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7-2018学年度王杰中学12月月考卷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考试号_____________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45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27分)选择题1.从句式特征看,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
试题预览
2017-2018学年度王杰中学12月月考卷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考试号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45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27分)选择题
1.从句式特征看,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 句读之不知。
C. 月出于东山之上。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2.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故乡真小,小得只盛下两个字——故乡。(夸张)
B. 在一个男孩的青春王国里,常常活跃着篮球、单车,还有一袭青青衣裙。(借代)
C. 尽管春天来了,这个老人却没有一片药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比拟)
D. 长江浩荡东流,行驶在江面上的轮船仿佛那一叶叶的扁舟。(比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7年度诺贝尔文学获得者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热爱音乐,喜欢创作歌曲,曾为爵士女歌手斯黛茜•肯特作词,甚至被应邀参加皇家音乐会。
B. 在共享单车带给民众方便的同时,也把国民素质丑陋的一面照得通透,给社会环境与安全提出了新的治理命题,即共享单车的未来在哪里。
C. 被贴上“油炸”“添加剂”等标签的传统方便食品,不能满足人们绿色生活、健康发展的需求,造成了方便食品行业如今江河日下的困顿。
D. 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身处异地,绵绵不绝的常常是对家乡的思念。      ▲       。
①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并不会随时间而流逝
②或许是故乡常见的一种食物,村边的一棵树,一条河
③相反,离乡越久,记忆越深,那些人事景物仿佛早已刻在人们的脑海里
④也可能是一次庙会,一场秋雨
⑤想家的时候,总是会忆起一些具体事物和场景
A. ①⑤④③②    B. ①③⑤②④    
C. ⑤②④①③    D. ⑤①②③④
5.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以示祝贺。这三副对联依次是(   )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A. ⑤②③   B. ①③④    C. ⑤③①    D. ①④③
6.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望西山,始指异之               舞幽壑之潜蛟 
C.日削月割                       箕踞而遨
D.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7.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B.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C.思厥先祖父(其)                 D.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边际)
8.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适春恢复生机在于它有执着的信念,如果人们执着追求持之以恒,同样会收获成功。
B.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梅葆玖是梅兰芳先生的第九子,他不仅继承了“梅派”的精湛技艺,而且形成了新风格。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诗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览名岳大川时,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美,数不胜数的美景就会时不时映入我们的眼帘。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       ,       。       ,       ,       。
①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
②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③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
④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
⑤“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⑥“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
A. ①⑤②⑥③④    B. ①⑥③④⑤②
C. ⑥③④①⑤②    D. ⑥④②⑤③①
二、文言文阅读
(一)(15分)六国论       苏 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0.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韩、魏不能独当秦              当:抵挡
B.藉之以蔽其西                    蔽:以……为屏障
C.以二国委秦                      委:委托
D. 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阴:暗暗地,暗中地
11.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五倍之地                      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C.而不免于灭亡                    而见利之浅
D.常为之深思远虑                  彼秦者将何为哉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从韩、魏两国所处的战略地位出发,论证了六国之所以先后覆灭,是由于将相谋士目光短浅,缺乏政治远见,胸无韬略,不能联合抗秦。
B.北宋在军事上长期积弱,不能自振,辽和西夏屡屡袭扰,苏辙的议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C.苏辙此文着重论述韩、魏地位及“礼天下之奇才”的重要性,只是针对北宋的形势而言的,用语比较含蓄。
D.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从正、反两方面反复对照,逻辑严密,气势奔放,体现了苏辙散文笔力雄健的特点。
13.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苏洵的《六国论》中表明全文中心论点的是哪一句话? (2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2分)


(2)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2分)




(二)(12分)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  然 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日“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日:“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日:“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放鹤亭记》。
1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C.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7.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怎样的思想?请简要分析。(2分)


18.请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相关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2分)


(2)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2分)


