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高一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古人所谈的“文约而事丰”也就是常说的。优秀的作家都是精于语言加工的大师,他们在写作时很少一挥而就。即使是一首短诗,也要反复锤炼,,用最省俭的语言,以不写之写让读者弦外之音、
试题预览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人所谈的“文约而事丰”也就是常说的        。优秀的作家都是精于语言加工的大师,他们在写作时很少一挥而就。即使是一首短诗,也要反复锤炼,        ,用最省俭的语言,以不写之写让读者        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A. 言简意赅       文从字顺        体验
B. 言近旨远       字斟句酌        体验
C. 言简意赅       字斟句酌          体味
D. 言近旨远       文从字顺        体味
1. C(言简意赅: 简:简练;赅:完备、完整。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言近旨远:语言浅近而含义深远。文从字顺: 顺畅,明白的意思 指文章表义清楚,通顺. 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斟酌:推敲。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体验: 1、 谓亲身经历;实地领会。2、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体味:体验寻味,仔细体会,也就是说比体会更高一个层次。)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3分) (▲) 
A.荔枝大小,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约十余克到二十余克;广东调查所得,有鹅蛋荔和丁香荔,重达四五十克。  
B.作为现代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的内心既坚硬如铁又容清似水,他的一生,就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真实写照。 
  C.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每周一个主题词,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 
  D.在这次世博会期间,由于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国宝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2.C(A项成分赘余,去掉“约”。B不合逻辑。应改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他的―生的真实写照".D缺少主语,去掉“使”。)
3.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无论作品或生涯、肉体或精神,史铁生都是和“死亡”“意义”“归宿”深深打交道的那类人,也是最亲近灵魂真相和永恒元素的那类人, ▲ 。 ▲ , ▲ , ▲ 。 ▲ , ▲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笑得晴朗,像秋天。
①在他那儿,却成了哲学,成了修行
②我称之为“生命修士”
③世界可以折叠成一副轮椅
④他让你发现:原来,肉体可以居住在精神里
⑤成了生命中最普通的行李
⑥疾病,在常人身上是纯苦的累赘
A.⑥①⑤④③②    B.②⑥①⑤④③   C.②④③⑥①⑤   D.⑥①⑤③④②
3.B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指南录后序》的作者是文天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作者已经为诗集《指南录》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序”。
B.张溥,明代文学家,天启年间曾在家乡组织“应社”,崇祯年间组织“复社”,批评朝政。他的书斋名是七录斋。
C.《拿来主义》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18年他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望,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既望,是农历每月的十六日。晦是农历每月的初一;朔,是农历每月月末的一天。
4.D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是农历每月月末的一天。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纾:解除
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按照
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购:重金收买
D.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 比较
5.B  【解析】 B.按:追究,查办。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大阉亦逡巡畏义       B.颜色不少变
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D.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6.A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独五人之皦皦
C.不敢复有株治                D.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7.C
8.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词性活用分组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人皆得以隶使之②去今之墓而葬焉 ③草行露宿 ④不能容与远近 ⑤安能屈豪杰之流 ⑥道海安、如皋⑦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⑧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A.①③⑤/②⑧/④/⑥/⑦           B.①③⑧/②⑥/④⑦/⑤
B.C.①④⑥/②③⑧//⑤/⑦         D.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8. B①③⑧名词作状语②⑥名词作动词④⑦形容词作名词⑤动词的使动用法
9.下列文言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为巡船所物色②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③请罪于母,母不许 
④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⑤死生,昼夜事也 ⑥激昂大义⑦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⑧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A.①⑤/②⑧/③④/⑥/⑦          B.①⑥/②/③④/⑤⑧/⑦ 
C.①⑥/②⑧/③④/⑤/⑦          D.①③/②⑧/④⑤/⑥⑦
9. C ①⑥是被动句,②⑧是宾语前置句,③④是介宾结构后置,⑤是判断句,⑦是定语后置句。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像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
B.王熙风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C.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由于得到贾母的召见,又陪着贾母在园中逛了两日,讨得贾母欢心,临走时,总算不枉此行,得了一百多两银子,还有许多衣服绸缎、瓜果点心。
