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河池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理解赏析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文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现在的人本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而根本不知道它原来是中国
试题预览
河池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理解赏析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文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现在的人本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而根本不知道它原来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在中国文化中,西周以来就奠定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而西方在公元以后奠定的是以神为本的文化,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它的思想来源之一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而更重要的来源是16世纪以后传教士们从中国传回去的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
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点就在于人不是听外在的力量、命运主宰的,不是神的奴隶,而是要靠自身德行的提升。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决定人的命运的根本因素是人自己的德行,是以“德”为本,而不是靠外在的“天命”。
中国文化非常强调修身。《大学》的第一句话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第一个“明”是发扬光大,第二个“明”是形容这个德是光明正大的。每个人都有明德,我们要把它发扬出来。《大学》还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中间修身是关键,所以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自我德行的完善和提升,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认识上,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实践上提升自己。
为了不断提升自我的德行,就必须防止物欲的引诱和腐蚀,人不能成为物的奴隶。先秦末期的思想家荀子在书里记载了一句谚语:“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意思是说,君子能够控制和管理物,而小人会被物控制住。《管子•心术》亦云“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人如果放纵自己,对欲望无止境地追求,就会被物控制住,丧失自己的独立性、主体性、能动性,而成为物的奴隶。随着科技的发展,受“科技万能”思想的影响,人类喊出了“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为了满足贪欲,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改造异化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这使人沦落为物欲的奴隶,也使人本主义逐渐被异化为人类要去主宰天地万物的“人类中心主义”。
中国文化中的第二个重要传统是“以天为则”。人绝对不能去做万物的主宰,相反,恰恰是要向天地万物学习,道法自然。天地有很多品德。我们看到天地从来没有因为喜欢不喜欢而舍弃一些东西,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也是光明普照的,“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是这样地广大无私,包容万物。天地又是非常诚信的。《中庸》里讲“诚者天之道也。”我们观察天的变化之道,看到春夏秋冬四时是没有差错的,这就是诚。孟子也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也就是说,人道是从天道学来的。天道是诚,所以我们人人也要诚。很多人说中国的文化讲的是“天人合一”,其实更准确地说应当是“天人合德”,即人与天在德行上的一致。
(选自《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先于西方文化产生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它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对西方文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B. 西方传教士将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带回欧洲,引发启蒙运动对神本主义的批判,启发人们不做神的奴隶,而要做人自己。
C. 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德”为本,即决定人命运前途的根本因素不是外在力量,而是人自身德行的好坏。
D. 人内心是具有美好品德的,修身就是要人在思想上、行动上、实践上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德行。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要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主体性、能动性的人,就不应该被外物所控制,不能被物欲腐蚀,否则会丧失品德。
B. “人类中心主义”将“人本主义”异化,使人类站在了自然的对立面,随心所欲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主宰天地万物。
C. 中国文化强调人要向天地万物学习,人类不能去做万物的主宰,而是要尊重事物的本然状态,使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相协调。
D. 天地包容万物不因喜好而偏私,四时有规律地更替不因喜好而偏废,这是天地以诚待人的体现,更是我们要学习的美好品德。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人本主义高扬人类理性的独立、自主,这种精神与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B. 人要保持品德,就要警惕物欲的腐蚀,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的是人的自我管理,是向内的管住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C. “以人为本”主张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道法自然;“人类中心主义”则主张人决定一切,自然万物都要听从人的主宰。
D. 中国文化特别注重修身,古人不论是做学问,还是治家理国,都是以自我修养的完善和提升为根本的。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分析筛选。B项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它的思想来源之一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而更重要的来源是16世纪以后传教士们从中国传回去的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可知,“引发启蒙运动”错。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D项“天地包容万物不因喜好而偏私”不是“诚”的体现。结合“天地是这样地广大无私,包容万物”可知,是“无私”的体现。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C项结合文本内容“人绝对不能去做万物的主宰,相反,恰恰是要向天地万物学习,道法自然”可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道法自然”是“以天为则”的体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勋章
[俄]契诃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  
中尉骂了几句,然而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敞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勋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五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他敞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或者往回跑。可是勋章缀得很结实,往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赶紧用右手盖住勋章,拱起背来,很别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谁也没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恰好坐在他的法国同事对面。
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摆下一盆汤。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会不宜于用左手吃东西,就赶紧声明已经吃过饭,不想再吃了。  
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盆里腾起馋人的香气,清蒸鲟鱼冒出异常开胃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天主啊,快点结束这顿饭!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顿!”他对自己说。  
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一下法国人。发现对方正瞧着他,却也是极其忸怩不安,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识破了,这个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  
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青春干杯!”宴席上的人乱哄哄地站起来,普斯佳科夫也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尼古拉伊奇,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有人递给他一杯酒。  
这令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勋章和勋章上那根揉皱的红丝带终于见了天日!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边瞥一眼——法国人正在看他,眼睛里满是惊讶和疑问,嘴唇却很快露出狡猾的笑意,困窘神情也很快消失了。  
“尤里•阿甫古斯托维奇!”主人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  
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于是……啊,真是时来运转!普斯佳科夫看见他胸前原来也有一枚勋章。而且是安娜勋章!法国人也在捣鬼!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哼哼哈哈地说。  
“是啊!”普斯佳科夫说,“真是怪事,尤里•阿甫古斯托维奇!年前我们那儿呈报上去领勋章的人多么少呀!我们那儿的人那么多,可是领到的却只有您和我!这可真是怪事!”  
