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西省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2018.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
试题预览
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2018.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信息差任务,给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他认为,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对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首先,材料的内容思想紧扣“主旋律”。正如张开所说:“作文试题凸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其次,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真实性暗含了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命题意图。第三,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现在: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任务”的指向有多选择;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这样的材料,能保证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同时,考生要把握好典型人物的特点和特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立意的主旋律,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穿靴戴帽”、空发议论。在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可从反面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上存在的某些消极落后现象,在对比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节选自《语文周报》特邀专家:尤立增《怎样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要求学生语言交际时完成核心任务。
B.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学生的表达根据任务的指向采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
C. 把任务进行分类,学生可以有针对地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D. 国内一些学者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直接引入作文教学中,拓展教学思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核心概念,文章论述这一概念产生的历史沿革。
B.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细化为五种任务类型,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侧重点进行比较。
C. 文章援引专家的权威说法,例证确凿,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转向进行诠释。
D. 本文逐层论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特点,强调其相对传统作文材料的改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创设出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B.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突出育人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 2015年全国卷作文题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但命题者本身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
D. 任务驱动型指令避免套作、宿构等行文方式,弥补传统材料空间大、立意多元的缺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同 学  
陈小庆
看到报纸上宋云的名字时,苏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宋云不是他的老同学吗?宋云从事的豆制品生意已经做到出口了?这么说他从父亲手里接过的豆腐作坊已经被他整成上市公司了?苏文本不敢相信,可报纸上大大的红字印得明明白白,这个豆制品集团的董事长就是宋云。
苏文眼前不禁浮现出很久以前的画面:宋云的父亲老宋拉着板车,上面有两大板儿豆腐,老宋好嗓门儿——“豆腐——谁割豆腐来……”声传四方,根本不用喇叭。大爷大妈们就陆陆续续走过来,称上一块儿两块儿豆腐。苏文最喜欢看老宋拿着一拃多长的薄刀割开豆腐的动作:只见老宋掀开蒙豆腐的白布,轻轻竖一刀横几刀地下去,那白嫩嫩的豆腐便齐整整地被分割成一块儿一块儿的小正方形,然后老宋熟练地托起一块儿放在秤盘儿里,口里念叨着:“一斤高高的”。他分割的每一块儿豆腐都是“一斤高高的”,大家不说他这手艺是“一刀准”,都称之为“一斤高”!
虽然老宋做的豆腐好吃,还有不错的人缘和那有名的“一斤高”,但苏文他们几个小孩子却从来也看不起宋云。首先他家是外来户,租住了一个大院——这里属于城中村,这里很多做生意的都是外来户,再就是宋云成天流鼻涕,脏兮兮的,一副乡巴佬儿的模样,学习也不好。他是二年级转来苏文班的,第一个同桌就是苏文。宋云坐到苏文身边,讨好地对苏文笑笑,鼻子里却冒出了个鼻涕泡,苏文什么也没说,只把板凳挪得离他远了一拃。
往事如烟,十几年没有见到宋云了,他初中毕业就接了身体不好的父亲的豆腐坊,一直从事着豆腐生意,没想到居然做大了!那个被苏文他们瞧不起的脏兮兮的家伙现在居然是大老板了!苏文心里一阵难过——自己目前还只是在一家公司里做着文员,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每周上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经常和几个朋友喝酒,还熬夜打电脑游戏,自以为生活得幸福自在……可,自己的前途在哪里?自己和人家宋云怎么比?老婆要是知道宋云是自己同学,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奚落自己?
