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驿路梨花》精品同步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驿路梨花》精品同步练习(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驿路梨花》同步练习积累运用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陡qiào(______)竹篾(____)简lòu(____)露宿(____)yōu(______)闲修葺(____)晶莹(____)折损(____)【答案】(1).峭(2).miè(3).陋(4).lù(5).悠(6).qì(7).yíng(8).zhé2.词语积累——请从所给词语中,
试题预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驿路梨花》同步练习
积累运用
1. 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陡qiào(______)       竹篾(____)          简lòu(____)        露宿(____)
yōu(______)闲        修葺(____)          晶莹(____)          折损(____)
【答案】    (1). 峭    (2). miè    (3). 陋    (4). lù    (5). 悠    (6). qì    (7). yíng    (8). zhé
 
2. 词语积累——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___(迷惘 迷茫)的暮色中。
(2)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____(飘落 飘洒)在我们身上。
(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___(恍然 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4)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___(现出  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答案】    (1). 迷茫    (2). 飘落    (3). 恍惚    (4). 闪出
【解析】通过一些近义词辨析的常见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去分析这些词语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词语辨析题和成语使用题所涉及的词语往往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所以一般不存在意思理解的问题,可从词义、范围、程度、褒贬、语体等方面去辨析。
3. 语言运用——指出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或人物描写方法。
(1)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_____)
(2)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____)
(3)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前面,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____)
(4)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________)
【答案】    (1). 拟人    (2). 外貌描写    (3). 比喻    (4).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方法。结合句子内容来辨析。(1)句把“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说成“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是拟人。(2)句写了人物的年龄、脸、眉毛和眼睛,是外貌描写。(3)句“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是比喻。(4)句是小姑娘说的话和“摇手”的动作,看出是动作和语言描写。
4. 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漆黑(qī)     花辨   火塘    撵走(niǎn)
B. 歇脚(xiē)    瑶族   寨子    燃起(rán)
C. 麂子(lù)     昆仑   黑炭    扛起(káng)
D. 蹦开(bèng)   驿路   幽闲    菌子(jùn)
【答案】B
【解析】A.“辨”应写为“瓣”;C.“麂”应读为“jǐ”;D.“幽”应写为“悠”。
5. 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明因为回家途中救起了不慎落水的小朋友导致感冒发烧,真是自作自受。
B. 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以4∶1的总比分战胜了最顶尖的棋手李世石,这标志着人工智能的成绩跨过了一道微不足道的门槛。
C. 学习要讲求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近期,《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引起观众热议,告诉我们的道理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遵纪守法干部要以身作则。
【答案】D
【解析】A.“自作自受”指自己做的事情带来的后果,自己承担。含贬义,用于这里不合语境;B.“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句中的意思是人工智能跨过了一道高难度的门槛,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C.“事倍功半”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与句子含义不符。
6.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B.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C.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D.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答案】A
【解析】B项数字是表示概数,中间不用顿号;C项并列名词之间用顿号;D项感叹号应在引号里面。
7.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B. 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 “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 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南塔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病句题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找出主干。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B项两面对一面。把“能否”去掉。C项:搭配不当、把“反映”改为“反响”。D项:减少不能用倍数,把“一倍”改为“一半”。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8. 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作用?
10. 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答案】8.     (1). (1)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激之情。    (2). (2)“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    
9. 插叙了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推己及人为过路人盖了一间小茅屋,解放军走后,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的故事。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10. 美丽、活泼、热情、助人为乐。
【解析】
 
9. 本题考查插叙及作用。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文中插入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推己及人为过路人盖了一间小茅屋,解放军走后,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的故事。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10.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看出小姑娘美丽;“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看出小姑娘的助人为乐。
点睛: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萨拉的夏天
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呆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
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的心在颤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
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
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爸爸,你还好吧?”
