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海,那么,现在让我们起航,展开你智慧和自信的双浆,于蓝天碧水间扬帆破浪,沿途定能收获无限风光。一路走来,你会惊奇地发现你自己非常棒:学习自信,视野开阔,见解独特,想象丰富……
试题预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海,那么,现在让我们起航,展开你智慧和自信的双浆,于蓝天碧水间扬帆破浪,沿途定能收获无限风光。一路走来,你会惊奇地发现你自己非常棒:学习自信,视野开阔,见解独特,想象丰富……动笔吧!仔细审题,冷静作答,愿你们在答题中有一种快乐的心绪漾动,老师也期待呢!期待和你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一、积累及运用
1. 字词积累——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写拼音。
踏上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我们被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熏陶、感染。在莫怀戚______的散步中,我们学到了处理分(qí)______的艺术;在鲁迅的深切怀念里,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纯(cuì)______的情感;在朱自清的春天里,我们闻到了酝(niàng)______在空气中的泥土气息;在陆游的诗歌里,我们读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______,途中风景,尽情感受!
【答案】    (1). qī    (2). 歧    (3). 粹    (4). 酿    (5). chén
【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粹”“酿”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 句子积累——默写下列句子。
(1)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2)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和尚《绝句》)
(3)夕阳西下,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5)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论语》中阐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岑参《行军九日长安思故园》中寄托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黎民疾苦声。”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我们学过的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也有一句描绘类似情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自古逢秋悲寂寥    (2). (2)沾衣欲湿杏花雨    (3). (3)断肠人在天涯    (4). (4)却话巴山夜雨时    (5). (5)岐王宅里寻常见    (6). (6)学而不思则罔    (7). 思而不学则殆    (8). (7)遥怜故园菊    (9). 应傍战场开    (10). (8)夜阑卧听风吹雨    (11). 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岐”“罔”“殆”“阑”等字词的书写。
3. 篇段积累——默写谭嗣同的《潼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终古高云簇此城    (2). 秋风吹散马蹄声    (3). 河流大野犹嫌束    (4). 山入潼关不解平
【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簇”“嫌”“潼”等字词的书写。
4. 文化积累——读名著完成下列题目。
(1)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__________里玩耍;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地收集绘图书籍兴趣的图书是__________;读《朝花夕拾》,我懂得了“__________”的孝道故事的残酷与虚伪。
(2)阅读下列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
①选文中“那怪”指__________
②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两个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百草园    (2). 《山海经》    (3).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4). (2)猪八戒    (5). ①高老庄娶亲/大战流沙河    (6). ②偷吃人参果/智激美猴王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本题分别考查了与《朝花夕拾》《西游记》有关的情节内容。
5. 语言运用积累——根据要求完成填空和选择正确答案。
(1)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
我想象自己是草地上的      (A数量词)雕像,目睹一代又一代孩子嬉闹着从远处走来,渐渐长大,又慢慢衰老,蹒跚着向远处走去,我从中      (B动词)了我自己的身影,他走着和大家一样的路程。我      (C形容词)地朝他瞪眼,示意他停下来,但他毫不理会。
(2)将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入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天来临的标志是什么呢?                              
①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诗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③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④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用了“绿”字。
⑤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A.⑤③②④①    B.②③①⑤④    C.⑤④③①②    D.②①④⑤③
(3)仿写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
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            ,            ,            ,            。
【答案】(1)一座  发现  焦急
(2)A
(3)丰富你的知识,开阔你的眼界,陶冶你的性情,净化你的灵魂。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词语的能力。作答此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分析语境,根据题干所要求的词性要求,即可答案。如雕像是以“座”为单位的等。(2)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⑤紧紧承接上文的文句,③②紧承⑤的“唐、宋人”进行举例。根据排除法,因此选A。(3)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活跃你的头脑”。句式的整体是一个动宾结构。内容要与前几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6. 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交通拥堵,是近年来在全国普遍凸现的“城市病”。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在谋划“十二五”发展时,①均把防止“不堵车”列为具体目标,表明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中国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不仅如此,交通拥堵还在向二三线城市迅速蔓延。②即使城市规划更加具有前瞻性与合理性,那么,城市交通拥堵完全可以限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
【答案】①把“防止”去掉;或把“不”去掉;或把“防止”改为“实现”。
②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如果……那么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
(法)让•乔诺
(1)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2)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洛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也没有。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由于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
(3)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我还以为是棵枯树,但不论怎样我还是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汲水给我,井水甜丝丝的。他很少说话,独自生活的人都这样。但可以感觉得出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坚强的人。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4)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的石头房子,屋顶很严实,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仿佛浪花冲到岸边拍打海岸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刚上过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汤。他的胡子刚刚刮过,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补丁针脚细密,几乎看不出来。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拣着。我好奇地问:“你在做什么?”他回答:“我要选一百颗种子,明天种。”他极其认真地把饱满、无裂缝、个头大的橡树种子挑拣出来,十颗一堆的放好,全部弄好后,我们就去睡了。
(5)第二天清早,我请求他让我在这里再住一个晚上,其实再待一天并非必要,我只是受了好奇心的驱使,想要了解他更多一点儿,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够扰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儿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昨夜精挑细选的橡实,连同袋子,浸到一桶水中,背着那桶水离开屋子。我发现他带了一根铁棒,大概像拇指那么粗,一米半长。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拿起铁棒向下戳了一个坑,轻轻放入一颗橡实,再仔细覆盖上泥土。他一颗一颗耐心地种下橡实。我好奇地问:“这个山坡是你的吗”“不是。”“那么你晓得这是谁的土地吗”“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他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树都种了下去。
(6)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树。这其中只有两万颗发了芽,长成树苗;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之中,又只有一半能逃过干旱的气候和野鼠的啃食,存活下来。他今年五十五岁,名叫艾尔则阿•布非耶,以前在平地有一个自己的农庄,不幸的是他先失去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决定搬到高地。“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种树呢?”我问。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就显得没有生机。反正他没重要的事情做,那就种树吧,好给大地上带来些生气。
(7)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第二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差不多忘记了“种树的牧羊人”。大战结束后,我再度踏上那条通往高原的道路。这一带乍看景象大致如昔,只是在没有人烟的村庄尽头,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我不由得想起他。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在五年的战乱里,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怎么生活?
