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同步检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同步检测(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姓名班级组别本试题共50分,时间40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示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只是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
试题预览
《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
姓名          班级          组别                
本试题共50分,时间4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示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只是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烟枪和烟灯,    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A.因为   虽然   但是   所以   B.只有   虽然   倘使   但
C.虽然   但是   只要   但    D.只有   因为   所以   因此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冠冕堂皇(冕,古代帝王的帽子)    B.自诩是太阳(诩,夸耀)
C.残羹冷炙(炙,烤肉)   D.是为拿来主义(是,判断动词,与“为”同作谓语)
3.下列加点的成语,有误的一项是(       )
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
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
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
是咄咄逼人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诗名        ,但他的五尺之躯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5.下面几句话排列次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
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生病或者听话、孤立无援。 
C.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
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二、阅读欣赏(26分)
(一)课内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0题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7.“我在这时也并不想……,是为‘拿来主义’”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4分)



8.文中“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有什么主要区别?(4分)



(二)拓展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各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认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得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9.文章第三段作者叙写了孩子很小的时候母亲的倾心呵护,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0.总观全文,“我”到底为什么要打孩子?(4分)




11.如何理解“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这句话?(4分)




12.人们推崇赏识教育,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又有人说“打是亲,骂是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请谈谈你对文章中母亲对孩子教育方法的看法。(6分)





三、名篇名句(6分)
13.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白居易《琵琶行》)

题号 1 2 3 4 5 6
选项
 
8、9、10《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
1.B2.D。“是”指示代词,这。
3.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试题分析] 
注意准确把握成语的意义,细致了解其语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态度、语体风格等特定指向,辨别成语在语境中的语法搭配、感情色彩、整体语义等方面的协调等问题。
(“相濡以沫”比喻夫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应用“休戚相关”,意思是“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4、C(均为递进关系,程度逐渐加深)
5. 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
[试题分析]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④提出“人们的习见如何”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6.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试题分析] 
注意掌握常见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并熟练掌握辨析病句的方法。
(A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而且是”改为“而是”,与前面“不是”呼应;B语序不当,应把“孤立无援”调至“自己弱小”后,以使句式整齐,合乎逻辑;D成分残缺,应在“父亲”后加“的高度”,使之充当前面“达到”的宾语。)
7.承上启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小结上文,“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是领起下文。)
8.“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9.这段话作者细腻地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这样的誓言,更为后面的打孩子作了铺垫,说明母亲就是这样的爱你,那么打你的目的,一定是为了爱你(那么打你一定是因为爱你)。
10.(1)当孩子长到“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的年龄时,顽皮放任,而“我”则要让他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用法则去约束他的行为。在众多办法都失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殴打。  (2)为了让孩子走上正路。“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永远地和孩子隔绝。
11.运用比喻的手法,穷人使用最后的金钱需掂量再三,“我”殴打孩子,也要掂量再三,生动形象地突出我使用殴打手段的谨慎。
12.示例:文章中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得法的,她挚爱着自己的孩子,但绝不溺爱,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她费尽心机,无怨无悔。虽然采用打的方式,但那是为了更好地爱孩子,她博大的母爱让人感动。 (122.240.215.17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必修四第10课《短文三篇》试题』  下一个『《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限时作业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