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解析版)(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三单元测试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憎恶(zèng)惶急(huáng)涎水(xián)滞笨(zhì)B.诘问(jié)疮疤(cāng)晌午(shǎng)镶嵌(qiàn)C.哀悼(dào)侮辱(wū)筹划(chóu)骷髅(kūlóu)D.震悚(sǒng)尴尬(gāngà)取缔(dì)愧怍(zuò)【答案】D【解析】试
试题预览
第三单元测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憎恶(zèng)    惶急(huáng)     涎水(xián)     滞笨(zhì)
B. 诘问(jié)     疮疤(cāng)      晌午(shǎng)    镶嵌(qiàn)
C. 哀悼(dào)     侮辱(wū)        筹划(chóu)     骷髅(kū lóu)
D. 震悚(sǒng)    尴尬(gān gà)    取缔(dì)       愧怍(zu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憎恶(zēng)。B疮疤(chāng)。C  侮辱(wǔ)。
2. 下列词语的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渴慕  惧惮  烦琐  莫名奇妙    B. 砌墙  粗拙  塌败  低眉顺眼
C. 惶恐  肿涨  胯骨  微不足道    D. 和霭  荒僻  门槛  大庭广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莫名其妙。C肿胀。D和蔼。
点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形容不易捉摸)
B.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明令取消或禁止)
C. 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D. 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加点词语解释有误。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憎水玻璃,为戴眼镜的人解除了苦恼。
B.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C. 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D. 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启动长征九号的关键技术研制。
【答案】D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B. 《老王》的作者是杨绛,本文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表达了作者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C. 《台阶》一文中,父亲为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拼命苦干一生,表现了他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台阶》一文中,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所以C项“表现了他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错。
6. 亲爱的同学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中,你们一定感受到了爱心的可贵,你们的精神世界也一定又一次得到了升华。的确,只要人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心,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无比美好的人间。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为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写一个主题语。(限于两个四字短语)
(2)自古以来,关于爱的名人名言有很多。其实你也能根据自己的深刻体会自创一句,下面就请一试身手吧。(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示例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示例二:关爱他人,快乐自己。
(2)示例一: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黑夜里的一首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示例二: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将变得黑暗。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主题语的拟写,要围绕活动的关键词语“爱心”“美好”,拟写时要注意语言要简洁,可用整句来表达。(2)考查学生根据要求遣词造句的能力。关键词“爱”在组织语言中不能遗漏,修辞要显明。示例:“爱,是人间最纯洁的感情 ”或“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将会变得黑暗”等。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____)    (2)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
(3)夫没者岂苟然哉(__________)    (4)见舟而畏之  (__________)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9. 【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0.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7.     (1). (1)夸耀    (2). (2)打发    (3). (3)随便,随意    (4). (4)畏惧、害怕    
8. (1)(卖油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2)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岁就学会潜水的方法了。    
9.     (1).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或:尔安敢轻吾射)    (2). 无他,但手熟尔(或: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 生不识水(或:不学而务求道)    
10. 熟能生巧,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意对即可)
【解析】
7.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遣”:打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畏”在现代汉语里有“畏惧、害怕”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8.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矢”“但”“颔”“日”“道”等词语的翻译。 
9. 试题分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重要信息的前提和基础。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无他,但手熟尔”。而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的原因是“不学而务求道”。答此题一定要审好题干要求。
10.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通篇阅读两篇文言文,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如“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两文都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可从这个角度写启示。
(一)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有一次),(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二)译文:南方能潜水的人很多,天天跟水打交道,七岁能蹚着水走,十岁能在水面浮游,十五岁就能潜水了。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是轻易做到这样的吗?必定是懂得水性的。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岁就学会潜水的方法了;生来就不识水性的人,即使到了成年,看见船也害怕。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能潜水的人请教,打听他们用来潜水的方法,按照他们的话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想不通过学习与实践而一心求道的人,(他的结果)和北方学潜水的人是一样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明帝说日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①。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③。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仁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句:晋元帝司马睿原为安东将军,镇守建康。后来京都洛阳失守,怀帝逃到平阳,不久,长安也失守。晋愍帝死后,司马睿才即帝位。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③具以东渡意告之:把晋王朝东迁的原委具体地说给他听。④居然:显然。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具以东渡意告之(__________)
(2)元帝异之      (__________)
1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觉得长安和太阳比一样远吗?
