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语言运用创新题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05-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语言运用创新题型(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5-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语言运用创新题型2005年 24.在下面一段话后续写。要求:①先用一句话拟写出一种你自己不认同的看法,②然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充分的理由,③不超过100字。(5分)据报道,某位以独特的搞笑风格塑造了众多小人物的著名影星,被某大学聘为教授。对于他能否胜任,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参考示例:
试题预览
2005-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语言运用创新题型

2005年 24.在下面一段话后续写。要求:①先用一句话拟写出一种你自己不认同的看法,②然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充分的理由,③不超过100字。(5分)
据报道,某位以独特的搞笑风格塑造了众多小人物的著名影星,被某大学聘为教授。对于他能否胜任,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参考示例: 
有人说,当好影星得了,何必去抢戴“教授”帽? 
有人说,它既然能“以独特的‘搞笑’风格塑造总多的小人物”,那它就是一位喜剧大师,做艺术系教授绝对够格! 
有人说,学校当自强,别老想靠明星扩大影响。 
有人说,艺术也要结合实践,这位著名影星就是实践专家。 
有人说,乱送“教授”帽子,反而显得太廉价。 
有人说,球队要有单项教练,大学也不妨请“明星老师”。 
有人说,这是学风的堕落,以后可能会自取其辱。 
(本题答案比较开放,能体现“不同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24.【参考答案】有人认为搞笑风格的影星不过是跳梁小丑,不能胜任教授。我却不这样看。“小人物”是剧 本里塑造的艺术形象,能以“搞笑”的风格来诠释小人物,把小人物的内心和行动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并被广大观众所接受,这样的人不仅仅是影星,更是艺术家——一个深入人心的艺术家,这样的“大俗”同样是大雅。
【解析】好题目!尽管是续写,但已经部分脱离了之前的续写题过于注重形式或者说通过注重形式就可以拿到分数的套路,要求考生有思想,有内容。语文绝不仅仅是语言文字本身,它应该包括文化、生活,这点一直以来都有体现尤其是近年越来越强调,它还应该包括思想、情感,这似乎也是语文教学包括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所在。稍微留意一下之后几年的题目,如“新闻点评”“我的建议”“地震画面说情感”等,不外如是。
【深度解析】当然,并不是说这样考思想考情感的题目就只有靠平时的积累训练或者考场的灵感了,尽管他们必然是基础;如前所述,题目出现必有思路,有思路必会延续,有延续必有题型,有题型必有方法。尽管操作起来不是那么的直截了当和立竿见影,但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框架去进行操作,一定不会出问题,一定可以拿分数。
    说过多次,题目的要求就是答案的出处。首先写一句自己不认同的看法,而看法无非是能/不能胜任及其原因;接下来写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自然是与前相反,无非是不能/能胜任及其原因。而具体而言,不能胜任教授,无非是学术水平问题;能胜任教授,也只不过因为艺术水平高,实践经验足。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语言展开,就顺理成章了。
2006年 24.请以“我的一条建议”为标题写出一段文字,为办好北京奥运进言献策。(5分)
要求:①内容合理、具体、语言通顺,不少于80字。
②不得写出建议人的单位、姓名。
24.【参考答案】要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目标,首先要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工作人员和观众与我们中国人尤其是北京人有一个和谐的语言沟通环境,而这些仅靠接受职业培训的翻译人员和的大学生志愿者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门对各类交通工具上的工作人员及窗口行业的服务人员进行语言强化培训,培训时可根据他们自己的意愿选拔不同的语种,然后由举办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作宏观调控,确保大小语种比例适当,让参加比赛和看比赛的人都有一种“归家”的感觉。 