D.元妃下谕叫宝玉等去园中住。宝钗住了蘅芜苑,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稻香村,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秋爽斋,宝玉住了怡红院。
10.D探春住了秋爽斋,李氏住了稻香村。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杨维岳传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①,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①主:死者的牌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      谢:推辞           
 B.累昼夜不能寝食                        累:连续    
 C.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              拜:授予官职  
D.慎毋以示世也                           慎:小心  
11.D(慎,千万)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适富民有犯法者
A.谁为哀者?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为巡船所物色
 12.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死后,杨维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C.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13.C(“卧床不应”错,唯唯是指对劝慰者客气而简单的答语,此处有敷衍意)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3分)
 (2)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4分) 
(3)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3分) 
14.(1)我小心谨慎地坚守自己的节操,还担心没法报答您的恩德,哪敢因为这件事而连累您?(2)因为国库亏损,军队物资用尽,军队不能出征,发布檄文告晓天下人捐钱财救国。(3)但在君王和父母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又将会怎么讲我呢?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晓  起 
文天祥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②。
注:①道人,诗人自称。1270年,文天祥被罢官后,筑宅于文山,打算寄情与山水之间。本诗即创作于此时。②回文,是一种字句回环往复都能成义的诗歌体裁,颇多游戏之作。
⑴ 赏析首句“远”字的妙处。(3分)
▲                     ▲                        
⑵ 诗歌前两联描绘出一幅清幽疏淡的画面,诗人是怎样描写这幅画面的?(4分)
▲                     ▲                        
⑶ 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情感的矛盾之处。(4分)
▲                     ▲   
15. (1)点明寺庙的位置(1分),写出铎声的悠扬缥缈(1分),传达出诗人淡远平静的心声(1分)。
(2)远近结合:远寺是远,疏窗是近;视听结合:秋声是听觉,曙影是视觉。(每点2分。只点出手法,不作分析,得一半分。) 
(3)既对世俗事务的厌弃(亦可答成“既有寄情于山水的闲适”),也有无所事事的愁怨。(每点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而又有剪发杜门,           ,
(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
(3)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
(4)亦以明死生之大,            。
(5)臣心一片磁针石,            。
(6) 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
(8)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9)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
16.(1)佯狂不知所之者   (2)素不闻诗书之训(3)斯固百世之遇也(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5)不指南方不肯休。(6) 无以至千里。(7)赢得仓皇北顾。(8)弃掷逦迤,
(9)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尊以相属。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主角(节选)
陈彦
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还是不满意,但时间已不允许再画了。他就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要不是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
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不仅天天演练,而且还节制了饮食,甚至还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把腹部朝下拉,直减到现在二尺二的腰身。他脸上,过去是紧绷油光水滑的,自打瘦起腰身来,皮肤就慢慢塌陷了,所以在化妆时他要那么不满意自己了。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
正式开演前,不停地有一些老汉老婆子,到后台化妆室来,要看苟存忠,说他当年的李慧娘,可是把好多观众弄得“三天不沾一粒粮,也要买票看慧娘”的。但苟老师有交代,说在他没演完以前,任何人都是不见的。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了。
演出终于开始了,易青娥到门口看,观众特别多,连过道都站满了人。都在说,当年住在五福戏楼,连演了三个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唱慧娘来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深深记着师父。
在一声长长的鬼的叹息声中,她师父终于出场了。
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服,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诉说,在寻找。突然间,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还是她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年龄的隔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与爱怜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怜了。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着身子时,苟老师使用了一个“卧鱼”动作。这个动作要求演员必须有很好的控制力,是从腿部开始一点点朝下卧的。易青娥练这个动作整整三年,才能用三分钟完成。而一般没有功夫的,几十秒钟都坚持不下来。苟老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110时,他终于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好在灯光处理得及时,立即切暗了。尽管如此,剧场里还是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易青娥明显感到,师父今晚的力气,是有些不够用了。但他一直控制得很好。她知道,他是要把最好的力道,用在最后那36口“连珠火”上的。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火吐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的东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顿开、点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演出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的。
