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能力素养提升质量检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能力素养提升质量检测(高一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单元质量检测(一)(B卷 能力素养提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红楼梦》作者新考陈 林  20世纪90年代初,周文康先生在《红楼梦学刊》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即《〈红楼梦〉后四十回非后人续作的内证及其作者出生年月日考辨》和
试题预览
单元质量检测(一)   (B卷 能力素养提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红楼梦》作者新考
陈 林  20世纪90年代初,周文康先生在《红楼梦学刊》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即《〈红楼梦〉后四十回非后人续作的内证及其作者出生年月日考辨》和《“天德二月坐本命”辨——元妃“原型”生辰补考证》。周先生在论文中提出,小说后40回明写元春“生于甲申,死于乙卯,存年四十三岁”是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考辨》一文由小说第86回所写元春生辰八字命理入手,用逆推的方式考证其“原型人物”——曹寅长女、曹雪芹的姑母曹佳氏的生辰八字,周先生的结论是:“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正月辛亥朔,十五日丁卯,则其生辰八字为:壬申岁庚寅月丁卯日乙巳时。”在《补考证》一文中,周先生将他所推导出来的曹佳氏的生辰八字与小说中算命先生对元春命理的论断相比照,认为两者“竟然基本相符,而且几乎不可思议的是,恰恰与其所论的元妃出生年月日时干支八字不合之处一一对应,岂不值得持高鹗(或其他什么人)续补后40回之说者深长思之?!”。
遗憾的是周先生所持的八字命理和历法推算方法根本就是错误的。但是他的研究思路却给了我极大的启发。2003年我偶然得到了计算节气交节时刻的工具、照录清代历日数据的《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以及《三命通会》,来破解200年来困扰无数红楼爱好者、专家学者的谜团。拙文关键在于揭示了120回小说情节之中的确隐藏并暗示了一个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在拙文中,这个真实年代序列的推出,首先在于确证了元春真实的生死日期;然后以元春真实死亡日期为基准,可以梳理出120回情节的真实年代序列。从后40回文本具体的描写来看,作者犯了一系列“明显的常识性的错误”。按照正确的数值计算,元春只活了31岁,而不是第95回所写的43岁;按照《三命通会》既定的“算命规则”,元春正确的出生时间绝不是86回所写的“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而是“某年正月(寅月)壬子日辛亥时”;从后40回文本提供的时间线索来看,元春正确的死亡时间也不是第95回所写的“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后的十九日”,而是“某寅年十二月立春后的年底或某卯年年初”。由于后40回的作者将第5回中元春判词“虎兕(兔)相逢大梦归”明确描述成了“寅年丑月立春交卯年寅月”这个特定时间。通过逐年查证自康熙最后一次南巡的1707年到程甲本刊出的1791年之间的历法资料,结合曹家史料进行综合判断,我们就可以发现:后40回所暗示的元春的真实死亡日期是“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723年2月4日)立春之后(二十九日当天或雍正元年癸卯年正月初一)”。由这个死亡日期逆推,元春真实的出生时间就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这个“八字”具有的命理特征才能最大限度地符合第86回所写的算命内容,并且这个“壬子日”不是“大年初一”而是“正月初二”。
(有删改)
1.周文康两篇论文所要论证的相同的观点是(  )
A.《红楼梦》后40回明写元春“生于甲申,死于乙卯,存年四十三岁”是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
B.曹寅长女、曹雪芹的姑母曹佳氏的生辰八字是:“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正月辛亥朔,十五日丁卯。”
