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新闻阅读”专题强化练(一)~(二)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新闻阅读”专题强化练(一)~(二)(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新闻阅读”专题强化练(一)~(二)“新闻阅读”专题强化练(一)(时间:30分钟 满分: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材料一:河南渑池县段村乡位于渑池县北部深山区,是牛心柿的主产地。这里的牛心柿个大且含糖量极高,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牛心柿加工而成的牛心柿饼又称仰韶柿饼,属“仰韶三宝”
试题预览
“新闻阅读”专题强化练(一)~(二)
“新闻阅读”专题强化练(一)
(时间:30分钟 满分: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河南渑池县段村乡位于渑池县北部深山区,是牛心柿的主产地。这里的牛心柿个大且含糖量极高,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牛心柿加工而成的牛心柿饼又称仰韶柿饼,属“仰韶三宝”之一。
据了解,段村乡是河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今年确定以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目前,段村乡种植的牛心柿已经超过3万亩,亩均纯收入近6 000元。下一步,段村乡还将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使柿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
(有删改)
材料二:
把脉河南商丘市虞城,穷根在哪儿?120万人口,年产26亿斤粮食。基础设施差,群众等靠要,政府兜底弱。因病因残致贫就占三成,然后依次是因智、因老、因婚、因学等。
开发虞城,优势在哪儿?毗邻5条高速、3条铁路,有3家上市公司,在全国钢卷尺市场占80%的份额。尤其是开放的虞城人,有看天下的眼光、走四方的精神、闯世界的勇气。
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日清周评马上办”制度紧紧抓住“三个人”——部门负责人、乡党委书记、村支书,紧紧围绕全县带头的3.2万名党员。
每周末的“周评”会是一个增知识、长本领的培训场、练兵场。专家授课,讲规划、讲金融、讲法治、讲扶贫,既讲题也答问,解疑释惑、精准指导。扶贫者脑袋富了,扶贫行动就准了、快了、新了、实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扶贫干部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如果没有“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显然很难从根本上脱贫。这更证明了“扶志”的重要性。
帮助群众脱贫,推动当地发展,其实正如人的身体,不能只是简单输血。输血只能救急,让人体自身可以“造血”,这才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正确方式。“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精准扶贫需要用心扶志。扶贫干部不能急躁,不要埋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导,努力让制定的帮扶措施更加扎实细致,更加符合贫困家庭的实际。要“多开院子会”“多交政策底”,让贫困群众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与斗志。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四:
脱贫攻坚首战之年,进展喜人。然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上。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
这些扶贫领域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一些人对扶贫事业缺少应有的敬畏之心,依然抱有功利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帮扶连接着一家人的柴米油盐、看病上学,即使脱钩后,看着曾经的帮扶对象因为发展能力没有培育起来而再度返贫,那些只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的帮扶干部如何心安?打着扶贫的幌子却不干帮扶实事,这样的企业如何承受扶贫济困的道义之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介绍了河南渑池县段村乡有关精准扶贫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发展特色产品牛心柿的已有成就和具体规划,以此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
B.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河南虞城与精准扶贫相关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河南虞城穷困的根源、脱贫的优势以及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等。
C.材料三是从扶贫干部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问题,作者认为这些扶贫干部不怕困境,但会因时间长以及扶贫对象的问题而产生偷懒现象。
D.材料四是一篇时评类文章,主要分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告诫人们要正确看待精准扶贫问题。
解析:选C C项,材料三中的“懒”指的是扶贫对象,即他们只想得到好政策和更多的援助而没有自己努力奋斗的斗志与行动。选项张冠李戴。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
