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解析版)(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郓城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
试题预览
郓城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砚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1. 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
B. 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
C. “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D. 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B. 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
C. 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D. 《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 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C. 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 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鹅,而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舞剑健身”的说法不当,文中是以祖逖闻鸡起舞的例子,证明“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的观点。C项,因果不当,由原文“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可知,原因是“功名”与“公鸣”谐音。D项,范围扩大,“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的是重明之鸟,不是刻铸于门上,而是刻铸后“置于门户之间”。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强加因果,“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文中以《山海经•中山经》和《艺文类聚•鸟部》的内容为例是为了说明“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的观点。
3. 试题分析:C项“鸡在古人心目中对位比凤凰高”推断错。文中只提到“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并不能由此推断出“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点睛: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推断夸大、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找出答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走正门
王春迪
①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②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③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④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⑤海爷却说,不可。
⑥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⑦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⑧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⑨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⑩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⑪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⑫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⑬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⑭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⑮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⑯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⑰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⑱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原文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 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 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 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5. 小说第③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
6. 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1)照应小说第①段中对贺家“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的概括描写;(2)为下文写贺家后人衣锦还乡做铺垫;(3)后院中的贺家祠堂对整个故事的展开起到线索的作用。    
6. (1)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海爷最初只是一个小油贩子,最后拥有“银子用斗量”的家产,并买下贺府的豪宅。
(2)有长远打算,居安思危。看到贺家不肖子孙卖狗而不禁发出“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的感叹;听到小儿媳的嘀咕,长叹一声回到屋里。
(3)富有心计,做事果断。由贺家的一对母子来祠堂祭祖的情景,察觉这对母子不同于贺家寻常子孙,于是没有听从别人的建议拆除贺家祠堂,还吩咐下人时常打扫贺家祠堂,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鉴赏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A项,小说开头写老街上的俗语主要是为了引出之后对贺家、海家的介绍。B项,“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无中生有,主要反映海爷的家人见识少,怕见京官。D项,海爷小儿媳的“嘀咕”说明她没见过世面,不懂得人情世故,并不是为了“讨好海爷”。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第一步:本文可以从作者叙述、有关海爷的故事情节、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去鉴赏海爷的形象,根据相关内容概括人物特点:①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②有长远打算,居安思危。③精明通透,遇事冷静。第二步:结合文本分析这几点。  
点睛:分析形象方法归纳:①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②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次要人物和物象衬托)③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④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所选小说《侯银匠》,虽然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可是小说的主要文字却是写侯菊。如果考生不能准确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全面总结出侯菊的形象特点。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小说标题的好处,鉴赏与理解小说的标题,一般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结合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人物;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结构、标题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本题按照这种思维方法回到原文整合,可以找到三个答题角度:①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②便于突出小说主题。③前后照应,情节更严谨合理。
(三)文言基础
7.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而青于蓝             而耻学于师    B. 蚓无爪牙之利         句读之不知
C. 犹且从师而问焉       风雨兴焉    D. 而见者远             小学而大遗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课内虚词的含义和用法。D项,两个“而”都表转折,但、但是。A项,前一个“于”,介词,比;后一个“于”,介词,向。B项,前一个“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后一个“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项,前一个“焉”,助词,不译;后一个“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从那里。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心躁也            躁:浮躁,不专一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B. 声非加疾也        疾:长                 孔子师郯子                师:以……为老师
C. 木直中绳            中:合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 吾尝跂而望矣       跂:抬起脚后跟         士大夫之族                族: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课内实词的含义,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课文中,就会发现,B项,“声非加疾也”意思是“声音没有更加洪亮”,“疾”应指“声音洪亮”。
9.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是判断句,“也”表判断。B项是状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介词“于”,此句正常语序应为“其闻道也固乎吾先”。C项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D项“不拘于时”是被动句,“于”表被动;“学于余”是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是 “于余学”。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这一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独设题,而是与断句、翻译等考点结合命题。文言句式常见的类型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倒装句又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等。考生在备考复习中要注意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积累各类典型例句,答题时方可对号入座,避免判断失误。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师说》以贻之
B. 锲而舍之                  蟹六跪而二螯
C.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其下众人也亦远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课内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解答时注意联系课文内容判断。C项,两个“也”都用在句中,表停顿。A项,前一个“之”,助词,的;后一个“之”,代词,他。B项,前一个“而”,表假设,如果;后一个“而”,表并列。D项,前一个“其”,代词,他们;后一个“其”,副词,多么。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勉学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义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傍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摘自《颜氏家训•勉学》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射则不能穿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 得一阶半级                       用心一也
D. 或因家世余绪                 或师焉,或否焉
12.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工巧则致精器用——工匠的巧思就在于致力精密仪器的使用。
B. 文士则讲议经书——文人就要谈论《诗经》和《尚书》。
C. 塞默低头,欠身而已——(他却像)塞住了嘴一般,低着头不吭声,或打哈欠伸懒腰罢了。
D.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这些人)为什么珍惜几年工夫而勤奋学习,却长受终生的羞辱呢?
