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
试题预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幸福。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
这两种幸福观自古以来就存在,它们虽然在人性中有其根源,但受到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机制的激发,从过去的羞羞答答走向了今天的大胆直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谋求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行为的普遍动机。所有社会资源本身都是利益,而且可以作为带来更大利益的资本。于是,在不少人那里,占有资源便不再是作为幸福的必要条件,而成为人生的目标,成为自我实现的标志。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后果是消费主义盛行。市场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给人们欲望的满足提供了目不暇接、花样翻新的产品和服务。在这种消费主义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很容易以为欲望得到越多满足、得到越高层次的满足就越幸福。于是,物质享受幸福观便流行起来。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与社会问题。
资源占有幸福观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人生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生目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
物质享受幸福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仅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之上的自我实现需要。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发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追求更多、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如果我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
(节选自江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
1.下列关于“幸福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资源占有幸福观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就越幸福,把幸福与占有资源混为一谈,其错误在于把幸福的条件当作幸福本身。
B.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是当前在我国公众中非常流行 的两种幸福观,但毋庸讳言,这两种幸福观都是有失偏颇的。
C. 物质享受幸福观把物质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错误地以为获得物质享受越多就越幸福,但其危害程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
D. 作者认为,幸福不是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而是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一个人如果达到这一状态,就是幸福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两种流行的幸福观都存在一定偏颇,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与社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导致人生异化。
B. 受物质享受幸福观支配的人难以实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相反,却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直至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C. 追求物质享受并没有错,物质享受幸福观错在只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满足人的其他需要,这容易使人产生心理问题。
D. 如果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生活充满乐趣、创意和魅力,那么他就是幸福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 社会资源本身就是利益且可以带来更大利益,故而不少人把占有更多资源当作人生目标与自我实现的标志。
B.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古已有之,这在人性中有其根源,但在今天它们变得十分大胆直白,这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C. 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消费主义的盛行,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对物质享受幸福观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D. 资源占有幸福观容易导致人生异化,使人被占有欲控制;且占有欲会不断膨胀直至充斥人整个心灵,从而使人成为贪欲的奴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澳门的心
许锋
以前去过几次澳门,但是还想去。就想在街上走一走。
我是北方人,小的时候见不到什么水,眼旱得很。澳门的水阔得很,无比的浩渺。在海上远眺岸上的高楼,好似活活地长在水里,像我的故乡的土里茁壮生长的葱、玉米和树。漫山遍野仿佛都是水。一团团白的云,在楼与楼间,楼与天间,天与水间,两岸间,由着性子轻盈地游弋,让生于北方的我的眼里灌满了自卑与羞涩。美,的确会因水而生。在水一方的城美得令人窒息,它让人目光盈盈,仿佛含着笑——或者伤,或者悲,或者痛,杂糅着海水一样丰富的情愫……
从码头出来,几步就入了城,那是所谓的城,我心中的城,它没有城墙,不要拾级而上,或者费劲地攀援、跳跃。我们似乎是在非常不经意之间,以不假思索的状态进入一种不同寻常的生活。像是回到故乡一般自然,没有大动静,风一样无痕。
我认为只有行走才是与城市私语的最好方式。其实不管在哪一座城市,你都不要习惯于走马观花,一掠而过。不管城市有多老,多神秘,多朴素,只要我们有耐心,用轻轻的、友善的、谦逊的步子和目光走过那一条条街,一道道巷,一种说不出来的很奇妙的感觉一定会油然而生。你甚至会产生错觉,自己就是城里的人,本地的居民,土著——一个一点都不伟岸的父亲,拉着女儿的手,在街头若无其事地徜徉,在超市里选一种水果,真是一股说不出的幸福。
澳门的老城是标准的“市井”制式。你看,前后左右四条道,差不多一致的长度,将中间围成一个方方正正的格子。格子里面、上头住人,格子四周都是店,格子上空都挂着这样那样的牌子,许多老字号“悬”在半空。一个一个的格子,由着我们一个一个地转。“巴掌”大的岛屿,买与卖之间,是澳门人的生活,在这里,似乎无人不言商。为了生活,不管是二十岁的少女、六十岁的老者、来自菲律宾的年轻打工者、川妹子或者湘妹子,都会无比的勤谨与和气。离开人声鼎沸、人头簇拥之处,深入幽静的偏巷,在清淡寂寞得能落几只麻雀的地方竟也见到地上摆着几件“古董”,几本旧书……我们转了很多个格子,转得几乎迷了向,一直转到夜幕时分。我们的心像老街一样和气,像那些经历了岁月和人烟的格子、店铺一样朴素与敦厚。
在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当我们的脚正要迈出去时,有车驶来,我们本能地退回,那车却无声无息地停了下来,里面的人默默地看着我们,像绅士或者淑女。这样一个镜头,充盈了我的眼,我的心,我的胸腔——对,那一刻,车、人,所有的,连空气,都给一个不相识的生命让出了宽阔的空隙。我拉着女儿的手,轻轻地对女儿说,这才是城市的心,你要多到这样的城市来。