【解析】开放性极强的语句扩展。从02年北京开始单独命题开始就有猜测,说语文卷一定考奥运,06年总算是盼到了,算是对一直关心奥运的考生的补偿。只要平时稍有生活积累,写这样的建议确实易如反掌。需要注意题目要求的内容“具体”,合理、通顺一般没有问题,但是容易流于表面说空话,多问一个“怎么办”,比自己准备写的再深入一个层次,就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答案。
【深度解析】具体组织答案的时候,需要主要扩展语段的结构安排。这是很多考生的致命弱点,他们往往意思能写对,但是随想随写,相对零散和混乱。而这种小语段的较好的结构安排就是总-分-总式,比如本题写“我的一条建议”,首先概述建议是什么,然后具体分说(最好能写出一二三),最后总结这个建议有什么好处。一定要记住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对内容有极强的反作用,尤其是在高考阅卷这种短时间做出重要评判的场合。
22.“小葱拌豆腐”本是老百姓喜爱的一道家常菜,后来衍生出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不久前,某行政部门征公益广告创意,以一盘“小葱拌豆腐”为主本图案的广告创意,因有积极的比喻意义被采纳了。请你为该“主体图案”配一句恰当、简明的广告语,不少于8字。(3分)
22.【参考答案】 公私分明,清清白白
【解析】“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日常生活中的歇后语移植到广告中,要求根据配图写广告词。许多考生总是受困于新的题目形式,但是我们永远要知道的是,题目形式越新,其考查的内容往往可能越简单,这和同语言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是一个道理。  以后不管碰到如何创新的题目,坚持如下两个原则:一、是否能归为熟悉的基础题型,如果可以,直接按照以前方法进行操作;二、如果不能,多读两遍题目,直接从题目中找提示甚至找答案。如果真能用好这两条原则,几乎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深度解析】题目的重点其实不在于图案的广告创意,很多同学在这一点上思绪万千,而忽略了题目的两个重要提示。一个是“家喻户晓的歇后语”,注意它并没有说出来,就是要求我们在广告词中有所体现;二个是是“行政部门的公益广告”“积极的比喻意义”,那与行政部门相关可能有什么含义呢?再想想“一清二白”的歇后语,参考答案的内容和结构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思路就是这个题目的关键所在。
2007年 24.为接待国外游客,有关部门请你写一段话,向观光者介绍你所熟悉的某地区(区县、乡镇或街道)的某一文化观光景点的特色。(5分)
要求:①语言通顺、得体;不少于60字。②切合“文化观光”的主旨。③不得透露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
  24.【参考答案】 略。
【解析】地方特色题、奥运题材题,但是其本质是语句扩展题,千万不要忘记。扩展的核心是“文化观光”,那么自然是讲文化,而且似乎更要突出中华文化这个概念,因为是“接待国外游客”,当然如果能写出中外文化的交流,就是极品了;扩展的具体内容,是要讲观光,即景点特色,一番吹嘘性质的描述自然不可少。
【深度解析】这是我罕见的没有给出参考答案的题目。因为可以写的实在太多,因为北京(当然题目没有限于北
京地区)可以写的文化观光景点不胜枚举;而可以写的又实在太少,因为类似的内容换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写得出来。所以具体对象上大家见仁见智自己发挥,比较推荐的是比较保险的方式,写大众化的地方,好写,一定不会出问题。需要强调的一点仍然是扩展语段的结构,详见06年“我的一条建议”的具体解析。
 [思考]
   文化景观题看似简单,其实对学生的要求却不低。从我们目前评阅的部分试卷来看,该题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其中大体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文体意识不明确。题旨要求的是景观介绍,自然当以说明为主,但许多同学却在景观评论上花费了大量的文字,因而将原本应突出的主体形象冲淡了。二是文化含义的狭义化。许多同学将文化片面地理解成思想含义的阐发。这既局限了他们的对象选择,又使得在具体表达对生硬机械。这些其实都根源于审题不清,我们还是重申那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准确理解题意是成功答案的关键。

2008年 21.公元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一带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举世震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为下面一幅图片配写几句话,抒写你的真挚感情。
【要求】紧扣画面,鲜明生动,连贯顺畅,不超过45个字。(4分)

21.【参考答案】时间既记录着灾难,更激励人们去争分夺秒地重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这一刻悄然凝固,强震撼动华夏,无数生命被剥夺。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愈显团结、坚强!
