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中学校2018届高三3月市“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中学校2018届高三3月市“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15级高三下学期市“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当知学问都从活人做出,学问之背后则必然有其人之存在。但人不易知,各人有各人的天赋不同,智慧不同,境界不同,性格不同。如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同是北宋大史学家,因其人之不同,而史
试题预览
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15级高三下学期市“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知学问都从活人做出,学问之背后则必然有其人之存在。但人不易知,各人有各人的天赋不同,智慧不同,境界不同,性格不同。如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同是北宋大史学家,因其人之不同,而史学上之造诣与精神亦不同。诸位治史学,不懂得所谓史学家其人,试问如何做得一史学家?
读古人书,须能如面对亲觌,心知其人。懂得了古人,像活生生地在我面前,我才能走进此学术园地。此所谓“把臂入林”,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也只有如此,才能了解到古人之血脉精神,以及他们间学问之传统源流。自己才能参加进此队伍,随着向前。否则读书虽多,所得仅为一堆材料,只增长了自己一些意见。古人是古人,传统是传统,与我全不相干。如此般做学问,尔为尔,我为我,各自拿到一堆材料,各自发挥一套意见,在人与人间,则绝无关糸,绝无内在精神之传递与贯彻,交流与影响。此种学问,其实全是假的,并非真学问。诸位今日治学,多蹈此弊,在学术传统上尚无知识可言,而尽忙着找材料,创意见,想自己出锋头。那实在要不得!
讲学问则必讲其源流承接,此中有人之与人之精神血脉,务要臻于“意气相投”境,此是学问入门后之事。徒知读书,只如听说话。听人说话,却不知那说话的人。读人所著书,却不知那著书的人,如此则仅成为死学问,死知识,只是一堆材料。如欧阳永叔与王荆公,其文皆学自韩昌黎,但欧、王两家文字精神意趣各不同。我们读韩、欧、王三家文,应能分别出此三家之异在何处、同在何处。欧、王两家之学韩,各由何处入,又各由何处出。应能从此三家文字“想见其为人”。应使韩、欧、王三家之精神笑貌、意兴情趣,历历如在目前。虽在我口里说不出,却要在我心里深深确有此想象。又如读晚明三大儒著作,也须从其著作透过去了解其为人。于此三家之面目精神各不同处,须能活泼如呈现在我目前。当知学术有血脉,人物有个性,一家是一家,一人是一人。若不能明白分辨出,即证对彼无所知。学问到此境界,始能与古人神交于千载之上。否则交臂失之,当面不相识,只听人闲说话,哪里是学问!
我们的先一步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此即上面所讲“从前人之功力来启发我之智慧”之一项。现在所讲则是要以自己之心来证发前人之心,即是“以自己之功力来体会前人之智慧”之一步。此一步工夫较难,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诸位当知,一本书之背后,有此一个人。一门学问之背后,有此一位专门名家之学者。学问倘至此步,始可谓懂得了做学问。到此已是“升堂”境界,已能神交古人,恰如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之上,宾主晤对,情意相接,那是何等的欢乐愉快呀!上述第一步是“从师治学”,现在第二步是“升堂”了,乃是“从学得师”。如此,才能说有了师承,才不是跟着前人走,而是与前人同道而行。诸位今日一心只是要创造,却不在想从师受学,从学得师。也不是要与人同道,只是想前无古人,别创一格。如此用心,则决非所谓学问之道。
(摘编自钱穆《关于学问的智慧与功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做学问,既要研究学问,又要研究做学问的人,如果对做学问的人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心灵上的对接,便不是真学问。
B. “把臂人林”是说阅读他人学问之书,犹如面对写书人,真切感受其人。唯其如此,方能领略其掌问的真谛。
C. 单纯阅读书籍只会获得一堆材料,增加一些见识,难以让自己与他人的学问融汇,因此做学问时阅读的作用并不大。
D. 作者认为如果治学者不关注做学问的人,就会对古人的血脉精神了解不足,缺乏内在精神上的传递与交流。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者以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的比较为例,证明做学问的人在智慧、境界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其所做学问的差异。
B. “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作者如此言说的目的是要启示读者重视“把臂人林”精神的践行,最起码自身要感到心知其人。
C. 欧阳修、王安石都学习韩愈,但三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作者以此例意在证明讲学问既讲源流承接,也应研究做学问人的不同。
D. 做学问达到“升 堂”境界,就像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之上,宾主晤对,情意相接,作者以此来阐释古今之人的彼此尊重,注重礼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术有血脉,不单指学问的相连相成,也指人与人精神上意气相投,阅读古人治学之著作,要真切感受治学者的面目精神。
B. 所谓“从前人之功力来启发我之智慧”,就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要想有此工夫,则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
C. 做学问到达“从学得师”这一步,便能与古人神交,有了师承,与前人同道而行。这也是做学问需要追求的境界。
D. 在学术传统上无知识,就忙着找材料,一心要创造,要出锋头,只想显示个性,不想从师,作者认为这绝非做学问之道。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因此做学问时阅读的作用并不大”强加因果,从文中“徙知读书……只是一堆材料”可知:做学问时不能仅仅是读书。
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理据关系表达不准确。要说明的不是“古今之人的彼此尊重,注重礼节”,而是一个人真正有了学问之后的精神愉悦。
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根据原文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的是“以自己之功力来体会前人之智慧”这一步,而不是“要以自己之心来证发前人之心”这一步。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打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不过是老婆儿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块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儿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儿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儿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对方多年来一系列过失的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儿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子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老婆儿吓得一声尖叫,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
“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燃烧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儿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候得了那场病,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执拗、愈急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打架过后两小时,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外边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别不留神滑倒摔坏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呆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下得正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绒绒、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活鲜鲜的生气了。
