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三单元测试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寻病终      处处志之   及郡下      缘溪行    后遂无问津者   渔人甚异之  以其境过清    心乐之    凄神寒骨     潭中鱼可百许头隶而从者     佛印绝类弥勒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试题预览
第三单元测试
一、基础知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寻病终        
处处志之   
及郡下        
缘溪行    
后遂无问津者     
渔人甚异之  
以其境过清      
心乐之    
凄神寒骨       
潭中鱼可百许头
隶而从者       
佛印绝类弥勒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其两膝相比者 
其船背稍夷      
尝贻余核舟一 
罔不因势象形     
白露未晞   
在水之涘      
君子好逑
【答案】随即,不久 做记号 到 沿着,顺着 渡口 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因为 以……为乐 使……凄凉 大约 跟从 像 长 靠近 平 赠 顺着、就着 干 水边 配偶
【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心乐之”的“乐”:以……为乐。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晞”“涘”“逑”这类生僻字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能以径寸之木
(2)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启窗而观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4)左臂挂念珠倚之      
忘路之远近  
渔人甚异之           
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案】(1)作为 而 因为 用 (2)做。这里指雕刻 是 对 
(3)表并列 表承接 表转折 (4)代词,代左膝 助词,的 代词,代渔人所见到的景象 到、往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渔人甚异之”的“之”,根据它所处的位置,即可断定为代词。而“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之”是处在谓语的位置,且又带宾语,所以是动词。
3. 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
(1)斗折蛇行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凄神寒骨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答案】(1)斗、蛇: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2)犬牙:像狗牙那样 (3)凄、寒:使……凄凉;使……寒冷 (4)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解析】试题分析: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如“斗折蛇行”中的“斗”“蛇”分别修饰“折”和“行”,所以属于名词作状语。
4.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B交通:交错相通。C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D无论:不用说。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心乐之(指代篁竹)    B. 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 以其境过清(因为)    D. 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心乐之(指代篁竹)”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之”:代词,代前面看到听到的情况(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6. 体会加点词的意思,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  )
A. 初极狭,才通人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 欲穷其林                  欲与天公试比高
C. 便舍船,从口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D. 渔人甚异之                或异二者之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欲穷其林  欲与天公试比高”加点词的意思相同。两个“欲”都是“要”之意。A前者“通过”,后者“相通”。C前者“离开”,后者“房舍”。D前者意动用法“以……为异”,后者“与……不同”。
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绝类弥勒(十分、很)    B.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
C. 如有所语(比如)    D. 钩画了了(线条简单)
【答案】A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8. 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 中轩敞者为舱
C.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 其人视端容寂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常见文言句式。“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与“中轩敞者为舱”都是判断句。ACD都不是常见的文言句式。
9. 下列诗句中,与《蒹葭》的意境差异最大的一项是(  )
A.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案】D
 
10. 《诗经》是文学的典范,语言的宝库。许多常用的成语就出自《诗经》。请从下列《诗经》名句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填在括号中。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_______)
(2)“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_______)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_______)
(4)“它山之石,可以为错。”——《诗经•小雅•鹤鸣》(_______)
(5)“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_______)
(6)“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诗经•豳风•鸱鸮》(_______)
【答案】    (1). (1)投桃报李    (2). (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3). (3)逃之夭夭    (4).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 (5)人言可畏    (6). (6)未雨绸缪
【解析】试题分析: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注意对成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并要善于从诗句中提取出成语。如“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可提取“投桃报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可提取“逃之夭夭”等。
二、文言文阅读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 解释下列词语。
(1)俨然 
(2)豁然开朗
(3)怡然自乐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渔人甚异之。
(2)复前行,欲穷其林。
13. 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答案】11. (1)整齐的样子 (2)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3)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12. (1)渔人对所见到的情景感到非常惊异。   (2)再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13. 这段描写带点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做了铺垫。
【解析】
11. 试题分析: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成语,但要根据文章内容来推断词义。如“豁然开朗”,在这里是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的意思。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12. 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异”“前”“穷”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3. 试题分析:考查对景物描写特点的把握。第1段景物描写重点突出了它的平和、宁静、美丽、隐蔽、神秘。为渔人最后没有找到桃花源做出了铺垫,也潜意识的点出了桃花源的不存在,和人们向往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心态。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以捕鱼为业。(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在岸的两旁有数百步远,中间没有其它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向前行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地就到头了,(渔人)就看见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光。(渔人)便舍弃(他的)船,从洞口进入。起初十分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事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和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二)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神情与苏、黄不属         
(2)珠可历历数也
(3)若听茶声然
15.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黄共阅一手卷。(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16. 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即________;以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生动形象,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答案】14. (1)不相类似 (2)分明可数的样子 (3)好像……的样子    15. D    
16.     (1). 船头(或:舟首)    (2). 空间顺序
【解析】
14.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属”:类似。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15.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翻译。A翻译为: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B翻译为: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船。C翻译为: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16. 试题分析:考查说明顺序。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核舟的主体部分是“船头”。是采用空间顺序来说明的。也就是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
译文: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居住)    D. 影布石上(映)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全石以为底。
(2)不可知其源。
19. 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
(1)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想请班上每一个同学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景点,你所设计的景点名称是什么?设计的依据又是什么?
