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集锦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集锦(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考文化常识题之一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从四德。“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B.谥号。帝王与大臣的谥号都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C.宗法。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社会的法则。D.庙号。唐以前,对已死皇帝多称谥号;唐以后,对已死皇帝多称
试题预览
高考文化常识题之一
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从四德。“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
  B.谥号。帝王与大臣的谥号都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
  C.宗法。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社会的法则。
  D.庙号。唐以前,对已死皇帝多称谥号;唐以后,对已死皇帝多称庙号。
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B.太子。皇帝所有的儿子都被称为太子。
  C.年号。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三从四德。遵循“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
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法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即众妻所生的最年长的儿子为法定继承人。
  B.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C.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大事等都要改年号。
  D.谥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宗法制。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
  C.五常。仁,义,礼,智,信。
  D.七庙。用来供奉祖先,从右至左依次有太祖,二,三,四,五,六,七世庙排列。
二.古代官职
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秦朝时始设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错事。
  B.“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后逐渐成为虚职。
  C.里正。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D.判,守,意为兼任官职。判,为高阶兼任低阶,守,为较低官职者兼任高阶官职。
6.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仕,告老,下车,乞身都指古代官员请求退职,退休养老。
  B.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为宰相。
  C.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D.节度使。唐代时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后造成割据局面,世称“藩镇”。
7.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部。隋代始设,唐代确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中为正副长官。
  B.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另有仕宦,起用,拜官也意为入任官职。
  C.司马,各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隋唐时是州郡刺史的长官。
  D.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后代往往因时而异。
8.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夺情。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B.刑部。掌管全国的司法刑狱,刑罚政会,审核刑名及刑部官员任免。
  C.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谪,指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D.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
三.教育科举
9.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股文。明清科考的一种文体。
  B.征辟。辟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C.庠序。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D.国子监,太学。封建时代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10.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B.考中进士又称“折桂”,“披官锦”,“及第”等。
  C.博士是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D.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为殿试。
1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院。明清出现的独立教育机构,为私人或官府所设。
  B.司业。国子监或太学的副长官。
  C.察举。有推举之意,由地方长官推荐给上级或中央。
  D.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探花,第三名为榜眼。
1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生。国子监学生,由学证考取或地方保送,皇帝特许,后成为虚名。
  B.考中进士者即授官。
  C.院试合格后可取得秀才资格,才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
  D.教授。原指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
四.风俗礼仪
1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清明之后的一二日,节日里禁止烟火,只能吃寒食。
  B.斋戒。古代重大事件前要实现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
  C.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D.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1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主要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等。
  B.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C.再拜。先后拜三次。
  D.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女子十五岁行笈礼后即可成婚。
1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文会友。古代文人相交轻财而重情谊,才学,多以诗文相赠答。
  B.古代建筑为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礼节活动室北向为尊。
  C.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D.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屈辱之意。
16.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稽首。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B.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插梅花和茱萸等习俗。
  C.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有小聘,大聘,朝三种形式。
  D.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五.古代地理
17.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B.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C.江左,即江东,古人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D.四海,六合,八荒泛指天下。
18.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县。
  B.江河。在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C.西域。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D.三辅。指管理京畿地区三位官员,后指其管辖地区。
六.人物称谓
19.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遭内艰。父亲或母亲去世,古人要守丧三年不得做官。
  B.金兰之交。指文人间深厚的情谊。
  C.三尺。古代私塾老师的讲课之地。
  D.古人幼时命名,同时父母为其取字,如屈原字平。
20.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世寇莱公豪修冠一时”,其中,寇准爵号莱公,莱公是自称。
  B.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用于他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C.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一个结,称为总角。
D.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2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尊长者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
  B.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死后被追加谥号,如陶渊明为陶靖节。
  C.男子四十知天命,五十称为“不惑”。
  D.直称姓名可能为自称及介绍自己,或者称呼厌恶,轻视之人。
七.天文历法
2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望。“既望”使用的是干支纪日法。
  B.天干。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C.二十八星宿。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D.云气。古代封建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

2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月流火。指暑气已退,天气转凉。
  B.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变化。
  C.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D.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个天罡星,三十六个地煞星。
八.饮食器用
2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谷。在古代一般指稻、黍、稷、麦、菽。
  B.炊具。百姓多用陶制炊具,青铜炊具为贵族使用。
  C.脍炙。人们共同喜好的,后把诗人文章为人称颂叫“脍炙人口”。
  D.五牲。牛羊猪马鸡。
2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鼎。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四足。
  B.五味。指酸,咸,甘,苦,辛五种味道。
  C.床。最初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都在床上进行。
  D.觥。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
【答案】
1.B。大臣的谥号是由朝廷赐封的。
2.B。继承人才是太子。其余是皇子。
3.A。正妻所生的最年长的儿子才能成为法定继承人。
4.D。太祖庙居中,左三昭(二世,四世,六世),右三穆(三世,五世,七世),共七庙。
5.C。里胥为公差。里正才是乡官。
6.A。下车,指官员初上任。
7.A。侍郎为副长官。
8.B。官员任免由吏部管理。
9.B。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10.C。祭酒是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11.D。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12.B。一甲即授官职,二甲要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
13.A。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
14.C。两次。
15.B。堂上南向为尊,室内最尊座次为坐西面东。
16.B。重阳节只插茱萸。
17.C。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18.A。“路”相当于现在的省,“道”相当于现在的县。
19.B。A项,“内”指母亲;C项,“三尺”指法律;D项,成年后自己取字。
20.B。自称号表某种雅趣。
21.C。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22.B。地支。
23.D。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
24.D。牛羊猪狗鸡。
25.A。鼎有三足。














