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重点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内部摸底(二、3月)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重点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内部摸底(二、3月)语文试题(解析版)(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年河南省重点中学内部摸底试卷语文(二)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要帖/字帖遂心/半身不遂随声附和/曲高和寡B.蛋壳/躯壳便利/大腹便便含辛茹苦/莘莘学子C.果脯/胸脯解释/解甲归田骇人听闻/言简意賅D.夹袄/夹被启蒙/蒙头转向屡见不鲜/鲜为人知【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
试题预览
2018年河南省重点中学内部摸底试卷
语文(二)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要帖/字帖     遂心/半身不遂     随声附和/曲高和寡
B. 蛋壳/躯壳     便利/大腹便便     含辛茹苦/莘莘学子
C. 果脯/胸脯     解释/解甲归田     骇人听闻/言简意賅
D. 夹袄/夹被     启蒙/蒙头转向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项:tiē/tiè  suì/suí hè/hè;B项:ké/qiào  biàn/pián  xīn/shēn;C项:fǔ/pú  jiě/jiě  hài/gāi; D项:jiá/jiá méng/mēng  xiān/xiǎn。故选B。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抱负     紫藤萝     诚惶诚恐     等闲事之
B. 通辑     坐标系     蔚然成风     不容置疑
C. 羁绊     乱篷篷     鸿篇巨制     利害得失
D. 赃物     唱双簧     趾高气扬     按部就班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应为“等闲视之”;B项应为“通缉”;C项应为“乱蓬蓬”。故选D。
3. 古诗文默写。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再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灭亡的规律。
(4)不论人生多么困顿,请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会让你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你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积极进取时,终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般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答案】    (1). (1)濯清涟而不妖    (2). (2)云归而岩穴暝    (3). (3)伤心秦汉经行处    (4).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 (4)长风破浪会有时    (6). 直挂云帆济沧海    (7). 会当凌绝顶    (8). 一览众山小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涟”“暝”“做”“沧”“凌”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4.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相关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的一把火(《水浒》)
②翠云楼的一把火(《西游记》)
(2)一哲理,在经典名著中俯仰皆是。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感悟。
①《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
②《海的女儿》(选自《安徒生童话/的哲理。
【答案】(1)①示例:太上老君将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用三昧真火烧炼,他却将身钻在巽宫位下,有风则无火,过了七七四十九日,猴王依旧活泼乱跳地蹦出丹炉,并炼就一双火眼金睛。②示例:吴用欲智取北京大名府,解救卢俊义,命时迁火烧翠云楼为号,二更时分只见翠云楼上,烈焰冲天,火光夺目,十分浩大,梁中书逃走,城中大乱,梁山八路人马进驻城下,里应外合,救出卢俊义、石秀。 (2)①示例: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②示例:教会我们1用善良守护内心,告诉我们真正的爱从来不是得到,而是付出。 
【解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此题作答时要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出“一把火”的具体内容以及对人物造成的影响。第①小题难度较小,可以选择此题进行回答。(2)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蚊子和狮子》讽刺了骄傲自大的人;《海的女儿》告诉我们为爱付出是伟大的。
5. 将下列五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
①普通读书人经解试、省试两级考试后,获得授官资格。
②一来庆贺他们通过第一级考试,二来也祝愿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级考试中有优异表现,为家乡争光。
③在这两级考试之间,各地官员会为通过解试,即将赴京参加省试的学子举行盛大的乡饮酒礼
④隋唐时期,科举制成为中央选官的重要途径之
⑤唐玄宗年间颁行的《大唐开元礼》中正式把礼送举子的乡饮酒礼确立为定制
