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射洪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2017级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邓朝辉杨欣审题人:赵永平校对人:杨娇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环境。
试题预览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2017级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邓朝辉   杨欣        审题人:赵永平     校对人:杨娇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环境。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模式、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百善孝为先”,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由孝道形成的浓烈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是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立爱自亲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扩到报师长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里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的进取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这是家族乃至民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家庭关系的另外一个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是夫妇之道。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待另一方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历史上,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明以后问题才越来越严重,这当然是需要批判的。但即便在封建社会,也有许多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真君子。如东汉时期的宋弘,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难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汉代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这些事例对今天的中国人仍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没有稳定和谐的夫妇关系,就不可能有稳定、和谐的家庭。对传统夫妇之道进行合理扬弃,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郭齐家《家和万事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家庭给予人生命,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精神保障,承载着人的情感,决定着每个人的幸福。
B. 中华民族有其特有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每个成员都遵守这些道德规范,就可以使家庭关系和谐,模式稳定。
C. 传统的孝道强调从孝顺父母开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最终达到报效祖国的高度。
D. 家庭关系的核心是夫妇关系,一个人对待配偶的态度可以反映其道德品质,因此对在汉唐时出现而宋朝变得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作者持批判态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采取总分式论证结构,在提出“家和万事兴”的总论点后,从家庭关系的两个方面论证了保障“家和”的重要条件。
B. 文章用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华文化是通过家庭来培育“懂得报恩”的品质的。
C. 文章强调家庭成员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但并不否认成员之间会有矛盾,对传统夫妇之道有否定亦有肯定,这些辩证思维使文章的论证更为严密。
D. 文章以宋弘、梁鸿为例,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论证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并不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从而论证了自古至今夫妇关系对于家庭稳定、和谐有重耍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礼记》的“家之肥也”到“家和万事兴”,可以看出,家庭和谐是从古至今所有人共同的愿望。
B. 浓厚的家族亲情和稳定和谐的夫妻关系不仅对于个人、家庭有重要意义,对于社会和国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C. 要让家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就应该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理想和事业,弘扬祖辈可贵的精神意志。
D. 虽然西方与中国感恩教育的方式不同,但从文中可以看出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西方推崇的美好品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 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涵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 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6.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手艺
孙如静
老罗头从县城回来了。前些日子,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太顺心,像是缺少些什么东西。按理来说,儿子当上了副县长,儿媳妇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呢?
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家里有一个漏水的盆子,他举起盆子,一线阳光透过小孔落在他昏暗的眼睛里,多么熟悉的动作,多么熟悉的感觉啊。老罗头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了,他怀念自己的手艺——补锅。
晚上,老罗头连夜收拾包袱,他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老家。
终于回到老房子,老物件还在,老罗头简单地收拾一下。中午时分,就在门口架起了火炉,抽起大风箱,清清嗓子大声喊,“补锅啰……补锅啰……”。这两嗓子把隔壁的长河老爷子喊出来了,老爷子一看到老罗头,顿时脸上乐开了花。来到老罗头的小摊前,咣当一声,好家伙,几个盘子,一个水壶,两口铝锅,全撂了下来。老爷子笑着说,老伙计,你不在的这几年,我把家里漏水的锅碗瓢盆都攒起来了,就等着你的大风箱又抽气了。一声老伙计,让老罗头听着心里暖暖的。
老罗头使劲地抽了抽大风箱,火炉伸出长长的舌头,火舌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老罗头将碎的铁锅片放进一只小小的坩埚,再把坩埚埋进火炉中间,等了许久,铁锅片熔化成红通通的铁水,他迅速舀出铁水,倒在一块柔软圆圆的毡子上,晃了几圈,铁水就变成了一粒圆圆的金属球,然后把金属球对准盘子的漏洞,轻轻一挤,用力一压,漏洞瞬间消失了。接下来是进一步验证,用补好的盘子舀上半勺水,高高举起,“看,滴水不漏!”老罗头得意地说。长河老爷子说:“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哦。”老罗头拍拍胸脯说:“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
老罗头每天从大清早坐到傍晚,路人就像一阵风一样从他眼前飘过。除了长河老爷子和几个老伙计偶尔来陪他说说话以外,几乎没有人在他小摊上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
看着满脸愁容的老罗头,长河老爷子叹了口气说:“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铁锅啊。哎,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这番感慨让老罗头心里有了郁结,没两天,竟然病倒了。
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心想,老头子不跟着自己好好享福,一个人跑回老家瞎折腾,把自己折腾到医院来了。住了几天医院,找不到病因,却也不见好转。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你爸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来了活。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腾的一下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一只小火炉,一个大风箱,老罗头的补锅小摊又开张了。
