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招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招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平顶山市2018年中招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解元/押解肥胖/心宽体胖毛遂自荐/半身不遂B.将军/将帅吸吮/芸芸众生大腹便便/便宜行事C.症结/症状当作/安步当车博闻强识/识文断字D.秘鲁/秘密矩形/循规蹈矩抢先一步/呼天抢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
试题预览
平顶山市2018年中招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解元/押解      肥胖/心宽体胖        毛遂自荐/半身不遂
B. 将军/将帅     吸吮/芸芸众生     大腹便便/便宜行事
C. 症结/症状      当作/安步当车        博闻强识/识文断字
D. 秘鲁/秘密     矩形/循规蹈矩        抢先一步/呼天抢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B项读音都不相同,分别为:jiāng/ jiàng,shǔn/ yún,pián/ biàn。其他各项的读音分别为:A:jiè/ jiè,pàng/pán,suí/suí。C:zhèng/ zhèng,dàng/ dāng,zhì/ shí。D:bì/ mì,jǔ/ jǔ,qiǎng/qiā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安详  必需品  哀声叹气  别出心裁
B. 布署  白内障  出谋划策  百废俱兴
C. 沧桑  钉书机  察言观色  自怨自艾
D. 陷阱  家具城  谈笑风生  坐收渔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哀声叹气——唉声叹气。B:布署——部署。C:钉书机——订书机。
3. 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2018年又由于在春晚上的展示,让天下而知晓。    
②走过山川、越过海洋,这幅用画笔绘制而成的古地图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意义非凡,此次它的归来,着实令国人为之振奋。
③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古人用双脚丈量过的土地,是明代中国辉煌丝绸之路最直观的记载。         
④当历史的迷雾渐渐散去,《丝路山水地图》本来夺目的光彩骄傲地在世人面前展现,在我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大背景下,具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⑤丝路山水万余里,此图一出天下知。 在浩繁卷帙的史料中,一幅明代的《丝路山水地图》因许荣茂先生捐赠的善举而得以入藏故宫博物院。
A. ⑤①③②④    B. ④①③②⑤
C. ⑤③①②④    D. ④⑤③①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A项正确,本题按时间顺序排序,注意标志性词语,同时历史意义按从古到今的顺序介绍。
4. 古诗文默写。
(1)几片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唐朝诗人杜牧在《赤壁》中抒写了历史兴亡之感,其中想象奇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喜欢在诗词中运用典故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重用自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谁家新燕啄春泥    (2). 云归而岩穴暝    (3). 东风不与周郎便    (4). 铜雀春深锁二乔    (5). 持节云中    (6). 何日遣冯唐    (7). 怀旧空吟闻笛赋    (8). 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啄,遣。
5. 名著阅读。
文学作品中时常出现人物身份真假难辨的情节,可以说是真亦假时假亦真,假亦真时真亦假。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
①真假李逵(《水浒》)            ②真假美猴王(《西游记》)
【答案】①李逵回家接母上山。返家路上,遇到李鬼冒名李逵拦路打劫,后李鬼假称家有80岁老母,骗过李逵放他下山。后来李逵想到农舍讨饭吃时无意到李鬼家,李鬼同他老婆计划要害死李逵,李逵在外头听到此事,一怒之下杀死了李鬼。②悟空因打死强盗被唐僧赶走,去见观音被留。六耳猕猴乘机假冒悟空打倒唐僧,抢去文牒,去西天取经,沙僧求助观音。观音与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真假悟空恶战,真假难辨。后如来使他现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观音送悟空回唐僧处。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1)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20个字以内)
新华社韩国平昌2月25日电  (记者姬烨、耿学鹏)第二十三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5日晚在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闭幕。中国作为下届冬奥会主办国,在闭幕式上奉献了《2022相约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向全世界发出诚挚邀请——2022年相约北京!
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座无虚席,以展望未来为主题的闭幕式文艺演出精彩纷呈。历经17天紧张激烈的比赛,运动员们和现场观众共同见证奥林匹克运动的平昌之旅画上句号。闭幕式尾声,“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将现场气氛又一次推向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解读此图形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示例:第二十三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韩国平昌闭幕。    (2). (2)设计之妙:①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巧妙结合,突显“冬奥会”主题、展现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②“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点明举办时间。③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的要求: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生动活泼。要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根据要求,标题可拟写为:第二十三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韩国平昌闭幕。(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再是要结合要求审懂图意,三是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图意。可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例,并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注意结各位看具体要求。本图中的要素有,汉字“冬”的变形,并体现滑道的样子。数字2022,体现了举办时间。奥运五环标志的含义。精妙之处体现在汉语与英语的完美结合,是汉字与图画的完美结合。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墙角里的父爱
帮老乡大将搬家。在整理一堆旧书籍的时候,大将蹲在地上呜呜大哭起来。大将打开的是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日常开支,一笔一笔,清晰到一块钱的早餐,三块钱的午餐。稍后,大将给我讲了关于他和父亲的一段往事。  
大一的时候,大将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整晚耗在校外的网吧里。他虽然感觉到有些虚度光阴,但身边的同学们都差不多,不是打球,就是看电影,或者上网打游戏,大将也就释然了。暑假回家,大将在村里待了几天,感觉特别无聊,就忐忑地对父亲提出,想去他那里玩几天。至少那里有网吧!
