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雅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期4月月考测试语文试题命题人:郑璐审题人:赵政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歌的含蓄
试题预览
雅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期4月月考测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郑璐     审题人:赵政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歌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读者从中获得无穷之意蕴。
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如《诗经·蒹葭》,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胧,“所谓伊人”的隐约,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含蓄”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情在词外曰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这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含蓄”成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他在解释“辨析”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次提到 “含蓄”。晚唐的王睿将含蓄正式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刘禹锡就深为“言不尽意”而苦恼。他说:“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认为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可以说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具体的“象”、“景”、“味”、“韵”是有限的,要获得无限的意蕴,就要从中超脱出去,在“象外”、“景外”、“味外”、“韵外”的更大的空间作无待的逍遥之游,以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梅尧臣的话可说是对司空图的一种补充。之后,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至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推至极致,还提出了“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说法。
降及明清,以含蓄评诗文更成为惯则。清代“神韵”领袖人物王士祯直承了严羽“得意忘言”的含蓄说。他盛赞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认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王 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认为诗要“神寄影中”,所以须“脱形写形”,说谢灵运诗就是“多取象外,不失环中”。明人胡翰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惟有“象外““言外”才会“四表无穷”。
以上论述,说明不同的时代都在强调含蓄所具有的笔墨寥寥、意溢千里的美学价值。崇尚深情绵邈、含蓄蕴藉,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神韵天然之佳作,便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至今不衰。
(摘编自《中国古典诗词的显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含蓄表现在诗歌内容上是指诗人把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的旨意说得隐约模糊,让人捉摸不透,如李商隐的《无题》。
B. 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诗人采用借代、暗示、隐喻、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使读者从有限的描述中获得无穷的意蕴。
C. 早在先秦诗歌中,含蓄手法就有运用,但“含蓄”一词真正作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应该源于中唐时期的诗歌理论专著《诗式》。
D. 先秦六朝典籍中,虽没有提及“含蓄”一词,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崇赞许,这也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例如《诗经•蒹葭》中就有“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朦胧之美,可知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
B. 作者引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 是为了证明在唐代营造含蓄风格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
C. 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的主张是对司空图倡导在有限的“象”、“景”之外营造更大的空间,来传达“不尽之意”等的补充。
D. 严羽提出了“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等说法,王士祯继承了严羽的含蓄说,可见严羽对后世的文学批评理论有着较大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以时间为序,具体论述了“含蓄”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以及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B. 唐代是诗歌的巅峰期,也是“含蓄”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从诗学概念到被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
C. 含蓄美不仅是诗歌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说含蓄美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
D. 王士祯认为盛唐诗“意蕴含蓄,意在言外”,王夫之说谢灵运诗“多取象外,不失环中”,说明在含蓄理论出现之前,诗人们对含蓄手法的运用已较成熟。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 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
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 “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 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上谓崔群曰 /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
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B.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
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C.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
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D.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
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5.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文选》。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B.制举是唐朝科举中的一种,是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一般由皇帝亲自提出问题,策问应举之士,可随时设科,名目繁多。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六个地方的民歌。“雅”分“大雅”“小雅”。“颂”是祭祀乐歌。
D. 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白居易文采丰富艳丽,特别擅长作诗。从做校书郎到任职京都,写了数十百篇诗歌,这些诗歌里对当朝的政事弊端等进行了讽刺批评,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给皇帝献绢,希望为魏征子孙赎回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皇帝想给加授王锷官位,但是白居易却认为王锷勒索百姓,不是德才兼备之人。不能让天下人认为皇帝是接受了王锷的进奉,授予他宰相之职。
D.白居易越职为武元衡陈述冤情,后被执政宰相奏请皇上贬为江表刺史。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7.请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本名句。(12 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4 分)
(2)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4 分)
(3)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诗歌材料甲、乙,完成8~9题
                            (甲)《国殇①》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②,魂魄毅兮为鬼雄!