A.精准扶贫,需要发展特色产业。段村乡扶贫工作围绕牛心柿这个特色产业进行,不仅扩大种植面积,还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完善柿子产业链条。
B.精准扶贫需要把握“贫”的根源所在,河南商丘市虞城贫穷的主要根源在于依赖思想严重,事事依靠政府。
C.精准扶贫还要发现“扶贫”地的优势,利用优势,抓住扶贫关键,提高扶贫者的知识素养。
D.精准扶贫不能“输血”,要让当地学会“造血”,要“授人以渔”,教给百姓脱贫的方法,激励他们脱贫的心志。
E.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一些扶贫区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苗头,这都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
解析:选AC B项,文中没有谈河南商丘市虞城贫穷的主要根源是“依赖”,属于无中生有;D项,原文是“不能只是简单输血”,选项变成了“不能”,全盘否定了;E项,“功利主义的影响”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选项变成了“都是”,以偏概全了。
3.阅读材料三、四,你认为我国目前“精准扶贫”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4分)
答:                                                                       
                                                                            
                                                                           
参考答案:①精准扶贫要用心扶志,教给贫困户致富的方法。要增强贫困户的信心,培养他们树立“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②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精准扶贫不能走过场,要对精准扶贫有敬畏之心。③不能为了凸显政绩,抢摘贫困帽子。要让贫困户真正富足起来,要授人以渔,培育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飞天归来“交答卷”
昨天,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公开亮相。“今天,我们向祖国和全国人民交答卷来了。飞赴太空前,我们曾庄严承诺,请祖国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如今,我们实现了承诺。”指令长景海鹏说。这是11月18日返回地球后,两位航天员首次讲述33天太空飞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两名航天员返回北京后进行了3周的隔离恢复。目前,他们身体重力再适应进展顺利,各项生理指标恢复符合预期目标。隔离恢复期间,航天员中心采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监医保措施。航天员恢复情况表明,这些措施科学有效。隔离恢复期结束后,两名航天员将进行为期1个月的疗养,促进身体全面恢复。
景海鹏:陈冬太棒了,没出现一点失误
景海鹏是我国唯一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他说,由于工程技术上的不断提高,这次飞行提供了更加舒适完善的工作生活环境。与自己曾执行过的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相比,这是“一次真正享受和体会失重的飞行任务”。
景海鹏说,以前看不到新闻联播和体育节目,吃饭也只是为了保证营养。而这次飞行,不仅能看到各种电视节目,还能享受到各种美食。“一边吃饭,一边听音乐、看电视,让我们的身心状态非常好。”“红烧排骨、香芋蹄筋,什锦蔬菜……”说起为这次太空之行准备的美食,景海鹏如数家珍,“不仅能吃饱、能吃好,还能点菜。”景海鹏说,5天不重样的菜谱,让他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其中雪菜兔肉就是他的最爱。
他在保证工作之余,专门抽出时间来欣赏和拍摄舷窗外的地球美景。在飞船上升段时,景海鹏看到了太空与地球之间形成的一道漂亮的天地线,“已经四年没有欣赏到这么美的景色了,当时心情很舒服。”景海鹏说。
“陈冬表现太棒了,如果满分100分,我给他硬邦邦的100分。”景海鹏说,“陈冬把地面上教员所教的东西,都运用到天上去了,没有出现一点失误。”
陈冬:难忘的经历,幸运的旅程
对于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陈冬来说,难忘的经历实在太多。第一次太空飘移,第一次种菜、养蚕宝宝,第一次在太空中看祖国的壮丽山河……第一次真正的失重感觉,陈冬记忆犹新。“不知道怎么用劲,只要稍微一使劲,就容易过。”他说,刚开始,每走一步都需要找束缚器,后来慢慢适应了失重环境。“我也开始享受失重,还自创了很多姿势,如翻跟头、转圈等。”
陈冬觉得,能和景海鹏组成乘组,非常幸运,心里很踏实。任务期间,景海鹏在方方面面都非常照顾自己。“从一进船,就告诉我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平时也经常嘱咐我多休息。”让陈冬感动的是,运动时,景海鹏看到他流汗了,总会递上毛巾,甚至会把加热好的水递到他嘴边。工作中,景海鹏又是严格认真的,一次做不好就继续做,直到拿到满意的数据才行。
太空跑步的诀窍:仰起头
33天的太空之旅,航天员参与的在轨试验和实验有38项之多。每一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就是其中一项。景海鹏说,第一次,别说跑,走都走不成样。那天晚上,景海鹏对陈冬说:“如果不成功,咱们回去可没法向科研人员交代。”
第二次,景海鹏和陈冬开始相互观察,寻找技巧,慢慢地可以走上几步了,但远远没有达到能跑起来的要求。这让他俩压力更大了。
第三次刚开始,景海鹏还是没办法跑起来。“可以理解,不能原谅。”有些无奈的景海鹏一边走着,一边仰着头对陈冬说。就在这一仰头的瞬间,景海鹏突然感觉到自己能跑起来了。突如其来的感觉,让他明白了通过头部可以调整重心。“速度越大,头需要往后仰的角度越大。”慢慢地,他走了起来,然后加快跑了起来,最终验证成功了。到了后半段,他和陈冬甚至可以双臂展开、抱着头、背着手,变换各种姿势地走或者跑。“第四次,我们完全可以像在地面上使用跑步机一样,非常轻松自如地跑起来。”景海鹏说。