七弯八拐,大将跟随父亲来到了徐州冷库。那儿聚集着十多个跟父亲差不多的人,有的推着推车,有的拿着扁担,大将看到父亲从门卫那里推出了自己的手推车。正在这时,一辆运着海鲜的大货车进入大院,父亲和大伙一起,跟在车后拥了进去。几分钟后,大将看到了父亲,他弓着腰扛着大大的纸箱,走几步,停一下,用系在手腕处的毛巾擦额头的汗,再前行几步,把背上的纸箱放到手推车上,接着又奔向大货车,几秒钟后,又弓着腰扛来一个纸箱。如此反复七次之后,(A)父亲推着那辆车向冰库走去,弓着腰,双腿蹬得紧紧的,几十米外的大将甚至看得到父亲腿上的青筋。
原来父亲赚的是血汗钱!大将惆怅不已。他向门卫打听,搬一次货,能有多少钱?门卫告诉他,五毛钱一箱。大将在心里算了一下,父亲一次运了七箱,赚三块五毛钱。
大将当天下午就回了家。他不再想着上网了,他的眼前总是晃动着父亲暴着青筋的腿。他还算了算,自己在网吧浪费了多少父亲的汗水。这一天,大将下决心做个好儿子,做个好学生。
但他的这种想法,很快成为过眼云烟。当那些旧日的玩伴又吆喝着去网吧,当他有意无意地看到魔兽游戏图案,他内心里总是忍不住躁动。终于,他又一次走进了网吧。……从家里带来的两千块钱,到十月底就没有了。
大将给妈妈打电话,说前段时间生了一场病,带来的钱花完了。
第三天下午,西安突然降温,正在宿舍里和同学打牌的大将接到电话,说校门口有人找他。大将跑到校门口,看到了父亲。五十多岁的父亲,像个七十岁的老人,老态龙钟,一脸的疲惫地对他笑着,说:“听你妈说,你前段时间病了,现在怎么样了,好了没?要吃好点,照顾好自己,你不用担心生活费,只要你能吃出好身体,学出好成绩,就是再多的生活费,你爸也掏得起。”大将嗫嚅着说:“已经……好了……” “看到你好好的,我也就放心了,把生活费给你,我就回去。不影响你。”父亲止住脚步,递给大将3000元钱。
干瘪的钱包终于鼓了起来,一周不见的魔兽又在呼唤大将。晚饭过后,大将又去了校外的网吧。五个小时的凶猛厮杀之后,大将要回宿舍了。和往常一样,他又来到了校外的一棵大榕树下,从那儿翻墙进校。
就在他翻上墙头的那一刻,他的心一下子疼了起来!昏黄的路灯,照着他的父亲,他偎在那个墙角,身下垫着不知从哪里拣来的破纸箱。(B)此刻,他正把身上的棉衣裹了又裹,而自己高中时围过的围巾,紧紧地缠在父亲头上。
从那以后,大将再也没有进过网吧,再也不浪费一分钱。也就是从那一天起,大将准备了这个记账本,开始把以前落下的学业一点点补回来。
“我以前一直以为是他命不好,没有享受生活的福气。经过那件事情,我才知道,不是他没有福,而是他习惯了把一切享受给予他儿子……他从十七岁开始在那个冰库做事,一直做到去年春天。”大将说不下去了。
大将的父亲于去年春天去世了。所幸的是,他的孩子看到了墙角的父亲,而我知道,还有很多孩子想不到,也看不到墙角里的爱。
(作者:李玉,有删改)
7. 通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
(1)大将迷上了网络游戏,暑假回家想要上网,提出去父亲工作的地方玩;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返校后,大将忍不住上网的诱惑,花光了从家里带来的钱,谎称生病要钱;
(4)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的作用。
9.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A)(B)两处画线的句子。
(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10. 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答案】7.     (1). ①大将看到父亲工作时的艰辛,打消了上网的念头,决心做个好儿子。    (2). ②大将拿着父亲送来的钱去打游戏,回来时看到偎在墙角过夜的父亲,不再进网吧,一点点补回学业。    
8. ①通过写大将的悲伤的心情,奠定文章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大将对往事的回忆;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9.     (1). (A)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弓着腰”“蹬得紧紧的”等词语,传神地写出了父亲推车时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工作的繁重和艰辛。为下文大将打消上网的念头作铺垫。    (2). (B)动作描写。“裹了又裹”“紧紧地缠”两个词语,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当时天气的严寒和父亲的寒冷,表现了父亲对儿儿子无私的爱。(外貌描写:“棉衣”“自己高中时围过的围巾”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穿着的简朴,表现了父亲的节俭以及对孩子无私的爱。)    
10. 主题一:表现父爱的无私。文中的父亲把一切享受都给了儿子,自己在冷库拼命劳作挣来血汗钱,在给大将前时却毫不吝啬;得知儿子生病,千里迢迢来来给他送钱,为了省钱自己却在墙角偎了一夜。这些都表现出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主题二:对现在不少学生沉迷网络的担忧。文章用大量笔墨沉迷网络游戏对大将带来的影响:荒废学业、漠视父亲的艰辛、浪费父亲的血汗钱,也暗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旨在表现对现在不少学生沉迷网络的担忧。
主题三:希望天下孩子都能体会到不易发觉的父爱,回报父亲。文中的大将在看到墙角的父亲后,才明白父爱的伟大:父亲习惯把一切享受给予他儿子。而文章最后一段说“所幸的是,他的孩子看到了墙角的父亲,而我知道,还有很多孩子想不到,也看不到墙角里的爱。”表现了作者的美好希望:天下孩子都能体会到不易发觉的父爱,回报父亲这一主题。
【解析】
7. 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本题注意写清事件的因果关系。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8. 本题考查第一段的作用,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文中主要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9.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本题注意从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的角度来赏析。
10. 本题考查对选文主旨的把握。回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意思,其次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展开。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文章的主旨是表现父爱的无私。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宁作我”方能成我
①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士殷浩与权臣桓温齐名,桓温常有竞争之心,每每要与殷浩一比高下。殷浩对此回应道:“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②某种意义上,“宁作我”,就是要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找到方位,在波涛汹涌的浪潮中岿然不动。但在现实生活中,抵达“宁作我”的境界,殊为不易。在我们身边,有的人会产生“卿不如我”的傲气,有的人则会发出“我不如卿”的喟叹。在人与人的对比中,无论是略逊一筹,还是甘拜下风,难免打破平静的心境,让内心起了波澜。
③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与我周旋久”,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然而,想抵达“自知”的境界谈何容易。有的登高望远,便自视甚高,忘记了“只缘身在此山中”;有的自甘堕落,总觉得与失败结缘,久而久之便深陷泥淖,消极怠惰;有的寄人篱下,盲从盲信、毫无主见、随波逐流。事实证明,一个人倘若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始终坚持自我、勇于战胜自我,心理就容易被外界影响,思想就容易被外物奴役,行为就容易被外力裹挟。长此以往,最终只会弄丢了自己。
