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登勃朗峰》习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2017-2018学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登勃朗峰》习题(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9 登勃朗峰01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穹顶呈V字形,巍é壮观,此乃一座山门,原来我们已亲眼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髙,耸人蓝天,最后仿佛独居苍穹
试题预览
19 登勃朗峰
01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穹顶呈V字形,巍é壮观,此乃一座山门,原来我们已亲眼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髙,耸人蓝天,最后仿佛独居苍穹。
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又似主教头上的帽子;因巉岩太过陡qiào,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穹顶(qióng) 巍é(峨) 纤指(xiān)
陡qiào(峭)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独居”,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独踞”。
(3)选段中“拾级而上”的意思是逐步登阶,“拾”的意思是轻步而上。
(4)选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勃朗峰周围一些山峰奇形怪状这一特点。
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修改。
名附其实 一如即往 腾空而起 五彩斑澜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纷至沓来。
B.国庆之夜,人们轻歌曼舞,共庆佳节。
C.他走出帐篷骑上快马,拾级而上地飞奔而去,转眼间已冲上对面的小丘。
D.王经理对人总是和颜悦色,下属都非常喜欢他。
(解析:C项“拾级而上”指逐步登阶,表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不能用来形容飞奔。)
4.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提起狼牙山,人们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五勇士在此浴血奋战抗击日寇、舍身跳崖的英勇悲壮。②参观完“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后,我们进入位于狼牙山半山腰石门东侧的红玛瑙溶洞,这是登狼牙山的必经通道之一。③洞内有我国首次发现的红玛瑙质构成的自然景观,景观的形成距今已有大约16亿多年的历史。
(1)第①句修改意见:成分残缺,应在“英勇悲壮”后加“的画面”。
(2)第③句修改意见:语义重复,应去掉“大约”或“多”。
5.本文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幽默讽刺作家马克•吐温,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勃朗峰是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主峰。
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作者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
B.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总是爬不完。
C.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慨。
D.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7.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宜居城市,是不少城市人诗意的追求。近日,学校开展了“走近美丽乡村,打造宜居城镇”系列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列内容摘自合肥气象网每日空气质量预报,请你参照下面的信息,关心一下正打算回乡下的妈妈,给她提两点建议。
11月22日白天多云转阴,有时有小雨,最低气温9℃,最高温度19℃,空气质量指数(AQI)为369,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出现雾霾天气。
【示例】外出请带好雨伞,注意添加衣服,出门最好戴上口罩,多喝水。(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2)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试解释两人听了“天气预报”后神情变化的原因。
 
【示例】天气晴朗,为什么播报天气预报要戴口罩?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雾霾天气来了,空气污染严重,播报员是在提醒人们出门一定要戴口罩。
(3)下面是一位同学调查报告的最后一段,其中画线处有语病,请按要求帮他修改。
【A】解除以雾霾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需要超越一己之利、个人之便,大力支持改革,多方面参与改革,【B】用顺应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支配自己的行为。
①【A】处词语搭配不当,应将“解除”改为“解决”。
②【B】处语序不合理,应将“顺应自然”和“认识自然”调换位置。
02 拓展阅读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蹚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了。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原文有删改)
8.文章前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两段文字并未描写泰山景观,是否可以删去?请简述理由。
前两段写了冒雨登山的缘由。不能删去。第一段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写登泰山不是简单的观景,而是为了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第二段写出了决心登山的劲头,蓄势待发。这两段文字为整篇文章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即使结尾简短也不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
9.本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景物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把全文串联起来,可以有多角度的描述,能给读者留下立体印象,给人以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觉。
10.文章开头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
11.文章是怎么描写“雨”的?写“雨”有什么作用?
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雨”。正面描写如“淅淅沥沥”“细雨”,似烟似雾;侧面描写如“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作用:创设意境,常人很少见到雨中的泰山,显示出泰山独特的美;与题目及结尾呼应,“敢于”在雨中登山,更显出勇气及决心,更能鼓舞人。 (122.240.204.24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17-2018学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习题』  下一个『2017-2018学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习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