三、(8分)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生乎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 ,谁得而族灭也?(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8)_________________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
四、(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野  姜  花
林清玄
①在通化市场散步,拥挤的人潮中突然飞出来一股清气,使人心情为之一爽。循香而往,发现有一位卖花的老人正在推销他从山上采来的野姜花,每一把有五枝花,一把十块钱。
②老人说他的家住在山坡上,他每天出去种作的时候,总要经过横生着野姜花的坡地,从来不觉得野姜花有什么珍贵。只觉得这种花有一种特别的香。今年秋天,他种田累了,依在村旁午睡,睡醒后发现满腹的香气,清新的空气格外香甜。老人想:这种长在野地里的香花,说不定有人喜欢,于是他剪了一百把野姜花到通化街来卖,在一小时内就卖光了,老人说:“台北爱花的人真不少,卖花比种田好赚哩!”
③我买了十把野姜花,想到这位可爱的老人,也记起买野花的人可能是爱花的,可能其中也深埋着一种甜蜜的回忆;就像听一首老歌,那歌已经远去了,声音则留下来,每一次听老歌,我就想起当年那些同唱一首老歌的朋友,他们的星云四散,使那些老歌更显得韵味深长。
④第一次认识野姜花的可爱,是许多年前的经验,我们在木栅醉梦溪散步,一位少女告诉我:“野姜花的花像极了停在绿树上的小白蛱蝶,而野姜花的叶则像船一样,随时准备出航向远方。”然后我们相偕坐在桥上,把摘来的野姜花一瓣瓣飘下溪里,真像蝴蝶翩翩;将叶子掷向溪里,平平随溪水流去,也真像一条绿色的小舟。记忆如花一样,温暖的记忆则像花香,在寒冷的夜空也会放散。我把买来的野姜花用一个巨大的陶罐放起来,小屋里就被香气缠绕。出门的时候,香气像远远的拖着一条尾巴,走远了,还跟随着。我想到,即使像买花这样的小事,也有许多珍贵的经验。
⑤如今,岁月像蝴蝶飞过、像小舟流去,我也度过了很长的一段流浪岁月,仅剩野姜花的兴谢在每年的秋天让人神伤。后来我住在木栅山上,就在屋后不远处有一个荒废的小屋,春天里月桃花像一串晶白的珍珠垂在各处,秋风一吹,野姜花的白色精灵则迎风飞展。我常在那颓落的墙脚独坐,一坐便是一个下午,感觉到秋天的心情可以用两句诗来形容:“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⑥记忆如花一样,温暖的记忆则像花香,在寒冷的夜空也会放散。
⑦我把买来的野姜花用一个巨大的陶罐放起来,小屋里就被香气缠绕,出门的时候,香气像远远的拖着一条尾巴,走远了,还跟随着。我想到,即使像买花这样的小事,也有许多珍贵的经验。
⑧有一次赶火车要去见远方的友人,在火车站前被一位卖水仙花的小孩拦住,硬要叫人买花,我买了一大束水仙花,没想到那束水仙花成为最好的礼物,朋友每回来信都提起那束水仙,说:“没想到你这么有心!”
⑨又有一次要去看一位女长辈,这位老妇年轻时曾有过美丽辉煌的时光,我走进巷子时突然灵机一动,折回花店买了一束玫瑰,一共九朵。我说:“青春长久。”竟把她感动得眼中含泪,她说:“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没有人送我玫瑰了,没想到,真是没想到,还有人送我玫瑰。”说完她就轻轻啜泣起来,我几乎在这种心情中看岁月蹑足如猫步,无声悄然走过。隔了两星期我去看她,那些玫瑰犹未谢尽,原来她把玫瑰连着花瓶冰在冰箱里,想要捉住青春的最后,看得让人心疼。
⑩每天上班的时候,在复兴南路和南京东路的快车道上,时常有一些卖玉兰花的人,有小孩、有少女,也有中年妇人,他们将四朵玉兰花串成一串,车子经过时就敲着你的车窗说:“先生,买一串香的玉兰花。”使得我每天买一串玉兰花成为习惯,我喜欢那样的感觉——有人敲车窗卖给你一串花,而后天涯相错,好像走过一条乡村的道路,沿路都是花香鸟语。
⑿因此,我总是感谢那些卖花的人。他们和我原来都是不相识的,因为有了花魂,我们竟可以在任何时地有了灵犀一点。小小的一把花,想起来自有它的魅力。
(13)当我们在随意行路的时候,遇到卖花的人,也许花很少的钱买一把花,有时候留着自己欣赏,有时候送给朋友,不论怎么样处理,总会值回花价的。
2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 文章的前三段记述了卖野姜花老人的事情,语言清晰,淡雅。富有诗意,展现出野姜花的特点,并引出下文有关花的记忆。
B. 我送玫瑰花给以为女性长辈,没想到竟使他感动得哭泣,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她很久没有收到玫瑰花,而更多的是她对美好青春的卷帘和感伤。
C. 曲终人不散,江上数冯晴,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技艺流散和岁月流逝的感伤,是情感的表达含蓄深沉,有一种衰而不伤的效果
D. 文章1 2节对卖野姜花老人的叙述是实写,而后文全是虚写,如对有关水仙花,玫瑰花。玉兰花和野百合的叙述,虚实结合、使文章有一种是虚幻几的梦幻美。
21.作者笔下的野姜花是可爱的,那么它可爱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加以归纳分析。(4分)



