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词义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05-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词义(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5-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文言词义一览表 时间 真题 答案和解析 2005年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相之  相:辅佐 B.扌豕 崔杼之子 扌豕:挑拔 C.景公与陈无宇……诛封 诛:杀掉 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  与:结交 【答案】6.C 【解析】C项中“景公与陈无宇……诛封”的“诛”作“
试题预览
  2005-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文言词义一览表

时间 真题 答案和解析
2005年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相之  相:辅佐
B.扌豕 崔杼之子 扌豕 :挑拔
C.景公与陈无宇……诛封 诛:杀掉
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  与:结交
【答案】6.C
【解析】C项中“景公与陈无宇……诛封”的“诛”作“讨伐、攻打”讲,只是要计划去讨伐庆封从而杀掉他,事实上并未杀掉。考生只要联系下文“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就可以判断出作“杀掉”讲不通。
【广度解析】A项中的“相”是个动词,意思可以理解为“辅佐”,在《游褒禅山记》中“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相”,也是辅佐、帮助的意思。D项的“与”字作“结交”讲,在《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不知”就是这样的用法。如果能熟练地掌握课本知识,很容易就可判断这两项是正确的。B项是一个很生疏的字,读zhuó,当挑拨讲,这的确是我们没有学过的一个字词,命题人把它放在选项里,考查的是结合文意推断词义的能力,从一个侧面起着帮助疏通文意的作用。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庄公死,更立景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得庆封,负之斧质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C.后世以为法程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答案】7.A
【解析A项中加点的“更”,都是“又、另”的意思。 B项中加点的“之”,前者是代词,第三人称,指庆封,译为“他”;后者为助词,构成动宾倒装式,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C项中加点的“以”,前者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对象,可译为“用”或“把” “以为”即“以(之)为”,意为“把(这种做法)当作”;后者为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D项中加点的“相”,前者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可译为“做相”;后者为副词,表示动作行为上的关联,可译为“互相”。] 
【深度解析】B项中“负之斧质”的“之”是代词,意思是“他”,指的是庆封;“何功之有哉”的“之”是助词,无实义,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组中“后世以为法程”的“以”是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把、用”,后边省掉了宾语“之”,实际就是“以之为法程”;“夫夷以近”的“以”是介词,是“而”的意思。D组中的两个“相”虽都是代词,但“后必相恶”的“相”指互相、彼此之间,而“拔刀相助”的“相”则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2006年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
D.委之百姓 委:任命
【答案】6.D
【解析】D项“委”的原意是“舍弃”,在这里引申为“分发”的意思,不是“任命”。
【深度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从前文“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可知,齐景公是要把粮食财物“委”之百姓,讲成“任命”显然不通。这实际是一个省略句,“委之”后面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实际是请求晏子把这些粮食财物交给百姓。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三请,不见许徒行见公曰
B.  令国致乐不已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  公驱,及之康内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D.  晏子乃返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7.【答案】D
【解析】D项中的“乃”都是副词,用于动词性谓语之前作状语,表示时间上的前后相承,意为“于是”“就”。
【深度解析】A项的两个“见”,前者表示被动,是介词,后者表示“拜见”,是动词。B项两个“已”字,前一个是动词,“停”;后一个是副词“太”。C项的两个“之”字,前者是代词,代晏子;后者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广度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本题要求学生能够把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自觉迁移到阅读中,因而历来采用将课文所学例句与阅读材料中的句子对照组合的考查形式,但今年例句只有最后一句选自《黔之驴》,其余均选自阅读材料。本题所考的四个虚词,除了“之”字以外,其他三个都不在规定的18个虚词范围之内。这就要求学生们积极补充了解高考中其他经常涉及到的虚词知识。
2007年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弗能正也 正:正确
    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上唱而民和 唱:倡导
    D.察其党与 察:仔细看
 【答案】A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解释不正确的是A项。试题所选的四个词语,都是在高中教材中出现过的,仍然是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踵,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有“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一句;唱,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中,“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也曾学过;察,《石钟山记》“徐而察之”用法就和此处相同。A项的“正”应该是一个使动用法,使……正。因为其他三项词义都比较常见,难度并不大。译文即“人民不懂的礼义,法律也不能使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深度解析】在做这类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根据词语所在位置首先判断其应属的词性,然后回想该词语是否符合某词类活用的标准(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意动等),最后把活用的词义带回原句,看是否通顺。
【广度解析】试题所选的四个词语,都是在高中教材中出现过的,仍然是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踵,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有“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一句;唱,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中,“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也曾学过;察,《石钟山记》“徐而察之”用法就和此处相同。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被创流血,至难也/碧水东流至此回 
B. 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若风之摇草木
C. 百工维时,庶绩咸熙/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
【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所考查的并没有局限于通常所说的18个常见虚词,但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作为对照的句子,有两个出自文本,另外两个出自学过的古诗文。正确答案是C项,句中两个加点的“咸”都是副词,全、都。其他三项,A项两个“至”字,前者是程度副词,极,最;后者是动词,到。B项两个“之”字,前者是代词,代前面的“刻肌肤,镵皮革”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北京四中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 专题8: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教师版』  下一个『北京四中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 专题8: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学生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