(8)事实上艾尔则阿•布非耶不但活着,身体甚至比以前更健朗了。现在他不再放羊,因为羊群会啃掉他种的树苗。战争没有干扰他的生活,他一直在心无旁骛地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1910年种的橡树现在已经十岁,长得比我都高,看起来壮观极了。我实在说不出话,而他也还是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中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全长十一公里,最宽的地方有三公里。这是从这个男人的双手及心灵中创造出来的,没有任何外界技术的支援。我明白了,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9)牧羊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大片的橡树也非常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他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把桦树苗全种到他认为地表湿润的山谷,结果证实他是正确的,这些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当我们回头往村庄走时,途中一条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水流淙淙。这是种树的连锁效应,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10)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是在执着不懈地种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1)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八十七岁了。当我坐车进入高地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河水汩汩地流入池塘,池塘边还种了菩提树。原先的废墟上已修复成崭新的房舍,周围的菜圃与花园,井然混栽着各式各样的白菜、玫瑰、韭葱、金鱼草和秋牡丹。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机,变得富饶了。现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一路上,我见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乡村聚会上飘荡。整个高地焕然一新,散发出健康富裕的光芒。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艾尔则阿•布非耶。
(12)每当我想到这位种树的老人,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普通的牧羊人油然升起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7. 认真阅读选文,指出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8. 根据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句段,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 划线句子“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10. 选文中作者用哪些话赞美牧羊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1. 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
12. 选文第(2)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13. 第(9)段中划线句子说“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句中“这”指什么?“奇迹”指什么?
14.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任选一个)
(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2)“这些白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
【答案】7. 作者运用以时间先后顺叙的叙事方法。第一部分写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很详细。1920年后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两句写得简略之极。最后一次见面写得较详细,文章材料的详略,按照表现人物的需要合理安排。    
8. 选文的(4)至(7)段从正面直接的刻画牧羊人的性格,如他一点一点地把破旧房子收拾整齐,餐具很干净,地板没灰尘,猎枪上过油,炉子上煮着汤,刚刮过胡子,衣服扣子缝得很结实,补丁针脚很细,他不抽烟,认认真真挑选橡子……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    
9. 示例: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意了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丰饶。    
10. “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等。这些话表现了作者的无比敬佩之情。    
11. 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12. 示例: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13. “这”指在曾经干旱的地方看到了溪水,“奇迹”指牧羊人长年累月地植树,改变了这里原来很差的生态环境,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的地方。    
14. (1)示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个曾经被废弃的荒凉的村庄现在已经是满目绿色像地毯一样覆盖着的景象了。
(2)示例:这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喻为“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的白桦树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
【解析】
7. 试题分析:考查文章的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法。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写作顺序:时间先后。详略得当:详写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略写1920年后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的内容。详写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于表现人物的需要。
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把破旧房子收拾整齐,餐具很干净,地板没灰尘,猎枪上过油,炉子上煮着汤,刚刮过胡子,衣服扣子缝得很结实,补丁针脚很细”等描写中可概括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
9. 试题分析:考查重要语句的寓意。要读懂文句的上下文内容。“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首先要答出方法,这是个比喻句,用“不毛之地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然后根据具体语境答寓意: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丰饶,使这个地方焕发生气。
10.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中议论抒情语句的筛选和提取能力。如(12)段“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等,这些都是作者的直抒胸臆的赞美,这些话无不在表达作者的对主人公无比敬佩之情。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
11. 试题分析:考查文章相互照应的语句和有关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后,可找出与“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相照应的语句是文中的“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这种关注,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并进行正确的分析是作答的关键。
12. 试题分析:考查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注意环境描写的烘托人物心情和渲染气氛的作用。此题还有两个作用。其一是对比,其二是对下文的铺垫意义:荒凉和富饶的对比,对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也有铺垫的意义。
点睛:环境描写的作用。1、环境描写可以见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情、精神等。2、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情绪、感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作铺垫等。3、环境描写还可以衬托人物形象或心境,或提供背景、渲染气氛、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以下的内容埋下伏笔等。
13. 试题分析:考查重要语句“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中“这”的指代内容和“奇迹”的含义。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答案就在问题的上文:“这”指在曾经干旱的地方看到了溪水。“奇迹”指牧羊人长年累月地植树,改变了这里原来很差的生态环境,干旱荒凉之所变成了美丽而富饶的地方。
14. 试题分析:欣赏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1)“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和(2)“这些白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都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美丽富饶充满生机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赞佩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别把我当陌生人
(1)“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2)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3)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跶跶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4)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激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5)“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6)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7)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8)“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9)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
(10)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11)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12)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13)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15. 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上。
刚进包厢时,忐忑→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__________→想给孩子零食时,__________→快到终点站时,__________→与小姑娘分手时,__________。
16. 文中第(9)自然段写“我”的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原因是什么?
17. 第(10)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语境,谈谈它的作用。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
18. 请说说本文开头段和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19. 文中结尾处“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发挥你的想象,生动描写此时“我”的心理活动。(字数不少于60字)
【答案】15.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邵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个『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