(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乙)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选自《点金训练·精讲巧练》)
 注:①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   ② 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
8、对两首诗歌分析不当的两项是(   )(   )(5分)
A、两首诗都运用 “赋”这一表达技巧,直言其事。甲诗描绘的是英勇作战为国捐躯的士兵群像,乙诗描绘的是一个因战乱而失去家人的老兵形象。
B、甲诗生动地描写了战况的激烈和将士奋勇争先的气概,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诗篇情感真挚炽烈,节奏鲜明急促,抒写开张扬厉,传达出一种凛然悲壮、亢直阳刚之美。
C、乙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D、甲诗“首身离兮心不惩”与《离骚》“岂余心之可惩”两句中“惩”字意义相同,都表达了受创而不变的坚定。
E、乙诗描写老兵回家所见“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动感十足,一派生机,以乐景写亲人死去、家园衰败的哀情。
9、乙诗是汉魏之际作品,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含蕴简洁,寄慨尤深。请结合全诗简析结尾句“泪落沾我衣”中“泪”字包含哪些丰富深沉的感情内涵。(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5分)
10.名篇名句填空(一空0.5分,错一字不得分;整数计分,不四舍五入,共15分)
(1)《氓》中“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 “桑之落矣,____________。” 运用比兴手法,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运用赋的手法写女主人公从早到晚辛勤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关心民生疾苦,“          ,哀民生之多艰。”追求美政,坚定不移,“亦余心之所善兮,          。”学习前贤,坚守正道,“         ,        。”修德明志,情操高尚,“制芰荷以为衣兮,       。”
(4)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          ,         。”
(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         。(《孔雀东南飞》)
(6)《涉江采芙蓉》中,抒情主人公由喜转忧的诗句是“        ?        。”
(7)曹操《短歌行》中表达了对贤才的思慕,把贤才比作光华四射、高悬天宇而难以企及的明月:“       ,       ?”诗歌还用典故,卒章显志: “     _____ , ____      。”
(8)苏轼评论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既质朴又美丽,既简约又丰厚。《归园田居》中先简笔勾勒出桃李竞艳,素淡与绚丽交映成趣的近景:“          ,         。”再用淡淡的色彩晕染出平静安详的远景:“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
(9)          ,洞庭波兮木叶下。           ,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  
(10)白居易《长恨歌》运用夸张手法表现杨贵妃艳压六宫、美色无双的诗句是“          ,         。”又以花喻人 ,写临邛道士见到仙山上的杨玉环娇柔凄美的容颜:“玉容寂寞泪阑干,              。”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落葵
简媜
⑴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⑵人总是企求圆满,寻常人情如此,平凡的生活事物也用心营造,期待在众物皆备的情境下,开始释放情感,使人与物相互交融而享有美好。
⑶所以好花需配以好瓶,置于厅堂中最好的位置,又讲究地铺设娟秀的桌巾作为底衬,如此,才放心赏花。这固然是人的本性,精心去实践一份美,但牵涉的细节有些非人能控制。小处瓶花如此,扩及人情世故亦是如此,往往可得者十分不及三,美无法圆满地被实现,人也在缺憾中惊心度日了。
⑷或许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的世间,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美,愈来愈不可得,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再要苦苦怨忿世间不提供,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
⑸遇见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⑹去夏台风季节,菜价翻了好几次筋斗。我们决定自力救济,到那块六十多坪的荒地上找去年种的地瓜叶。空地挨着屋舍,平常多余的花籽、树苗随手乱种,长得最好的当然是五节芒、杂草。还好,地瓜命硬,勉勉强强夺了一方土地,叶子又瘦又小,摘不到几回,束手无策了。
⑺后花园鱼池畔,搭着的一面网墙上,落葵任劳任怨爬出半壁江山,由于阳光不足,倒像一队老兵残将,仗还没打完,个个病恹恹地躺在路旁呻吟。我打量了半天,该下山买菜认输呢,还是再撑几天尊严?落葵是民间常见的草药之一,据说有利肠胃亦能降火,抬眼一看,它又像背医箱行吟江湖的大夫,顺着墙根网壁爬,一路悬壶济世。春日结紫珠果时,曾摘了一碗,捏破珠果,滤出紫液用来染素棉纸,倒也淡雅。早知落葵的叶可食,平日太平盛世没机会吃它,不知味道如何?想必比王宝钏苦守寒窑摘食的马齿苋要好吧。
⑻果然香嫩滑口,也可能心理因素,愈是缺菜愈渴望食蔬,吃起来添了珍贵之感。菜荒解除前,那棵落葵早秃了。恢复菠菜、小白菜、水蕹的日子后,偶尔食箸之际,还想起落葵的救命之恩,它的香嫩是真的滑入记忆了。
⑼没想到还有一次缘。某日上山,原想找一棵去年发现的薏苡,却意外在杂树间看到丰饶的落葵丛,赶紧跑回家叫人手,拿个大篓子去摘落葵。那条路是荒径,虽人迹来往,恐怕认得落葵的人不多,就算看到,也不晓得它是鲜美的野菜。
⑽我们摘到日暮黄昏才歇手,欢愉地像诗经时代的女人背一大篓野菜回家,连续几天,餐餐有一盘快炒蒜爆的葵叶,它特有的嫩液也成为舌瘾了。
⑾吃光最后一把落葵,相约再采。才几天不见,那条荒径已被全部清除,想必是附近那位勤劳的老妇,她常常开垦废地,撒菜籽、搭瓜棚,用红塑胶绳围出一畦畦菜圃。诗经时代人人可采的野菜一下子变成现代老妇的私人田园。她并不知道镰刀扫倒的,除了落葵还有很多可以用来烹茶祛暑的青草。至少,她不知道落葵有多好。
⑿我仍记得那丛丰饶的落葵,野外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别,但在记忆里,仍是最好的一次。
(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初见落葵的喜爱和感激,到再见落葵的惊喜和欢愉,再到最后落葵被清除后的伤
感,作者的情感脉络清晰。
B.作者认为,在劳碌的世间,人总是不能实现圆满,再要苦苦一味抱怨,就是徒然与
自己为敌。
C.第⑸段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中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又引出后文中与落葵的
相遇,并照应题目。
D.作者眼里的落葵味道鲜美,用处多,还曾有过救荒救命之恩,落葵的这些好,也许
是那位老妇人体会不到的。
12.结合文章,分析“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一句的含义。(5 分)

13.本文行文构思颇有匠心,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 分)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其黄而陨(yǔn)  渐(jīān)车帷裳   纤(xiān)细   剽(biāo)悍
B、相形见绌(chù)  饮鸩(zhèn)止渴   溘(kè)然   纨(wán)素
C、望风披靡 (mǐ)      白头偕(xiē)老    巷(xiàng)道   镂(lòu)空
D、夙(sù)兴夜寐       酾(shī)酒临江    垣(yuán )墙  鹄舫(fāng)
15. 下列各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执著  赍钱  一张一弛    青青子衿  
B、恪守  磐石  是非屈直    何时可掇
C、帐薄  羁縻    怨声载道    前倨后恭  
