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扬州市梅岭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初三年级语文学科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憧憬(jǐn)雕镂(lòu)磅礴(àng)执拗(niù)B.酝酿(liàng)倔强(jué)撷取(xié)静谧(mì)C.称职(chèn)干涸(gù)邂逅(hòu)自诩(yǔ)D.跻身(jī)恣情(zì)和煦(xù)发
试题预览
扬州市梅岭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初三年级  语文学科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憧憬( jǐn )   雕镂(lòu)    磅礴(bàng)   执拗(niù)
B. 酝酿(liàng)   倔强(jué)    撷取(xié )   静谧(mì )
C. 称职(chèn )   干涸(gù )    邂逅(hòu )   自诩(yǔ )
D. 跻身 ( jī  )   恣情(zì )    和煦( xù )   发绺(liǔ)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项应为憧憬(jǐng),磅礴(páng);B项应为酝酿(niàng);C项应为干涸(hé),自诩(xǔ)。故选D。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梦能不能实现,关键在于青少年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好建设祖国的本领。
B. 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 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法。
D. 大型明星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全国的原因,是人们对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审视造成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两面对一面。去掉“不能”。B残缺主语。去掉“由于”或“使”。D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乒坛小将邱贻可在47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以4:2淘汰了男子单打头号种子选手波尔。
B. 初三(2)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间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C. 阿尔及利亚发生了强烈地震,顷刻间天翻地覆,不少高大建筑纷纷倒塌,人员伤亡严重。
D. 桌凳坏了,有人悄悄修好;地上有纸屑,有人随手捡起……同学们对身边小事无所不为。
【答案】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姹紫嫣红”“良辰美景”“心动神摇”“流水落花”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个句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C. “国庆节第二天,参观者在纪念馆的大门入口、集会广场、临时展厅、和平广场等地都能看到身穿紫金草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参观者能看到志愿者”。
D. “爸”字形旁是“巴”,声旁是“父”。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综合了短语结构、修辞手法、句子主干、形声字等多个知识点,需要在平时注意分类进行整理。D项有误,“爸”是一个形声字,形旁是“父”,声旁是“巴”。
5. 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则,它告诫人们要随着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B. 鲁迅的《社戏》写了“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C. 《童年的朋友》《一面》都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其中《童年的朋友》通过刻画外祖母的眼睛,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面》描写人物的外貌时按照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的顺序,突出了人物瘦且精神很好的特征。
D. 《端午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沈从文,文章主要写了赛龙舟、捉鸭子等端午习俗,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
【答案】A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A项有误,《刻舟求剑》不是选自《韩非子》,应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6.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平山堂是游目骋怀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这是名闻遐(ěr)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欧公不为世俗所(jī),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xié)朋友来此饮酒赋诗。如今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风流(wǎn)在”的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



【答案】迩  羁    携  宛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此题应该注意“迩”“携”的偏旁不要写错。
7. 默写。
①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②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⑤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⑦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⑧《出师表》中体现诸葛亮淡泊明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吴楚东南坼    (2). 曲径通幽处    (3). 弓如霹雳弦惊    (4). 千里共婵娟    (5). 归雁洛阳边    (6). 欲辨已忘言    (7). 长风破浪会有时    (8). 苟全性命于乱世    (9). 不求闻达于诸侯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坼”“霹雳”“雁”“辨”“侯”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综合实践活动。 
【名著阅读】
8. 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
A. 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 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 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 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9. 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8. B    9. 例一: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因为他有菩萨心肠,富于同情心。路遇白骨精时,因不忍孙悟空滥杀无辜而逼走孙悟空,虽好坏不分,显得软弱,但也凸显其富有人情味。例二: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当他惩戒孙悟空,对着孙悟空念紧箍咒时,不时因孙悟空的求饶,而不忍心往下念。例三:孙悟空最富有人情味。孙悟空因打死白骨精而遭唐僧驱赶,走前那声声“师父”,体现了他的人情味。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显露无疑。 例四:猪八戒最富有人情味。在高老庄时,耕田耙地,收割田禾,表现得很勤快。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协力合作,虽不时偷懒,有时立场不坚定,但仍是孙悟空最得力的助手。 例五:沙僧最富有人情味,被唐僧收服后负责挑担,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解析】
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B项有误,“打伤太白星”是后话,应是“打出南天门”。玉帝派去擒拿孙悟空的是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二郎神出场是孙悟空蟠桃宴上二次大闹天宫之后的事情。
9. 本题要结合名著中的内容来分析。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名著的主要内容、情节等有关资料应熟记,随时搜集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在做题时,要静下心来,结合掌握的名著内容及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就一定能得出答案。无论选择哪一个人物来回答,都要注意相关的故事情节,可以从师徒关系的角度作答。
专题训练
近年来,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对,什么年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10.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11.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答案】10. 是否要保护方言,同学看法不一。    
11. 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方言的使用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或:应该保护方言,因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概括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由材料中“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可知”“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可知,这则材料中同学们看法不一的问题是否要保护方言。据此可作答。
11.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一定要充分有力,不能空洞。表述时一定要合理有序。对于本题来说,无论是认为应该还是不应该都是可以的,只要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列小题。
醉眠
唐庚①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②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③已便④。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⑤。
【注】①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②馀:剩下的。③簟(diàn):竹席。④便:适宜。⑤忘荃(quán):忘记了捕鱼的荃,这里指忘了用什么语言。
12.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13. 《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12. 暮春依然还有些花朵开放,使我还可以在醉酒时赏花,鸟儿婉转地啼鸣并不妨碍我安眠。    
13. “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解析】
12. 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此题作答时要注意“花”“鸟”等意象,并突出环境的优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杀宫人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4.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恒于宫中养饲(________)          ②无病而暴死  (_________) 