夜里,我从一座高楼的二十一层的某一扇窗注视这座城市。目光所及之处灯火辉煌。我知道,这座城市丝毫不会感受到一个陌生人的呼吸与心跳,它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和世事更迭,并非麻木,而是宠辱不惊。只是,我愿意细细感 受与聆听它的呼吸与心跳,像回到老家,急切地抚摸那一草一木,感受它的温度与湿度;越过沟壑,爬上山冈……在高处眺望。
我们继续在城市行走,可能像几个探险者,却不是在探险。是探索或者探求。
(节选自《散文选刊》2017•6,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澳门的城临海而立,既是所谓的城,也是心中的城;老城是标准的“市井”制式,街道、商店都给人以和气、沧桑又不乏古朴之感。
B.作者说行走才是与城市私语的最好方式,用轻轻的、友善的、谦逊的步子和目光,耐心地走进一座城市,我们就能成为城里的人。
C.第六段运用细节描写,写出澳门人的温婉知礼;“让出”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澳门人心中那种对生命及其意义的敬畏与尊重。
D.全文以作者行踪为线索,为澳门而歌,形散神聚,情感真挚而不矫饰,文笔细腻而不冗繁,表达了对澳门这座城市由衷的喜爱。
5.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澳门的?请结合文本概括。(5分)
6.结尾作者自称探险者,却说不是在探险,“是探索或者探求”,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道遇寇钞,路等皆散走。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贼义之,乃释而去。由此显名。东诣太祖。太祖将讨袁谭,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太祖遣诣柳城。到,值峭王严,以五千骑当遣诣谭。又辽东太守公孙康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峭王大会群长,问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忠曰:“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曹操独何得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宁静四海。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便捉忠头顿筑,拔刀欲斩之。峭王惊怖,左右失色。招为峭王等说祸福所归,皆下席跪伏。太祖灭谭,署招军谋掾。文帝践阼,出为雁门太守,寇钞不断。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又构间离散,使虏大结怨仇。招出,大破之。寇贼静息。乃简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庠序大兴。郡井水咸苦,民远汲流水,往返七里。招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其治边之称,百姓追思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7. 下 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B. 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C. 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D. 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公”古代对人的一种敬称,如“袁公”“明公”等。敬称还有“陛下、太祖、单于、阁下、台端”等。 
B.席,古人专用的坐具,不用作卧具,用草或苇子编成。古人习惯地上铺席,坐在席上。
C.太守,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尊称“太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周代叫庠,商代叫序。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牵招有情有义,打动强盗。他的老师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另一门生史路收殓其尸首,归途中遇强盗抢劫,史路等逃跑,牵招含泪请求得以幸免。
B. 牵招胆气过人,征服峭王。袁、曹、公孙三方均想争取峭王,牵招对比分析了只有曹公为正宗,呵斥并要杀掉公孙康派来的韩忠,在场人极为震恐。
C. 牵招有勇有谋,静息边乱。他任雁门太守时,教百姓打仗列阵,派他们去深入侦查,打败过敌人;又用离间计使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然后主动出击,消灭寇贼。
D. 牵招为民谋利,治边有方。牵招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还亲自教他们,使学校大兴;郡里井水又咸又苦,他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义之,乃释而去。由此显名。
(2)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对 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愁坐:含忧默坐。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1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 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12. 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5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3)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4)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手法,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                ,                  。
(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经过了舒缓紧急达到高潮之后,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                ,                 。
(6)《秋兴八首》(其一)中,诗人杜甫用“一语双关”的艺术手法手法,在情景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故园之思的句子是:                ,                 。
(7)李商隐在《锦瑟》中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情感和无尽的惆怅的名句是:                ,                 。
(8)《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强烈的对比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自己过着奢靡的生活的语句是: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憾:遗憾,不满意
C.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告诉       
D.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那么
15.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⑧     D.②④⑤
1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李鸿章主张大清国参与世界商品经济往来,利用双边贸易富强自己,制约别人,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