A. ⑤③②①④    B. ④②③①⑤    C. ④①③②⑤    D. ⑤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语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第④句提出了文段的话题“科举制”,下文进行具体的解释;第③句中所说的“这两级考试”即指第①句中提到的“解试、省试”,所以这两句要连在一起;第②句紧扣第③句中的“盛大的乡饮酒礼”而写;第⑤句为总结句。所以正确的语序应为④①③②⑤,选C。
点睛: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语段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
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材料一  2018年如何不被骗?快看2017年的许骗新套路!传统中奖骗局”转战”热门网游;扫码领红包诈骗;支付宝面对面转账也有假;潜伏微信群饲机换头像诈骗;冒充支付宝客服实施诈骗;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等数十种。大多数受骗人防范意识不强,再加上愚昧无知、恐惧心理、贪婪等因素,犯罪分子屡试不爽。
材料二  近两年,全国公安机关在国内侦破了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电信网络诈骗大案要案,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9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8万余名,在境外10余个国家开展打击工作,将2700余名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国依法处理。
   材料三  2017年二、三季度“电信诈骗”数据统计图
 
(1)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分析“电信诈骗”现状。(70字以内) 
(2)仔细观察材料三的统计数据,用上“虽然…但是…,”写一句话,告诫人们莫对“电信诈骗”掉以轻心。
【答案】(1)①手段不断翻新,方式五花八门。②人们防范意识不强,犯罪分子屡屡得逞。③全国公安机关在国内重拳出击。④在国外联合打击。   (2)示例:大家请注意,虽然第三季度总损失金额和单案件数量都在下降,但是第三季度平均单案件金额损失却在上升,达3.5万元,单案件损失更是创新高,达800万元,切不可掉以轻心。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一“扫码领红包诈骗;支付宝面对面转账也有假;潜伏微信群伺机换头像诈骗;冒充支付宝客服实施诈骗;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等数十种”可以看出诈骗手段的多样化;从材料二“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9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8万余名,在境外10余个国家开展打击工作,将2700余名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国依法处理”可知公安机关打击力度之大。(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统计数据对比,分析出总损失金额和案件数量下降,案均金额上升,但案件金额创新高,然后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表达。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幸福的密码
①我终于知道了让母亲高兴的密码。今年春节,在外婆家住,有天早上我挽起袖口,发现手腕上有两块红褐色的痴露了出来,硬硬的,十分丑陋。
②妈妈问我,这些是怎么出现的?“嘘,这是外婆家床上的虫咬的。”
③外婆家在山里,公路弯弯绕绕,要下两个坡,再往右拐三次,方能看见枯黄野草中伸出条路来。沿着这条路进去,可以看见一座不大不小的平房,带着院子,这是一座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房子,院里扑棱着公鸡。如今像个迟暮的老人,处处散发出腐朽的气息。
④记得小时候,我对外婆家最初的记忆就是难以忍受,但在母亲的成严下,只好屈从。每次去外婆家总是饿肚子,那里烧柴火做饭,铁锅边缘有一层厚厚的油清,妙出来的菜,总蒙上一层酱油般的褐色,让人难以下咽,实在是找不出几块白净的部分。
⑤菜暂且不提,最难忍受的是厕所。一个坑连着化粪池。冬天尚且好点,夏天走进去嗡嗡苍蝇,仔细一看,里面还有密密麻麻的蛆虫,每次都让我难受至极,还有让人挪不开脚步的鸡屎,这是我一度抗拒外婆家的原因
⑥稍微大了点,住不了两三天,就吵着要走,甚至自己背好包,头也不回地往外跑。身后响起许多声音,“回来回来,你妈妈还没走呢。”
⑦我回头冲他们喊:“我真的受不了了。”在我看来,这是一场勇敢的揭竿而起。后来我母亲屈服了,和父亲一起赶上来,喊我上车。
⑧上了车,我觉得自己很英勇,敢于抗争并取得了胜利。我趾高气扬地离开了这个山
增,再也不用踮脚躲鸡屎了
⑨母亲没有生气,只是很难过,“你为什么非急着走,外婆喊不住你,急得哭了。”
⑩瑟瑟的寒风凌乱着我的发丝,现在回想起让母亲心寒的往事,心里阵阵发酸,还好有了那次经历,让我彻底明白了......
⑪有了那次出走,母亲的容忍,不满情绪日盛的我胆子似乎更大了,随时都有可能发泄,有次我略在被窝里,朝庭院里半夜打鸣的鸡骂起来。起初,母亲并没有理会,翻了身继续睡。
⑫天微亮时,再次被鸡叫声吵醒后,我开始絮絮叨叨数落。从打鸣的公鸡,到咯吱作响的床板,再到臭烘烘的厕所,甚至鱼塘尽头的猪哼哼。
⑬母亲终于出声,“够了,矫情!
⑭我立马噤声,母亲有点儿生气了。
⑮“我在这儿生活了十几年,有缺胳膊少腿吗?让你一年就住上几天,跟上刑一样,不知道是谁把你养得这么矫情。”
⑯她真的生气了,我不敢说话,沉默地听着
⑰没想到母亲话锋一转,叹口气,语气缓和下来,“你知道的,外公身体很不妤了,妈妈见他一面少一面。”
⑱缩着脖子的我正准备承受母亲的批评,没想到她会突然这样说。这番话让我愣了一下,紧接着某种情感上的共鸣被撩动,我的心脏好像被人按下去一块儿,鼻子隐隐发酸。
⑲我将“外公”转换成“母亲的父亲”后,原本隔了一代的疏远,现在却能感同身受了。母亲不止有我,还有她年迈的父亲。
⑳今年春节,回到外婆家,发现自己柔和了许多。
 我看见床单上的水溃,或是猫爪按上去的泥点,或是院落里被大雨冲得到处都是的鸡屎时,我一声不吭地跳过去,拍拍床单上的泥点,将水清那面翻到外面
 睡了一觉后,我开始觉得浑身发痒,后来被我挠出了血。
 我没有当着外婆外公的面说这件事,而是将母亲喊出来,拉开衣袖说:“你看,外婆的床上有虫。
 母亲说:“外婆要是知道,她铺的床将自己的孙女咬成这样,肯定会心疼哭的。”
 吃过午饭,我们一家人便要动身回去了。整理行李时,我偷偷将两百块塞到母亲手里,小声对她说:“这是外婆给的,你给外婆还回去。
 母亲有点惊讶,笑起来,“你什么时候这么懂事了?”
