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散文行文思路类题”配套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散文行文思路类题”配套练(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散文行文思路类题”配套练(时间:36分钟 满分: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榕树,生命进行曲刘再复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善于思辨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
试题预览
“散文行文思路类题”配套练
(时间:36分钟 满分: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榕树,生命进行曲
刘再复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辨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候。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阴,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处处都有榕树。肥沃的地上,贫瘠的地上;坚硬的地上,松软的地上;有泥土的地上,几乎没有泥土的地上。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时时都有榕树。潮湿的时节,干旱的时节,雨淋的时节,霜打的时节;有春天的时节,没有春天的时节。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株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
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拔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键,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直到我在青年时代离开故乡那一年,还看到这倒下的生命体上那不朽的业绩,不屈的凯旋。
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进行曲,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地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榕树的美在于它的壮阔、坚韧、倔强,浑身洋溢着撼人心魄的生命活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B.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展示了榕树的精神与力量。
C.本文画线句子中“榕树的碧叶”指的是榕树的精神品格,“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是指我更了解榕树的精神品格。
D.本文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表面上在歌咏榕树,实质上是歌咏像榕树那样的人。
解析:选D “借物抒情的手法”,说法不当。
★2.文中第7段描写那位北方的朋友对榕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5分)
答:                                                                 
                                                                            
                                                                           

参考答案:内容上,描写了那位北方的朋友被榕树柔和而强大的生命力所震撼(征服),(2分)从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榕树的外在美。(1分)结构上,为下文表现榕树的内在美、榕树的精神力量做铺垫。(2分)
3.“榕树,生命进行曲”有哪些含义?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参考答案:①榕树这支生命进行曲旺盛、强大而壮阔。(2分)②小榕树这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无声、无畏而充满韧性。(2分)③倒伏的榕树这支伟大的生命进行曲勇敢、顽强、不屈。(2分)(只要意思相同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花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
[《人民日报》(2016年5月21),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
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
C.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D.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而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而感到不满。
解析:选B A项错,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之地的关系。C项理解错误,“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与文中的“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不一致。“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D项错在“惭愧”和“不满”,没有此意。
★5.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答:                                                                 
                                                                            
                                                                           
参考答案:内容方面: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来由)。(1分)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2分)
结构方面:它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2分)
6.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①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
②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或精神的光芒)。
③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1.240.236.9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散文归纳概括类题”配套练』  下一个『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散文赏析技巧类题”配套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