(2016年12月08日《北京晚报》,有删改)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次航天飞行对于三度飞天的景海鹏和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陈冬来说,有着不同的感受:景海鹏觉得是一种享受,陈冬则一直非常紧张。
B.景海鹏和陈冬在33天的太空之旅中,完成了需要参与的38项在轨试验和实验,连很难的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都顺利攻克了。
C.陈冬能够把地面上教员所教的东西,没有一点失误地运用到天上,为此景海鹏对他非常满意。
D.这次太空之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不仅可以看新闻联播和体育节目、吃美味的食物,还可以翻跟头、转圈。
解析:选C A项,“陈冬则一直非常紧张”无依据;B项,原文没有说明全都“完成了”,“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也并非很难;D项,“还可以翻跟头、转圈”不是此次环境更加舒适的表现。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倒金字塔”式的结构,从景海鹏、陈冬亮相开始说起,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想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太空生活。
B.本文的小标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前两个小标题提示读者写作的对象分别是景海鹏与陈冬,最后的小标题概括了二人摸索太空跑步方法的内容。
C.在太空工作中严格认真,队友之间相互配合,对待实验反复尝试,都是景海鹏与陈冬完成任务的主观原因。
D.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对两人练习太空跑步的重点描写,给读者以现场感,增强了新闻的文学性。
E.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这篇报道的刊发距离景海鹏、陈冬公开亮相只有一天,体现了新闻及时迅速的特点。
解析:选AD A项,这篇报道并没有使用“倒金字塔”式的结构。D项,文章没有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6.这则报道的第二段属于新闻背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①补充说明新闻内容,交代了航天员的恢复状况及我国有效的恢复措施。②增强新闻知识性,讲述航天员航天背后的相关内容。③让读者全面了解航天经历,突出航天员的勇敢和奉献精神。④深化新闻主题,体现答卷的意义。(每点1分)
“新闻阅读”专题强化练(二)
(时间:30分钟 满分: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抗战十四年,修改有深意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以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并要求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的体现。
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的“14年抗战”概念,主要是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七七事变”之前东北军民的6年抗争也包含在了“抗日战争”这一历史概念中。
这一修改可以说是对抗战问题认识的巨大进步,也更为符合历史事实。“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首先,中国抗战第一枪在1931年沈阳北大营就已经打响;第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30万东北抗日联军在1931年至1937年之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付出了大量牺牲。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在1931年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就在积极部署抵抗,9月19日还发表抗日宣言,东北义勇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壮大成为东北抗日联军,发动广大民众参加抗战。在此期间,国民党方面也有东北军余部继续进行对日抗战,还有十九路军参加的淞沪抗战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确立“14年抗战”,无疑有利于全面有效还原我国当年抗日战争的基本历史事实,有助于消除此前人们在认识上的混乱,同时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
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限度地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更是对民族脊梁、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8年抗战不能将为民族而战的大量英烈包含在内,特别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流血牺牲,“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世界闻名,特别是我们的国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这些不被算作抗战历史,是极大的不公。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这是对所有为抗日牺牲仁人志士的最大敬畏和尊重。