 
 


高考文化常识题之二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七庙,古代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
B.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
C.“三从四德”,“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
D.宗法制是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社会的法则。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B.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使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庙号,是皇帝死后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D.“三纲五常”,“五常”指忠、义、礼、智、信。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亲功臣的封赐。
B.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机构,军机大臣由亲王、大学士、侍中兼任。
C.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
D.选是官职动词,其含义是通过推存或科举选拨以官职。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秦以后置御史大夫,其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B.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制,一般中书省管执行,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决策。
C.礼部主管典礼、科举、学校、其长官称为尚书。
D.移病即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隋唐科举中有规定的一种文体,该文体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束股、后股组成,称“八股文”。
B.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又称“春闱”。
C.殿试,科举最高级别考试。录取时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D.同年,指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的互称。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连中三元,指科举考试中在童生试、会试、殿试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
B.学政,学官名,为国子监或者太学副长官。
C.诸生,明清时期经过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位学校学习的生员。
D.会试,明清每三年举行一次,录取三百名贡士,第一名叫解元。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乞巧,又称七夕,是少女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B.家祭,古代在家庙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C.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D.朝聘,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其中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朝”。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揖业,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二指禅让。
B.长揖,古时一种拜礼,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的敬礼。
C.折腰,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
D.座次,古代座次以左为尊。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九州,神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一般“九州”泛指中国。
B.道,路,两者都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域名,分别相当于现在的省,县。
C.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地区为“山东”。
D.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京都长安。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原,狭义指见河南省一带,广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B.淮左,淮水西面。
C.南京又称建康,金陵,白下;杭州又称江宁,临安。
D.山阳,山的北面;水阴,水的北面。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B.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男孩;豆蔻,十三四岁的少女。
C.对帝王敬称万岁、圣驾等;对皇太子、亲王敬称殿下;对将军敬称麾下。
D.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员、著名文人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B.人们称杨万里为杨诚斋是用斋名称呼,同样的还有陶渊明被称作陶彭泽。
C.天子之死可称崩,佛道徒之死可称羽化,一般人死可称寿终。
D.小生,晚生、晚学等是读书人的自谦词,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彗星袭月的意思是我们俗称的扫帚星光芒扫过地球。
B.老人星是指南极星座最亮的星,同时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民间称其为寿星。
C.古人把“白虹贯日”的现象视作人间发生了异常事情的象征。
D.“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流火表明暑气已退。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二十八宿又称为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每宿都含有一颗恒星。
B.我国的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其中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都要以年号纪年。
C.东羲是古代太阳神的名字,太阳神驾着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同时这也指初升的太阳。
D.古人根据天色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此称为地支计时法。

15.对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谷丰登”中“五谷”有时指稻、黍、稷、麦、菽。
B.“脍炙”,“脍”指烤肉,“炙”指切细的鱼、肉。后来把诗人为人所称颂称为“脍炙人口”。
C.“羹”,即肉汁。其中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
D.“六畜”。其中六畜包括马、牛、羊、猪、狗、鸡。
16.对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食器很多,包括皿、盆盂、案等。一般百姓的食器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
B.“鼎”是古代炊具中的一种。“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肉类。后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
C.“觥”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工具,常被用作罚酒,在皇宫内也常被用作贵族盛羹汤、水的器物。
D.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等,其中“席”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

参考答案
1.B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2.D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3.B 军机大臣由亲王、大学士、侍郎、尚书等兼任
4.B 中书省管决策,尚书省管执行
5.D   A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的 B又称秋闱  C一甲的前三名是状元、榜眼、探花
6.C   A童生试改为乡试   B副长官叫司业  D第一名叫会元 
7.D  五年诸侯王亲自去朝见天子称为“朝”
8.B  长揖改为顿首 
9.B  道相当于县,路相当于省
10.A  B淮水东面  C南京称为建康,建业,金陵,白下,石头城,江宁。 杭州称为钱塘,临安,武林
     D山阳是山的南面,水阴是水的南面
11.B  总角是八九岁到13、14岁的少年,不分男女
12.B   陶渊明被称为陶彭泽是以官名称呼的
13.D   A 扫过月球 B 天空中最明亮的恒星是天狼星 C发生改为“即将发生”  
14.B    A每个星宿包括若干颗恒星  C羲和是太阳神的名字,东羲是初升的太阳D天色计时法
15.B    脍是切细的鱼、肉;炙是烤肉
16.C   “在皇宫内也常被用作贵族盛羹汤、水的器物”无中生有。 (122.240.205.4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陕西省咸阳市2018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下一个『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模拟题——古诗文默写集锦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