很久以前,苏文升入重点高中,宋云回家磨豆腐!苏文心里的优越感,促使自己每周从寄宿制学校回来都要专门路过宋云的豆腐坊,他穿着寄宿制学校的制式校服,而宋云穿着工作围裙在忙碌着……
苏文上高中半年后,宋云他们搬家了……
很久以前苏文就想过:自己和宋云不是一个档次的人,天生我材必有大用;而宋云,则是底层的劳动人民,需要我去关怀……
可生活不按套路出牌,宋云现在事业有成,而苏文朝九晚五,为别人打工。
不行,苏文对自己说,不能认命!他开始趁一切机会倒腾生意。
每周的电影取消了,和朋友喝酒取消了,熬夜打游戏取消了,凡是不利于上进的事情都取消了……每每想到宋云的成就,苏文就夜不能寐,他的生活很是励志,基本是卧薪尝胆,枕戈待旦!崖柏这几年挺火,他就倒卖崖柏,自己也上山去偷挖,可惜没有挣到钱;又听说倒卖牧羊犬可以发财,苏文就倒卖了好几条牧羊犬,可惜还是没有挣到钱;他又兼职推销保险,最后只动员自己买了一份;苏文还做过直销传销,做过很多辛苦的危险的甚至违法的事情。就在苏文奋发图强,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在致富路上时,他又一次看到了宋云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
这个拥有上市公司的豆制品老板宋云,居然是个女的!因为她捐资助学,这次报纸配发了她的彩照。她不是苏文那个叫宋云的男同学!苏文忽然长出一口气——本来我就不相信那个家伙会有这么大本事,果然!生活,哪里有那么多的跌宕起伏,哪里有那么多起承转合?那个脏兮兮的宋云一定还在一个小角落里卖他那可爱的豆腐,顶多把他爹的板车换成电动三轮,三轮车上有个电喇叭……苏文眼前浮现出中年宋云奔波于市井之间的画面,那画面好温馨,好亲切,好接地气!
苏文要先去看场电影,然后约上三五好友喝酒喝到半夜,慢慢来,生活还是如此美好!
如果有机会,甚至还可以和老同学宋云取得联系,好好聊聊这些年的苦辣酸甜……
不错,生活很久以前就是如此美好!               (选自《奔流》2017年第2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借助苏文的回忆,叙述宋云父亲和宋云先后做豆腐以及同学们瞧不起宋云的往事,解释了苏文看了报道惊讶难过的原因,展现了他褊狭的心理。
B. 苏文认定老同学宋云做了豆制品集团的董事长,于是不满足于为人打工的生活,开始为致富而打拼,这说明苏文爱好攀比、见不得别人超过自己的特点。
C. 苏文在所谓的宋云事业有成的刺激下,放弃娱乐休闲,想出各种门路发财,虽然奋发图强,但都劳而无功,这说明在造化弄人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D. 苏文因看到报纸上对宋云的报道而心理失衡,后来又因看到报道而恢复优越感,人物心理的变化造成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产生鲜明的戏剧效果。
5. 小说以“不错,生活很久以前就是如此美好!”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6. 这篇小说的标题,另一个版本作“可爱的豆腐”。你认为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  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比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
B.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C.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D.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
E.《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理依据。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明宗:李嗣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B.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C.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D.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处指元行钦想保全生命。
C.“刺史”是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有检核问事之意,主要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先皇帝”是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经去世的父亲,这里用“先”表示对已经亡故君主的尊敬,也用来区别现任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行钦作战勇敢,不惧危险。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匹马击退敌军。
B.元行钦忠心为君,深受宠信。庄宗曾抱着元行钦哭着说:“富贵和你共享!”赵在礼在邺城谋反,元行钦没有攻下,也并未因此受到斥责。
C.元行钦颇有谋略,眼光长远。在和明宗李嗣源合力讨伐赵在礼时,他预见到李嗣源兵变,率军撤退至卫州,并上奏皇帝李嗣源谋反一事。
D.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形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发誓,以死报主;唐庄宗遇害后,他却仓皇出逃,后被捉拿,斩于洛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每句5分)
(1)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2)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11分)
吊岳王墓 高启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①。
每忆上方谁请剑②,空嗟高庙自藏弓③。
栖霞岭④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注】①两宫:指被金所俘的徽宗、钦宗二帝。②汉成帝时,朱云进谏攻击丞相张禹为佞臣,帝怒,欲斩之,他死抱殿槛,结果殿槛被折断。③汉高祖忘恩负义诬陷谋杀忠臣韩信。④栖霞岭:在杭州西湖滨,岳坟所在地。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 首联的第一句是全诗中唯一描写岳飞墓的一句,写墓边大树的树枝随风摇曳,纷纷奋然指向南方。尽管只此一句,却极为传神。
B. 颔联的前一句写投降者的卖国苟安,后一句写抗敌者始终以恢复为己任,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 
C. 尾联的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伤之情,眼前的茫茫白露,凄迷清冷的意境更增加了此诗悲哀感伤的色彩。   
D. 本诗是诗人凭吊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一首怀古诗,是诗人亲临栖霞岭岳飞墓,有感而作,气韵雄壮,情文相生。   
E. 本诗运用了比拟、用典等手法。诗人写岳飞被害,运用了正直敢谏的朱云和被诬陷灭族的韩信这两个典故。
15. 诗中多处运用典故,这对诗人抒发情感有何作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形容“秦爱纷奢”时,说钉头多于谷仓中的谷粒的句子是“           ,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的一句是“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表现古代英雄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隽(jùn)永    慰藉(jiè)      窗槛(jiàn)   荸(bí)荠      田凫(fú)
B. 猝(cù)然   瘦削(xuē)     窸窣(sū)   炽(zhì)烈    笸(pǒ)箩
C. 气氛(fēn)  熨(yù)帖   朱拓(tà)     陈抟(tuán)    纶(guān)巾
D. 炮(pào)烙 寒暄(xuān) 坍(dān)圮   玉墀(chí)      逦迤(lǐ yǐ)
18.下列各句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县长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大放厥词,总结回顾了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县反贫困斗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②但人们谁会想到,他们为了争那么一点无聊的名声,竟然肯如此钩心斗角,无所不至呢!