这一新的历史界定,也粉碎了一些海外势力扭曲“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排他独断地抹杀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中流砥柱的不良居心。在国际上长期存在着一种历史偏见,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英国历史学家米特在《被遗忘的盟友:中国抗日战争》一书中对这种偏见也提出过批评。14年抗战史的正名,有助于唤醒国际认知,进一步敦促各界继续接近历史真实,公允面对中国人民做出的重大牺牲。
同时,14年抗战史的书写,也有助于国内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能够更好地进行对接。譬如日本著名学者江口圭一与家永三郎等,都将中国抗日战争起点定位于1931年。这样的呼应是对日本国内勇于正视历史、反省罪行的有识之士的一种肯定,有助于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平。 
(《人民日报》2017年01月12日09 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来自腾讯网
②中国人民的抵抗从1931年开始就没停止过。东北的抗战不仅是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更是中华民族持续不断、不屈不挠的抗争,都应该计入抗战的史册。这一时间跨度的增加,是对中国人民连续一贯、脉络清晰的抗战历史的一种恢复和升华,“14年抗战”这个概念更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原则性与现实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汤重南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人民的抵抗从1931年开始就从没停止过,“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开始反抗侵略、中华民族开始进行不屈不挠抗战的重要标志。
B.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原因之一就是这一概念更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原则性与现实性。
C.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做法充分说明了东北军民抗战斗争对我们整个民族崛起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D.此次教育部要求修改此前一直沿用的“8年抗战”,而代之以“14年抗战”,这一历史概念的修改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解析:选C “这一做法充分说明了东北军民抗战斗争对我们整个民族崛起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于文无据。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的“全面抗战”,事实上,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军民已进行了长达6年的局部抗战。
B.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有关中国的抗战部分一直以来都采用的是“14年抗战史”的说法,落实“14年抗战”概念也可以与之吻合对接。
C.“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和尊重。
D.英国历史学家米特对国际上长期存在着的扭曲中国“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的历史偏见提出了批评。
E.著名学者江口圭一与家永三郎和日本国内一些勇于正视历史、反省罪行的有识之士,都将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定位于1931年。
解析:选AC B项,“一直以来都采用的是‘14年抗战史’的说法”于文无据;D项,“历史偏见”并不是指“扭曲中国‘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而是“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E项,“著名学者江口圭一与家永三郎”即“日本国内一些勇于正视历史、反省罪行的有识之士”的代表,并非并列关系。
3.教育部要求教材修改全面落实“14年抗战”有哪些重大意义?请加以概括。(4分)
答:                                                                  
                                                                            
                                                                           
参考答案:①有助于消除此前人们在抗战问题上的混乱认识;②全面有效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体现对历史真实的尊重;③最大限度地囊括民族英烈,告慰和尊重所有的抗战英灵;④唤醒国际认知,突出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⑤有助于国内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能够更好地进行对接,并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平。(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一水激活万水流
——吉林省“河湖连通”工程走笔  
一进洮南府,每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
——白城昔日民谣
季节性泛滥,长期性干旱。水,是吉林西部多年来苦苦不得其解、又不得不解的难题。怎样管水?怎样用水?这是一个考验我们智慧与胆识的科学命题。西部是吉林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而如今,常年干旱已让这里成为全省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从长春去白城,长春下雨,到农安变阴天,到白城就晴天。”这一描述真实地反映出西部的生态状况。