【解析】2008年四大主题,年初是春运和雪灾,之后是地震和救灾,随后奥运到来,然后是经济危机。作为高考中时代主题风向标之一的语文(另一自然是文综),对 于这样一些若干年才可能发生一次今年却集中发生的历史性事件必须有所反映,本题就切合了这样的特殊要求,因为在之前的试卷部分能够反映时代主题的内容少之又少,只有语言表达和作文能够承担这个重任。内容上其实不算新意,相信高考之前同学们已经接受过无数与地震相关内容的训练,写起来自然是有话可说。需要注意的是图文转换,北京卷一直坚守的纯语言文字阵地失守(全国卷稍早一年),引入了地方卷近两年开始流行的图文转换;从命题的角度我们可以隐约体会的是:全国性分省命题的背景之下,全国卷和北京卷是作为纲领性的文件和指标,而上海卷(包括部分课改地区卷)是作为新趋势和动向,而更多的地方卷是作为执行纲领和体现趋势的具体试验,因此不管是哪个地区的考生,对于其他地区的高考试卷,势必要作为针对性的参考资料,以资借鉴。
【深度解析】从解题的角度来说,其实所谓的图文转换并不是天外飞仙,早在幼儿时代老师就教过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本领叫做“看图说话”,究其本质并无二异,都是图画信息向文字信息的转变。不过看图说话是纯描述,而高考所考查的图文转换,则是以图画为信息载体的语句扩展,再说一遍,是以图画为信息载体的语句扩展。
    本题而言,扩展的核心是图画中的钟——时间,废墟——地震,扩展的提示是“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而要抒写的是真挚感情;抓住了这几个要点,即使平时没有积累,写出一段不超过45个字的文字也并非难事,除非你没有感情,或者,你超过了45个字。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应该是这个题目就体现了这一点。回答时要注意画面的时钟定格在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这个特定含义;另外,鲜明生动的要求就是要用描述性语言,在句式上和修辞上下功夫。
2009年 21,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4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答案】21.(4分)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考点】考查句式的选用和变换
【思路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短句→长句,看似简单,实则要注意三个短句除用作母版的那个,其余两个都得调正语序。
22.今年10月1日,北京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聚会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有市民建议,受阅部队中应有“抢险抗灾部队方阵”和“维和部队方阵”,群众游行队伍中应有“志愿者队伍”和“城市外来务工者队伍”。
  请从上述“方阵”或“队伍”中选择一个,拟写一段现场解说词。
  要求:突出该方阵或队伍的特征,赞誉其风貌;语言简洁得体;不少于100字。(6分)
【答案】22.(6分)(略)
【考点】考查扩展语句和语言的简明、得体。
【思路分析】考生只需要任选一个即可,按照要求,可适当使用修辞手法,以使语言生动。
2010年 19.《海棠花》第⑧段“ 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越远,它们却离我越近”该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19.(10分)(略)
解析:现代文阅读延伸题,以 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为答案之间的区分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距离与文学作品的关联,构成了区分度,而怎样的体验,则以题干明确要求的形式再一次保证考生不会偏题。可以说,阅读延伸题的实质已经非常清楚:阅读是题干应有之义,它保证了考生具有大致相同的起跑线,分数差距不至于过大;而延伸则为试题区分度开疆拓土,这里只能凭真才实学,或者积淀,或者视野,很难来得半点虚假,干货才是王道。
2011年 5.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①。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②,上面镌刻者“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 ○1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2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 ○1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2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1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2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 ○1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2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考查语句的连贯,应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的角度去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话题一致的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话题前后的连贯性、一致性分析,①处前文谈论的中心话题是“纳西古城”,故①应该以“古城”开头;②前面有主语“我们”,故应该为“远远地就能望见”;②后面的一句话,陈述的话题是“上面镌刻着”,故“我们”望见的只能是“拱形城门”,而不能是城门的“别具一格”。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12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②【答案】DE
【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2013年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
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
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5.A
按照专业术语来说,属于动词的自动和他动,A选项“飘”是“花香”的主动动作;BCD选项的“酿”“吹”“关”分别是“生活”、“惆怅”、“春色”的他动动作;
我们做题的时候,只要看出来BCD选项均是拟人的修辞义,而非本义,就可以很容易得出答案。
这道题是新式题型,以往未曾出现过。今年成语题和文学常识题都未出现,特别是成语题,已连续两年未出现,但是综合全国高考卷形式以及考试说明,成语题依然可能再次出现。这道题型属于一种新的尝试,需要看今年的考查结果看今后的趋势,若是区分度比较合理,可能会再次出现。
基础知识题小结:
基础知识整体题型变动较大,这种变动是科学的,这是我们的最基本的论断。科学性主要在于,基础知识考查回归“字(1、5)——词(3)——语(2、4)”的语法范畴,更贴近我们实际的语言运用,成语题和文学常识偏文学类的题型被剔除。因此,高思认为这种变化是具有持续性的,具体的题型变化和转向会在这种科学性的基础上微调,成语题和文学常识题的回归难度比较大,除非出现命题人的大的变动。虽然说题型变动比较大,可难度基本没有什么提升,反而是稳中有降,这也是新题型出现的定律,以难度的降低为补偿,给同学们适应和缓冲的时间。高思认为今年的基础知识得分率会较高,明年难度则一定会适当提升,2014年的高考同学们需要警醒。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
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
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5.A
按照专业术语来说,属于动词的自动和他动,A选项“飘”是“花香”的主动动作;BCD选项的“酿”“吹”“关”分别是“生活”、“惆怅”、“春色”的他动动作;我们做题的时候,只要看出来BCD选项均是拟人的修辞义,而非本义,就可以很容易得出答案。
这道题是新式题型,以往未曾出现过。今年成语题和文学常识题都未出现,特别是成语题,已连续两年未出现,但是综合全国高考卷形式以及考试说明,成语题依然可能再次出现。这道题型属于一种新的尝试,需要看今年的考查结果看今后的趋势,若是区分度比较合理,可能会再次出现。
2014年 7.“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①—③题。
① 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试题答案】①B
