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太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安徽省太和中学2017级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  文2017.12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
试题预览
安徽省太和中学2017级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2017.12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一、必修二1.2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
对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人生遭际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大都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有着丧父的经历,其父权有一个从在场到缺失的过程。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均早年丧父。五四文学之所以在他们手里得到确立,与其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父亲的死亡,意味着由父亲所承载的社会权力出现了缺失,这极大地改写了家庭的内在结构,“子”因此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的生存压力,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这便为其逸出父权在场时所规范好的人生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父权缺失固然是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国家主导下的意识形态的转变,那么,“子”在既有的文化环境下,所承继的依然会是父权的衣钵。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为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在欲循既有社会规范而不得的情形下,提供了子权张扬的历史物理空间。
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的实施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晚清政府大力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推行中受到了人们头脑中既有思想的抵制,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还依然牵挂科举。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既有的文化传承模式中断,这迫使人们认同并皈依国家体制所主导的新式教育,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由此开启了向现代知识分子过渡的序幕。在新式教育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胡适,之所以留学美国,其根本的考量便是“科举既停,上进之阶,惟有出洋留学一途”。
相较而言,那些一直在父权主导下的读书人,则没有像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那样,可以顺畅地实现自我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决裂。在文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徐枕亚,尽管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但其父权始终规范制约着其人生疆域,甚至于他连婚姻也无法自主,更遑论文化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变革了。
父权的在场固然限制了子权的张扬,但父权的缺失也并不必然会导致子权的凸显。如有一些传统的读书人,其父权尽管存有缺失,但他们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通过新式教育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在近代小说创作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李伯元,尽管也有丧父之痛,但由于他并没有接纳新式教育,更没有完成对西学的认同,这使得其创作出来的“谴责小说”依然带有浓重的传统色彩。
当然,五四文学的发生有着诸多的原因。但是,在五四文学的发发生过程中,创建主体挣脱了父权藩篱的束缚,这的确是他们得以完成历史性蜕变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5年第5期,作者李宗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权缺失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子”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迫使他们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
B.五四文学之所以在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人的手里得到确立,与他们的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C.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让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不再承继父权的衣钵而实现了自己子权的张扬。
D.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父权缺失”是他们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能够完成历史性蜕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下列各项表述中,不属于“父权在场”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没有遵父命苦读“圣贤书”,贾政动用“家法”对其进行惩戒,“不肖种种大承答挞”,宝玉挨了一顿痛打。
B.祖父下狱、父亲重病去世,改变了鲁迅既有的人生轨迹,使其踏进了新式教育的门槛,促使他留学日本并逐步参与到新文学运动之中。
C.巴金的《家》中,觉新在父亲死后也想担当起长房的责任,却总被“总家父亲”高老太爷阻挠,觉新只得唯唯诺诺,其一生终成悲剧。
D.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类封建伦理观束缚周萍、周冲。试图让他们屈从于他所建立的家庭秩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科举制度的废除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欣然接受了晚消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
B.科学制度废除后,接受了新式教育的胡适把“出洋留学”作为“上进之阶”,因此最终选择留学美国。
C.尽管徐枕亚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却始终没有摆脱父权的制约,最终仍然无法自主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D.也有丧父之痛的李伯元没有接纳新式教育和完成对西学的认同,因此,他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灯火迷离的小巷
刘墉
我童年的记忆是黑色的,也正因为很黑很黑,所以偶尔有些灯火,就显得特别明亮,印象格外深刻。
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常在晚餐后把我抱上脚踏车前面的小藤椅,再将他的鱼篓往后座一摆,鱼竿往旁边一插,带我去台北的水源地钓鱼。车子吱呀吱呀地从台大教授聚居的温州街,经过国防部长俞大维的官邸和兵工学校的军官眷舍,进入违建区。那里没有路灯,两边的房子都是竹子和石棉瓦盖的、屋檐很矮、灯火很暗、巷子很窄,头顶有晾衣竹竿和忘记收的衣裤,脚下是滑溜溜闪着油光的地面,屋里传出的是南腔北调的各省方言。我们必须提防突然泼出的污水、冒出的浓烟和喊着别打了别打了,冲出来的小孩。
为我家洗衣服的孙嫂、卖馓子的老爷爷都住在违建区。父亲曾带我去看过老爷爷炸馓子,白发老头趴在地上,伸手从床底下拖出一个脸盆,就用脸盆装油炸。我不记得炸馓子的细节,倒是永远记得床上一个正在读书的少年,用恨意的眼光看我。父亲说馓子爷爷在大陆做铁路局的局长,民国三十八年只带出这一个孙子。
经过违建区不远就到了水源地,堤防外有一大片竹林和沙土地,有时候老远就听到喧哗,特别令我兴奋,因为表示当天搭了戏台。有平剧、相声、唱大鼓,还有我最喜欢的“漫画表演”。有一回牛哥驾到,他是我的偶像,因为他画头顶三根毛,尖嘴猴腮两颗牙,还穿着一双大头破皮鞋的牛伯伯太有意思了!他的现场表演更精彩,除了画牛伯伯、牛小妹,还请观众上台,在大大的白纸上随便涂抹,无论涂个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牛哥都能三两下改成有意思的漫画,有一回还变出个光溜溜的美女,台下好多人吹口哨。我实在很想上去,不敢,但总想画什么东西能够考倒牛哥,到今天还在想,想不出来。
父亲也常在周末带我去万华“打泥人”。只记得街边一排小店,后面架子上摆着许多彩色的泥人,父亲用装软木塞子弹的气枪射击,泥人被打中掉到后面的网子里,就归我。
还有一回父亲带我坐公共汽车到了一个很热闹的夜市,好多摊子,上面挂着一串又一串小灯,卖的都是花花绿绿的东西,像是鲜黄的杨桃汁、萤光绿的腌橄榄和红滋滋的烤香肠。街上热闹极了,舞龙舞狮踩高跷,鞭炮锣鼓声吵得听不见说话,散着硫磺味的烟雾把人都隐藏了。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带我爬上附近的河堤,看见外面停了好多船,人影幢幢的灯火在黑黑的水面拉着颤抖的闪光。还有人放烟火,烟火一支一支呼啸着上天,在黑黑的夜空爆炸成千千万万个小光点,瞬间全不见了!