C.共有120回的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其后40回并不是高鹗或者其他什么人续写的。
D.曹佳氏的生辰八字与元春命理相比照,两者“竟然基本相符”,甚至“干支八字不合之处一一对应”。
解析:选C 此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所有内容都在文章第一段中,A、B、D三项也分别是两篇论文的观点,只有C项,是两篇论文共同表明的观点。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所言周先生“研究思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后40回显露的明显错误进行辩证分析,寻找120回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内证”。
B.从分析文学人物的生辰八字命理入手,并用逆推的方式考证其“原型人物”。
C.寻找出续书作者“明显的常识性错误”,然后再推导出元春真实的生存时间。
D.采用比照的方法,将对元春命理的论断与曹佳氏的生辰八字相比照来推导结论。
解析:选A 周文康先生研究《红楼梦》的方法在画线语句前面有明显的概括“八字命理和历法推算方法”,其研究目的不是“考证其‘原型人物’”,也不是为了“再推导出元春真实的生存时间”,而是为了证明后40回不是后人续写。B、C、D三项是作者在周先生“研究思路”的启发下的研究方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文康在《红楼梦学刊》上连续发表的《考辨》《补考证》两篇论文,正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缘起。
B.作者认为周文康所持的八字命理和历法推算方法根本就是错误的,所以他推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C.作者认为梳理出120回情节的真实年代序列,就可以确证元春真实的生死日期,并考证出元春的“原型人物”。
D.作者用后40回所暗示的元春真实死亡日期,推断出她的出生时间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
解析:选C 理解这个问题,要结合文章的题目——“《红楼梦》作者新考”。C项理解分析错误,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材料和推算,其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证出元春的‘原型人物’”,而是为了证明前80回与后40回是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的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告 别
崔砚君  一个人如果能见到对自己的吊唁或追悼那该多快慰啊!魏贤踏着月光回家的时候这么想。
10分钟以前,在铁道边,他遇上了本村的全福,并叫了他一声。那小子惊诧而恐惧的神态使魏贤感到惊奇!全福战战兢兢地说了句:“你不是死了吗?家里正闹呢。”就匆匆攀上了火车,留给他一个比活见鬼更害怕的眼神。“我活着,你怕什么?”魏贤颇不以为然。
他是半月以前同丝织厂的采购员出差,在千里之外的异乡遭遇了洪水,他们都被卷进旋涡,冲散了。采购员水性好,无疑是逃生了,回来为他报了丧。然而他并没有死,两个船夫救了他。
家里正怎样闹呢?媳妇和孩子们哭死哭活?可能。朋友、同事,会用沉痛的哀悼和隆重的葬礼告慰死者的。来的人很多,挤满了屋子、院子。院子虽然宽绰,摆花圈要占去很大一片地方。这使他感到欣慰。尽管他当民兵连长的时候违反过政策,他还是有威望的。如今他成了社办企业的负责人,交际面大了,人们对待他的死也还会尽心的。全福说“家里正闹呢”,恐怕是少说了一个“热”字,这小子有点“二百五”,像他爹。他爹太倔了。那年自己带着民兵要刨他家房后面的槐树,老头子急了,扒光了膀子搂着槐树骂街,骂他这个民兵连长是土匪。他叫人把老头子捆起来,挨村批斗。想到这些,魏贤突然感到心上压了块石头,这些人是要痛恨我的呀!听到我的死讯,怕是高兴坏了。
村里很静,地上铺满了树和房的阴影,月亮显得高远了。他推开家门,院落里的情景,使他想到已经开过了追悼会。他有点惋惜,在门口站了一会,缓缓地向深处走去。他这才看到了一盏油灯,一些花圈摆在摇曳着的油灯前面,为他默哀。倏地,他看到了自己——摆在桌上、披着黑纱、夹在镜框里的一张照片。似乎刮来一阵凉风,他觉得有些冷,打了个寒战。顷刻间他想到了许多事情,生与死,善与恶,过去与现在……他的脸,他的流通着血液、交织着神经的脸抽搐了几下,从心底发出一声叹息。