 一切东西归置完毕,我和父亲坐在车上,等待母亲。过了几分钟,母亲从低矮的木门出来,后面跟着步履蹒跚的外婆。
 母亲三步一回头,朝外婆说:“别送了,外面冷。”
 外婆不依,跟在后头,不住地用手整理母亲的农角。
 母亲上了车,我给她递过去一个询问的眼神。她说:“钱还给外婆了。”我舒了口气。 
 接着母亲又说:“外婆都哭了,问你为什么不要她的钱。”但母亲脸上没有难过,她是带着笑说的,一脸欣慰。
 穿越代沟的爱恋就是母亲幸福的密码,我必刻骨铭心。
(作者:阿芙。有删改)
7. 对外婆家的记忆,作者有哪些心理和行动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8. 文中母亲几次提到外婆哭?为什么? 
9. 文章第③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10. 简要分析②段作用。
【答案】7. 小时候,难以忍受,只能屈从;稍大一点,真的受不了,揭竿而起;自从出走之后,不满情绪日盛,随时发泄;今年春节,柔和了许多,即使遭虫咬也不当着外公外婆的面说。    
8. 三次。第一次在第⑨段,目的:母亲对“我”进行隔代情深的宣告,想以此让“我”留下来;第二次在段,目的:这是母亲的猜想,替外婆表达歉意;第三次在③段,目的:为了让“我”明白外婆对“我”懂事的肯定,是欣慰的哭。    
9. 交代外婆家与现代社会脱节的生活环境;暗示“我”与外婆家格格不入;为下文“我”出走作铺垫;也暗示外婆外公已入暮年需要照顾。    
10. ①总结全文;②点明主旨;③呼应开头;④强调了作者对母亲的理解。
【解析】
7. 本题考查概括情节的能力。先找到作者成长的时间段,然后找出每个阶段的不同变化即可。从“记得小时候,我对外婆家最初的记忆就是难以忍受”“在母亲的成严下,只好屈从”“在我看来,这是一场勇敢的揭竿而起”“不满情绪日盛的我胆子似乎更大了,随时都有可能发泄”“我没有当着外婆外公的面说这件事”“这是外婆给的,你给外婆还回去”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8.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母亲每次提到外婆哭,都和“我”有关,可通过“我”做的事来分析母亲提到外婆时哭的原因。
9.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推动情节的发展。此题作答时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第三段写外婆家的生活环境,这是“我”不愿意呆在这里的原因,同时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10. 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从内容上来看,这段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来看,与文章的题目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品味舍得
①(百喻经》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昔有一猕猴,持一把豆,误落一豆在地,便舍手中,欲觅其一。未得一豆,先所含者,鸡鸭尽食。初看时只觉得小猕猴可笑,但细细品来,你能看出舍与得的辩证关系问题吗?
②常言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得”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意思是愍意付出不吝惜。拆开这个词不难发现这个词有“舍”和“得”两重含义,看似矛盾,其实却是辨证统一的,有舍有得,先舍后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③”舍得”的精髓首先是“舍”。“舍”就是要放下、放弃。这确实有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晋代陶渊明,宁愿荷锄种豆、东篱采菊,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虽“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依然“晏如也”。他放弃了官场生活,却用自己高洁的灵魂开垦出一片千百年来让世人惊羡的世外桃源!“舍”就意味着失去,就有可能要忍痛割爱、要长期备受煎熬,要放弃眼前的全钱利益、兴趣爱好、甚至生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只有舍得春天的汗水,才会有秋天的收获;“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学生只有舍得那些无聊的游戏玩耍,才会学业有成;“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军人只有敢于舍得奉献自己,才会成为时代“最可爱的人”。
④舍得是一种精神,舍得是一种智慧,更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所以他在《论语》中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使他学富五车,最终成为万世敬仰的圣人。就连这么有学问的人都舍得放下架子不耻下问,难道我们这些普通人还不应该效仿吗?