22.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野姜花,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写其它的花,记述和花相关的事,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6分)



五、(70分)话题作文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的成长不只是身体的成长,还是心灵的成长。心灵的成长需要心灵与外界的碰撞。读一本好书,经历一件特殊的事情,认识一个人,游览一个地方,参加一次活动,甚至一次特殊的谈话……都会让我们刻骨铭心,从而得到人生滋养,精神成长。
请以“心灵的碰撞”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题材,准确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掌握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句式为介词结构后置句。A项为判断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介词结构后置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故选C。
2.D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比喻,是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有相似点,却必须本质不同。而 D 项,将江面上的轮船看作扁舟,是同一类事物。
3.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分析。A项主客体颠倒,去掉“被”或者“应”。B项主语缺失,主语是“共享单车”,应该改为“共享单车在”。C项成分残缺,应该在“造成”前面加上“这”。
4.C
【解析】试题分析: “具体事物和场景”总领整个语段,放在开头;“或许是”承接前面的“是”,“也可能是”承接前面的“或许是”⑤②④一组;“并不会”“相反”照应①③成为一组。由此得到答案C。
5.C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各副对联的内容同各种单位的特点的相似性。题中,①中的“留住”一词同“摄影”有关;②中的“古今学术”同文学术有关;③中的“寻妙句”同文学社有关;④中的“雁寄”同邮递有关;⑤中的“装谁像谁”同戏剧社有关。
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C名作状。A名作动,名作状;B意动用法,使动用法;D名作动,形容词作名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
A.名词类:1.名词作状语。2.名词作动词。3.名词的意动用法。4.名词的使动用法。
B.动词类:1.动词作名词。2.动词的使动用法。3.动词的为动用法。
C.形容词类:1.形容词作名词。2.形容词作动词。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数词活用。
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D项“际”交会。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8.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首先应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把握诗句中涉及的时间、季节、景物以及情感,然后再分析所给的语境。A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这两句诗提示人们:不要为一时的困难险阻和挫折所吓倒,要看到“沉舟”旁的“千帆过”,“病树”前头的“万木春”,损失是常有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胜利总是会和勇敢者在一起。C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意思是“像”,可见并不是春风,也不是春季,此句是写雪景,应属于秋冬季节,季节不对。D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喻在遇到困难一种办法不行时,用另一种办法去解决。通过探索去发现答案。
9.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语段的中心是“二十四节气”。从标点符号来看,备选的六句应分为两个部分,浏览所给的句子,⑥③④是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介绍;①⑤②是针对其影响和价值进行介绍;⑥是说“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区域,应放在开头,④说其应用,与后面三句的价值相连,由此可以选出答案。
10.C
11.B
12.C
13.诸侯及士人不明大势,见识短浅,策略失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4.
(1)我常常为这些诸侯深思远虑,认为一定会有可以保全自我的策略。
(2)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厄了。
【解析】
10.
试题分析:C  委:对付。词义是不断变化的,其中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而且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阅读中,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阅读时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A.以:介词,凭借/连词,来;B.之:结构助词,的;C.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为:介词,替/动词,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礼天下之奇才”和“针对北宋的形势而言”错。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3.
试题分析:中心论点往往处于文章开头的位置,本文第一段“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即表明了作者的态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文言句子的翻译要三落实:1.落实关键实词的翻译。关键实词的翻译是高考考查的难点,也是 得分点。考查涉及通假字、偏义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等多个考点。无论考到那一点,都必须利用语境来理解、来推测,必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2.落实关键虚词的翻译。高考文言文的翻译主要落实文言实词,但并不等于说可以忽视文言虚词。一定要依据语境,准确而鲜明地译出其意。其它虚词,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须译出的不可强行译出。3.落实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文言有许多特殊句式,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肴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肴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
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15.D
16.C
17.①流露出隐居出世思想。②文章指出,君主可以因好鹤与纵酒而败乱亡国,隐士却可以怡情全真。作者想以此说明: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