示例:“小径通幽”,依据:“隔篁竹”“伐竹取道”。
________,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个景点都要有一段导游词,请你仿照示例,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
导游词示例:
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体会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意境,会闻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会听到“如鸣珮环”的潺潺的流水声,也会欣赏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
【答案】17. C    18. (1)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2)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19.     (1). (1)示例:“听水轩”    (2). 依据:“闻水声,如鸣珮环”。 (2)示例:听水轩——大家一听到这个景点的名称,肯定会有耳目一新之感吧。正值盛夏,想必大家一路走来,也很辛苦了!下面让我们坐在这竹树环合的轩子里,一同来品味这独具神韵的美景吧!让我们放松身心,尽情去聆听这来自小石潭的潺潺水声吧!
【解析】
17.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C“不可久居(居住)”加点的词解释犯了以今释古的错误。居:停留。
18. 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以”“为”“不可知”“其”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9. 试题分析:(1)要求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景点名称,并说说设计的依据。这需要读懂文本的内容,根据景物的特点来取名字,既要概括,又要准确,还要有一定的生动性。注意参考示例的取名方法。而设计的依据就是景物的特点和文本的描写内容。(2)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先写欢迎词,第一次与游客见面时,留下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既可以把自己呈现给游客,又可以借机拉近与游客间的心理距离,为之后的工作带来很多便利。最重要的是景点概述。精心的设计会立刻引起游客的兴趣,为之后的讲解和游览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定要把景点的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来。语言要有感染力感召力。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四)
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佚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
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前谛视             (2)此其所以异也  
(3)或远立而濡其首          (4)以为瀑状不过尔尔
21. 按要求用原句填空。
(1)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答案】20. (1)仔细看 (2)……的原因 (3)沾湿   (4)……的样子    
21.     (1). (1)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    (2). (2)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22. 排比、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大龙湫似瀑非瀑的特点。
【解析】
20.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所以”:……的原因。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21.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原因,可以提取“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来作答。而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示可以提取“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来作答。
22. 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首先要理解句意。“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全都变成了烟,变成了雾,变成了轻软的生丝,变成了白玉的尘埃,变成了珍珠的粉末,变成了琉璃丝。这是明显的暗喻和排比。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大龙湫似瀑非瀑的特点。用排比手法一一写来,丰富了文章内容。