北屋里嘤嘤的哭泣声,是她媳妇;东屋里小声争吵,是他的3个孩子。北屋里似乎挤着不少妇女,不断有人说话。“想开点吧,哭也哭不活啦!”“是啊,孩子们都大了,能不管你?再说还有乡亲们,有什么事你找我……”女人们的声音,声音好熟,又有点陌生。东屋里似乎人更多,大家七嘴八舌的。突然,有人捶了一下桌子,接着爆发了一声吼叫:“不商量商量怎么抚养你妈,就想着分财产,像什么话!”是全福他爹!这种声音和气势与当年搂着槐树骂街的时候一样,现在听来却使他震颤,使他惶恐。
他没有勇气走进屋去,站在自己的“遗像”前面,悄悄地流下了眼泪,仿佛同过去的自己告别……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节)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福并没有说错话,他话里的那个“闹”字,与魏贤理解的“热闹”的“闹”,并非一个意思。
B.小说着力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主要人物——自私的魏贤与善良的全福爹,目的就是告诫人们,活着要与人为善,不能与人为敌,否则死了也不得安宁。
C.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主要人物不少,有魏贤、全福、全福爹、魏贤媳妇和儿子、乡亲们等,作者对他们进行了生动地描写,使人物具体可感。
D.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通过日常的琐事,表现人性中的善良,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解析:选A B项,主旨概括错误;C项,列举的不全是主要人物;D项,葬礼非“日常的琐事”。
5.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魏贤这一人物形象。(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当过民兵干部和社办企业负责人,说明他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比较精明能干;他曾经与全福爹产生矛盾冲突,但当他听到自己“死后”全福爹能为他仗义执言训斥分财产的儿子的时候,能够真诚反思与忏悔,说明他知错能改、有良知;进屋前他想象着自己的丧事怎样热闹和隆重,表明他一直觉得自己有威望受尊重,说明他有自负和自大的特点。
6.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不少成功之处,请从情节的设计和人物的塑造方法两个角度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情节的设计:①题目巧妙,一语双关:“告别”二字既体现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又突出了小说主人公“起死回生”后向“旧我”告别的主旨。②线索清晰,穿插巧妙:以“我”的心理活动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始终,同时穿插进了出差遇险、获救返乡、妻子悲戚、乡亲劝慰、全福爹爆发等情节,可谓匠心独运。③铺垫自然,照应巧妙:全福的一句“家里正闹呢”,看似闲笔,其实为后文东屋里3个孩子闹财产纷争做了必要的铺垫,使情节发展给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前后照应。
示例二:人物的塑造方法:①突出的心理和细节描写塑造主要人物。读者从魏贤回家前想象家中葬礼的内心活动中可以看出他性格中自负与自大的一面,从他对全福等人的猜忌中感受到他的狭隘,从他两次站在“遗像”前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了他内心的触动和变化。②传神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塑造次要人物。全福爹虽然着墨不多,但形象极其鲜明:一句“老头子急了,扒光了膀子搂着槐树骂街,骂他这个民兵连长是土匪”表现了他倔强率直的特点;而结尾他的一声吼叫,又让读者为他的正直善良、憨厚仗义而动容。③对比衬托的手法:全福爹与魏贤对比鲜明,前者从侧面衬托了后者的形象,使后者的变化显得真实可信,彰显了小说的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还是一个破落户”
