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实验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实验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七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本卷满分120,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6分)1.古诗文默写(10分)1)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2),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4),,岑参《逢入京使》。5),赏赐百千强。《木兰诗》6)《木兰诗》中描写战地环境艰苦的句
试题预览
七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
               (本卷满分120,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 古诗文默写(10分)
1)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杨花榆荚无才思,                     。 ( 韩愈《晚春》)
4)                          ,                               
                          ,                      岑参 《逢入京使》 。
5)                      ,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6)《木兰诗》中描写战地环境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楷(kǎi)  彷徨(fáng)  轻捷(jié)  深恶痛绝(wù)
B.澎湃(bài)  选聘(pìn)  元勋(xūn)  气冲斗牛(dǒu)
C.无垠(yín)  赫然(hè)  涉猎(shè)  鲜为人知(xiǎn)
D.挚友(zhì)  衰微(shuāi)  明朗(lǎng)  锲而不舍(qì)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孕育 奠基 浠水 潜心贯注  B.无暇 黯淡 咳嗽 一返既往
C.嘱咐 兽铤 署名 锋芒毕露  D.草率 萦绕 开拓 慷慨淋漓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诸葛亮的一生。
B.“冷血护工”虐待养老院老人的事件曝光后,社会各界群众义愤填膺。
C.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D.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着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
B.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C.《孙权劝学》选自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 五代的纪传体史书。
D.《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现代女作家萧红,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6.名著阅读。(4分)
“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这是长篇小说《            》中的内容,小说的作者是       ,与文中男主人公命运有密切联系的两位女性是      和      。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 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              
 3)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                  
 4)及鲁肃过寻阳                    及: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蒙辞以军中多务 
9.甲文是通过         和          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
乙文则是通过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3分)
10.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8分)                        
说和做(节选)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 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1.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内容。(2分)
12.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2分)
13.为刻画闻一多的学者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2分)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 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14.说说开头第①②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7分)
槐花开了
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
一到花开的季节,门前那一棵棵槐树互不相让,吐出一串串洁白的花串,一簇簇压弯 了枝头,在这初夏的清风里散发出了浓浓的清香。盛开着的,似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微风轻拂之下,颤颤巍巍;尚未开放的,像是婴儿的小脚丫,肉乎乎的,细腻白嫩中泛着柔光,在碧绿的槐叶衬托下,显得格外漂亮。
古人对于槐花的描述,多有伤感。比如张籍的“街北槐花傍马垂”,朱庆馀的“绿槐花堕御沟边”,子兰的“满地槐花乱草生”,里面都满含凄清之意,而白居易的“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更使人徒增凄凉。反观现在,那古人笔下的槐花,又哪里比得上眼前的清香莹润、柔情满怀呢?
槐花并不陌生。男人少年时,家境不好,槐花就成为少有的美食。几个小伙伴们一起,扛一根绑着镰刀的长长的竹竿,去割槐花。刚摘下来的槐花甜甜的,你拿一串,我抢 一把,嚼在嘴里满口香甜。捋一小篮儿,母亲下地回家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滴,拌面,蒸上,出锅,加点蒜泥,再滴上几滴香油,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美餐。槐花,在那个衣食尚不丰盈的年代里,在那种青黄不接的季节里,成了他最美好的回忆。
母亲病了,医生对男人说吃槐花蜜能补养身体。
于是,夫妻俩趁周末去找那些放蜂人,想买些纯正自然的带回家里。
养蜂人追着花香,追着蜂迹。在那槐花盛开的地方扎起帐篷,大桶小桶里装满了晶莹透明的槐花蜜。
“有上好的槐花蜜吗?”
