人的礼物还有她对家人的爱;综合全文,结合安德烈娅的做法可知,这个礼物还包括圣诞节的意义。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安德烈娅,有人认为是‘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这是考查小说的主人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回答谁是主人公,然后从笔墨、情节、塑造形象的方法以及主旨等几个角度分析作答。如认可是“安德烈娅”,考生可以结合小说的标题“一个小女孩的礼物”分析,“一个小女孩”是指安德烈娅,“礼物”是安德烈娅精心为家人准备的圣诞节礼物,故标题已经表明了中心人物;从着墨上来看,文中对安德烈娅的着墨最多;从塑造人物的手法上来看,文章塑造安德烈娅这一形象时,使用了多种方法,有语言描写,有动作描写,有神态描写;从主旨上来看,本文的主题主要是通过安德烈娅所做的事情来表现的。如认可是安德烈娅的母亲,可以从人称叙述的角度来分析,可以从情节角度分析,本文主要是借助“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可以从主题的角度分析,本文最后借助“我”对礼物的理解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
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03月27)
材料二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年5月3日《经济日报》记者 郑彬)
材料三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B. 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
C. 材料一所列数据所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不同于材料三的数据所反映的是旅游的现实情况,所以不具有真实性,其参考意义不大。
D. 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太合理的二项是
A.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B. 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游市场最新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新闻价值更大。
C. 材料一作为调查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强,语言平实准确,注意用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
D. 材料二印证了材料一中部分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这一内容,说明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频发会影响客流量。
E. 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的趋势,比其他两则材料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
9. 如果你是一位旅游市场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答案】7. A    8. CE    
9. (1)抓住当前我国旅游业勃勃发展的大好时机。 (2)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3)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旅游市场。 (4)甄别旅游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服务。
【解析】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内容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材料的内容,然后把选项与原材料的内容进行对照,考生注意这类试题没有什么方法和捷径,只要细心就可以。
8. 试题分析:C“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错,主要目的应该是为旅游市场决策者提供依据;E“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不确切,应该是各有其不同的价值。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综合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材料的理解有根据的作答和分析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 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 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 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 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解析】
 视频 
10.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句子中的名字、称谓、地名、连词等一般为断句标志,根据句子中意思,连词“且”前应断开。排除A、c两项; B项中,“承宪妻每扬言”一句缺少宾语,不可独立成句;故答案为D。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能力卷)(解析版)』  下一个『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