原以为一切恢复平静。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偏偏这些闲聊又被老罗头听到了。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阵急火攻心,老罗头彻底倒下了。老罗头临终前,给儿子留下一句话,不要把我放到那些坛子罐子里,要把我放到补好的锅里,那里暖和。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对老罗头补锅的过程描写详实、细腻.这既表明了老罗头技艺的娴熟,又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B.长河老爷子对时代的感慨让老罗头心中郁结并病倒,可见老罗头执着念旧,无法面对自己手艺将逐渐被淘汰的现状。
C.从当年“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到如今“几乎没有人停留”,鲜明的对比,巨大的落差,表明了时代变迁的必然。
D.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本是尽孝,却由于好事者们的闲聊而使老罗头一命呜呼,小说借此表明了人言可畏。
E.死了要把自己装在“补好的锅里”,因为“那里暖和”,老罗头的临终遗言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对补锅手艺的自信。
8.文章写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


9.小说以“手艺”命名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日:“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日:“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觿人止之,翊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选自《后汉书•刘翊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B.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C.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D.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阴,古代称山北水南为阴,所以据此可推断本文所说的“颍川颍阴”,在颍川的南面。
B.古人文中介绍他人一般要在姓名前加籍贯,有时在姓名后加字,如《游褒禅山记》文末“庐陵萧君圭君玉”。本文“河南种拂”“阳翟黄纲”就是籍贯后接姓名这种情况。
C.明府,汉魏以来对郡守的尊称,是“明府君”的略称。唐以后多用以专称县令。文中刘翊尊称种拂为明府。
D.嫠,是孀居之人,如苏轼《赤壁赋》中的“泣孤舟之嫠妇”,也是《礼记》中“鳏寡孤独”中“寡”的意思;独,是独居男子,老而无妻曰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B.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之多。
C.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诠释了我们传统文化中讲的“舍生取义”。
D.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不喜欢让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操守。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5分)


(2)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5分)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完成14―15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4.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5. 分析本诗写景运用的手法,请写出两种并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岳》中表现诗人杜甫青年时代豪情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
(2)《陋室铭》中写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3)《氓》中女主人公通过私定婚期来安抚男子怒气的诗句是:▲,▲。
(4)《采薇》中写戍卒在艰难的归途中,借景抒情的诗句是:▲,▲!
(5)《氓》中通过写桑叶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7分)
17.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②“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自出机杼,节目组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③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④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奖”文学丛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蔚为大观。
⑤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
⑥在沸反盈天的“双十一”网购狂欢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快递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看似是某种巧合,实则却酝酿已久。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9月开始推行的“部编本”教材,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比重,古文体裁更加多样,编写从古风民歌,到诗词绝句,从两汉论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B.吴京导演的《战狼2》将爱国主义与动作戏完美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一日为战狼,终身为战狼的铮铮铁骨和硬汉形象,同时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引发观影热潮。
C.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成都将进一步淘汰废气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来治理成都市的工业污染。
D.《记住乡愁》因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而平实的情感受到国内外观众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冰窗花儿的美,还在于它变幻、亮丽的色彩。。。
。。, 记下了自己的晶莹剔透,记下了自己曾经的绚丽和多姿。
①冰窗花儿的莹白,开始放射出七彩的缤纷
②太阳的光线越来越热,冰窗花儿开始溶化,在窗玻璃上纵横流淌,把曾经的辉煌,变成了一道道流淌的记忆
③最初,只是一种明亮,渐渐地,不同的色彩从冰花上散射出来
④太阳出来了,冬日的太阳,淡淡的,以一种柔弱的姿态,照射到冰窗花儿上
⑤先是橘黄的,橘黄中带着一种浅紫和淡蓝,慢慢地又变成一种耀眼的红。
A、④①③⑤②    B、④②③①⑤    C、④③①②⑤    D、①④③⑤②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B.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C.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D.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①,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②。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③,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诗经·卫风·氓》里,悲剧婚姻中的女子反思感叹“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反省自己对爱情的沉醉执着。而在《离骚》中,屈原却反复致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了诗人追求高洁,誓死不移的坚定执着。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执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符合文体特征,不得抄袭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42.49.18.9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棠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四川省资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