“有,你们来的可正是时候。”
“真的假的?你莫要骗我,我可是买来给母亲治病的。”
“放心吧,你瞧瞧今年的槐花朵儿多大。”放蜂 人开始找瓶子装蜜。
男人拿起瓶子,透明略带有微黄的蜂蜜上竟然浮着黑色的斑点。
“蜜蜂?”女人嘀咕道,语调中有点同情伤感,“竟葬身于自己千辛万苦酿成的蜜池中。”
“呀,你怎么灌进去了一只蜜蜂。”男人对放蜂人说。
放蜂人一瞧,真是,倒出来重新灌。这时,一只蜜蜂被蜜诱惑了过来,竟然不顾一切扑向了蜜瀑,顺着蜜流进了瓶子,在蜜湖里挣扎着。女人赶紧又将蜜倒回桶里,取下挂在门框上的网兜,将那蜜蜂从蜜桶里捞出。蜜蜂还活着,但还粘在网兜上,翅膀颤抖着。
“这只蜜蜂活不了了吧?”男人说。
女人不言,用手轻轻去拉蜜蜂的翅膀,企图将它从蜜的沼泽里拽出来。一点一点地,好像自己的孩子陷进沼泽里,不顾一切小心翼翼地救他,蜜蜂脱离了蜜淖。女人迅速地收回手,只见蜜蜂已慢悠悠地飞起来了。女人将手指紧紧咬住,啊,她被蜂蛰了,竟没有出声,脸上抽搐了一下,红了;俄顷,额头渗出汗,脸白了。
男人看到,心疼地问:“被蛰了吧?”
“没事,小时 候读杨朔的《荔枝蜜》我就挺喜欢蜜蜂,不是不得已,这小生灵不会蜇人的。这次为了活命,才不小心蛰了我,不过这一蛰它可真的没命了。”
回家的路上,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很是诱人。
槐花开了!淡淡的洁白,淡淡的清香。蜜蜂轻轻飞舞,那嗡嗡嘤嘤的声音是蜜蜂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吧!
15.第四自然段有关槐花的回忆,写了哪几个具体情景?请简要概括。(3分)                                                                            
16.品味语言,根据提示回答问题。(6分)
(1)门前那一棵棵槐树互不相让,吐出一串串洁白的花串,一簇簇压弯了枝头,在这初夏的清风里散发出了浓浓的清香。(从修辞角度赏析)                                                                          
(2)女人赶紧又将蜜倒回桶里,取下挂在门框上的网兜,将那蜜蜂从蜜桶里捞出。(从人物描写角度 赏析)                                                                              
17.第三自然段引用描述槐花的古诗句有什么作用?(4分)                                                                                                                                                        
18.本文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四、写作(55分)
19.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 事,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嗨,别沮丧啊!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不限文题(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七下语文答案
1.1)明月来相照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 惟解漫天作雪飞 
4)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策勋十二转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C【解析】A项,彷(pánɡ)徨;项,澎湃péngpài;D项,锲(qiè)而不舍。
3.B【解析】返—反。
4.D【解析】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用在这里不恰当。
5.C【解析】《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
6.《骆驼祥子》 老舍   虎妞  小 福子
7.①走:跑  ②尝:曾经  ③益:好处  ④及:到,等到
8.①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吕蒙用军中事物多(为借口)推辞
9.借书抄录:奔走求师;鲁肃的言行
10.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11.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用文中原句答不给分)
12.前一个“说”意为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干什么;后一个“说”意为向别人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1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通过闻一多先生的本子上多、密、整齐的小楷字这个细节,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3分)。
14.开门见山,照应题目,通过对比,突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引起下文。
15.(1)伙伴们一起割槐花。(2)伙伴们争吃槐花。(3)母亲做槐花饭。(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1)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突出了槐树竞相开花的情态,(1分)写出了槐花的繁盛和清香。(1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1分)写出了女人急切救蜜蜂的过程,(1分)充分表现了她的善良和爱心。(1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引用古诗写出古人对槐花多含伤感(凄清或凄凉)之情,(1分)通过古今对比(衬托),(1分)写出了眼前的槐花清香莹润、柔情满怀,(1分)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1分)(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8.(1)对槐花的喜爱,对自然的热爱;(2)对母亲的孝敬;(3)夫妻间的关爱;(4)对善良人性的赞美,对生命的关爱;(5)对儿时经历的怀念;(6)对美好生活的憧憬。(4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任意4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9.作文略 (122.240.197.5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灌云县西片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