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高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建邺高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建邺高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测试高三语文2018.04注意事项: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例如“适可而止”的“适”表示“恰好”的意思,“▲”的“适”表示“去,往”的意思。再如“化险为夷”的“
试题预览
建邺高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测试
                  高  三 语  文         2018.04
注意事项:总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例如“适可而止”的“适”表示“恰好”的意思,“    ▲    ”的“适”表示“去,往”的意思。再如“化险为夷”的“夷”表示“平坦; 
平安”的意思,“    ▲    ”的“夷”表示“平常”的意思。又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爽”表示“舒服;畅快”的意思,“    ▲    ”的“爽”表示“差错”的意思。因此学习汉语必须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
A. 无所适从     鄙夷不屑    爽然若失    B. 削足适履     鄙夷不屑    屡试不爽
C. 削足适履     匪夷所思    爽然若失    D. 无所适从     匪夷所思    屡试不爽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专用发票打印要求严格,一定要在发票制定范围内打印,其中密码区的内容必须在规定的框区内,超出框外的内容无法认证。
B. 面对日趋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网络安全专家、公安网监部门纷纷建议加大管理和打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确保网民安全上网。
C. 有政协委员提出:当红年轻演员的收入,居然超过了一个几百人的中型企业。在全国政协文艺会上,不少委员也针对一些年轻演员收入虚高、艺德差进行了讨论。
D. 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入海底。

3.依次在下面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1)“       ▲       ”,抗战时期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领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时时骚扰,他坚决拒绝日本人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
(2)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去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       ▲        ”的诗句婉言谢绝,他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续娶。
(3)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         ”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
A.时穷节乃见  天长地久有时尽  已是黄昏独自愁
B.时穷节乃见   曾经沧海难为水   西北望长安
C.居高声自远   天长地久有时尽   西北望长安
D.居高声自远   曾经沧海难为水    已是黄昏独自愁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3分)  
A.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了
B.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C.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D.起死人而肉白骨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生活世界中的说理从来不具有数学证明的强度。  ▲  。  ▲  , ▲  。 ▲  , ▲  ,  ▲  。我借助你的论证理解了这个结论,而不是被你的逻辑逼着接受它。
①与其说说理的目的在于从智性上使对方臣服
②我虽然不曾想到这个结论
③不如说说理旨在创造新的理解途径
④你说服我,是把我此前不接受的结论连到我已经理解的道理上来
⑤但它是可理解的
⑥你的论证充当了重新组织我的理解的干线
A.⑥②⑤①③④                  B.①③④⑥②⑤
C.④②⑤①③⑥                  D.②⑤④⑥①③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8分)
竹轩先生传
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选自《王阳明全集》)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客有造竹所者     造:种植    B. 乃穷年口诵心惟     惟:思考
C. 方之陶靖节、林和靖  方:相比    D. 逮子华官翰林       逮:等到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文意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厥考,他死去的父亲。考,去世的父亲;妣,去世的母亲。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B. 甫冠,刚满二十岁。冠,就是弱冠,也叫加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冠礼。男子十五岁束发,女子十五岁及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又称耳顺。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百岁期颐。
C. 竹轩先生的母亲一向严肃庄重,而对堂叔家的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却特别怜爱。他每次都是不等母亲开口就能顺着母亲的心意去做,慷慨赠给他们衣食,热情关怀。
D. 竹轩先生撰写文章,喜爱简练古朴的文风而厌弃浮艳绮靡,写诗提笔就能立刻写成,好像没有刻意去写,但却也不曾脱离诗词格律。

8.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竹轩先生“德业夙成”,请结合原文,概括他有何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11分)
题 扬 州 禅 智 寺 ①
杜牧
雨过一蝉嗓,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①开成二年,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弟弟患眼病,寄居在扬州东北的禅智寺。杜牧赶去扬州,弟弟病尚未治好时假期已满。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他放弃官位留了下来,其间写了这首诗。