鲁迅毕竟是“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性情又和郭沫若那一类人很不相同,不习惯在精神上迅速地脱胎换骨,因此,在整个三十年代上半叶,他只要谈到民众,多半都还是重复以前的看法。他屡次打比喻,说现代中国的历史就是几个人轮番变戏法,老百姓呆头呆脑地围着看。回忆往事,他记起家乡旧时的“堕民”,不禁感慨他们“不但安于做奴才,而且还要做更广泛的奴才,还得出钱去买做奴才的权利”;愈到晚年,他对民众的揭发还愈深刻。
既然给社会诊病的时候,他常常还是照着老思路,他接着提治疗意见,就难免还是要抄旧方。事实上,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不断地重复这种中国人必得向外国学习的“五四”式的启蒙主张。他说中国人的“哑”,是因为精神上的“聋”,倘再不输入精神的粮食,中国人便要成为尼采所说的“未人”。于是他提倡“拿来主义”,再三强调,说这是当务之急:“启蒙工作在现在是最需要的。”
也就从三十年代初开始,他一面说“唯无产者才有将来”,一面又读起了中国的史书,尤其是宋、明两代的野史。他会在这个时候去读这些书,本身就说明了他对现实的绝望,正像他自己说的:“一个人处在沉闷的时代,是容易喜欢看古书的。”他向来有一种从今天看出昨天的锐利的眼光,三十年代的中国又恰似大厦将倾,一派末世景象,他越是细读宋、明野史,就越觉得自己也正活在那样的时代。心里这样想,笔下就不免也要这样写,于是他三十年代的私人通信和公开文章中,不断出现了以古比今的文字。直到一九三六年,他还不断以明末的事情,来比附现实中文学家的“逸民气”和老百姓的怯懦性,那种自己正是活在宋季和明末的强烈感觉,始终没有消散。
心中存着这样一面古代的镜子,脑中又时时闪过历史循环的念头,鲁迅对现实中的人事,看法就自然会和周围的人很不一样。一九三四年,周作人在上海的《人间世》杂志上发表一首打油诗,编者又加上“五十自寿”的标题,引来蔡元培、钱玄同等人的一连串和诗,一时间颇为热闹。这引起上海等地的左翼青年作家的不满,纷纷撰文批评,有的措辞还相当激烈,闹得沸沸扬扬。“左联”的许多年轻人都在那里愤愤地声讨周作人,鲁迅却回过身来看透了他们的心肠,而这是连他们自己也未必能看清的,鲁迅与他们的精神距离,实在是太大了。
一九三○年秋天,上海文化界的共产党组织通过美国记者斯沫特莱,租了一家荷兰人开设的西餐馆,给鲁迅庆祝五十岁的寿辰。到了那一天,上海的几乎所有左翼文化团体都派代表来参加,把那家餐馆挤得满满的,气氛相当热烈,鲁迅也很高兴。可是,当他站起来致辞时,却说出这样一番扫兴的话:我现在被人请求出来领导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我的几位年轻的朋友还坚持要我做一个无产阶级作家。我要是真装作一个无产阶级作家,那就幼稚可笑了,我的根子是植在农村中、农民中以及学者的生活中。我也不相信中国的知识分子的青年,没有对工人、农民的生活、希望和痛苦的体验,就能创作出无产阶级的文学……这整篇讲话,简直好像是故意在强调他和那些给他祝寿的人的精神差别,后面那几句,更是明显夹着刺了。他对那些明明和他一样——或者还不如他,却摇身一变,以无产阶级自居,大骂他落伍的人,一直耿耿于怀。只要有机会,他就要指责他们的善变。他这样去指责别人,自己就更会警惕,即使真是非常欣赏那激进的左翼浪潮,他理智上也会不断地提醒自己站稳双脚,不要使自己整个陷进那潮水中去。所以,连向激进的青年表示奋斗的决心,他往往也很注意分寸,只是说“呐喊助威,则从不辞让”,并不自居为中军。直到一九三五年,他还对一位亲近的朋友这样描述自己:“使我自己说,大概也还是一个破落户,不过思想较新。”依旧是沿用十年前那个“中间物”的说法。看起来,一直到最后,他都还保持着这份清醒的自觉,他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节选自王晓明《鲁迅传》)
7.下列不属于“三十年代鲁迅思想的特点”的一项是(3分)(  )
A.经历过“五四”启蒙思想的洗礼,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保留有深深的旧时代印痕。
B.按老思路揭发社会的弊端,以旧方治疗。
C.提倡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却又返回到宋、明时代。
D.是“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性情和郭沫若那一类人很不相同。
解析:选D D项,指出了鲁迅的身份与性情,不是“三十年代鲁迅思想的特点”。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鲁迅说自己是一个思想较新的破落户,没有像郭沫若等人那样,在思想上迅速地脱胎换骨。
B.鲁迅认为,中国人的不敢发声在于精神上的失聪,故他提倡“拿来主义”,主张立即进行启蒙工作。
C.鲁迅对于中国老百姓身上的奴性与怯懦、对现实是绝望的,于是他在晚年,对民众的揭发更加深刻。