③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锱铢必较,一点点差错都难逃他的法眼。他常常教育我们,要干就要干到最好,精益求精。
④电视画面显示,当日的民主党竞选总部沸反盈天,奥巴马的支持者们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奥巴马开创新的选举记录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⑤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⑥随着电脑的普及,孩子上网的机会日益增多。正确使用网络、获取有用信息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然而,稍不留意,少不更事的孩子又很容易掉进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
A. 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复兴号”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由300公里/小时提高到350公里/小时,提速却不提价,让先前担心票价会借机上涨的人放了心。
B. 国庆黄金周期间,针对部分景区的乱收费乱涨价,物价管理部门不能只是走形式,而要依法处理,真正监管到位。
C. 根据某权威调查机构的报告显示,我国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正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教育主管部门已对此高度重视。
D. 若消费者在商品跌价时都等着买更便宜的东西,就会导致企业产品积压,进而滞销,进而影响企业运转与员工收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  。技术一般是用于创造物质文明,是知识的归纳;艺术一般是用于创造精神文明,是文化的结晶。    ②    :因为艺术的创造过程从来离不开技术的应用;技术的应用不仅是艺术创造的灵感来源,同时也是艺术商业化后的结果。所以,创新化的技术是一种艺术,     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与他的成才与否息息相关。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二交响曲》。顺境只会消磨人的意志,刘禅安于享乐,结果意志消沉,乐不思蜀。因此,一个人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①未必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
②                            ③                         
22. 作文(60分)
根据要求写作,不少于8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命题人:毋俊芳  审题人:高  峰
 
高一语文月考题参考答案
1.B (A.曲解文意,此语言教学法的核心是“以明确任务为前提完成语言交际”。C.以偏概全,这只是其中一种分类方式。D.“直接引入”表述不当,还加入“驱动”一词,说明国内学者并非完全照搬。)
2.A (“历史沿革”指某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历程。本文只论述了这一概念产生的理论渊源。)
3.D(“避免套作、宿构”说法绝对,对传统作文材料的理解错误。)
4. C(“这说明在造化弄人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分析错误,不是“造化弄人”,而是苏文心态不平,“无能无力”也失之偏颇)
5.①结构上,照应上文苏文对往事的回忆,表现了他又找回了在同学之上的优越感。
②形象上,描写苏文明白误会之后自得的心理,突现他浅薄、傲慢、自视高人一等的形象特征。
③主题上,批判了只想压倒别人,不会尊重弱者,心胸狭隘的人格缺陷。
④效果上,展现苏文畸形的心理,增强了讽刺和否定的效果。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观点一:“同学”更好。理由:
①人物关系上,小说的主人公苏文和另一位人物宋云是老同学。
②情节上,主人公苏文心理的强烈波动是由他理解的老同学的荣辱境况引发的。
③人物形象上,苏文见不得一向被他看不起的同学超过他,同学不如他,他才感到生活美好,对比中展现苏文的浅薄、狭隘。
④创作意图(主题)上,对同学都没有一丝温情,入木三分地讽刺缺乏尊重和同情的人际关系;批判了那些自视清高,但又自卑自怜,可笑而又可恨的畸形人格。
观点二:“可爱的豆腐”更好。理由:
①内容上,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