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能力训练: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2)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能力训练: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2)
(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专题能力训练十七 传统文化经典(A)一、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甲材料一 子曰:“有教无类。”材料二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思想?孔子既然认为“有教无类”,为什么还要将学生分成几类?乙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
试题预览
专题能力训练十七 传统文化经典(A)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
甲
材料一 子曰:“有教无类。”
材料二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思想?孔子既然认为“有教无类”,为什么还要将学生分成几类?
乙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司马迁《史记》)
2.司马迁这段话中的画线句子与孔子德政思想有相通之处,请引用《论语》中与之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意思。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齐①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②,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③;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
注①齐:通“斋”,祭祀时的斋戒。②饐而餲:指食物腐败变味。③食气:气同“饩”,食气指主食。
1.小如饮食者也常蕴含着大道理,如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认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简析其中蕴含的孔子的思想。
2.上述材料中,孔子一方面明确批判“耻恶衣恶食者”,大加赞赏颜回“箪食瓢饮”;另一方面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饮食极为讲究。你认为这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根据以上几则材料,概括“君子”的品格素养。
2.简析上述君子品格的现代意义。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礼记•大学》)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孝经•谏诤章》)
1.从上述材料来看,儒家为什么要推崇孝道?
2.联系现实,结合材料,简述如何做到“为人也孝弟”。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②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老子《道德经》)
1.孔子和老子对待百姓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你更赞成谁的主张?请简述理由。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材料一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材料二 子路使子羔①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②?”子曰:“是故恶夫佞者。”(《论语•先进》)
子使漆雕开③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论语•公冶长》)
注①子羔:孔子弟子,小孔子三十岁。②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为何一定要读书,才算是增长才干?③漆雕开:孔子弟子,小孔子十一岁。
1.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2.孔子希望弟子学以致用。同样是出仕为官,为什么孔子责备子路推荐子羔做官,而自己推荐漆雕开做官不成还很高兴呢?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材料一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荀子•子道篇》)
材料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曾晳)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论语•颜渊》)
1.解释《荀子》这段话中“仁者使人爱己”和“知者知人”的意思。
2.为什么《荀子》这段话中孔子对颜渊回答的评价高于子路和子贡?恰当运用《论语》中的材料分析说明。(不超过150字)
八、阅读下面《论语》中的几则材料,完成第1~2题。
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②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③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④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⑤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从治政的角度看,孔子对统治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对从政的理解具有怎样超出常人的地方?这种从政观念在当代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答案:
一、1.(1)因材施教。(2)有教无类的“类”指的是不分贵贱、贫富,都给予教学。而因材施教,则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侧重于教学过程。两者并不矛盾。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告诉我们,统治者要身正,百姓才会服从。司马迁则认为官吏奉职循理,严守自身,就可以很好地治理百姓,未必需要用严酷的法令制度。
二、1.中庸。席上肉虽多,但不要比饭吃得多;虽然酒不限量,但不要醉就可以了。这体现了孔子折中、适当、不走极端的处世原则。
2.不矛盾。前者孔子之所以反对讲究吃穿,是对“道”的强调。他认为作为君子应该追求正道(“志于道”),即便是粗茶淡饭也能如颜回一般“安贫乐道”。后者孔子之所以对饮食极为重视,则是对“礼”的强调。(“礼”是用以区分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祭祀斋戒是重要的礼,自然要讲究相应的饮食。
三、1.参考答案庄重自持,不争强好胜,温和友善,心胸开阔坦荡,有自我的立场原则而不独断褊狭,善于接纳不同意见而不苟同,不朋比为奸,不党同伐异。