缺水不等于没水!一方面,干旱造成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另一方面,过境江河每年汛期的洪水屡屡为患。十年九旱,却又年年防洪。很难想象,这么矛盾的场景在这里反复上演。
“嫩江年年闹水,而江坝两公里之外就闹干旱,水白白流走了。”一位参加过月亮泡抗洪的老水利工作者手指嫩江无限感慨。“如果能把这些过境的洪水资源利用起来,让河湖连通起来,用洪水来给这些散落在退化草原和盐碱地上的泡沼补水,这正是顺其自然!”省水利厅厅长宿政和很多水利人开始了深深的思考。
没有青山绿野,净沙包子;没有秀湖碧水,净碱泡子;没有绿草鲜花,净土蒿子;没有珍禽异兽,净兔猫子;没有俊男美女,净弯腰子。
——白城民间俗语
从打井抗旱、筑坝防洪,到河湖连通、治水用水,生态引发的问题就要从生态这个“根”上解决。引水为赢,有水则兴。这是一场从根本上决定西部命运的观念革命。
2013年和2014年,白城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河湖连通”工程一批应急试点工程,把45个泡沼与河流连接起来,至目前已增加蓄水量9亿立方米,改善和恢复湿地面积5.5万公顷,恢复草原、芦苇面积6万公顷。
景美了,人也乐了。在向海雁鸣湖,数万只本地独有的“向海雁”掠过水面低飞,蔚为壮观。这是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利民村村民崔本军养雁的“大本营”,他是七八万只大雁的主人。“一只雁养4个月就可出售,去了成本,利润200元没问题,养100只就能挣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许多农民跟着养雁,形成了规模可观的产业。
有水了,恢复勃勃生机的不仅仅是湿地。两年时间,白城增加水面面积180万亩,今年渔业产量预计3.3万吨,是14年来最高产量。
风沙干旱碱,谁干谁打脸。
——白城基层干部中流传的顺口溜
5月份开闸引水的白城运河穿越白城市区,让这座城市顿时多了几分灵动。在白城生态新区,白城市民的第一个亲水平台——鹤鸣湖,引来了地产巨擘碧桂园在此扎根。白城,正从“灰色之城”变成“绿色之城”。白城“河湖连通”工程的实践证明,生态之路在西部既行得通,也能走得好。
吉林是粮食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连年增产之后我们不禁要问:下一步向哪里要增产?
吉林省粮食增产的最大潜力在西部!前提是:必须解决水的问题!
有了水,通过“土地整理工程”会增加土地;有了水,缓解干旱会节约成本,增加产量。西部将成为吉林乃至全国新的米粮仓、鱼米乡。
目前,“河湖连通”工程的四大水源工程,即引嫩入白、大安灌区、哈达山水利枢纽、引洮分洪入向,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全省14个“河湖连通”应急试点工程已全面开工……到2020年,“河湖连通”工程全面完工时,将体现出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西部美景令人醉”,一个河湖互济、渔兴牧旺、草茂粮丰、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美丽西部将精彩呈现。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城是吉林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如今,这一屏障因为常年干旱而变得十分脆弱。水,成为发展白城必须直面的问题。
B.白城十年九旱,但不缺水。每年汛期,嫩江的洪水都会经过白城并泛滥成灾,河湖连通能为白城圈住水,解决水荒问题。
C.河湖连通、治水用水,这是解决白城干旱问题的根本办法。白城缺水,问题在于人们局限于打井抗旱、筑坝防洪观念。
D.2013年和2014年,白城启动了“河湖连通”工程一批应急试点工程,增加了蓄水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
解析:选C C项,原文说“这是一场从根本上决定西部命运的观念革命”,也就是说治水问题也是观念问题,但不能表明“人们局限于打井抗旱、筑坝防洪观念”。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材料引用白城民谣,旨在说明白城干旱,尘土飞扬;引用白城俗语,旨在说明白城的土壤碱性太强,生态环境恶劣。
B.白城的引水工程初见成效后,生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抓住大好机会,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奔向幸福生活。
C.地产巨擘碧桂园扎根白城生态新区——鹤鸣湖,材料以此为例,说明引水入城已从根本上解决了白城的生态问题。
D.吉林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西部又是吉林的粮食基地,所以,解决西部的水资源问题,就是打造新的国家粮仓。
E.“一水激活万水流”“西部美景令人醉”,这两句话热情洋溢,字里行间充满对“河湖连通”工程的赞美之情。
解析:选AE B项,生态变好了,少数人在利用生态发展养殖业,没有大范围规模养殖;C项,材料以此为例,旨在说明白城的环境变好了,不能说“引水入城已从根本上解决了白城的生态问题”;D项,原文是说西部有吉林省粮食增产的最大潜力,不能说“西部又是吉林的粮食基地”,偷换概念。
6.吉林白城“河湖连通”工程对白城人民有哪些重要意义?请简要概括。(4分)
答:                                                                       
                                                                            
                                                                           
参考答案:①缓解旱涝灾害,解决民众用水问题;②调节生态,改善环境;③水草丰茂,粮食增产;④渔兴牧旺;⑤增加土地,节约成本。(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61.240.236.9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新闻客观选择题”配套练』  下一个『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新闻主观简答题”配套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