④由此想起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安排一批经过测试确属“心理健康的正常人”分别充当看守和囚犯,结果,无论是看守还是囚犯,都在不知不觉中被角色改变,各自沉湎于相应情境而无法自拔。翻看那些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也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他们常常陶醉于为官的角色,在高高在上的“失重”状态下飘飘欲仙,在欲壑难填的“超重”状态中腐化堕落,这些人自然容易走上贪腐的不归路,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⑤为官从政难在不忘初心,做人做事更是如此。著名画家丰子恺曾说:凡做人,在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前进路上,信息的迷雾、信念的迷失、成长的迷茫,都会成为“宁作我”的障碍;变动的世界、个人的眼界、做人的境界,都会影响“宁作我”的坚守。“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始终保持“我是谁”的自省、“宁作我”的自信和“勿忘我”的自律,看淡世俗眼光,看轻世间纷扰,看守住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才能避免成为“别人的影子”“他人的复制品”。
⑥歌德说:“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从来没有不需要抵抗重力的飞翔,也没有随随便便、轻而易举的成长。一个人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真正的成功是“成我”。无论是面对未知的前路,还是身处人生的低谷,只要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一个人就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宁作我”而成我。
(作者:陈大昊。有改动)
1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 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13.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14. 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11. “宁作我”方能成我。(意思对即可。)    
12. 叙述《世说新语》中殷浩回应桓温的故事,引出论题,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当论据论证论点。    
13. 举例论证。列举了三种不能“自知”的人的表现,具体地论证了一个人倘若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始终坚持自我、勇于战胜自我,最终只会弄丢了自己,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14. 首先列举殷浩的事例引出论题;然后举例论证了人不容易自己,不能坚持自我、战胜自我就会迷失自己;接着论述做人做事要不忘初心;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宁作我’而成我”。
【解析】
11.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12. 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的作用。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叙述《世说新语》中殷浩回应桓温的故事,引出论题,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当论据论证论点。
13.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列举了三种不能“自知”的人的表现是举例论证。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注意表述时要结合中心论点:“宁作我”方能成我。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 曾: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若孀妻弱子
C. 劳: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D. 市:百里奚举于市       愿为市鞍马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7. 文段(一)列举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二)的故事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18.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5. C    16.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能。    
17.     (1). 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卧薪尝胆    
18. 第一问: 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第二问:(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文段(一)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
文段(二)选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文段(一)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文段(二)译文:
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最后灭掉了吴国。
15.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C项。意思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被选拔/起义。B:通“增”,增加。/尚且,竟然。D:市井/买。
16.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7.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本题注意文段(一)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8.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9.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0.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9.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0.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解析】
19. 本题考查诗歌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期中试卷


上一个『山西省2018年九年级中考信息冲刺卷第一次适应与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个『甘肃省定西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