13. 下面对这段选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的一生都应有自己的职业,精通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无所作为是可耻的。
B. 人的一生都应热爱自己的职业,钻研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即使有所作为也是可耻的。
C. 人的一生都应选择好自己的职业,精通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就会无所作为,这是可耻的。
D. 人的一生都应有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且要精通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无所作为就会被人耻笑。
【答案】11. C    12. C    13. D
【解析】
11. 试题分析: C项,前一个“一”是形容词,一定的;后一个“一”是副词,专一。A项,两个“则”都表转折,却。B项,两个“耻”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辱。D项,两个“或”都是不定指代词,有的。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对实词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如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虚词类题目,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12. 试题分析: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文中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时可将所给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找出句中的关键词逐一落实,再比对选项中所给翻译,找出答案。A项,“工巧则致精器用”意思应是“当工匠的就要致力于制作各种精巧的用品”;B项,“文士则讲议经书”的意思是“文人则要讲论儒家经书”;D项,“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意思是“这些人为什么不愿意用几年时间勤奋学习,以致一辈子受着羞愧耻辱呢”。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所给选文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人生在世,会当有业”,接着分别以农民、商贩、工匠、武士、文人为例,指出从事哪个专业就要精通哪个专业;然后列举“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等现象,指出他们不学无术,只能“长受一生愧辱”,因此答案应为D项。
参考译文:
  
1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答案】(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变得洪亮,但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藏身的地方,这是因为心思浮躁。
(3)所以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比学生贤能,(只不过)懂得道理有的早有的晚,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像这样罢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列小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5. 这首诗以“野步”二字为题,“野步”是什么意思?全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16. 请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5. 野步,意即郊野散步。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的春日景色。    
16. 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为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为野草花的鲜艳芬芳所吸引,以至沉醉花丛,流连不去。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抒发了自己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
【解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标题和内容的理解,《野步》是宋末文学家周密的一首七绝。“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意思是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新稻,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的叫着;“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意思是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由诗歌内容可知,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的春日景色,“野步”,意思就是郊野散步。
16. 试题分析:此诗的妙处在三、四句。本来蝴蝶舞姿蹁跹,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导致的。推其情理,诗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麦,耳听新蛙,时感东风拂体,早就恨不得醉倒在这暖暖的春风里了。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这种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断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羡”,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所以说,这两句是情感的抒发,抒发了自己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艺术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艺术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鉴赏诗歌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就是诗歌中能体现情感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里认为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看不起技师、工匠等下层百姓,但“____”,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3)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也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 弟子不必不如师    (5). 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博、参、省、己、知、智、反、贤。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②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热情奔放,对未来充满远大理想,要努力学习才是。
③坏事做尽的张朝富,虽然一字不识,但未到中年,他的头顶就成了不毛之地。
④小娟郑重其事地跟我说,她要和我做好朋友。
⑤导购角色很重要,因为现在市场上的二维码基本是铺天盖地,有了导购的引导,加上本来设定的利益奖励机制,客人扫码的可指性会大很多。
⑥近日,深圳唯冠诉世界知名品牌苹果公司侵犯知识产权一案已经宣判一审结果,苹果公司败诉的消息传来,诸多媒体对此不赞一词。
A. ③④⑤    B. ①②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风华正茂:形容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不能修饰学习和生活故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