⑦她一看这雪景,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沿着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去。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浑身上下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都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气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夕阳老头儿在她身边!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爱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等等,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一件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⑾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了,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⑿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⒀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
B. 小说中,妻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把老头儿气得离家出走,结尾写老头儿“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正说明了这一点。
C. 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 老婆子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形象,她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但又重情重义,还善于反省。
5. 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叙述。
6. 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4. B    5. (1)愤怒: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离婚,马上离婚。”(2)伤心和委屈: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3)担心:两小 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4)感到幸运: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5)甜美温暖:回到家,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    
6. (1)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2)人物描写方面:“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3)情感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地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B项,“妻子在家强势”在原文无依据。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常常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如本题B选项的说法在文中就找不到根据。
5. 试题分析:题干是“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叙述。”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首先阅读文章,理清情节,该题是要求分析 老婆子的心理变化,在老夫妻吵架过后她的心理一定会发生变化,而心理变化一定与吵架有密切联系,所以分析吵架原因和吵架内容就很关键。第二节交代了吵架原因是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地说:“离婚,马上离婚。” 第三节和第四节说老头儿的离家,这让老婆子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她感到伤心和委屈。第五至九节交代了但是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老婆子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她又感到幸运。第十一节和十二节交代了老婆子回到家,“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夫妻间那种默契的互相帮助,老婆子心里充满了甜美、温暖的感觉,小说歌颂了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解题具体思路:找到有效答题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要用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然后分点、有条理地提取或概括,形成答案要点。
6. 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本题考查小说中景色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注意其渲染气氛的作用,然后从暗示人物心理和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暗示主题的角度作答。此题主要是渲染、推动情节和暗示结局的作用。对“雪”的描写在文中第⑥段,上面的内容是说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下面的内容是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所以在情节方面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或推动情节发展。
文中说“雪下得紧”,在人物描写方面的作用是: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文中描写下雪的世界,说“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这又很好地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和理解,也告诉读者,夫妻间的琐碎而普通的小事情会因为彼此的理解、懂得、珍惜和包容而让人们感到生活的甜美,夫妻间感情的温暖圣洁。
点睛:环境描写是小说三要素之一。重点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其作用各不相同。自然景色描写的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暗示人物的命运,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作家还会用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数字阅读升级对文化产业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在数字阅读拓宽了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改变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在过去,以传统出版为主流的文学作为内容的提供方,只占据了产业的小部分,很难聚拢用户产生足够的影响力。而“网络文学从作家到读者之间的环节相对来说比较短”。
(中国软件资讯网)
 
                                                                              (速途网)
材料二