D、伶俜  聘请    虎视眈眈    篷筚生辉
16. 下列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长路漫浩浩                   漫:广阔无尽的样子
B.枉用相存                     存:生存
C.守拙归园田                   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D.契阔谈讌                     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在全国与“电子商务”关联度最高的城市,杭州一骑绝尘,阅读数大幅度领先北京、上海、深圳、 广州等城市,这背后是杭州电子商务产业连续 6 年保持 30%以上高增长的发展态势。 
②成都地铁站口的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障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他们都能等闲视之。 
③词学家夏承焘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对辛弃疾词《摸鱼儿》的评语,指的就是此 词所具有的绵里藏针的艺术风格。
④参加了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的陈老师深有感触的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语句不通、表意 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 ....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⑤云南景区有一些玉器商人为牟取暴利,大量仿制古玉器诱骗玉器爱好者,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上鱼目混珠的局面。
⑥今年是建军 90 周年,全国各地正以各种形式纪念缅怀革命先烈,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勇的英雄气概, 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奥斯卡金像奖自设立以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了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
 B.这是国产 C919 大飞机首飞任务完成后,包括机长、副驾驶、观察员等在内的机组成员第一次集体亮相,也是第一次到高校与师生互动交流。
 C.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有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 路”的内容,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D.把管理干部的一些规章制度和干部的思想道德公布出来,让广大群众监督,就可以达到以昭昭之理扬正气、以严峻之法惩腐败。
19.仿照划波浪线句子填空,并给文段写一句结论性的语句。(5分)
历史是一面镜子。
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谏讽,又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0.不管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
请以“ ________的味道”为题目,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在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词语;②以叙述、描写为主,兼用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③字数不少于800 字;④ 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和抄袭。
 


高一4月月考语文答案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1.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答题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选项中D项,由原文可知道,奠定含蓄理论基础的是《文心雕龙》,张冠李戴。
2.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中A项,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例如《诗经•蒹葭》中就有“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朦胧之美,可知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于文无据。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3.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把握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中C项,含蓄美不仅是诗歌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说含蓄美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含蓄美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 过于绝对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4.C(皇上对崔群说: “白居易官卑俸薄,限于资历地位,不能超等提拔,愿任何职可听其自便奏来。” 白居易奏道:“臣听说姜公辅原任内职,请求做京兆府判司,为的是奉养双亲。臣有老母,家境贫穷奉养 很差,请求像姜公辅一样。”
5.C( 十五国风)
6.D(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没有替白居易求情,反而是落井下石。) 
7.(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报答圣上栽培。 
( “自以”的 “以”1 分, “贮”1分,“酬”1 分,大意 1分。) 
(2)白居易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情无论大小必定要说的原因,是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不是说话轻率。( “所以”“事无巨细”“拔擢”各一分,大意1 分。)
(3)世俗本就喜欢投机取巧,违背规矩又改变措施。(4分)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 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受到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长安任翰林学士。元和 三年(808)五月,官拜左拾遗。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自己被破格提升,决心竭尽生平所 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 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屡次上疏极力奏谏。 
又有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道:“魏征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 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子孙欲典押,需钱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 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宪宗深以为然。       
皇上又欲加授河东王锷以平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重庆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仿真卷(A卷) 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