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新津中学高2017级高一下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
试题预览
新津中学高2017级高一下期4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楚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阳春》《白雪》等。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汉书•地理志》及王逸《楚辞章句》等,都言及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风俗。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不仅创作出祭神的组诗——《九歌》,和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而且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摘编自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楚辞”一词,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司马迁,用来泛指楚地的歌辞。宋人黄伯思的观点认为,“楚辞”具有浓厚的楚地文化色彩。
B.“楚辞”受屈原影响极大,它不仅成为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诗体的专称,而且因其作品而被称为“骚”“骚体”“赋”等。
C.继《诗经》之后,《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其内容不仅包括屈、宋等人的作品,还包括后人的模仿之作。
D.楚辞与汉赋是有区别的,虽然汉代人把楚辞称为“赋”,但为了区别这两种文体,现代人已经不大将“楚辞”称为“屈赋”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诗句的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B.楚辞的诵读不同于歌唱,也不像散文的读法,而是“不歌 而诵”,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吟唱”。
C.与整齐四言体的中原歌谣不同,楚辞属于每句长短不一的杂言体,这是其体式上的显著特征。
D.楚辞的篇幅较长,虽然已经不适宜歌唱,但是文辞繁丽,富有内涵,能够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楚辞的形成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楚地发达的音乐与歌谣的影响,二是楚地盛行的巫教的渗透。
B.楚辞,特别是屈原的《离骚》《天问》等一些长篇巨制,在形式上已经完成了对歌谣的突破。
C.楚国君臣百姓崇信巫术,以歌乐鼓舞祭祀诸神,这种文化氛围使屈原作品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D.与楚辞相比,同时期的中原歌谣很少运用神话材料,缺乏浓厚的神话色彩,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中国文化符号中,受访者对“中医针灸”的认知度最高。俄罗斯受访者对“中医针灸”“丝绸之路”“泰山”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对“火锅”“敦煌舞(飞天)”“莫言”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低。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受访者均对“算盘”“中医针灸”“汉服”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认知度最低的3个文化符号中,印度受访者选择了“中庸”“和而不同”“川滇金丝猴”“篆刻”“中庸”。
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下,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增加、好感度提升。在文化接触动机方面,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伴随中国文化的社交需求成为新增长点。
受到地域、文化、传统、语言习惯、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关注点和接触动机呈现盖异化特征。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有着双刃剑效应,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国文化独具魅力,也会因为文化差异成为金砖国家民众认知中国文化的障碍。
调查发现,与旅游体验相关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文化演出、旅游商品、影视节目等娱乐性文化产品,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最喜爱的中国文化产品类型;而具有中国哲学观念、社会样态抽象化表达的音乐、报纸杂志、书籍的选择意愿整体较低。
组别 初级难度 中级难度 高级难度
中国人物形象 孙杨 莫言 孙悟空
中国哲学观念 和而不同 中庸 气
中国艺术形态 篆刻 古琴 敦煌舞(飞天)
中国自然资源 西湖 川滇金丝猴 泰山
中国生活方式 火锅 汉服 算盘
中国人文资源 丝绸之路 中医针灸 二十四节气

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产品类型喜爱程度调查统计表
 
(摘编自《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
材料二:
随着整个国际交流的拓展,青年人群是否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是否有情感上的亲近性,是否有价值观上的默契和生活方式上的好奇心决定了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来走向,因此在实施调查中,在调研对象构成上我们把目标人群锁定在了青年人群体。
从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整体认知程度来看,中国文化符号的接受度和熟悉度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时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低的。
对于英法美这些发达国家来讲,浅表层次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中国文化一种整体结构的认知需求了,他们对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会从更抽象、更深刻、门槛更高的文化内容着手认识中国。
在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的渠道选择方面,互联网(62.9%)成为首要信息渠道。调研发现社交圈中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4.1分;社交圈中没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3.6分。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
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行政为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比较多。但是线上的活动数量少,种类偏单一。
(摘编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报告》)
材料三:
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人类文明的发源从两大文明开始,一是包括法老文明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内的地中海文明;另一个则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的亚洲文明。尽管人们知道中华文明的存在,但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中国文化井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人们对其内涵的了解仍不深刻。