“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
11. 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
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开端)→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高潮)→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结局)
12. 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表现的人物心理。
(1)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14. 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15. 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
【答案】11.     (1). 观察日落准时指示爸爸点灯    (2). 点亮灯塔指引爸爸和渔船返回    
12.     (1). (1)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萨拉想要点亮灯塔又记起爸爸的叮嘱时内心的焦急、犹豫和矛盾。    (2). (2)形象地表现出萨拉看见爸爸安全返回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13. ①间接地写出了爸爸守护灯塔、指引渔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②点出渔船之多,为下文写爸爸救遇险渔船埋下伏笔;③交代湖巨大,为写爸爸和遇险渔船在灯塔的指引下安全返回做了铺垫。    
14. ①对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他每天准时点亮、守护灯塔,为渔船指引方向;他认真观察天气,冒着生命危险营救遇险渔船。②爱孩子、教导有方。他让女儿每天指示自己准时点亮灯塔,有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他得知萨拉独自点亮灯塔并整夜守护时,能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和成长。    
15. ①对待爸爸交代的事情,萨拉能专注地做好,并能持之以恒;②她既能遵守爸爸的叮嘱,又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勇敢,有主见;③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她能主动承担起爸爸的工作,经历了磨难,变得坚强、独立。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提取文章关键事件的能力。注意 中的关键词“从萨拉的角度” 先是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然后每天黄昏,她跟着爸爸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再着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下海去救,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 “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 点亮灯塔指引爸爸和渔船返回,结局是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①句“盯”是动词,写出了萨拉想要点亮灯塔又记起爸爸的叮嘱时,内心的焦急、犹豫和矛盾。②句“扑”也是动词,写出了萨拉看见爸爸安全返回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20艘渔船在湖面上”写出渔船多,为下文写爸爸救遇险渔船埋下伏笔;“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写出湖面巨广大,为写爸爸和遇险渔船在灯塔指引下安全返回做了铺垫。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此文①萨拉的爸爸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人。他每天准时点亮、守护灯塔,为渔船指引方向;他认真观察天气,冒着生命危险营救遇险渔船。②萨拉的爸爸是一个爱孩子、教导有方的人。他让女儿每天指示自己准时点亮灯塔,有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他得知萨拉独自点亮灯塔整夜守护时,能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和成长。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通过找出萨拉在文中的表现,发展阶段“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对待爸爸交代的事情,萨拉能专注地做好,并能持之以恒;高潮阶段“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她既能遵守爸爸的叮嘱,又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勇敢,有主见;“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 “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她能承担起爸爸的工作,经历了磨难,变得坚强、独立。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综合性学习
遵义某学校学生会准备成立一个爱心志愿者服务团队,旨在服务校园,服务社会。
16. 请你仿照示例,为这个团队取一个简洁而富有创意、含蓄深刻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示例:团队名:春风
理由:春风,既指我们的志愿者团队成立于春天学雷锋活动期间;又指我们的志愿者将像春风一样把爱心与温暖送给大家。
团队名: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班会课上,同学们列举了“我心中的风流人物”,有革命先烈、科学家、歌星、影星等,王平同学说:“我心中的风流人物是雷锋!”他的话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嘲笑,有个同学说:“雷锋早就过时啦!”这时,你站起来反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在校园广场的志愿者活动过程中,七年级(1)班李强的钥匙不慎丢失了,上有黄色橡胶钥匙链,两把钥匙。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帮他写一则寻物启事,请拾到者交到七年级(1)班班主任黄老师处。
【答案】16.     (1). 团队名:新芽    (2). 理由:“新芽”代表新生,指我们的团队刚刚成立;“新芽”还代表希望,又指我们对他人的帮助将会使他们看到希望。    
17. 雷锋永远不会过时,他那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螺丝钉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必需的。    
18. 寻物启事
七年级(1)班李强的钥匙不慎在校园广场丢失,上有黄色橡胶钥匙链,两把钥匙。有拾到者请交到七年级(1)班班主任黄老师处。谢谢。
校学生会
2018年5月4号
【解析】
16. 没有统一答案,仿写名字要符合主题要求,还有要寓意;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17. 口语交际要求,学生根据场合、对象,文明得体地交流,表达清楚、连贯、集中、简明。
18. 本题是考查应用文的拟写。寻物启事一般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项内容。1.标题:(1)缘由加文种组成。(2)由文种加丢失物品名构成。2.正文一般包括以下三层内容:(1)写清丢失物品的名称、数量、形状、质地和丢失的时间、地点等;(2)写寻物者的单位、姓名、住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3)如有必要还可以写明给予酬劳之类的话语。
    3.落款。署上发文单位的名称、个人姓名等,并署上发文的日期。 (122.240.198.23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驿路梨花 同步练习AB卷(学生卷)』  下一个『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