B. 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
C. 你觉得长安怎么会像太阳那样远呢?
D. 你认为从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呢?
13. 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结合选文,明帝的聪明表现在元帝两次提问他能________,明帝的善解人意表现在元帝“潸然流涕”时他能________,结合注释可以悟出,明帝在群臣宴会上所说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意味深长,表达了________之情,再次印证了他的聪颖和善解人意。
【答案】11.     (1). (1)全部,详细    (2). (2)对……感到诧异    12. B    
13.     (1). 从不同角度思考判断长安与太阳的远近    (2). 及时询问    (3). 故地难返的伤感
【解析】
1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异”:异。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汝”“意谓”等字词的翻译。“长安何如日远”固定句式的翻译。即“……和……相比,哪一个……”。
13.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筛选和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明帝的聪明表现在元帝两次提问他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判断长安与太阳的远近”,明帝的善解人意表现在元帝“潸然流涕”时他能及时询问,而明帝在群臣宴会上所说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意味深长,表达了故地难返的伤感之情。这些答案,都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做出的。
翻译: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4. 选段对老王生活和品质两方面的表现,可以用“______”和“______”两个字概括。
15. 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补充营养,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们”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的什么性格?
16. 选文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觉得这有限的鸡蛋却多得数不完?
17. 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想一想,“我们”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我”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面对老王为什么还感到“愧怍”?
【答案】14.     (1). 苦    (2). 善    
15. 老王受了“我们”一家的帮助,总觉得欠了人情,于是拖着病体硬撑着拿了鸡蛋、香油上门感谢。表现了老王的纯朴善良、知恩图报。    
16. 这些鸡蛋凝聚了老王对“我们”一家的真诚谢意,所以作者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    
17. ①虽然“我们”一家当时受到冲击,处境不好,但比之身有残疾、生活贫困的老王,自感还是幸运的。这体现了“我”对不幸者、卑微者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精神。②“我”感觉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解析】
14.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问老王生活和品质两方面的表现。从文章内容考虑,可以说一个是生活上的贫穷,一个是品质上的善良。如果用两个字来回答,那就是“苦”和“善”。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16. 试题分析:考查文章重要情节的深刻内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作者记住的不是老王所送鸡蛋的多寡,而是其中蕴含的沉甸甸的情谊。这份情谊无法用冷冰冰的数字表示。
17.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一问,从文中看,作者感到自己还是幸运,是相对身有残疾、生活贫困的老王来说的。这样“我们”一家受到的冲击,不好的处境就不算什么了。二问,社会上的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改变处境。作者觉得对老王的关心还不够,所以感到“愧疚”。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爱的尊严
王永光
①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道:“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③“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⑤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⑦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元6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30吧。”
⑨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⑪可是走进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⑫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⑬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饭,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⑭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那么对他。
⑮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15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⑯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5年第8期,有删改)
18. 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
______→嘲笑→______→感动
19.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2)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20. 结合语境,说说第⑫段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
21. 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22. 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18.     (1). 生气    (2). 后悔    
19. (1)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我”在听到民工兄弟坚持要在窗口取钱后的疑惑、埋怨、不耐烦与生气的样子。
(2)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我”有意嘲笑民工兄弟的心理和举动。    
20. 一是心疼丈夫。丈夫因为没钱,为自己买了一大碗面,而他却喝白开水,所以心疼、难受,吃不下面。二是埋怨丈夫。丈夫瞒着她把钱借给别人,而两人连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所以埋怨、生气,吃不下面。    
21. ①交代“我”默默为民工兄弟买一大碗面而后离开的原因,点明主旨;②议论抒情,升华主题;③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④对民工兄弟进行评价和赞美。(写出三点即可)    
22. 示例:最令我感动的人是民工兄弟,因为他乐于助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感悟: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世界就会更美好。(最令我感动的人,可以是民工兄弟,也可以是“我”或者“女人”,只要能结合选文说明原因,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从“维护爱的尊严”或“献爱心”的角度答题即可)
【解析】
18.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的心理情感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情感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如此题“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的情节使我很生气。“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等语言描写使我为刚才的嘲笑而后悔。
19. 试题分析: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1)“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运用的是语言描写;“我急了”运用的是神态描写。(2)“我心里想……”运用心理描写;“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运用的是动作描写。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
20.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情节的内涵的把握。答此题,最关键的是看懂上下文,决不能断章取义。“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此句话要从两个层面考虑作答:一个是心疼丈夫。一个是埋怨丈夫。心疼的是丈夫喝白开水,宁肯挨饿。埋怨的是丈夫瞒着她把钱借给别人,两人连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这是“表情阴郁”的具体原因。
21. 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从内容上看,交代“我”默默为民工兄弟买一大碗面而后离开的原因,点明主旨;从结构上看,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22. 试题分析:考查对作品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最令我感动的人可以是民工兄弟,“我”或者“女人”,能结合选文说明感动的原因,表达完整、流畅即可。能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从“维护爱的尊严”或“献爱心”的角度答题均可。
三、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常有令人感动的事。感动,源于危难中的大爱,困难中的相助;感动,源于梦想的点燃,理想的实现;感动,源于矛盾的化解,友情的建立;感动,源于人群中的笑脸,亲人间的牵挂……一次叮咛,一句问候,就会让感动浸满心田。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除诗歌外),600字左右。
【答案】范文: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下一个『部编人教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