特兰勃良快活地频频点头,亮出他的左边衣领,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  
饭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处房间,让那些小姐看他的勋章。虽然他饥肠辘辘,可是心里却轻飘飘的,逍遥自在。  
“要是我早知道这样,”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符拉季米尔勋章。唉,真没想到啊!”  
只有这个想法才使得他难过。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朱逸森译,有删改)
[注]安娜勋章比斯坦尼斯拉夫勋章高一等,符拉季米尔勋章比安娜勋章又高一等。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的两项是
A. 由于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所以普斯佳科夫特地去跟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来了勋章。
B. “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或者往回跑。”这样描写达到了强烈对比的效果,从侧面写出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C. “列甫•尼古拉伊奇,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有人递给他一杯酒。这个细节的出现,使得故事情节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D. 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使得普斯佳科夫顿时放松了戒心,不再为自己的虚荣心而感到不好意思,这样写使得小说的结尾有了强烈的升华效果。
E. 契诃夫的这篇小说,有独特的叙述方法。这种叙述方法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处理,用眼睛和耳朵去追寻,文字像画笔的音符那样流动。自然,质朴的文风,不拖泥带水,高度浓缩与深入浅出的表现,更增加了作品的韵味。
5. 小说对普斯佳科夫的心理变化刻画得非常成功,请结合作品内容赏析。
6. 有人说,小说的内容不一定完全真实,但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社会风俗画,契诃夫借《勋章》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的一面。如果这样,你从这篇小说中看到了当时的俄国社会怎样的一面呢?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AD    5. ①在赴宴前借勋章时,他“说话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内心的急迫、紧张表露无遗;②佩戴上勋章后去赴宴一路得意不已;③在宴会上见到同事后他惊恐万状,丑态毕露;④当他发现法国人也挂着别人勋章、坐在商人的另一个女儿身边招摇撞骗的事实以后,他转忧为喜,而且灵机一动,主动和法国人演出“两骗子双簧戏”;⑤欺骗成功后,他的赌徒心态又活灵活现了,他悔不该未下更大的赌注,借别人更高级的勋章!    
6. ①爱慕虚荣。普斯佳科夫去斯皮奇金家赴宴借别人的勋章增加取悦主人女儿的资本;斯皮奇金非常喜欢勋章,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普斯佳科夫戴上勋章后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依普斯佳科夫看来,赶车的似乎一见到普斯佳科夫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就愣住了;特兰勃良同样为虚荣而弄虚作假;普斯佳科夫虽然饥肠辘辘却到处炫耀他的勋章。
②弄虚作假成风。列坚佐夫中尉对普斯佳科夫借勋章虽然“骂了几句,然而同意了”;普斯佳科夫借勋章作假;特兰勃良同样弄虚作假;普斯佳科夫后来为没有借更高等级的勋章而“难过”,可以预料他今后可能会变本加厉,行更大的骗。(意思对即可。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项断章取义,普斯佳科夫借勋章的本意还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D项“这样写使得小说的结尾有了强烈的升华效果”错误,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而是起到继续揭示主题的作用。
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对普斯佳科夫的心理变化刻画的精妙之处,找到相关心理描写的段落,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主要集中在赴宴前借勋章、佩戴上勋章后去赴宴、宴会上、发现法国人也挂着别人勋章、欺骗成功后等。结合事件发展的不同时期的表现分析,如借勋章的时候,他“说话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内心的急迫、紧张。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谈谈从这篇小说中看到了当时的俄国社会另的一面,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如爱慕虚荣、弄虚作假、人性的虚伪、攀比的社会之风等。可以结合作品《项链》探究此题,难度降低很多。
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弄虚作假之风盛行,列坚佐夫中尉对普斯佳科夫借勋章虽然“骂了几句,然而同意了”;普斯佳科夫借勋章作假;特兰勃良同样弄虚作假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功课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访谈录
记者:全民阅读今天已经成为一股热潮。从2006年中宣部等八部委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已近10年。今天回过头来看,您认为我们做得怎么样?
