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周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周考(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周考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 语文知识及运用(4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A、怔怔(zhèng)脊梁(jĭ)强聒不舍(guō)气冲斗牛(dòu)B、拮据(jié)发窘(jiŏng)孜孜不倦(zī)锲而不舍(qiè)C、喑哑(yīn) 聪颖
试题预览
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九年级语文周考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 语文知识及运用(4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怔怔(zhèng)脊梁(jĭ)强聒不舍(guō)气冲斗牛(dòu )
B、拮据(jié)发窘(jiŏng)孜孜不倦(zī)锲而不舍(qiè)
C、喑哑(yīn)    聪颖(yĭng)辛苦恣睢(suī)度德量力( dù)
D、诘难(jié) 诓骗(kuᾲng)味同嚼蜡(jiάo)拈轻怕重(niᾱn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心无旁骛唯唯连声吹毛求疵持才放旷
B、前扑后继怀古伤今茅舍顿开免冠徒跣
C、不言而喻根深蒂固重蹈复辙不知所措
D、与日俱增行之有效寻章摘句豁然贯通
3、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A.通过对十九大报告的认真学习,让我们懂得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的真正内涵。
B.今年的12月13 日,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每一位中国人该铭记的,是民族的悲怆,更是“落后必亡”的训诫。
C.信息产业部查处了该市电信局要挟用户的不正当行为,并责令其立即退还用户话费中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D.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一次讲话中提到: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改革。阅读速度很重要,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约一万字左右。
      5、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①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②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④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们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⑤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⑥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A .③⑥①⑤④②   B.③④②⑤⑥①   C .②⑥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①⑤⑥
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5分)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
7、综合性学习。(15分)
(1)(4分)《骆驼祥子》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_ 。_______是《骆驼祥子》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
(2)(5分)祥子原本是个    的人,他一心一意地     ,人生的最大愿望是    ,往远处想就是      ,娶个清白的好姑娘,过上好日子。这个愿望并不高,可是处在那样黑暗的社会中,一个卑微的车夫“买车”的希望也成了奢望。他一次又一次为希望而奋斗,一次又一次陷入失望,最终连生活的希望也破灭了。
(3)(6分)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请你谈一谈阅读《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并简要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①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40分)
(一)古诗文积累
8、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古诗文。(15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小题无分)
(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
(2)酒困路长惟欲睡,。(苏轼《浣溪沙》)
(3)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5),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6),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山坡羊.骊山怀古》抒写作者对历史兴亡大彻大悟的句子是:;。
(8)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9)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的最高理想是,。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李绅对贫苦百姓田间除草的描写;“ ______,”,这是白居易对贫苦百姓割麦的描写(用《观刈麦》中的名句填写),他们都对劳动人民充满了同情。
(11)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耳熟能详,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就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咨臣以当世之事。”
(二)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3题。(2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7分)
(1)又何间焉?”()(2)小惠未徧( )  (3)小信未孚(  )(4)神弗福也()
(5)可以一战()(6)公将鼓之(   )  (7)齐师败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8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略写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4分)
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知入”与“知出”》,回答14-17题(20分)

“知入”与“知出”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4.本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5分)
15.第④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5分)
16.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5分)
17.鲁迅读进化论书籍的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出’于书”“用的透脱”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5分) (122.240.214.1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二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下一个『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