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东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届东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
试题预览
2018届东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审美移情
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具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在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学科+网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
(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
B.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移情的阐释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
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D.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之乐”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
B.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
C.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
D.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自身的有限性,让自我的心灵丰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
B.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
C.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
D.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聪明误   于国方
田大妈被电动车撞了,住进了医院。
她先是给女儿圆圆打电话,电话始终处于通话中。无奈之下又给左邻李婶,右邻铁爷打了电话。
李婶和铁爷闻讯后,二人几乎是脚前脚后赶到了医院,看到田大妈正灰头土脸地躺在床上接受检查。给量血压的是田大妈当护士的娘家侄女。
看到两个邻居都赶来了,田大妈心里有了依靠。不由地在心里叹息道:“远亲不如近邻,这年头连亲闺女也指望不上哩!”
李婶嚷道:“伤哪里了?重不重?”见胳膊腿的没有事,只是脸蹭破了一点皮儿,又没出太多的血,又嚷道:“最好做做CT,拍拍片子,做个胸透,来个全检。”
铁爷抖抖裤管上的泥土说:“还要住院观察几天,伤筋动骨一百天呢。”
李婶说:“不能便宜那肇事的主儿,电动车撞人负全责。”
铁爷赶忙问:“报警没?”
田大妈回答说:“报警了。”
铁爷说:“既然报警了,那就办理住院手续吧。”
田大妈说:“不严重。不严重。”
李婶说:“你这人就是菩萨心肠,出了这个门,再有个啥毛病的,谁还肯认账?”
铁爷说:“就是,就是。”
这时候,田大妈的手机响了,是女儿打来的。田大妈说:“你快过来,我被撞伤了,在医院里治疗。”
圆圆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医院时,田大妈已经收拾妥当。铁爷给接的水,李婶给擦的脸。但等着圆圆来办理住院手续。
圆圆却说:“不住了,咱们回家。”
李婶说:“从没见过这样的闺女,这么不关心娘?”
铁爷气得说不出话 ,怒气冲冲地盯着圆圆。
圆圆的眼里含着泪水,说:“那肇事的主死了。”
铁爷、李婶、田大妈闻听此言同时惊异地“啊”了一声,大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田大妈说:“我都感觉不咋的,他咋的就死了呢?”
铁爷赶紧拽起田大妈:“不住了,这事儿搞大了。”
李婶说:“那咱们赶快撤!”
一伙人匆匆忙忙走出医院,却见医院的大门前站着一个帅小伙。小伙子见了圆圆点头哈腰地陪着笑脸打招呼,而圆圆紧紧地绷着脸,一副不理不睬样。
田大妈定睛一看,头皮猛地一紧,头发梢儿竖了起来,面前的小伙就是那肇事的主,他不是已经死了吗?难道大白天的活见鬼了不成。田大妈使劲地揉揉被太阳刺得生疼的一双老眼,迷迷糊糊地看着女儿。
圆圆不屑地说:“他就是你眼巴巴地盼着要见的女婿。今早我刚到单位,他急乎乎地给我打电话说,骑车撞了一老太,感觉也不怎么严重,可那老太倒地后没有爬起来,怕被讹,只好报了警,让当警察的哥们来处理。”
田大妈对女儿说:“人家报警,也是公事公办,没有错。”
圆圆说:“他千不该万不该,又央求我到医院打探一下,在医院里找人通融通融,来一个大伤化小小伤化了!”
铁爷怒喝道:“这混账东西,不是玩意儿!”
“这年头……”李婶叹了一口气,再也说不出话来。
圆圆抹着眼泪说:“就当他已经死了吧!”
小伙子哀哀地站着,被批得浑身直淌汗珠子。
田大妈惋惜道:“别人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高兴,今遭儿我算是丢大人了!”
其实,田大妈心里也有说不出来的愧!她只顾惦记着女儿的终身大事,在人行路上走了偏儿,不自觉地上了行车道,迎面而来骑电动车的小伙子躲闪不及撞在一起……
田大妈见小伙子倒地不起,也怕被讹了,索性闭上眼睛,任120把自己倒 腾进医院里。
李婶和铁爷讪讪地笑着离开了。太阳地里,只剩下了一老二小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瞅瞅你,三足鼎立着……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开篇突兀,先声夺人,一下子把读者带进了紧张的氛围,同时又有很强的悬念。
B.铁爷和李婶一个劲地劝田大妈检查和住院,因为他们作为邻居很关心她的身体健康问题。
C.圆圆让她妈妈不住院而回家的行为,表明她与男朋友通过电话,并知道了男朋友撞得人就是他妈。
D.铁爷和李婶让田大妈不住院,赶紧撤,是因为他们担心她被“死者”家属讹诈。

5.小说的题目《聪明误》内涵丰富。请简析“聪明误”在文中的含意,以其中一个人物为例简析“聪明误”的具体体现。(5分)

6.补写部分(画横线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试作简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二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季羨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
材料二: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一一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二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摘自人民网2017年4月7日)
材料三: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
B. 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C. 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
D. 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5分)
A. 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
B. 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C. 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D. 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的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