邬书林:我认为现在态势很好,中央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活动健全,经过10年努力,全民阅读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现在全国31个省700多个市都已开展了形式多样、民众广泛参与的阅读活动。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阅读已经走进学校、社区、军营、农村甚至高墙。江苏、湖北、深圳、辽宁等地先后完成了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确定了全民阅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进展。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作,绝不是一时的。如何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需要好好总结前10年的经验。
记者: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邬书林:把全民阅读作为中华民族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重要工作长期不懈地抓下去,需要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对阅读的功能、意义,阅读的本质给予进一步的认识。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去借鉴、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修养,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阅读的本质是要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两者并行不悖。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全民阅读还具有特殊重要的使命。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但平均到每个人,资源就不多了。中国最丰富的资源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把人的素质提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了最重要的资源。你看世界各国,凡是那些善于读书的民族,会读书的民族,重视读书的民族,都是经济科技文化发达的国家。最典型的是以色列,一个那么贫瘠的国家,没什么资源,可这个民族数千年来坚持的阅读传统,使犹太民族成为世界上不得不公认的伟大民族。同样,俄罗斯、德国也都是阅读大国。中华民族历史上能创造那么繁荣辉煌的成就,和我们重视阅读的传统大有关系。所以,今天我们要很好地用阅读这个工具来提升国民素质,用全人类的图书把中华民族武装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记者:对于全民阅读重要意义,现在社会和民众已有共识,那么国家、政府层面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邬书林:我们不是一般地提倡全民阅读,而是要把全民阅读持久深入、实打实地推进下去,这就需要做很多工作。这几年的两会,我都联合政协委员上交关于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提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0到6岁是阅读的启蒙阶段,使儿童通过阅读养成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找到快乐;6到12岁小学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使孩子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12到18岁是巩固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打好这三个基础,终身阅读才有可能,活到老、学到老才有坚实的阅读习惯基础。专家学者要为整个国家提升阅读水平做好表率,同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从近年调查情况来看,国民阅读率虽然在上升,但速度比较慢。您如何看待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
邬书林:对这个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的文盲率是80%,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文盲率是34%,最近这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文盲率是4%。解决阅读问题首先要解决文盲,我国的文盲问题才刚刚解决,国民阅读率不可能有多高。我坚信孩子的阅读率会越来越高。其次,现有的阅读率的统计指标还要进一步完善。要把图书馆的数据和其他形式的阅读数据也纳入其中。第三,我国的国民阅读率的确亟待提升。
不过,现在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我们阅读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的人数大增。我最近反复强调这个观点,不要以为通过手机阅读就不是阅读,不要以为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就不好。相反,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根据美国所做的一项统计,网络时代科学家的阅读量比原来增长了25%,普通民众也增加了5%。因为不需要跑图书馆了,买书便宜了,看书更方便了。所以,既要重视传统阅读,更要关注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两者并行不悖。我相信,随着阅读意识的提高,阅读设施的完善,阅读氛围的浓厚,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赶上先进国家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 关于我国阅读的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邬书林认为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是阅读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
B. 邬书林认为我国文盲问题得以解决,是因为解决了阅读问题。
