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
(高一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林黛玉进贾府》自主学习【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去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及因此而形成的不同个性化语言。 3.掌握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4.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预习感知】1.注音。敕造( ) 阜盛(
试题预览
《林黛玉进贾府》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去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及因此而形成的不同个性化语言。
3.掌握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4.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预习感知】
1.注音。
敕造( ) 阜盛( ) 绾着 ( ) 内帏( )
盥沐( ) 两靥( ) 忖度( ) 宫绦 ( )
嗔视( ) 纨绔( ) 懵懂( ) 憨顽( )
2.填空。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 》的第 回,这部书又名《 》,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全书共 回,前八十回的作者是 朝的小说家 ;后 回据说是 续写的。全书以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_______和_______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揭露了_________的种种黑暗与罪恶,揭示了我国_________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3.探究。
(1)小说是怎样安排人物的出场顺序的?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王熙凤的性格特点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积累】
一、基础锤炼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敕造(shè) 惫懒(bèi) 忖度(chuǎi) 嬷嬷(mó)
B.盘螭(lí) 两靥(yè) 绾着(wǎn) 宫绦(tiāo)
C.瞋视(tiān) 憨顽(hān) 戏谑(nuè) 懵懂(měng)
D.纨袴(wán) 盥沐(guàn) 阜盛(fù) 翠幄(wò)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纳罕 采绣辉煌 杜撰 纨袴膏梁
B.嫡亲 不经之谈 憨顽 孽根祸胎
C.梦魇 混世魔王 草莽 珍惜绍光
D.缭倒 宸翰之宝 作辑 敛声屏气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态度:神态
B.我带了外甥过去,倒也便宜 便宜:方便
C.行为偏僻性乖张 偏僻:偏激,不端正
D.可怜辜负好韶光 可怜:值得怜悯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这部古典长篇小说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B.《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一生中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使他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对社会上的种种黑暗有所认识,从而为他对《红楼梦》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C.《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再次描写了贾府的环境,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照应前两回的内容,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了充分准备。
D.曹雪芹从事《红楼梦》的创作,全书未成而病卒。《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使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发展到顶峰。
5.“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贾府与别家有哪些不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西江月》二词,分析这两首词是怎样评价贾宝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至“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回答下面的问题。
8.“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王熙凤的这一出场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对王熙凤的出场安排可谓颇具匠心,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意在表现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作为贾府里的“老祖宗”竟然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孙媳妇谈笑,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
吕启祥
何其芳说《红楼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是“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生活兴味和揭露生活底蕴的诱人魅力”。《红楼梦》写的是日常生活、涓涓细流,很难用一个段落或一个故事来代表它的整体。人们熟悉的宝玉挨打、抄捡大观园一类当然是小说的精彩篇章。然而高潮之起早已伏脉千里、远铺近垫,无数细浪方形成大潮,流灌其中的是生活的血脉,割断了就难赏整体之美。在人物创造之中,我们很难用一个维度、一种方法去分析概括某个人物。比如最鲜活的凤辣子,“辣”,正是一种总体的审美感受。谁都知道,凤姐这个人物,心机深细,劣迹多端,而又才智出众、谐趣横生。作为艺术形象,她的恶迹和心机同样具有审美价值。即如晴雯,张扬个性、抗衡主子当然是她的基调,其刻薄恣纵也更令弱者惊心。
由盛而衰、盛极而衰。《红楼梦》全书以乐写哀、以盛写衰。无论是秦氏大殡、元春省亲这样的盛典,还是诸多节庆生日等喜事,无不透露出哀音紧接着衰变。秦氏临终托梦谓“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不过是瞬息的繁华”,并非一句抽象的语言,正是通过小说饱满的艺术描写呈现给读者的。
尤其不应忽略的是《红楼梦》的全部叙事置于炼石补天、仙草还泪这样的寓言背景之下,“大荒”的彼岸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时空,使“大观”的此岸获得一种历史的纵深感。补天孑遗的一块顽石下世,成为主人公贾宝玉的命根子通灵宝玉,绛珠仙草为酬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用一生的眼泪还他,以至泪尽而逝。这样看似“荒唐”的故事饱含着作者的辛酸血泪。正因此,《红楼梦》中的爱情婚姻悲剧和家族衰亡历程远远超出了一般的社会意义而上升到了哲思的高度,给人以一种沧桑感和命运感,启示读者思考人生,反观自我,超越当下。
《红楼梦》同时又是一部从情节、细节到语言辞采都经得起深度品味、反复咀嚼的文学精品。即便是一饮一馔、一动一静都令人向往。单看五十回那雪天联诗时端出的几样果品:蒸熟的雪白的大芋头、朱红的橘、金黄的橙、翠绿的橄榄,这雪白、朱红、金黄、翠绿,色泽多么鲜明、丰富,是果品的色彩,也是生活的色彩。再看七十六回中秋之夜的品笛赏月,从远处桂花树下,呜咽悠扬传来笛声,“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笛音、月色,加上桂花的幽香,触发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多种感官,形成一种综合的审美效应。更不必说书中写到的那茄鲞的滋味、莲叶羹的香气了。无论是刘姥姥听见自鸣钟响的反应,还是焦大醉骂的口吻,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对于人物心灵震颤的描摹更是洞幽烛隐,林黛玉一旦听得宝玉在背后称扬她,视为知己,其直觉是“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收到手帕则“可喜、可悲、可笑、可惧、可愧”,继而走笔题诗。