终于师傅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36口“连珠火”。师父依旧控制着气力,一口,两口,三口,四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到“连珠火”,将贾似道和贾府全部变成一片火海!
继而,天地澄静,红梅绽开。
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鼓师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全都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拥上了舞台。
就在台上贾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易青娥发现,师父已经使完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剧团团长急忙过来,帮忙把他平放在一排道具箱子上。苟老师浑身颤抖着在呼唤:
青娥,青娥……
“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易青娥紧紧抓着师父的手。
苟老师抖抖索索地摸着她的手说:
“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
在说比例的时候,苟老师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耳朵贴上去。苟老师轻声给她说:
“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细……再拌……”
勉强说完这些话,苟老师就吐出一口血来。
舞台监督喊:“咋办?底下观众喊叫要苟老师谢幕呢。”
团长说:“谢不成了,快关幕。”
“都不走,在下面喊呢。”
只见苟老师身子动了动,意思是要起来,但又起不来了。
团长就紧急决定说:“青娥,你跟舞台监督一起把你师父抬上去。”
易青娥跟舞台监督把“李慧娘”抬了上去。易青娥看见,观众热浪一般,在朝舞台上狂喊着。被他们抬上去的苟老师,静静靠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
那一刹那间,她反应过来:苟老师,已经不在人世了。
(《人民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17.小说中苟老师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演技精湛。年轻时便深得观众的喜爱,年老后的演出依旧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欢呼。
(2)艺德高尚。对自己的扮相精益求精,对演出竭尽全力,即使耗尽了生命也在所不惜。
(3)虔敬无私。在生命最后一刻,还耗尽力气把绝技传给徒弟。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写出特点得1分,分析合理得1分。若特点归纳为“德艺双馨”,需后面分析对“德”“艺”均有关照。只分析一部分,则只给一部分的分数。如果考生从吐火的绝技和配方比例直到生命临近终结才传给徒弟这一细节归纳出老一代艺人的局限性,也可判为正确。其他答案若能经得住推敲,可酌情赋分。)
18.从全文看,哪些情节为苟老师的死亡做了铺垫或暗示?请简要分析。(6分)
(1)过大的训练量、过度的节食,甚至不惜吃大黄拉肚子减腰身。
(2)“卧鱼”动作未达到日常水平,且倒下时“散了架”。
(3)特别要求徒弟认真观看演出中的每一个细节,竭尽全力演好每一个动作。
(4)把看家本领传给徒弟。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需经得住推敲。)
19.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4分)
(1)比喻。将掌声比作浪涛,形象地描绘出观众对苟老师的热爱。
(2)衬托。以鼓师使出浑身解数敲打出的声响被淹没在观众的掌声中,衬托出观众的热情。
(每点2分,点明手法和分析各1分。如果考生从“点面结合”“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结合”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且言之有理,可得分。)
20.苟老师在生命最后一刻将松香粉的配方比例轻声告诉易青娥。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6分)
(1)从情节设计上看,有利于将故事推向高潮,增强故事的震撼力。
(2)从人物形象塑造看,有利于丰富人物性格,在前文闪光性格的基础上,也体现出老一代艺人授艺时保守的特性。
(3)从艺术手法上看,与前文要求易青娥认真观看吐火的情节相照应。
(4)从主题思想上看,既讴歌了老一代艺术家倾尽生命的全部传授技艺的高尚品格,也含蓄地呈现了挟艺不轻传的守旧思想。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批阅时需注意答题的不同角度,只在同一个角度上分析,得分不得超过3分。学生如写出其他答案,且能够在文章中找到证据,可判为正确。)
七、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世纪老人、一代才女杨绛先生,百岁高龄笔耕不辍,被称为“史上最高龄的小说作者”。即便在她103岁生日之时,也要谢绝外界一切做寿之礼,以续写的书稿为自己贺寿。杨绛先生曾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而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你更欣赏哪一种人生态度?请据此以《出名》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附参考译文:
杨维岳是庐州府巢县人。生性孝顺而恭谨,爱好读书,坚守正道。曾经凭借他的文章被知府赏识。一天,去拜访知府,恰好碰上一个犯法的富人,知府教杨维岳替他打官司,可以获得几百两银子。杨维岳推辞说:“犯罪自有公法处置。假使这个人不应该判罪,而我接受他的银子,就会不吉利;假使这个人应该判罪,却因为我的缘故而赦免了他,这是用私情干扰公法。我小心谨慎地坚守自己的节操,还担心没法报答您的恩德,哪敢因为这件事而连累您?”知府因此更加敬重他。杨维岳读书读到忠孝大节之处,常常多次流泪。他仰慕文天祥的为人,就画了他的像供奉他。
崇祯年间,盗贼蜂起,都御史史可法任扬州巡抚。杨维岳说:“这个人是当代伟人,不可以不拜见。”于是徒步到驻军营地拜见史可法。没过多久,北寇的进攻更加急迫,皇上诏令天下起兵救援。这时史可法已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因为国库亏损,军队物资用尽,军队不能出征,发布檄文告晓天下人捐钱财救国。杨维岳捧着檄文哭着说:“国家大事到这个地步,我还要家干什么呢!”当即变卖家产来做大家的表率。
崇祯十七年,皇上死在煤山。杨维岳听到这件事,面向北方痛哭,连续几个昼夜不愿吃饭睡觉。不到一年,清兵渡过长江,国都被攻陷。史可法凭大学士的身份在扬州指挥军队抗清,城池被攻破后为国而死。杨维岳哭着说:“国家培养读书人几百年,以身殉国的,为什么只有一个史公!”于是在庭院里设下史公的牌位,写了祭文哭拜他。家人送来米粥食物,他挥挥手叫拿走;平时喜欢饮酒,也拒绝了。他说:“现在正遇上国家大事如此糟糕,还能吃得下喝得下吗!”过了几天,清兵到来,下令剃发,杨维岳不肯。有人说:“您何不为此而避一避呢?”杨维岳说:“能躲避到哪里去呢?让我死吧!让我死吧!”他的儿子对着他哭泣,杨维岳说:“孩子!我一生读书做什么用?如果有一天要我苟且偷生,我信守大义,坚决不干!我现在能够死得其所了,你哭什么呢?”有人来劝慰他,他只是躺着随便答应罢了。写下宁死也不剃发的文字来表现他的志向。一连七天不吃饭,仅存一点气息。来看望他的亲属越来越多,他忽然睁大眼睛看着儿子说:“前几天表现我的志向的文字,千万不要拿它给世人看。”不一会儿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知道这件事的人没有不为他流泪的,民间给他立的谥号是文烈公。
唉!三代以来,兴亡更替的事情多了。做臣子的常常身居高位却不愿为国家而死,平民、书生又认为为国而死不是自己的事,那么这样就没有一人愿为国而死,君臣之义不断绝还能有多久呢! (42.49.18.9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承智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