D.一九三四年,周作人发表了一首“五十自寿”的打油诗,一批名人争相和诗。对此,鲁迅进行严厉批判。
E.鲁迅始终保持着清醒,即使在向激进的青年表示奋斗的决心时,也是很注意分寸的,采取中间立场。
解析:选BE A项,“没有像郭沫若等人那样,在思想上迅速地脱胎换骨”是本文作者的观点;C项,鲁迅对现实感到绝望,对民众没有绝望,否则他就不会提出启蒙主张;D项,对名人和诗进行严厉批判的是左翼作家,而非鲁迅。
9.国人对鲁迅大都充满了崇拜之情。本文对待鲁迅的态度如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类的题目,首先概括出作者对鲁迅的态度,然后阐明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鲁迅一度被神化,高高地耸立在云端。在本文中,分明可以感受到作者没有用膜拜神灵的眼光来仰视鲁迅,而是站在鲁迅的角度,直视鲁迅的痛苦、矛盾、悲凉,把鲁迅还原成一个“人”。同时,在字里行间,又能分明地感受到作者对鲁迅炽热而深沉的感情,对鲁迅的深刻理解。(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均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皮龙荣字起霖,一字季远,潭州醴陵人。淳祐四年进士。历官主管吏部架阁文字,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入对,请“以改过之实,易运化之名,一过改而一善著,百过改而百善融”。升著作郎。入对,因及真德秀、崔与之廉,龙荣曰:“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帝以为然。召赴阙,迁吏部员外郎兼直讲。入对,言:“忠王①之学,愿陛下身教之于内。”帝嘉纳。迁将作监兼尚右郎官,秘书少监兼吏部郎中,吏部侍郎兼赞读,封醴陵县男。迁集贤殿修撰、提举太平兴国宫。召见,进刑部侍郎,加宝章阁待制、荆湖南路转运使,权刑部尚书兼翊善。景定元年四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进封伯。权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二年,拜参知政事,仍兼太子宾客,封寿沙郡公。三年,罢为湖南安抚使,判潭州。四年,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以右正言曹孝庆论罢。咸淳元年,以旧职奉祠。殿中侍御史陈宗礼、监察御史林拾先后论劾,削一官。它日,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诏徙衡州居住,未至而殁。龙荣少有志略,精于《春秋》学,有文集三十卷。性伉直,似道当国,不肯降志。又以度宗旧学,卒为似道所摈。德祐元年,复其官致仕。二年,太府卿柳岳乞加赠谥,未及行而宋亡。
(节选自《宋史•皮龙荣传》)
[注] ①忠王,赵禥。宋理宗无子,收其为养子,后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继位,即度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B.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C.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D.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解析:选D 画波浪线句子是说李雷应初上任,拜访龙荣,龙荣借故推托而引发的一系列事情;就本题而言,梳理句子成分,人物(主语)是有效断句的重要支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
B.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C.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亦称为致事、致政、休致等。
解析:选A A项表述不正确,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选项中说反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皮龙荣敢于直言上谏。他向皇上请求用改正过失的实际行动,取代运行教化的虚名,获得皇帝认可并晋升官职,其后也多次因谏言获得皇帝嘉许。