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中国人要走出去。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利奇建议中国大力推动民间交往,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规则,人民之间的直接交往才最具有实质意义。推广当代文化要善用策略与资源,借助强大的民间力量,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中国众多不同的文化符号中,受访的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人文资源中级难度的“中医针灸”认知度最高。
B.文化传播中,中国哲学观念中级难度的“中庸”,成为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青年受访者认知度最低的文化符号之一。
C.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因为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
D.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低的,这说明我们在这一类别的传播力度上应加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中的双刃剑效应是指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
B.印度、巴西、南非受访者对中国手工艺品的喜爱程度是所调查文化产品类型中最高的,这说明这些国家跟中国文化差异最大。
C.从材料四中可知,选择外国青年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外国青年人群的一些认知决定着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来走向。
D.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作为亚洲文明的一部分的中华文明,因语言、地理等因素,其内涵尚未被世界深刻理解。
6.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对外推广中国文化应采取的措施。(6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九》)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善属文         属:撰写,写作
B.汝倩人邪           倩:含笑的样子,引申为“有才”
C.植既以才见异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D.幸冀试用            幸:希望
8.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曹植“才华出众”和“任性而为”的一组是(3分)(  )
A.植援笔立成,可观/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B.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C.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植醉不能受命
D.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植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显现才华,而且性情随和,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也不刻意追求华丽,受到父亲的宠爱。
B.曹植曾受到曹操的勉励,一方面因为有出众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得到丁仪、丁廙、杨修等人辅佐,好几次差一点被立为嗣。
C.曹植率性而为,举止旷达,不知道砥砺言行,他曾因醉酒而没有能接受曹操让他救曹仁的命令,曹植虽然后来后悔了但是还是没有能够出征。
D.曹植受到冷落和排挤后,常常自怨怀瑾握瑜,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几经努力,终无所用,后来在郁郁寡欢中抱病而死,终年四十一岁。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代诗歌鉴赏(共29分)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1~12题(共8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榛榛(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1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1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共11分)
浣溪沙
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
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D.“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14.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名句名篇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①《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勤劳的诗句是:“                 ,                。” 
②《采薇》中回忆当初从军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               。” 
③《离骚》中表现屈原“宁愿死去,也不同流合污”的诗句是:“        ,         。” 
④                ,长路漫浩浩。
⑤                ,悠悠我心。
⑥                ,池鱼思故渊。
⑦                ,依依墟里烟。
(五)语言运用(共21分)
16.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而视。
B.美国洛杉机级攻击核潜艇性能之先进,攻击能力之强大,世界其他各国的潜艇都难以望其项背。
C.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D.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最近,欧洲研究人员发现了难以解释的中微子超光速现象,违背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研究人员目前对此持谨慎态度。
B.有关人士认为,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能否被通过,主要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C.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
D.我们并不完全否认废弃卫星没有砸中人的可能性,而是说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18.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3分)(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雅”又分“大雅”和“小雅”,主要来自民间。其艺术手法主要为赋、比、兴,对后世影响很大。
B.“楚辞”是春秋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此外还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发端。
C.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乐府。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这两首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合称“乐府三绝”。《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后人称它为“五言之冠冕”,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回应中国经济运行热点问题,记者洗耳恭听。