《红楼梦》通体都具有言浅意深、词微旨远的蕴藉之美。几十年前,学界就有关于《红楼梦》的主题主线之争,任何一种概括和表述都不尽人意,显得表浅、干巴、顾此失彼、难中肯挈。于是,人们比较认同了其主旨的多义性、再生性,以至某种不确定性。鲁迅曾十分精辟地指出由于人们眼光的不同而从《红楼梦》看出不同的种种,主要是从读者的角度而言,也反映了作品本身的多义多歧、包蕴丰厚、释真不易。
对于《红楼梦》这部作品,只有自己去读、去体会,才能领略它内在的美质,懂得它何以经久不衰。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审美修养,经典之作能使人深扎根、有底气,使我们在拥抱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保持民族自尊心和人文原创力。
( 2015年08月27日 《光明日报》
12.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红楼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复杂”?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说凤姐这个人物,“作为艺术形象,她的恶迹和心机同样具有审美价值”,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标题是“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红楼梦》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红楼之美究竟在哪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高考】
(2014•北京卷)
《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_____________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预习感知】答案:
1.注音。
敕造 (chì) 阜盛(fù) 绾着 (wǎn) 内帏(wéi)
盥沐(guàn) 两靥(yè) 忖度(cǔn) 宫绦 (tāo)
嗔视(chēn) 纨绔( wán kù) 懵懂(měng) 憨顽(hān)
2.填空。
《红楼梦》三.《石头记》 一百二十 清 曹雪芹 四十 高鹗贾、史、王、薛 贾宝玉 林黛玉 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
3.探究。
(1)小说就主要人物而言,出场的顺序依次是贾母、王熙凤、贾宝玉。作者作这样的安排是完全合符生活逻辑的。林黛玉此行是因为母亲去世,无依无助,前来投靠外祖母,因此她第一个要拜见的人物当然也是外祖母。由于贾母的至尊地位,她的出场必然会带出一大批人物,于是引出王夫人、邢夫人和李纨,又通过贾母的传话自然地引出贾氏三姊妹。王熙凤因为事物繁多,没能赶上这个热闹也是很自然的,但她也一定不会错过这个表演自己的机会,于是作者让她在众人之后立即粉墨登场也就很合情理。宝玉因为外出还愿,只能在晚间回来。
作者这样安排顺序也使小说有张有弛、波澜起伏。祖孙会面,相拥而哭,这是小说第一个高潮,贾氏三姊妹出场,众人开始闲谈,小说转入低潮。就在这时,王熙凤人未到声先闻,小说陡然又掀起轩然大波,立即进入高二个高潮。接着黛玉拜见舅父,小说又转入低潮。贾母传晚餐,所有人物集体亮相,小说进入第三个高潮,饭后闲聊,小说又转入低潮。忽然人报“宝玉来了”,进入第四个高潮,也是全文的浪尖。作者通过对人物出场顺序的巧妙安排,一路写来,峰回路转,引人入胜。
(2)王熙凤为人刁钻狡黠, 明是一把火, 暗是一把刀。 由于善于阿谀奉承,深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 贾府的大权。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出场、肖像、夸黛玉、回王夫人。①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其放诞无礼显示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②肖像描写重在服饰,极力铺陈其集珍宝珠玉于一身的贪婪与俗气。对容貌的描写则突出了她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刁钻狡黠。③夸黛玉的语言描写则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她察言观色、逢迎机变的本领。④至于回王夫人,虽然只有几句,也体现出她机变和能干的特点。
【训练积累】
1.D(A、敕chì,忖度cǔn; B、螭chī,绦tāo,C、瞋chēn,谑xuè)
2.B(A、采—彩,梁—粱,C、绍—韶,D、缭—潦,辑—揖)
3.D(可怜:可惜)
4.C(应为“第一次描写了贾府的环境”。)
5.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6.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一是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意思是说贾宝玉是给全家人带来灾害的祸根。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意思是说贾宝玉喜怒无常。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被视为封建阶级的叛逆。
7.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8.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充分表现出她泼辣、张狂的个性和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9.让王熙凤在众人簇拥下登台亮相,以显示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她特殊的性格。
10.此段外貌描写意在表现王熙凤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丑恶的灵魂,奸诈、冷酷、阴毒。
11.这除了说明王熙凤的性格泼辣以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12.①从文章结构上说,呼应题目,引出话题。②从文章内容上说,本文的观点是:《红楼梦》写的就是日常丰富的生活。
13.从审美的眼光看,是因为这个艺术典型给人们鲜明突出的整体感受。她的恶迹和才干,心机和谐谑往往是连在一起,很难分开的。我们对于艺术典型的审美把握,也应当是整体的把握。
14.①《红楼梦》写的是日常生活、涓涓细流,流灌其中的是生活的血脉。②就连所写果品色泽也是那么鲜明、丰富,也是生活的色彩。③作品本身的多义多歧、包蕴丰厚、释真不易,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复杂。
15.(1)《红楼梦》艺术形象的整体之美。①《红楼梦》很难用一个段落或一个故事来代表它的整体,如果割断了就难赏整体之美。②整体之美还在于全书以乐写哀、以盛写衰。③尤其不应忽略的是《红楼梦》的全部叙事置于炼石补天、仙草还泪这样神话寓言的背景之下。(2)红楼之美在细部。《红楼梦》同时是一部从情节、细节到语言辞采都经得起深度品味、反复咀嚼的文学精品。(3)红楼梦》通体都具有言浅意深、词微旨远的蕴藉之美。
【链接高考】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涉及名著的具体内容。题中诗句是《红楼梦》第76回中黛玉与湘云联诗时黛玉之语,湘云出句为“寒塘渡鹤影”,黛玉对曰“冷月葬花魂”。而且从题干中“多病西施”“人生的写照”等词语也可将答案确定为林黛玉,因为黛玉体弱多病。在高中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就有描写。 (122.240.216.3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林黛玉进贾府》练习
』  下一个『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林黛玉进贾府》试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