10.请分别简析诗歌第二、三联中“满”和“生”字的表达效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此诗首联和尾联的写作手法有相同之处,请对此进行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庄子《逍遥游》)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赋》)
(3)    ▲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4)飞湍瀑流争喧豗,    ▲    。(李白《蜀道难》)
(5)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
(7)成事不说,    ▲    ,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8)春江花朝秋月夜,        ▲          。(白居易《琵琶行》))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20分)
乌 篷 船 ①
周作人
子荣②君:
①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
②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但是你到那里一看也就会明白的,不必罗唆地多讲。我要说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船。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但在我的故乡那里这些都没有,除了在城内或山上是用轿子以外,普通代步都是用船。船有两种,普通坐的都是“乌篷船”,白篷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所以我就可以不说了。乌篷船大的为“四明瓦”(Symenngoa),小的为脚划船,亦称小船。但是最适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三明瓦者,谓其中舱有两道,后舱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唯白篷船则无之。三道船篷之高大约可以使你直立,舱宽可以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马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罢?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骇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不过你总可以不必去坐,最好还是坐那三道船罢。
③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到。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回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觞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薛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于下午开船,黄昏时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只可惜讲维新以来这些演剧与迎会都已禁止,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的猫儿戏。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你到我那故乡,恐怕没有一个人认得,我又因为在教书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谈闲天,实在抱歉而且惆怅。初寒,善自珍重,不尽。
                                                         岂明
                                           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夜,于北京。
【注解】①本文原载《语丝》第107期,1926年11月27日出版,署名岂明,后收入《泽泻集》。②子荣,周作人笔名,始用于1923年8月26日《晨报副刊》。

13. 试简要概括“子荣”的形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我”差不多每介绍到一处,都要重复使用“有趣”“风趣”“趣味”等字眼,试概括乘船游览中各种活动蕴含的的情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③节中对“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的叙写有何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试探究文中“子荣”和“岂明”的关系。(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18分)
延续诗词的文脉   
胡妍妍
①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通”和“化”。中华民族文脉绵延,我们于其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的辩证。反叛的、变革的、创新的一派,实际上并未脱离传统的静水流深的给养,反过来,它的反叛、变革与创新又被巨大的传统所吸纳、包容,成为传统的新质。一部中华诗词史,几乎就是这样不断裹挟着前进的历史,千江有水千江月,它不因变迁而耗损,却能从一切创造性的变革中增益光辉。
② 这样的一条诗词文脉,对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是迟早要回溯,迟早要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打出来的历史存在;对普通人来说,却是悄然涵养一生,“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场。文学艺术从来不只是外在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赋予,人们读诗、谈诗、教孩子背诗,并不只是为了寻章摘句、舞文弄墨,很多时候是在借诗词出入经史、概括情事、教化人伦。从少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到暮年的“却道天凉好个秋”,古典诗词曾经内化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之中,随人生境遇而远近隐显,有时像是亲切、顺手的乡物家什,张口即来,有时又像是一个隐秘而顽固的文化磁场——多少人在游山玩水的时候,被残破斑驳的碑刻中一句清雅隽蔚的诗文击中,甚至唤起了对从未经历过的历史的回忆。这就是文化的认同,它清晰地让你看到自己迢递以系的传统。
③ 延续诗词的文脉,除却孜孜不倦的训诂考据,靠的就是这样一种普遍的日常的亲切可感的阅读。诗是“采风”的产物,口耳相传的诗词曾经让大地上歌声如风,温润徐徐。而今,这风却被现实推到了远山青黛的那一侧,越来越远,我们正在失落那种生活在“无意的浸淫里”的日子。朱自清先生说:“读诗的人直接吟味那无我的情感,欣赏它的发而中节,自己也得到平静,而且也会渐渐知道节制自己的情感。因为诗里的情感是无我的,欣赏起来得设身处地,替人着想,这也可以影响到性情上去。节制自己和替人着想这两种影响都可以说是人在模仿诗,诗可以陶冶性情,便是这个意思,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也只该是这个意思。”
④ 在诗教陶冶之中,是现实向诗意看齐,是人在模仿诗而不是相反。经由读古典诗词,人将自己投射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山水田园、边塞征战、思乡怀人、历史咏古,无关乎己却又让自己反复感念,同理心将我提升到一个超越了“我”的地方,从而能更开阔地看待历史,也能更历史地看待此间的世界。这也是孔子说“告诸往而知来者”“始可与言诗已矣”的道理所在。你得能举一反三,能同情同理,从已知理解未知,从过去读出未来,如此才能一起谈论诗。这是诗的门槛,也是诗的情怀。对现代人心灵上的脂肪来说,是需要吹一吹这来自古典的清瘦的风了。            (有删改)
17.第②段“乡物家什”“文化磁场”分别体现了古典诗词什么特点?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概括第③段的论述层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文意,简要分析文末画线句子的内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其实这个词条跟佛教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秉持“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的青年。如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多走两步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在网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支持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
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22.240.194.2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仿真卷(五)语文试题』  下一个『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3)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