B.皮龙荣尽责于皇子教育。他先后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太子宾客等教育皇子的官职,还劝谏皇帝要亲自在宫中教导忠王。
C.皮龙荣屡次被同僚弹劾。景定四年,皮龙荣因被曹孝庆弹劾而罢官;咸淳元年,皮龙荣以旧职做负责祠庙祭祀的官,又先后被陈宗礼、林拾弹劾。
D.皮龙荣有才略且性格刚直。皮龙荣精通《春秋》,且著有三十卷文集,还曾任度宗的老师;他不肯屈从于贾似道,也不同意柳岳封赠谥号的请求。
解析:选D “也不同意柳岳封赠谥号的请求”与原文不符。柳岳请求为皮龙荣追赠谥号,是在皮龙荣死后,故不存在皮龙荣不同意的可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如今天下难道没有廉洁的人?希望陛下推崇并奖励他们来教化天下,实行公正的赏罚来表明劝善惩恶的态度。
(2)皇帝偶然问皮龙荣在哪里,贾似道怕皮龙荣被召用,暗地里指使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弹劾他。
参考译文:
皮龙荣字起霖,又字季远,潭州醴陵人。淳祐四年考中进士。历任官职主管吏部架阁文字,授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入朝奏对,请求“用改正失误的实际行动,取代运行教化的虚名,一处失误改正了那么一处优点就突出了,一百处失误改正了那么一百处好的地方就融合成一片了”。升迁为著作郎。入朝奏对,顺便提到真德秀、崔与之的廉洁,皮龙荣说:“如今天下难道没有廉洁的人?希望陛下推崇并奖励他们来教化天下,实行公正的赏罚来表明劝善惩恶的态度。”皇帝认为他说得对。征召他进京,升迁他为吏部员外郎兼直讲。入朝奏对,说:“忠王的学业,希望陛下在宫中用自己的言行教导他。”皇帝赞赏采纳。升迁将作监兼尚右郎官、秘书少监兼吏部郎中、吏部侍郎兼赞读,封醴陵县男爵。升迁集贤殿修撰、提举太平兴国宫。皇上召见皮龙荣,提拔他为刑部侍郎,加官宝章阁待制、荆湖南路转运使,代理刑部尚书兼翊善。景定元年四月,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进封伯爵。代理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景定二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仍兼任太子宾客,封寿沙郡公。景定三年,罢免出任湖南安抚使,判潭州。景定四年,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提举洞霄宫。因为右正言曹孝庆的弹劾被罢免官职。咸淳元年,以旧职做了奉祠官。殿中侍御史陈宗礼、监察御史林拾先后弹劾他,被削夺一级官阶。有一天,皇帝偶然问皮龙荣在哪里,贾似道怕皮龙荣被召用,暗地里指使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弹劾他。李雷应到任,拜见皮龙荣,皮龙荣借口有事情没有出来;等到李雷应走了以后,又斥骂他。有人将此事告诉了李雷应,李雷应很生气,于是便上书列举他的罪状,又称“每每对人说起,有‘我拥立皇上时,他还被我抱在膝上呢’这样的话”。皇帝下诏让皮龙荣移往衡州居住,没有到达就去世了。皮龙荣年轻时有抱负和才华,对《春秋》学很精通,著有文集三十卷。皮龙荣性情刚直,贾似道掌权,他不肯屈节。又因为是度宗从前的老师,终于被贾似道排挤。德祐元年,恢复他的官职退休。德祐二年,太府卿柳岳请求追赠皮龙荣谥号,没等到实行,宋朝就灭亡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4~15题。
贺 新 郎
蒋 捷乡士以狂得罪,赋此饯行
甚矣君狂矣。想胸中、些儿磊磈,酒浇不去。据我看来何所似,一似韩家五鬼①。又一似、杨家风子②。怪鸟啾啾鸣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笼里。这一错,铁难铸。
濯溪雨涨荆溪水。送君归、斩蛟③桥外,水光清处。世上恨无楼百尺,装着许多俊气。做弄得、栖栖如此。临别赠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听取:节饮食,慎言语。
[注] ①韩家五鬼:韩愈在《送穷文》中称“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为“五鬼”。②风子:五代时杨凝式行为放纵,有“风子”之喻。③斩蛟:指周处斩蛟悔过的故事。
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小说阅读测试卷』  下一个『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和答案详解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