②日本这样一个曾经有过不光彩历史的国家,如果继续一意孤行,举起上一代军国主义的旗子,那么必将触犯众怒,最终兰艾同焚。
③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其实无处不在。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里,每一幢由逝去时代留下的老建筑都 是一部触手可及的活的史书。
④余光中先生平时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惨淡经营的苦修之地。
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中学生们对衣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中学生恶衣恶食,令老师和家长伤透了脑筋。
⑥我的表哥唱歌非常动听,在老家名气很大,但是到了群英荟萃的《中国好声音》这个舞台上,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A. ①④⑥      B. ②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最近上演的儿童剧新作《花神》,它选取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立意,表达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B.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认为,这些伪造的网络文章之所以得到广泛阅读和转载,主要是因为它暗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C. 金东区实验小学叫停家庭作业家长签字,至于能不能改变“家庭作业”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关键就看教师的责任要及时归位。
D. 中国是华盛顿公约缔约国之一,这意味 着,除了少数动物园以及博物馆的交流外,国内出现了穿山甲制品,均为走私的赃物。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B. 高考成绩出来了,家长们都很关心一本的录取分数线,今天我就斗胆预测一下,测得不准,还请大家海涵。
C. 刘明明的家父是敬业的工程师,家母是严谨的中学教师,刘明明却瞒着他们偷偷去纹身,回家后自然挨了一顿胖揍。
D. 选择骑行便选择了一种责任,当你 踏上爱车的时候,请你千万斧正骑行中的不良习惯,是为自己,也是为了你的家人。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
——马丁•路德•金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
良心唯有经常以沉默形式来讲话。                               ——海德格尔
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托马斯•卡莱尔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语 文 答 案
1.C,  C项“但其危害程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理解有误。
2.A,“导致人生异化”是资源占有幸福观的最大问题。
3.C,C项对原文内容理解有误,原文为“市场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给人们 欲望的满足提供了目不暇接、花样翻新的产品和服务。”
4.B(“我们就能成为城里的人”与原文“自己就是城里的人”的理解不一致。)
5.①澳门的自然景物。澳门的水广阔浩渺,澳门的云轻盈飘逸。②澳门的人文景观。澳门的城,没 有城
墙,开放包容;老城有标准的“市井”制式,方正、古朴。③澳门的人。澳门人擅长营商,勤谨和气,文明礼让。④澳门给人的感受。澳门因水而美,宠辱不惊,宾至如归。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6.①之前到澳门,作者会感到陌生、困惑,仿佛探险一般。如今,细细的感受与聆听澳门,需要用心的探索和探求。②探索与探求恰好精准的写出作者对澳门由陌生、困惑到心生情愫进而亲近融入的心理变化过程,点明了主旨,照应了题目。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7.  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和结构进行判断。正确断句为“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断句抓住动宾句式中的动词,关键主语“天子”“ 辽东”“ 谁”。
8. B项“古人专用的坐具,不用作卧具”表述错误。席:供人坐卧铺垫的用具。
9.  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先回到原文中,D“还亲自教他们”错,原文“还相授教”的意思是叫被送到 太学读书的人再回故里,传授他人。
10. (1)强盗认为他讲义气,就放走了他。牵招由此而知名。
(2)敌人每次进犯边塞,牵招就派兵迎击敌人,敌人来了就被打败,官吏百姓胆气日渐锐猛,边远地区没有忧患。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义””释”“显名”;(2)“逆击”“辄”“日”。
参考译文:
牵招,字子经,是安平观津人。十多岁时跟随同县的乐隐求学。后来,乐隐任车骑将军何苗的长史,牵招跟随他结束学业。这时京城大乱,何苗、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的另一门生史路一起将乐隐的尸首收殓起来,送回家里安葬。路上遇有强盗抢劫,史路等人都逃跑了。强盗想砍棺拔钉,牵招含泪请求赦免。强盗认为他讲义气,就放走了他。牵招由此而知名。后来他向东逃奔曹操。曹操想征讨袁谭,但是柳城乌丸想派出骑兵协助袁谭。曹操派他到了柳城。牵招到了那里,正赶上峭王严备待战,准备了五千骑兵援助袁谭。并且,辽东太守公孙康派韩忠带着单于的印绶来授以峭王。峭王召集各位酋长,他问牵招:“从前袁公说他受天子之命,任命我为单于;而今曹公又说会再次禀告天子,任我为真单于;同时,辽东太守又拿着印绶来。这样 看来,谁该是正宗呢?”牵招回答说:“从前袁公承天子命令,得以有所拜封,但后来发生变故,天子命令曹公取代了他(正宗的位置)。辽东是下属部,怎么能擅自称说封拜呢?”韩忠说:“我们辽东在大海东边,拥兵百万,曹操怎能做这样的事呢?”牵招呵斥韩忠说:“曹公公允恭敬圣明贤哲,他拥戴天子,让四海安宁。你们君臣倚靠天险远地,违抗王命,还想擅权封拜,正当杀戮,为什么竞敢轻慢诋毁大人?”便将韩忠头往地上撞,拔刀要杀了他。峭王惊恐,身边的人也都吓得不知所措。牵招向峭王等人说以成败之理。在场的人都离开座位,屈膝伏地聆听。曹操消灭了袁谭,任牵招为军谋掾。魏文帝曹丕即位,牵招出任雁门太守,此郡常有掠抢之事发生。牵招既教百姓打仗列阵,又上表请求恢复乌丸五百多家的赋税,并让他们备好鞍马,派他们去深入侦查。敌人每次进犯边塞,牵招就派兵迎击敌人,敌人来了就被打败,官吏百姓胆气日渐锐猛,边远地区没有忧患。牵招又用离间计离间敌人,使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牵招出兵攻打,大败敌人。盗贼再也没有出没。牵招又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然后叫他们再回故里,传授他人。几年间,学校大兴。郡里井水又咸又苦,当地人到很远的地方汲取河水,往返七里。牵招在原野上开凿河渠,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他治理边郡,颇得百姓感念。

11、12诗歌鉴赏题:
【答案】11. CE    12.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的形象。第二联,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呼应诗歌标题“对雪”,暗示诗人独坐室内,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
点睛:对于此类题目,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然后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GAC』  下一个『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