B.本店喜迎十周年店庆,凡光临本店消费满100元的顾客,本店将惠赠精美礼品一份。
C.政府部门回复管辖单位:你校《关于增拨招生指标的请示》已经收到,内容完全晓得了。
D.他对王编辑说:“感谢您对拙著不吝指正。我将遵照您的意见认真修改.再请您审阅。”
20.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如果说,俄罗斯对欧洲的态度,①表现出矛盾的两歧性:既向往和效法,又警惕和对抗,②,它对东方的态度和策略,③没有那么复杂——它并不怎么理解东方文化,④缺乏对东方的尊敬和平等意识;⑤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将东方变成自己与西方博弈的力量资源。
① ② ③ ④ ⑤
A 那么 同时 也 所以 /
B / 所以 就 因而 就是
C 也 那么 倒是 也 只是
D 那么 所以 / 同时 倒是
21.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填写句子。要求:使上下文意连贯;与带点的句子句式或修辞手法相同或相近。(6分,每空1分)
祖国的语言,像繁星那样灿烂,像珍珠那样宝贵,像牡丹那样美丽,像梅花那样芬芳。
祖国的语言,耸立着珠峰,镌刻着长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汉魏的风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明清的小说;有皇宫凤阙,阆苑奇葩,竹篱茅舍,朝暾霞光;有婉约浓艳,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雅豪放。
(六)作文(共60分)
寻,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找发展的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以“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新津中学高2017级高一下期4月月考
语文答案
1.B  解析:“因其作品而被称为……‘赋’等”错,原文第三段为“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把楚辞称为“赋”不是因为屈原的作品,而是因为其“不歌而诵”的特点。
2.C  解析:“每句长短不一”句意理解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每句可长可短”。
3.D  解析:“……中原歌谣很少运用神话材料……”推断错误,于文无据。
4.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因果关系牵强,从原文看,金砖四国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动机与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
5.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说明这些国家跟中国文化差异最大”是无中生有,原文中无此信息。
6.纠正文化推广方式与接触渠道偏好错位。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较多的是行政为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而外国人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参与、了解中国文化活动。因此,应把互联网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国别意识,强化传播的对象化。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金砖国家则对中国娱乐性的文化更感兴趣。加
强中国和外国之间的民间交流。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7.B【解析】 “倩”意为“使”,“倩人”就是请人(代作)之意。
8.B【解析】A.“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是曹植被父亲误解后的自我辩解,非任性而为;C.“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是曹植被冷落排挤后的想法,不是“才华出
众”;D.“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是监国谒者灌均的诬告,不是曹植的做法。
9.C【解析】 “悔而罢之”是说曹操打消了立曹植为嗣的念头。
10.(1)曹操征讨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过去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尽力(努力)呢!”(“戒”“昔”“于今”“勉”各1分,文意1分。)
(2)曹植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自己不修身自励,饮酒也不加节制。曹丕则暗用权术对付他,掩饰真情美化自己。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继承人。(“雕励”“御之以术”“矫情”“嗣”各1分,文意1分。)
【译文】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曹植在十几岁的少小年纪便能流畅诵读《诗经》《论语》和几十万字的辞赋,并且擅长写文章。太祖曹操曾经读过曹植的文章,问他:“你是不是请人代笔写的?”曹植跪下说:“我出口就是自己的想法,提笔就能写成文章,父亲尽可当面一试,我怎么会请人代笔呢?”当时邺都铜雀台新近造成,曹操率领所有的儿子们登台游玩,并让他们每人写一篇登台赋。曹植落笔片刻就已完成,文辞华美可观,曹操甚为惊异。曹植性情随和,平易近人,完全没有架子,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都不刻意追求华丽。每次拜见父亲曹操的时候,曹操用各种刁钻的问题诘难他,他总能从容对答,因为这个缘故,特别受到父亲宠爱。曹操征讨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过去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尽力(努力)呢!”曹植一方面因为出众的才华被曹操看重,另一方面又与丁仪、丁廙、杨修等人友善,得到他们的辅助。曹操犹疑不决,好几次想立他为魏太子。曹植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自己不修身自励,饮酒也不加节制。曹丕则暗用权术对付他,掩饰真情美化自己。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继承人。曹植曾经私自驱车行驶于古代专供天子行车所用的道路上,违法开启魏王宫司马门而出。曹操大怒,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因之而被处死。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曹操一方面担心自己死后出现祸乱,一方面又顾忌杨修颇有才华,再加上杨修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网罗罪名处死了杨修,曹植心里更加感到不安。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关羽所围。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救曹仁,并当面告诫他应该注意的事宜。曹植喝得大醉,以致不能接受命令,于是曹操打消了立曹植为嗣的念头。  曹丕即位,诛杀丁仪、丁廙兄弟及所有男丁。  曹植与其他王侯同时被遣往藩国。黄初二年(公元221),监国使者灌均迎合尊长意旨,上奏诬告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请旨治曹植罪,文帝因为卞太后的缘故,贬封曹植为安乡侯,同年又改封他为鄄城侯。黄初三年(公元222),立曹植为鄄城王,封邑二千五百户。曹植常常自怨怀瑾握瑜,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明帝以陈地四县封曹植为陈王,封邑三千五百户。曹植每次想要单独求见与明帝倾谈,讨论时政,希望能获得试用,却最终都没有如愿。当时的宗族法制,对待藩国十分严苛峻迫,藩王的幕僚和下属都是下等庸才,士兵都是些老弱残兵,人数最多不过两百人。又因为曹植以前犯下的过错,待遇样样都减少半数,十一年之中封地迁了三次,失意的曾植常常郁郁寡欢,于是发病而死,终年四十一岁。
11.重章叠句
1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
(1)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