⑤其实,舍得与人生的追求、理想、目标有很大的关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的就是让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原本衣食无忧,但却有着踏遍祖国大好河山的理想,吃尽千辛万苦游历名山大川,最终写成了《徐霞客游记》;文天祥放弃高官厚禄,为的是民族气节,为的是彪炳史册的那颗丹心;一代伟人周恩来,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报国,因为他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⑥当然,舍得要有原则和立场的,否则就会抱恨终身。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得红颜一笑,但失去的却是江山!大贪官和珅,中饱私囊,大肆搜刮百姓钱财,后被查抄,自己也落了个一条白陵自级而亡;窃国大盗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实现自己的皇帝梦,而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最终落了个万人唾骂的可耻下场。每个人在作出取舍决定的时候都是需要权衡的。以舍弃青春为代价,换来的一时快乐值不值得?以放弃人格、尊严而换取的职位,又会怎样呢?以抛弃良心为代价,制造的假冒伪劣,难道就真的心安理得吗?由此可见,诚信、无私、善良、尊严等等这些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到什么时候都不能随便舍弃的。
⑦舍得微笑,得到的是友情;含得虚名,得到的是宁静;舍得宽容,得到的是尊重。人生在世,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境遇,端正心态,就像果农修枝剪叶一样,时刻整理我们的灵魂,舍弃灵魂中那些丑陋的东西,让美德占领思想高地。舍得必须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亦是如此。只有舍弃那些不健康的东西,国家、杜会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⑧舍得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有舍才有得,不舍不得。如果多舍少得,人生将会更有滋味。只有真正悟懂舍得的哲学道理,才能把人生经管得有声有色。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 第①段在文中作用?
13. 请分析第⑥段论证思路。
14. 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想给他颜色看,而蔺相如却总是躲避,并对手下人说:“只有将相和,秦国才不敢攻打赵国。”廉颇知道后,静下心来想了想,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答案】11. 舍得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有舍才有得,不舍不得。如果多舍少得,人生将会更有滋味。只有真正悟懂舍得的哲学道理,才能把人生经营得有声有色。    
12. 列举《百喻经》中“猕猴舍豆”的事例,引出议论话题:“舍与得的辩证关系问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用设问引发思考,引起下文。    
13. 首先提出“舍得要有原则和立场,否则就会抱恨终身”的观点;接着举“周幽王、和弹、袁世凯”三个可悲下场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观点;然后用三个反问句,来质问没有原则的舍弃;最后得出结论:诚信、无私、善良、尊严等到什么时候都不能随便舍弃。    
14. 第④段。因为“负荆请罪”是蔺相如放下权位、放下面子请罪,这需要人的修为达到一种境界才能做到,能够有力论述第④段“舍得是一种精神,舍得是一种智慧,更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这个观点。
【解析】
11.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通读全文,可以发现文章结尾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12. 此题考查的是议论文首段的作用。议论文开头往往为列举现象,讲述故事,它的作用是多重的。如:列举了……事例(或引用了……名言),引出本文论点(或论题);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猕猴舍豆”的故事能够吸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论题——如何正确对待“舍”与“得”。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题干限定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把该段当成一篇文章来分析即可。本段开头明确了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最后用凝练的语言得出结论。
14.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之间对应关系的能力。议论文往往运用多个论据,它们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因此具体的作用也各不相同,要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作答时首先搞清楚材料是什么论据,可论证什么观点,与哪段的观点相符,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从“蔺相如却总是躲避”“只有将相和,秦国才不敢攻打赵国”可知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放下了自己的面子,这是一种智慧,体现了第④段的分论点,放在此段比较恰当。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①。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②,使臣受吏民之垢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④?”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⑤之,位已高而擅权⑥者君恶⑦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⑧。”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⑨,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救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吊:慰问,吊唁。②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③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一事。④岂有说乎:莫非有什么要说的吗?⑤去:离开。⑥擅权:擅弄职权。⑦恶:对…感到厌恶。⑧患处之:祸患潜伏在那里。⑨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皆以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B. 臣之妻私臣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闻寡人之耳者         隔篁竹,闻水声
16.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7. 根据语段【甲】请简要谈一谈齐威王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8. 语段【甲】【乙】的进言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15. C    16. (1)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深了。(2)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7. 历史意义:齐王从谏如流,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势强大,齐国大治。现实意义:作为领导者,应该头脑请醒,防止被表面现象述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    
18. 语段【甲】的邹忌以生活小事喻国家大事,类比推理,委婉含蓄,利于君主接受。语段【乙】的“老父”直接向孙叔数进言,可谓直言不讳。
【解析】甲:选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乙:选自《说苑•敬慎》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甲: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15. 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分析能力。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C项的两个“诚”都是“的确,确实”的意思。A项:比/在。B项:偏爱/私情。D项:使……听到/听到。故选C。
16.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西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样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个『广东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总复习检测五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