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这于国也》精品练习2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寡人这于国也》精品练习2
(高一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数(cù)罟 洿(kuā)池 弃甲曳(yè)兵B.孝悌(tì)饿莩(fú)养生丧(sānɡ)死C.狗彘(zhì)鸡豚(tún)庠(xiánɡ)序之教D.衣帛(ó)畜(chù)养请以战喻(yù)【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洿:wū;莩:piǎo;畜:xù。注意他们的字
试题预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数(cù)罟 洿(kuā)池 弃甲曳(yè)兵
B.孝悌(tì) 饿莩(fú ) 养生丧(sānɡ)死
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ɡ)序之教
D.衣帛(bó) 畜(chù)养 请以战喻(y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洿:wū;莩:piǎo;畜:xù。注意他们的字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⑧ D.②④⑤
【答案】 A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现象。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涂”通“途”,C.“检”通“敛”,D.“颁”通“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句子中的划 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
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加:更;多报。直:通只;通值,即碳的价钱。兵:兵器。胜:尽,完;胜过,超过。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意义。
5.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王道之始也
【答案】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学科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凶亦然 凶:荒年
B.鸡豚狗彘之畜 畜:畜养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约束
D.王无罪岁 罪:作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罪:名词用作动词,归咎、怪罪。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加少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直不百步耳 系向牛头充炭直
C.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日出江花红胜火
【答案】C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王道理想概括不全面,缺“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用现代汉语翻译原文划线的句 子(10分)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5分)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5分)
【答案】(1)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2)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人没有遗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解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学科网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 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 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10.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河内凶 凶:年成不好,饥荒。
B.数罟不入洿池 洿:池塘。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 捡”,捡起来。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开仓赈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检:约束。解答类似题目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来揣摩。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请以战喻 斧斤以时入山林
B.弃甲曳兵而走 吾尝终日而思矣
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案】B
【解析】
试题 分析:B连词,均表修饰;A介词,用/介词,按照;C表判断语气/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D代词 ,宾语前置/结构助词,的。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学科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3分)
【答案】(1)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就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人没有什么遗憾了。(3分)(2)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到荒年,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来投奔您了。(3分)
【解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美文欣赏:
孟子三乐
所谓孟子三乐,概括讲就是亲情之乐,一家人身体健康和睦相处;自身之乐,做人处事一切都问心无愧;教育之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
第一乐,是家乐。家人都健在,可以在一起开开心心的生活,这也体现了他崇尚孔子的“孝悌之道”。其实很容易理解,如果一个人再幸福,而自己的亲人却不在身边,那也只会是有残缺的幸福。就像现在的孩子们,在遭遇到父母去世或是离异的情况下,影响最大的就是孩子。在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对家有无限的依赖,因为那里永远是他们的避风港。可是一旦破碎后,大部分的孩子心里便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他们没有了依靠,所有事情都憋在心里,自己去烦恼,他们更加羡慕那些拥有美好家庭的孩子们。无论孩子会这样,家长也是一样,都希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因此,只有一家人幸福地在一起,才会感到快乐。
第二乐,是自乐。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或是所做的事都不后悔,这也是孟子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就现在的人们来说,总会有表里不一的人,而真正能做到不后悔的人又有多少呢?好比那些小偷,他们为了一时的贪念而做出违法的事情,可能当时成功后,不禁会有些许喜悦,可是仔细一想,他们真的很开心吗?他们所拥有的东西,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吗?当然不是,那么他们用的时候就不可能问心无愧。因此,即使他们的生活比以前好过些了,可是却还是快乐不起来,因为他们不可以心安理得。再如现在刚开始就业的人们,待他们事业稳定后,不免会有一颗进取之心在燃烧,希望可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为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阻碍,可是他们从未放弃过,仍然拥有最原本的希望。最终,有的人成功了,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这时候他们肯定会很快乐,为自己当初没有轻易放弃而开心;而有的人却并没有成功,但是他们也从来没有后悔,因为自己当初已经竭尽所能,努力尝试过了,只不过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而已,所以他们也是快乐的。我想人们做到对自己所做的事问心无愧时才会真正快乐。
第三乐,是可以得到优秀的人去教育他们。这也体现了孟子招纳天下有志之才。我想这个应该主要体现了老师的快乐,他们遇到过许多的学生,总会有一些是令他们引以为傲的人,这也就是他们从教的乐趣所在吧。
我想,一个真正快乐的人,至少要做到“家乐”和“自乐”,如果有更高的理想,可以再发展到“教育之乐”。这应该也就是“孟子三乐”的初衷吧。 (122.240.200.16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寡人这于国也》精品练习1
』  下一个『
《劝学》校本作业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