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填空1、陈子昂是武后时期崭露头角并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的诗人,他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传统。2、代表陈子昂诗歌创作最杰出成就的诗歌是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即为其中的一首。3、《登幽州台歌》含有的与本诗主旨表达有关的一个典故是()4、与《登幽州台歌》所含孤独之叹有异曲同工的诗句有
试题预览
一、填空 

1、陈子昂是武后时期崭露头角并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的诗人,他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      )传统。 

2、代表陈子昂诗歌创作最杰出成就的诗歌是三十八首(      ),《登幽州台歌》即为其中的一首。 
3、《登幽州台歌》含有的与本诗主旨表达有关的一个典故是(      ) 

4、与《登幽州台歌》所含孤独之叹有异曲同工的诗句有(                                 ) 
5、《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         ) 
6、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他起到了振起一代诗风的作用,所以他被后人誉为(        ) 

7、《登幽州台歌》语言风格是(    )

二、简答 
1、为什么说《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内涵丰厚? 

2、《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主旨在封建社会有何普遍意义?
三、论述 

1、试述《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2、学了《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思想得到了丰富,你认为该怎样对待人生的孤独与渺小? 

3、为什么说《登幽州台歌》的风格是“沉郁悲壮”的? 
《望岳》练习题
一、常识填空
1、本诗作者是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         ,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        、      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 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提高
1、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 项是(    )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 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4.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6. 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望岳》
参考答案
一、 
1、唐  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
2、望  高大雄伟 峰峦连绵 山色青翠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二、
1.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D   2、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3、C
4.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强调不是简单的翻译句子,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5.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6.1、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 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3、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如果考试时要求“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只需要答出其中一点就得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善于 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1分)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
     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2分)
10.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5、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6、这首诗中,“泘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7、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8、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            ”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
9、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10、这首诗前两句      ,后两句       。前两句为后两句         ,后两句为前两句      。这是将       与       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答案1、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2、千寻塔的最高层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3、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4、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 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5、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 在最高层6、(当时的保守势力)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7、“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8、千寻(见日升)   铺垫9、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己亥杂诗》习题
1.《己亥杂诗》的作者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代思想家、文学家。
2.诗中的“离愁”具体指什么?
                                                                           
3.作者在诗中提到“落红”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4.有人说诗的前两句表达的“舍”与“不舍”情感是矛盾的,你的看法如何?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凤凰台上凤凰游”中的“凤凰”象征什么?“凤去台空”说明了什么?
                                                                           
6.你怎样理解“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一句的含义?
                                                                           
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 不见使人愁”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深意?
                                                                            




参考答案
1.龚自珍  璱人  定庵  清
2.诗中的“离愁”具体指是作者龚自珍辞官返乡的愁苦!
3.作者在诗中提到“落红”的真正用意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他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感情。
4.答:不矛盾,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为此他有些不舍;但如今为了家人,被迫离开,因此又是有舍的的思想感情!
5.“凤凰”指王朝的兴盛;“凤去台空”指六朝繁华一去不复返。
6.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 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7.暗寓皇帝被奸佞之臣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因而心情十分沉痛。 (122.240.193.1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教师版)』  下一个『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