E. 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9.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并作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喻樗,字子才,其先南昌人。少慕伊洛之学,中建炎三年进士第,为人质直好议论。赵鼎去枢筦①,居常山,樗往谒,因讽之曰:“公之事上,当使启沃②多而施行少。启沃之际,当使诚意多而语言少。”鼎奇之,引为上客。鼎都督川陕、荆襄,辟樗为属。绍兴初,高宗亲征,樗见鼎曰:“六龙临江,兵气百倍,然公自度此举,果出万全乎?或姑试一掷也?”鼎曰:“中国累年退避不振,敌情益骄,义不可更屈,故赞上行耳。若事之济否,则非鼎所知也。”樗曰:“然则当思归路,毋以贼遗君父忧。”鼎曰:“策安出?”樗曰:“张德远有重望,居闽。今莫若使其为江、淮、荆、浙、福建等路宣抚使,俾以诸道兵赴阙,命下之日,府库军旅钱谷皆得专之。宣抚来路,即朝廷归路也。”鼎曰:“诺。”于是入奏曰:“今沿江经画大计略定,非得大臣相应援不可。如张浚人才,陛下终弃之乎?”帝曰:“朕用之。”遂起浚知枢密院事。浚至,执鼎手曰:“此行举措皆合人心。”鼎笑曰:“子才之功也。”樗于是往来鼎、浚间,多所裨益。顷之,以鼎荐,授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初,金既退师,鼎、浚相得欢甚。人知其将并相,樗独言:“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后稍如其言。又尝曰:“推车者遇艰险则相诟病,及车之止也,则欣然如初;士之于国家亦若是而已。”先是,樗与张九成皆言和议非便。秦桧既主和,言者希旨,劾樗与九成谤讪。樗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已而致仕。桧死,复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出知蕲州。孝宗即位,用为提举浙东常平,以治绩闻。淳熙七年,卒。
(选自《宋史•喻樗传》)
【注释】①枢筦:指中央政务。②启沃:竭诚开导、辅佐君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
B.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
C.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
D.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②启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讽,讽谏、讽喻,用直接的言语或委婉的方式劝说对方,使其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见。
B.都督,原是军队中的监察官,后演变为统领军队的军事长官,这里作动词,担任都督。
C.六龙,古代天子车驾为六匹马,古人认为马八尺以上为龙,所以称天子车驾为六龙。
D.路,北宋最高的行政区域单位,由唐代的“道”演变而来,后文的“道”相当于“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喻樗喜欢议论时事。他在拜访赵鼎时曾说,臣子侍奉皇上要竭尽开导、辅佐之责,为此受到了赵鼎的信任。
B.喻樗关心国君安危。为了解除朝廷的后顾之忧,他向赵鼎推荐当时富有声望的张浚,最终使张浚得到重用。
C.喻樗具有政治远见。他认为赵鼎和张浚不适宜同时任宰相,否则不利于团结协作,后来事实验证了他的预言。
D.喻樗仕途坎坷波折。他因反对和议而受到秦桧弹劾,被贬出京,不久又被免官,直到秦桧死后才重新被任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中国累年退避不振,敌情益骄,义不可更屈,故赞上行耳。
(2)推车者遇艰险则相诟病,及车之止也,则欣然如初;士之于国家亦若是而已。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l4~15题。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紧扣题目,点明题意,但又蕴含着奔波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
B.颔联中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淡淡的流连欢悦之情溢于言表。
C.颈联是用典抒情,用西汉时的贾谊被贬长沙和初唐时的褚遂良被贬潭州来抒发情怀。
D.诗的最后一联间接委婉道出了自己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
E.这首诗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的艺术意境。
15.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诗句内容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    ”。
(3)《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那样相互为师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就会出现“     ,   ”的尴尬局面。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有些人一提到压力就心生畏难情绪,一遇到困难,就只会向后退缩,畏葸不前。还有的人甚至甘做“草莓族”,一压就扁,一碰即烂。
②张艺谋认为现在的舞台奢华风与京剧所蕴涵的美学内涵是有本质冲突的,他想制作出一部特立独行的能从传统中提炼出美学定律的京剧。
③其实,很多时候,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困难,看似高山,实际上不过是座小山丘。能否迈过去,关键就看我们能否拿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④从全球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来看,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协调好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尽量减小它们对全球市场的负面冲击。
⑤保健品真能起到保健作用吗?你如果去看保健品的功能介绍,就会发现从壮阳到美容,从治疗绝症到延年益寿等,保健品几乎无所不为。
⑥在电影市场成熟的国家,影评对于电影票房的高低走势具有关键性的导向作用。但是那种业界“叫好不叫座”的曲高和寡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08年的13.7%降至2013年6.6%,近五年来戒毒三年以上人员已逾120万。
C.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同学们请注意,现在广播一个通知:我的同桌不慎把语文书落在了操场,请捡到的同学立即送到高三(1)班。
B. 刘伟向他爸爸的朋友发了一个短信,写道:令尊八十大寿,诚邀您到寒舍出席寿宴。
C. 我的作文一向是多次修改后再上交给老师,这次也是先雅正一下,避免出现错误。
D.周一上班高峰期,面对潮水般的人群,小刘不断说着“借过”,不断向前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在传统的人机交互系统中,用户身处真实世界中,通过鼠标、键盘、显示器等传统设备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进行交互,  ①    。而在新开发的虚拟现实系统中,用户被完全包裹在计算机生成的世界中,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仿佛融为一体。置身于虚拟世界中的用户,    ②    ,而是通过更为自然而友好的交互方式与虚拟世界进行互动。研究人员为了增强人机交互的效果,    ③    ,来更好地实时监测参与用户的行为,并对其行为作出反应。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在信息时代,个人隐私的保护成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文明提升的一个瓶颈。由于信息不对称,公众用户始终处于弱势,但只要信息技术企业意识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并加强行业自律,就能对个人隐私进行完全保护。当然,保护个人隐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制定出相关行业规定,就能将保护个人隐私工作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产业方兴未艾,如果现在就将其置于政府监管之下,信息企业必能马上认识到保护个人隐私不只是保护用户的利益,也是在奠定自己发展的基础,迅速开创全社会共赢的局面。
①单凭企业意识到重要性并加强行业自律是不能完全保护个人隐私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下一个『广东省揭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