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的多维空间概念,它既是一个传统的居住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的概念。由于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古村古镇的特点各异,文化内涵的
试题预览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的多维空间概念,它既是一个传统的居住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的概念。由于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古村古镇的特点各异,文化内涵的程度不同,保护与传承价值不一,因此,古村古镇的保护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古村古镇的保护可以根据具体规模的大小和相关政策的要求,选用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保护、历史街区保护、重点文物建筑和设施保护等;也可以根据呈现的环境,选择活态博物馆保护、静态博物馆保护、虚拟博物馆保护;也可以根据呈现的方式,选择实体环境保护、文字记录保护、数字化保护、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等。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是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方向。
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所有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政府管理者和参与企业,必须高度认识古村古镇保护的重要价值,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有效的协同保护就不可能有古村古镇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古村古镇的保护不是简单的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而是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古村古镇的活化不应局限于旅游和商业的目的。古村古镇文化资源的多方位永续利用是古村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③古村古镇协同保护的核心是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就是要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聚落的整体格局、街巷风貌、民居风格、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保护古村古镇的文化景观基因就是要保护和挖掘各个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就是为了确保其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④从长远来看,保护古村古镇必须依靠立法,我国目前出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助于古村古镇保护在法律层面上的推进,但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细节。要加强对有利于古村古镇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保护的力度。
⑤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目标是打造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思想,这种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思想,不仅为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建造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中国未来充满人性关怀与和谐理想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应该坚信,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的理念与行动,将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期待和欢迎,这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确保“记得住乡愁”的具体行动,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一个包含传统的居住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多维空间,是一个文化载体,也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
B. 古村古镇的保护应该与科技紧密结合,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是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方向。
C. 对古村古镇的保护,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法律,使其有法可依,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执法保护力度。
D. 古村古镇的保护应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古村古镇的活化不是以旅游和商业为目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自然段列举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的方式是为了论证古村古镇保护需要与信息化和“互联网+”紧密结合的观点。
B. 围绕古村古镇的保护,文章多角度并列式地论证了多样化的保护形式和途径。
C. 文章提出了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的标准,要特别注意保护聚落的整体格局、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其目的是确保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D. 文章将协同保护古村古镇分为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主要方面,并论证了保护和挖掘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中蕴含的思想为中国未来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B. 保护与发展古村古镇,要致力于打造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且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思想的人居环境。
C.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
D. 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们保护古村古镇的长远之计。
【答案】1. D    2. A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原文说“古村古镇的活化不应局限于旅游和商业的目的”,没有排除“以旅游和商业为目的”,否定失当。故选D。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项,从原文来看,列举的目的是论证“古村古镇的保护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的观点。故选A。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从原文来看,这两部法律只是“有助于古村古镇保护在法律层面上的推进”,并且“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细节”,因而不能说实施这两部法律是“长远之计”,以偏概全。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250万美元的阳光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
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渐渐陷入了绝境。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一天下午,有人敲门。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太太,您好!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
蓬头垢面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我们想借点阳光。”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来找茬的珍妮。“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
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之前的住户曾经找贝蒂交流过这些,可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但珍妮不一样,她笑容明净,性格温柔,言谈和善,令人怜惜。“哦,好吧。我行动不便,你自己进来开窗户!”贝蒂回头看看自家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担心贝蒂不接受“施舍”,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补充道,“就当是对您借给我家阳光的回报。”
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间里里外外都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
看着透过火焰木树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原先萎靡的状态明显改变。“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她向珍妮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便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
阳光下,贝蒂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珍妮有些难过,她稍思片刻,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又有哪遮住您了吗,夫人?”贝蒂有些疑惑。“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
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人,更是很久没有与人共餐了。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冷孤寂的心。“当然可以。”贝蒂爽快地答应了。
从此,在贝蒂家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桩做的餐桌用餐。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陪她聊天。
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她下棋,有时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
随后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阳光得来的幸福与温暖。2012年11月的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无憾地走完了一生,那年她95岁。