C. 邬书林认为0到6岁是阅读的启蒙阶段,6到12岁小学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12到18岁是巩固阅读习惯,打好这三个基础,才有可能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D. 中国国民阅读率以比较慢的速度在上升,与一些国家相比还达不到他们的1/10。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记者由李克强总结在两会上说的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切入问题,准确恰当,并且突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容易引起被采访者的重视。
B. 记者与被采访者邬书林就全民阅读的情况以及经验等问题展开了访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引人深思。
C. 邬书林认为阅读主要是个人的事,但是,现在态势很好,中央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活动健全,经过10年的努力,全民阅读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D. 邬书林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随着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超过先进国家的。
E. 邬书林在总结经验时主要从对阅读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上做出了总结,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人的修养的。
9. 记者向邬书林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文意概括。
【答案】7. B    8. BD    
9. (1)全民阅读的具体情况;(2)全民阅读工作的经验总结;(3)国家、政府层面对于全民阅读应做的工作;(4)如何看待国民阅读率低下的问题。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相对应的语句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项,“文盲问题得以解决,是因为解决了阅读问题”条件和结果倒置。选项对应的原文为“解决阅读问题首先要解决文盲,我国的文盲问题才刚刚解决,国民阅读率不可能有多高”。
8. 试题分析:A项,“容易引起被采访者的重视”无中生有。C项,“主要是个人的事”不当。原文是“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阅读已经走进学校……”“不仅仅是”不能说成“主要是”。 E项,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人的修养的表述有误,从原文“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修养,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来看,邬书林不认同这一观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滕王元婴,贞观十三年始王,实封千户。为金州刺史,骄纵失度。在太宗丧,集官属燕饮歌舞,狎昵厮养;巡省部内,从民借狗求罝,所过为害;以丸弹人,观其走避则乐;城门夜开,不复有节。高宗以书切责曰:“朕以王至亲,不忍致於法,今署下上考①,冀愧王心。” 
久之,迁洪州都督。官属妻美者,绐为妃召,逼私之。尝为典签崔简妻郑嫚骂,以履抵元婴面血流,乃免。元婴惭,历旬不视事。后坐法削户及亲事帐内之半,谪置滁州。起授寿州刺史,徙隆州,复不循法。录事参军事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捽辱之。聿入计具奏,帝迁聿六品上阶。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②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武后时,进拜开府仪同三司、梁州都督。薨,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 
子十八人,长子修琦嗣,为长乐王,馀爵公。垂拱中,六人死诏狱。神龙初,更以少子修信子涉嗣,开元中,授左骁卫将军。薨,子湛然嗣,从玄宗至蜀,擢左金吾将军。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 
[注] ①下上考:唐代的对官员实行考评制度,考课成绩在中上以上的,每进一等就奖赏一季的俸禄;考课成绩为中中的,无赏无罚,俸禄不变;中下以下,每降一等就扣发一季俸禄。有下下考的,削除官职。元婴的成绩是下上考,要贬降。②蒋王:李恽(?-67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
10. 对下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B. 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C. 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D. 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11.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
B. 旬,一个月分为三旬,一旬为十天。视事,官员处理政务;接任治事。
C. 薨,《礼记•曲礼》中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或大官死曰薨,士死曰卒。
D.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元婴担任金州刺史时,骄横放纵,不遵守法纪,为害百姓,被高宗写信责骂,并且把他的考课评为下上考。
B. 李元婴和蒋王都贪污钱财,所以高宗没有赏赐他们丝织品,而是给他们麻绳,要他们拿麻绳去串贪污的钱,以此羞辱这两人。
C. 崔简的妻子郑氏被李元婴逼迫,但她勇敢抵抗,不惜抓破了自己的脸,这让李元婴自感惭愧,就放了郑氏,郑氏得以免受污辱。
D. 李元婴有十八个儿子,开始由长子李修琦继嗣,改由小儿子李修信的儿子李涉继嗣,李涉在开元年间,授任为左骁卫将军。
13. 翻译句子
(1)朕以王至亲,不忍致於法。今署下上考,冀愧王心
(2)录事参军事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捽辱之。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朕因为王是骨肉至亲,不忍心绳之以法,现在给你下上考的成绩,希望王感到惭愧。
(2)录事参军裴聿进谏纠正李元婴的过失,李元婴揪住侮辱他。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注意人名字“元婴”“滕叔”“蒋弟”等,动词“曰”,结合句意断句。参考句意:皇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语文试题』  下一个『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