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练习题(无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河中石兽》练习题(无答案)(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4 河中石兽01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纪昀()   圮于河()  棹数小舟()曳()铁钯()木杮()湮于沙上()啮沙()溯流逆上()臆断欤()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一寺临河干   临:(2)阅十余岁阅:(3)求二石兽于水中求:(4)竟不可得竟:(5)曳铁钯曳:(6)尔辈不能究物理究:(7)不亦颠乎颠:(8)众
试题预览
24 河中石兽
01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    )   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曳(   )         铁钯(   )      木杮(    )
湮于沙上(   )  啮沙(    )     溯流逆上(   )      臆断欤(   )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寺临河干   临:       
(2)阅十余岁        阅:         
(3)求二石兽于水中  求:       
(4)竟不可得        竟:           
(5)曳铁钯          曳:    
(6)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        
(7)不亦颠乎        颠:       
(8)众服为确论      确论:        
(9)如是再啮        啮:            
(10)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         
(11)二石兽并沉焉   并:      
(12)以为顺流下矣   以为:      
(13)棹数小舟       棹:        
(14)湮于沙上       湮:      
3.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翻译下列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5.填空。
《河中石兽》选自《         》,作者是   代学者、文学家      ,字       。
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02 课内精读
7.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8.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做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03 拓展阅读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山门圮于河   圮:       
(2)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          
(3)但微颔之       颔:      
(4)康肃笑而遣之   遣:         
(5)但手熟尔       但:           
10.翻译下列句子。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11.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12.两文都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甲】文通过作者的议论总结出         的道理;【乙】文借卖油翁的言行告诉人们         的道理。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在内容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集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流传的乡野怪谈,或亲身所听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同时《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曾在历史上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122.240.193.8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带上她的眼睛》练习题(无答案)』  下一个『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伟大的悲剧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