解析对四则材料进行阐述,扣住“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坦荡荡”“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等关键信息进行概括,言之成理即可。
2.参考答案于个人身心方面,现代人具有以上品格,就是一个乐观向上、心态积极健康的人。在人际交往上,具有以上品格的现代人必是能兼容并蓄、成功融入社会又能保持独立自我的优秀者。如果一个集体、民族、国家拥有以上精神品格,必将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并能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建议从不同方面来谈,如个人身心、为人处世、社会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孔子说:“君子和谐而不同一,小人同一而不和谐。”
四、1.以“孝”齐家(调整好自己的家族),以“孝”治国,从而推行为政以德之道,实现“仁”的理想。
2.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胸怀天下;为人子女,要孝敬父母,但不是绝对地服从,父母有过错还得要谏诤。
五、1.对待百姓,孔子主张应先富后教,而老子则主张应让他们无知无欲。
2.示例(1)我更赞成孔子的观点。在治理国家上,孔子把教育问题首先放在了民生问题之后,突出教化的重要性是为了让老百姓各安其分,社会和谐有序。
(2)我更赞成老子的观点。“无知”是“虚其心”和“弱其志”,使百姓们没有盗取利禄之心,没有争强好胜之志;“无欲”也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而是要尽可能地“实其腹”和“强其骨”,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这样就能减轻或者避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六、1.参考答案历史文献(文化知识)、社会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
解析本题涉及文、行、忠、信具体内涵的解释,分别是历史文献(文化知识)、社会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
2.参考答案因为孔子认为出仕不应以追求个人小利为目标,而应在出仕之前先通过读书来提高自身修养,要有高远的志向。他认为子羔年轻,学识不够,宜先读书,过早出仕会害了他,所以责备子路;他认为漆雕开已具备了学识和德行,可以出仕,而漆雕开觉得自己还不够,还要学习,所以孔子满意他的回答。(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从注释中可以看出子羔小孔子三十岁,非常年轻,而孔子主张“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所以说在自身条件不成熟之际出仕只是追求小利罢了,反而会害了他。漆雕开小孔子十岁,他的学识、修养与阅历都超过了子羔,他的出仕水到渠成,能学以致用,所以孔子才推荐他。但漆雕开觉得还应进一步提高自我修养,孔子觉得他谦虚好学,又有德行,所以满意他的回答。
参考译文材料一 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史文献(文化知识)、社会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
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材料二 子路打算让子羔去做费邑的长官。孔子说:“你那是误人子弟。”子路说:“既有民众,又有土地和五谷,为何一定要读书才算是增长才干呢?”孔子说:“所以我厌恶那些强词夺理的人。”
孔子要漆雕开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很高兴。
七、1.参考答案(1)仁者使人爱己:仁者让别人爱自己。(2)知者知人:有智慧的人了解别人。
解析考查的是《荀子》的内容。荀子是儒家的继承人,观点是传承孔子的。这里考的是对“仁者”“知者”的理解。
2.答案示例与子路和子贡相比,颜回对“知者”和“仁者”的理解,重在自身修养。
孔子认为自身修养是人的更高追求。他教导弟子“不患人之不己知”,要他们知人、爱人,但更赞赏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以及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的生活态度。
解析考查对孔子关于自我修养的见解,强调“自知”和“自爱”的重要。
参考译文材料一 子路进来后,孔子问:“仲由,智者应该怎样做?仁者应该怎样做呢?”子路回答说:“智者要能够使别人了解自己,仁者要能够使别人爱自己。”孔子说:“你够得上做一个‘士’的标准了。”子贡进来后,孔子又问:“端木赐,智者应该怎样做?仁者应该怎样做呢?”子贡回答说:“智者知道别人,仁者爱护别人。”孔子说:“你可以做士君子(比‘士’的标准高,比君子又略低一点)了。”颜渊进来后,孔子又问:“颜渊,智者应该怎样做?仁者应该怎样做呢?”颜渊回答说:“智者做到自知,仁者做到自爱。”孔子说:“你可以做一个聪明的君子了。”
材料二 孔子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担心;我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换季的衣服已经穿上了身。(我和)五六位青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就是)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八、1.参考答案首先,统治者要具有良好的品德,要实行德政,以德治国,以礼施政,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其次,统治者要公平正直,以正压邪,才能赢得人民的信服。再次,统治者要举止端庄,孝敬尊长,友爱兄弟,慈爱幼小,任人唯贤,才能使人民变得尊敬、忠诚、勤勉。
解析分析孔子的要求需结合材料中的五句话。准确理解这五句话的内涵,然后逐条概括。
2.参考答案孔子认为,从政者不一定要身居高位、掌握权力、享受俸禄,只要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孝悌品德去影响政治,就是参政。这是孔子从政理念中超出常人的地方。
这种从政观念和方式与现代人的从政方式和从政动机形成天壤之别。孔子的从政观念中,从政者不一定要直接参与政治,他可以远离权力,不要名位,不享受俸禄,只要用自己的孝悌忠劝的品德影响政治,就是参政了,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现代人的从政方式已发生变化,从政的动机也夹杂着个人的自私的成分。有些人为了当高官,为了掌握权力,拉票贿选。一旦当了官,则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钱权交易,大肆牟取私利,违反了党纪国法,扰乱了施政秩序,祸国殃民。如果现代人都以孔子的从政理念去从政,人人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社会管理,社会将变得更加政治清明,和谐友爱,繁荣安定。
解析分析孔子从政理念的超常之处,需要具体分析这五句话,明确孔子将德放在首位的主张。然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阐释。 (122.240.198.23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能力训练:散文阅读(B)
』  下一个『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能力训练:文言文阅读(A)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