2013年3月的一天,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遗嘱?”“是的,这是哈里斯太太临终前立的。之前她财产的继承人是她的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了。现在,她那栋价值1 250万美元的房产就是您的了。”
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珍妮馈赠了我和这房子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拥有它。
原来,阳光也是有价的,而且是高额回报,借出越多,回报越多,所以不要吝惜供给别人阳光。
 (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向我们介绍了已快油尽灯枯的老人的凄凉处境,这为后文珍妮的出现以及“借”阳光做了很好的铺垫。
B. 本文作者通过不多的环境描写,意在烘托了独居老人贝蒂的形象,同时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C. 最初,面对珍妮一次次无理请求,老人一次次地答应,这说明被逼入绝境的老人已经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了。
D. 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少量的心理描写等刻画了珍妮热情善良、聪明能干、拥有高贵品质的形象。
5. 简要概括小说中的哈里斯太太的性格特点。
6. “阳光”一词在文本中多次出现,探析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4. C    5. ①孤单、冷漠,曾经对生活不抱有幻想,对外界丧失了兴趣;②善良、乐于助人,能为他人行方便;③懂得感恩。    
6. ①“阳光”是文章的线索,它贯串全文,使文章前后相承而成为一个整体;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使小说波澜起伏;③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在作品中,它不只是现实的阳光,更是爱心、善良的象征,珍妮的爱心和善良最终使冷漠绝望的贝蒂内心充满了阳光,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它的多次出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主要特色”说法不准确,本文有环境描写,但分量不重。C项,珍妮最初的请求不是无理的,老人也不是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她是被珍妮的微笑与温柔和善打动了。D项,文中的心理描写是少量的,且没有细节描写。
5.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的哈里斯太太的性格特点,这是考查小说的人物形象。作答本题,应抓住贝蒂的言行进行归纳。小说开头写贝蒂生活陷入绝境,冷漠地回应新来的邻居珍妮,据此可以看出她是孤单、冷漠的,对生活不抱有幻想,对外界丧失了兴趣。邻居珍妮房子矮小,没有阳光,请求贝蒂打开窗户,让阳光通过她家的窗户照到珍妮家里,贝蒂答应了,珍妮请求到她家里的阳光下用餐,贝蒂也同意了。据此可以看出,贝蒂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珍妮帮助贝蒂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贝蒂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产转赠给珍妮,据此可知,贝蒂是懂得感恩的。
点睛:解答人物形象类题目,首先应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如本文在刻画哈里斯太太的时候,具体使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考生可以把这些句子圈下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最后根据这些内容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般为形容词。
6. 试题分析:作答时首先理清情节,然后归纳作用。开头写贝蒂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不见阳光,然后写珍妮前来“借”阳光,请求贝蒂打开窗户,再写珍妮到贝蒂家花园的阳光下与贝蒂一起用餐。在这里,阳光成了贯串全文的线索,使文章前后相承,成为一个整体现代文阅读答案1250万美元的阳光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阅读答案。同时,正因为贝蒂好久不见阳光,珍妮才有了“借”阳光的举动,也才有了贝蒂赠遗产的行为,据此可知,“阳光”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使小说波澜起伏。珍妮的爱心和善良终于使冷漠绝望的贝蒂内心充满了阳光,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热爱。据此可知,“阳光”不仅是现实的阳光,还是爱心和善良的象征,其在文中多次出现,具有深化主旨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下列小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C. 贞元,年号。汉武帝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并以年号纪年。
D. “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 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 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D. 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10.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
【答案】7. B    8. A    9. C    
10. (1)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
(2)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安危大事方面没有成就,然而检点自身、做事严格,这是他的长处。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急诏”“泽(人名)”“耽(人名)”“工部尚书”“诏”“怀”“公”“见(我)”“吾”“行(行装)”“将吏”,虚词“以”“而”“为”“于”“且”,标志性词“曰”,“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以泽代耽”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见代”中“见”的意思相当于“我”,所以不能与“吾”划分在一起,据此排除A、C、D三项,再结合本句意思: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工部尚书。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句子可以断开为: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故选B。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要求选出“正确一项”,B项,“乞骸骨……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说法错误,“乞骸骨”没有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之意;C项,“一个皇帝一个年号”说法绝对,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武则天在位十四年,前后改元达十二次。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个皇帝一个年号;D项,“‘署’表示授予官职”表述不正确。署,暂时代理。故选A。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理解错误,不是别人来向他请教,而是他向别人请教。故选C。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故事”,按照旧例;“以”,因为;“优诏”,褒奖他的诏书;“许”,允许;“猎近郊”,在近郊打猎。(2)句中:“为”,做;“虽”,虽然;“亡”,没有;“亡所发明”,发明:发现,这里指成就。亡所发明,没有成就;“检身”,检点自身;“厉行”,做事严格;“自其所长”,这是他的长处。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期,通过明经考名,补任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一职。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上取得了卓异的成绩。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在东道造反,贾耽进驻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建中三年,调任东道。德宗在梁州,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樊泽回来后,贾耽大摆酒席会见诸将。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工部尚书。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大将张献甫说:“天子流亡,樊泽用兵是以您的命令拜访皇上所在的地方,如今樊泽却谋划您的军权,在您的地盘谋取利益,可以说是对人不忠心。军中将士心中不平,请让我为您杀了他。”贾耽说:“这是说的什么道理呢?朝廷有命令,樊泽就是统帅。我现在上朝,要你和我一起去。”他带着张献甫一起走了,军中于是安稳。
不久做了东都留守。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后来调迁为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然被削掉了伪号,却暗中藏有奸谋,希望找机会实现。李纳的数千士兵从行营回来,路过滑州,有人说让他们住在城外,贾耽说:“与我相邻,为什么要怀疑他们,使他们暴露在野外?”命令住在城里的旅馆中,在房屋的走廊上宴请他们,李纳的士兵内心都信服贾耽。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的职务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被封为魏国公。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缺少,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人心向背,人心不安。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有采用。顺宗即位,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很担忧,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
贾耽非常喜爱读书,到老之后更加勤勉,尤其通晓地理。见到四面八方的人与出使外族的人,一定会向他们询问当地风俗,所以天下的地方物产、山川平坦崎岖的状况,一定会深入探究清楚。
他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喜欢评价别人。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安危大事方面没有成就,然而检点自身、做事严格,这是他的长处。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德行淳厚有规矩。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目。
泛 舟
[明]薛 蕙
水口移舟入,烟中载酒行。
渚花藏笑语,沙鸟乱歌声。
晚棹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个『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