③必轻吾国    (________)          ④极有利益尔  (_________)
15. 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病而暴死                  拔山倒数而来 (《幼时记趣》)
B. 太宗意乃解                  太祖乃悟     (《赵普》)
C. 岂忘之邪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 以马死杀人                  俱以假山显   (《于园》)
16. 翻译句子。
①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赵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黄鹤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比较皇后与赵普,你更赞同谁的劝谏方式,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答案】14.     (1). 将要    (2). 常常,平常    (3). 轻视,瞧不起    (4). 好处    15. B    
16.     (1). 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    (2). 到第二天处理政事的时候,他处理决断很快,如流水一般。    (3). 他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17. 言之有理即可。皇后:机智,善于委婉劝谏的人。赵普一样敢于直言劝谏、不畏生死的大臣。
【解析】选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是很有益的。”
14.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轻”在这里是动词,“轻视”的意思。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15. 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项中的两个“乃”都是“才”的意思。A:表转折;表修饰。C:代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因为;凭借。故选B。
16.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怒”“将”“临”“尝”“憩”是此题中的关键词,一定要解释准确。
17.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从“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可知赵普敢于直言进谏,而皇后则是委婉劝谏。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高国成
①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②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更是意志;一支军队可持的法宝,是武器装备更是战斗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论是对抗日本侵略军,还是对垒反动派军队,我们从来没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也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③如今,少数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年轻官兵,对强敌有少许“恐高心态”,对精神能否战胜利剑有所怀疑,对传承军人血性的意义认知不足,对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决心不足。有的唯技术论,认为技不如人,打赢胜算不大;还有的唯武器论,认为器不如人,无法与对手较量。
④剑之利靠科技,剑之雄靠士气,剑之魂靠血性。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较量。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武器上的差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上有“代差”、精神上有“落差”。武器装备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意志、精神和信念等因素来弥补,而心理上的“恐高”不消除,精神上的“准备”不到位,未战先怯、遇敌先怂,何足一战?
⑤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初入朝鲜的6个军无一辆坦克;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数十部,仅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依然靠军号和哨子。但是,志愿军打赢了战争,获得了对手的尊敬。这胜利,靠的就是“东方之谜”的神奇、“钢少气多”的魅力,以及“原木在移动①”的震撼!
⑥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必胜!缺失战斗意志,丧失致胜信念,必败!甲午战争中,清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不大,但少数官兵没有敢于亮剑、刺刀见红的拼命精神,一遇强敌,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如此恐惧心理、恐战心态,再先进的武器也挽救不了覆灭的命运。
⑦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驾驭。朱德元帅也说过:“勇敢加技术,就战无不胜。”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武器依然要靠人来操作,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和主宰。有了人的现代化,有了人的智慧和血性,人与装备才能完美结合,发挥最大战斗力。
⑧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装备力量、技术力量来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多么强大,恐怕都难以支撑。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的意志、血性和精神。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注】①原木在移动:朝鲜战场上,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虽动作僵硬如原木,但仍冲锋不止,视死如归,让敌军肝胆俱裂。于是联合国军士兵用“原木”来称呼让他们震惊不已的中国军人。
18. 文章题目有什么好处? 
19. 简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0. 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
21. 文章第⑧段说“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请联系名人事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8. ①点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如果学生答:精神总是能征服利剑,也可);②“俯首称臣”用拟人,表达生动形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9.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例举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在军事条件极其落后于美军的情况下却打赢了战争并获得对手尊敬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精神因素决定了战争的胜负,进一步论证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这一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20. “恐高症”原指因害怕高处而出现眩晕的症状,在这里指在战场上的将士因害怕敌人的武器装备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制高点”原指在作战时占领最高地形,在这里指精神上的优势。    
21. 略,联系名人事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
【解析】
18. 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标题妙处的分析。”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中“俯首称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点明了论点。
19. 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解题时,首先应清楚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结合段落内容来看,第⑤段主要举了抗美援朝的例子,是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战争中精神的重要性。
20. 此题考查语言的赏析能力。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恐高症”在这里指的是恐惧心理,“制高点”指精神上的优势。
点睛: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
21.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此题应该从精神的重要作用这一角度作答。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雪白
王开岭
①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②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
③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④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⑤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
⑥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夜走灵官峡》,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⑦那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今天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雪么?
⑧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
⑨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了……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
⑩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⑪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
⑫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
⑬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⑭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⑮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⑯是的,我们相信。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⑰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⑱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⑲稀稀落落粉针或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⑳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㉑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
㉒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㉓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个『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