译文:在三里以外的地方,好像有一幅白绢从天上飘落下来,却没有什么响声。直至到了它的面前仔细观看,就发现20丈以上是瀑布,20丈以下就不是瀑布了,全都变成了烟,变成了雾,变成了轻软的生丝,变成了白玉的尘埃,变成了珍珠的粉末,变成了琉璃丝,变成了杨树的白色花絮。已经坠落下来了,又好像在向上回升;已经稀疏松散了,又好像密密地交织在一起。风吹过来摇动它,就随风飘扬散落,好像没有着落;太阳光照着它,各种颜色都映射出来,光艳美丽。有的人远远地站着观看,他的头发却全部沾湿了;有的人近近地观赏,可他的衣裳一点儿也没有沾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瀑布的落点太高,山崖的腹地中间凹陷进去,完全没有什么依靠http://WWw.SlkJ.Org/b/314.html,瀑布也不得不随着吹来的风兴起各种奇异的变化;又由于它落下来很少有什么接触撞击的地方,不能为它助长威势、激扬声响:这些和石梁瀑布比较,一点儿也不相像。大概石梁瀑布威武,大龙湫瀑布文雅;石梁瀑布喧闹,大龙湫瀑布幽静;石梁瀑布湍急,大龙湫瀑布徐缓;石梁瀑布冲撞激荡,一往无前,大龙湫瀑布好像去了却又回来,盘旋悠荡;这就是它们不同的原因。
  起初观赏石梁瀑布的时候,认为瀑布的样子、情况只不过是这样罢了,大龙湫可以不去;等到我来到了这里以后,才知道耳朵、眼睛没有听到、看到的景物,是不可以凭主观想象来推测的。
 (五)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2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2)同射三矢
(3)皆中的
2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25. 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答案】23. (1)成年 (2)箭 (3)箭靶的中心    
24. 岳飞因此更加刻苦训练,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    
25. 刻苦读书,苦练射箭。
【解析】
23. 试题分析: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冠”:成年。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矢”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4. 试题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由是”“尽”“得”“术”等字词的翻译。
25. 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是说刻苦读书。“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是说苦练射箭。
译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年少时就很有气节,沉稳忠厚,很少说话。天资敏捷聪慧悟性好,能清楚地记住(许多)书与传〔书传:指经书及解释经书的著作)。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里比较清贫,捡木柴作为火烛照明。背诵复习一直到天亮都不睡觉。(岳飞)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未冠(guàn):不到束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能挽起三百斤的弓剑。(岳飞)跟着周同学习射剑,周同能同时发射三支箭都能中箭靶子,以此做给岳飞看;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穿透了靶子,再次发一箭又中。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箭送给岳飞。岳飞于是就练习得更勤快,全部得到了周同的箭术。
三、作文
26. 心田,是个体的精神王国。种下善,你将收获虔诚的感恩;种下爱,你将收获倾心的情;种下春花,你将收获累累秋实!
请以“种在心田里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写完整。②叙事要做到有详有略。
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种在心田的母爱
暑假的一天,我去公园玩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竟然下起了雨。我回到家看到早上剩下的饼干,心想:都已经怎么晚了,妈妈应该不会回来给我做午饭了吧!我只好用这盒饼干先垫垫肚子吧,我一点一点地啃着,这盒饼干似乎没有早上那么好吃了,似乎一点味都没有……我回想着以前妈妈为我做的饭菜,是多么地可口,多么地诱人啊!想着想着,一个开门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想:会是谁啊?难道是小偷吗?我的心里不经打了几个寒战……哦,原来是妈妈,我还没来得及叫声妈妈。妈妈便亲切地问道:“肚子饿了吗?”话音未落,妈妈就匆匆地跑进厨房,顿时,厨房里便响起了动听的“交响曲”。我坐在凳子上,望着妈妈她那辛苦而劳累的背影,我却不知怎么样去报答妈妈了不知不觉中,我……“吃饭了,吃饭了,还坐在那儿发什么呆啊?我坐到餐桌前,望着妈妈那张衰老的脸,妈妈和蔼地说:“干吗这样看着妈妈,快吃吧!”说着,便夹了一块肉放到我的碗里,我也夹了一块肉给妈妈,说:“妈妈,你也吃啊!”妈妈笑了笑,正想吃的时候,无情的时钟却响了起来,妈妈看了看时钟,“哎呀,都一点啦,下雨天路滑,我得早点出发才行!”虽然妈妈只是小声地嘀咕着,但是我却听得如此地清楚,说着,妈妈便一边披上雨衣,推着自行车出门了,我望着我给妈妈夹的那块肉,我吃不下了,跑到楼上,透过玻璃,凝视着妈妈远去的背影,两行热泪不禁夺眶而出,“妈妈怎么辛苦地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PDF版)』  下一个『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