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8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提高
试题预览
    2018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凸显了党和政府对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凸显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載体。因此,一流的本科教育是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坚持“本科为本”,是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
纵观国外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世纪之交,美国提出“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近年来,美国一些研究型大学持续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斯坦福大学2012年出台了《本科教育研究报告》,开启了斬一轮大规模本科教学改革。国外高水平大学对本科教有的办学定位和做法,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造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从世界形勢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进行,综合国力竞争越发激烈。从我国改革发展形势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从教育对象特点看,9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上一代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们以往熟悉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管理手段等,迫切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拥有最好的生源,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支撑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重要使命。这些高校要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出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改革创新,加快推动人才培养链与国家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大力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的能力。
(摘编自林蕙青《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党和国家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基于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根本性地位。
B.高校要坚持“双一流”建设,是因为本科教育质量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
C.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从根本上说是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D.“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生源特质决定了它们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建设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的问题。
B.第二段援引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办学经验,意在通过对比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
C.文章第三段从三个方面阐述建设一流本科的迫切性,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D.文章的论证思路是先交代背景,再提出观点,紧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努力的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建设一流本科,才能建设一流大学。
B.如果不进行改革调整,高校教育会跟不上新形势,难以实现“双一流”的建设目标。
C.借鉴国外经验,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应当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共识。
D.在推动人才培养进程中,加强“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本科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们的家园
陆梅
这一年半载,但有时间,总想着回故乡。“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我耳旁回响着
鲁迅的叹息。这个我频频回望的故乡早被夷为平地,碎砖块水泥柱无序地裸呈,断裂处醒目的
砖红惊心动魄,脚踩上去竟生出无由的慌乱感。
明明是自己的家啊,纵使家已成瓦砾,那也是熟稔的故土。细细想来,是因为静,止息的没有人烟的静。到处是瓦砾堆和疲长的野蒿草,间或窜出一只白猫,无声一晃,转眼不见。我的不安和心惊又添了几分,我是谁?我来这里干什么?父母已搬去小镇安顿,最牵念的那棵老桂
树也已易主……
如果非要有个理由,就是寄养在表哥家的大狗阿黄。我确是为着大狗阿黄去的,捎带看一眼辛夷花树。每次去看阿黄,亲眼看着它急急吞下一根又一根香肠,想象它饱一餐饥一顿的日
和夜,我都不忍直视,更不敢遥望它的未来。与其说我是对这只狗心存愧疲——父母家已不容
许再养一只狗——不如讲我是无法直面我的失魂落魄。是啊,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
恰是在这般心绪下,我随友人去了一趟金华的古村落。村落名都很好听:寺平村、岭下坡阳古街、岭下釜章村、塘雅、琐园……很契合淅西徽派建筑的古雅美意,白墙黛瓦马头墙,门
窗扇粱柱遍饰雕刻,砖雕木雕石雕各般讲究。尤其敞阔聚气的厅堂——“立本堂”“崇德堂””崇厚堂”“敦睦堂……端的是儒家耕读为本,忠孝传家”的敦本敬祖之风。
春阳早上,信步在窄长街巷里穿行,确有一种回乡的亲切。这个“乡”,是我们熟悉的远去年代的投影。曾经,我们的祖辈在这样的老房子里繁衍生息。一个大家族衍生出多个小家庭,外姓融入,儿女成家,子孙满堂,村落自然而成。久之,家训、族谱、人伦秩序、乡规民约与古老
的建筑一起构成了一个信仰的空间。
繁体的“鄉”字,右半边是“郎”。郎在外行游求学、为官经商……都把“乡”带在身边,所谓“乡愁”就是这样一份故乡的牵挂。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湖畔海河……乃至最初的生命记忆、性格情感早就融在你我的血液里,成为我们一辈子的基础和精神依托。
可是,从哪一天起,村落空寂郎不回——城市化进程在改变着社会结构,城市人口涌动,乡村荒芜少人烟,这是近些年我们切身感受到的一个现实。一个村落如果没有了原住民,�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北京四中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 专题13:作文 教师版』  下一个『北京四中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 专题13:作文 学生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