② “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②A  ③ 《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2分)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③B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试题解析】①“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未涉及月亮。②“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思是“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也一样运用了这种手法。③原题中有“多病”“葬花”等词,从而确认此才女为林黛玉。
2015年 26.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 ②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不文明的现象,与首都形象极不相称。请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种不文明现象,拟一条劝说短信。要求态度友善,语言幽默。文体不限。
③请以“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答案】略
2016年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需要注意什么?请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一两条建议,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50字左右。
②很多家长在微信或QQ等媒体上建立了所谓“家长群”,请对这种现象发现评论。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③请以“荷”为题,写成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答案】略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微写作”是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的一道亮点,顾名思义,微写作也就是利用微博写作微型文学作品。其文体包括“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微写作,主要考生组织句子的能力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条理性的能力。“微写作”的字数一般控制在200字以内,平时复习时,语文作文要注重思维训练,备考时要打破格式套路,从能力提升入手。根据命题方向,微作文写作文体多样,可以是议论性、说明性或描写性文章,也可以是应用文。例如这三道题,分别考查应用文、评论和抒情性文体的写作能力。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16.B
1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B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故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B。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例如本题就是考查写景的角度,即视觉和听觉。思考时,应从选项诗句是从哪些写景角度来写的,是否体现出这两个角度来判断。
2017年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如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B.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答案】D
【解析】5.试题分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意思是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可以用来描述“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赠花卿》,意思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强调的是稀少,与“走近大众”不符。“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出自元末诗人高明的《琵琶记》,意思是科举时代士人为考取功名,长期闭门苦读而不为世人所知,但一旦考上,皇帝封官赐爵,天下人就都知道了,与文物 从“专家”到“大众”的过程不相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意思是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啊,表达的是对朋友的鼓励,对未来的期许,与题干要求不一致。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本题既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又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从原文出发,理解题干所说的“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的含意,然后分析所给诗句的含意,仔细对比,找出答案。分析诗句时既要理解诗句的表层含意,又要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意思是说文物以前只是专家学者研究赏玩之物,现在文物普遍得到大众的认识,走进了普通人家。所给四组诗句中,能体现出这一含意的应为D项。
24.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正是这个众姐妹诗意生活着的“世外桃源”,造就了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
B.《边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小镇茶峒。山明水净的湘西风光,映衬了翠翠、爷爷、傩送等人物心灵的澄澈纯净与人性的善良美好。
C.《红岩》讲述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共产党员在监狱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牢房的阴暗、刽子手的凶残,突显了革命者信念的坚定、意志的坚强。
D.《阿Q正传》写的故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为主要场景。赵太爷、假洋鬼子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对阿Q的压迫和欺凌,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重要原因。
【答案】24.A
【解析】24.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名著阅读。A项,造就了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的,并不只是大观园,从林黛玉进贾府就可以窥见。
【考点定位】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该题将名著考查放置在现代文阅读中,形式较为新颖。名著复习方法:一要积累名著中表现的作品思想意义,熟悉名著中重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二要理清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积累名著中重要人物的主要情节,读懂名著关键细节的价值;三要重视作品中经典语言片段并理解其深刻含意,积累名著中体现作者倾向的内容;四要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的刻画,积累名著中艺术技巧高超的内容。 (122.240.205.4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北京四中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 专题9: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教师版』  下一个『北京四中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 专题10: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教师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