当前,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数字文化产品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与百姓生活越来越密切,已经成为目前群众文化消费的主产品,在这种文化创作生产和消费形态愈加数字化、网络化的形势下,出台《指导意见》,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文化产业供给水平、改善供给结构;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满足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新需求,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有利于推动文化与国民经济各门类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中华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从内容角度来看《指导意见》在把握数字文化产业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引领和超前的特点,向社会发出国家鼓励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明确信号,形成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预期。
数字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一领域创新活跃,产业门类包罗万象,产业边界不断拓展。针对这种发展态势,《指导意见》基于对产业发展形势的研判,在整体规划上提出了优化数字文化产业供给、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和引导数字文化消费四个主要发展方向,同时立足于文化部职能范围,对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主要产业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和引导,体现出文化部对行业的预期管理,从而坚定业界创业创新的信心,激发社会领域的投资活力。
           (中新网)
材料三
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建设,数字文化馆“文化莞家”现已正式启用,为群众提供服务,并开放参观体验。
据悉,“文化莞家”网站平台试运行至今不到三个月,已有2万多名市民注册,网站浏览 量(PV)接近100万次。市文化馆与六个试点分馆共在线上推广活动100多场,推出活动票数6500多张;推出培训课程119个,网络报名学位达4300多个。今年市文化馆走进艺术公益培训班招生实行网络报名,最快的班不到一分钟就报满,近两千个公益学位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录满。市民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轻松了解和获取这些服务,大大提高了市民参与文化馆活动的便利度,也提升了文化馆的服务效能。
此外,东莞市文化馆还整理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东莞文化网络电视,让市民通过不同终端都可以观看到数字资源、参与直播互动,领略东莞文化的魅力,参与全民艺术普及。为了让数字化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第一批文化馆数字化试点分馆也同步建设,未来两年,试点分馆还将逐步铺开,直至实现全市全覆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中国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手机阅读用户的主要特征是阅读次数多,且阅读时间较短,集中值在每天3~5次,每次30分钟~1小时。
B. 数字阅读改变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的表现之一是传统纸质出版进入手机移动市场,且产生了足够的影响力。
C. 数字文化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文化部门对行业进行预期的干预和管理,树立了业界的信心并激发社会领域的投资活力。
D. “文化莞家”的网站平台借助于数字化的手段提升了文化馆的服务效能,让群众感受到数字化服务的快捷和便利。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根据材料一中《手机阅读用户特征调查》表的信息,我们能了解到手机阅读软件主要用户群的生活阶层、收入、阅读习惯等信息。
B. 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可知,国家在把握数字文化产业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引领和指导作用,推动其创新发展。
C. 互联网时代,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高,是因为《指导意见》的适时出台,有效地管理了文化创作的生产和消费。
D. 数字化服务带来的便利,仅体现在手机阅读普及、文化馆服务效能增强等文化服务方面,今后将会更广泛地被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E. “文化莞家”的数字化服务最大的好处就是市民可以轻松了解和获取数字化服务,通过不同终端来获取数字资源,参与全民艺术普及活动。
9.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数字化服务的特点及作用。
【答案】7. C    8. AB    
9. ①改变产业发展格局。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③贴近群众,易于传播。④提升受众的文化体验。
【解析】
7. 试题分析:C项,“预期的干预”系无中生有,原文“体现出文化部对行业的预期管理,从而坚定业界创业创新的信心”。
8. 试题分析:C项,因果关系不成立。《指导意见》是个有利条件。D项,对“数字化服务”的描述片面,除“手机阅读普遍、文化馆服务效能增强”外,它还体现在其它方面;E项,中生有。“最大好处”的信息在文中没有明确提到。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考核信息筛选能力,题干要求“概括数字化服务的特点及作用”,答题的关键是找到文章中论述此问题的区位,然后筛选文中的句子作答,重点注意段首和段尾句。此题的答题区位涉及到文章的三则材料,如根据材料一 和材料二中的句子“数字阅读拓宽了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改变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网络文学从作家到读者之间的环节相对来说比较短”“数字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概括出“改变产业发展格局”“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贴近群众”等要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林俊,字待用,莆田人。成化十四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性侃直,上疏请斩妖僧继晓并罪中贵梁芳,帝大怒,下诏狱考讯。太监怀恩力救,俊得谪姚州判官。寻以正月朔星变,帝感悟,复俊官。调湖广,以雨雪灾异上疏言时政得失,又言德安、安陆建王府,工役浩繁,财费巨万,民不堪命,乞循宁、襄故事,一切省俭,勿用琉璃及白石雕栏,请著为例,不从。新昌民王武为盗,巡抚韩邦问不能靖,俊身入武巢,武请自效,悉擒贼党。王府征岁禄,率倍取于民,以俊言大减省。宁王宸濠贪暴,俊屡裁抑之,王请易琉璃瓦,俊言宜如旧。王怒,伺其过,无所得。会俊以圣节按部,遂劾奏之,停俸三月。寻以母忧归。正德四年起抚四川,眉州人刘烈倡乱,败而逃,俊绘形捕,莫能得。会保宁贼蓝廷瑞、鄢本恕、廖惠等继起,势益张,转寇巴州。猝遇之华垄,单舆抵其营,譬晓利害,贼罗拜约降。淫雨失期,复叛去,攻陷通江。俊击败之龙滩河,遣知府张敏等追败之门镇子,遂擒廖惠,本恕、廷瑞为永顺土舍彭世麟所擒。捷闻,玺书奖励。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世宗即位,起刑部尚书。会暑月经筵辍讲,举祖宗勤学故事以谏。数为帝言亲大臣,勤圣学,辨异端,节财用。朝有大政,必侃侃陈论,中外想望其风采。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俊以耆德起田间,持正不避嫌,既屡见格,遂乞致仕。又明年,疾卒,年七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B. 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C. 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D. 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事,官名,我国古代封建品级制度中的底层办事官吏。
B. 圣节最早起源于唐朝,后来历代皇帝及太后生日皆称为圣节。
C. 母忧,母亲去世。古代官员任职期间,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
D.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一般由翰林学士担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俊不惧权贵,嫉恶如仇。他上书请求斩杀妖僧继晓,并治罪太监梁芳,惹怒了皇上;多次抑制宁王朱宸濠,遭到宁王弹劾,被停俸三个月。
B. 林俊心系百姓,为民请命。德安、安陆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下一个『安徽省舒城干汊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