父亲在我八岁那年就得了大肠癌,住进空军医院。记忆中那里像个学校,两边是平房,中间有个黄土地的大场子。有一天傍晚父亲撑着枯瘦的身子,带我走到医院门口买气球,虽然有各种鲜艳的颜色,但我挑了个土黄色的,因为看来比较结实。牵回病房,许多医护兵跑来看,说气球活像篮球,于是在走廊又笑又叫地拍来拍去,我也拍,突然砰一声气球不见了,只剩下走廊屋顶一排昏黄的灯,医护兵一下子都散了,我转身,面对的是躺在病房床上父亲苍白的脸。
父亲走后,我的童年更黑了,再没人带我去灯火迷离、烟花四射的夜市。后来家里遭了火,父亲生前服务的机构说男主人死了,不给重建,母亲只好在废墟上盖个草棚,成为最牛钉子户,终于在两年后,逼得公家把我们迁到金山街的一栋小木楼。
巧的是我大学正好考上师大,可以听打钟再上学。还有个好处,是便于师大的同学来访。
大二那年我组朗诵诗队,请一位女同学到家里听录音,隔两天晚上八九点钟门铃响,居然是那女生,原来因为能源短缺,和平东路两边轮流停电,那女生教完家教回宿舍,师大那侧正停电,只好到对面巷子里的我家。我问她吃晚餐了吗,她摇头,我就去买了水饺给她。她才吃,我家这一侧又停电,于是点蜡烛。
记得那天送她回师大宿舍,出门好长一段路,一点灯光都没有,又没月亮,连脚下都看不清,简直是摸黑。我不得不小心牵着她的手,一直牵到了今天。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描写违建区屋檐很矮、灯火很暗、巷子很窄,地面很脏,突然泼出的污水等恶劣环境,传达了我对违建区的厌恶之情。
B.文中描写“徽子爷爷”的孙子“用恨意的眼光看我”,此细节意在传达出两个孩子间的隔膜是因为彼此陌生而产生的。
C.父亲走后,家道中落。即使家中遭受了火灾。父亲生前服务的机构也不给重建,让我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世态炎凉。
D.文中写到父亲病重时“我”在医院的走廊里和“许多医护兵”又笑又叫地拍气球,目的是谴责自己当年年幼无知不懂事。
5.作者为什么说童年的记忆是黑色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6.结尾写年轻时收获的爱情,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行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中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仔,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行,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
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行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行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
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事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今”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每日新报》)
材料三:
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
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已。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东北新闻网”)
材料四:
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
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
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会严格执行政府政策。
B.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
C.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
D.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
E.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宜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
9.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席旦,字晋仲,河南人。七岁能诗,尝登沉黎岭,得句警拔,观者惊异。元丰中,举进士,礼部不奏名。时方求边功,旦诣阙上书言:“战胜易,守胜难,知所以得之,必知所以守之。”神宗嘉纳,令廷试赐第。徽宗召对,迁右司谏。御史中丞钱遹率同列请废元祐皇后而册刘氏为太后,旦面质为不可。遹劾旦阴佐元祐之政,左转吏部员外郎。俄拜御史中丞兼侍讲。内侍郝随骄横,旦劾罢之,都人诵其直。帝以其章有“媚惑先帝”之语,嫌为指斥,旋改吏部侍郎,召为户部侍郎,以显谟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自赵谂以狂谋诛后,蜀数有妖言,议者遂言蜀土习乱。或导旦治以峻猛,旦政和平,徙郑州。入见,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称兵背叛,皆非其土俗,愿勿为虑。”遂言:“蜀用铁钱,以其艰于转移,故权以楮券①,而有司冀赢羡,为之益多,使民不敢信。”帝曰:“朕为卿损数百万虚券,而别给缗钱与本业,可乎?”对曰:“陛下幸加惠远民,不爱重费以救敝法,此古圣王用心也。”自是钱引稍仍故。坐进对淹留,黜知滁州。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已而威州守焦才叔言,欲诱保、霸二州内附。旦上章劾才叔为奸利敛困诸蕃之状,宰相不悦,代以庞恭孙,而徙旦永兴。恭孙俄罪去,加旦述古殿直学士,复知成都。时郅永寿、汤延俊纳土,枢密院用以訹②旦,旦曰:“吾以为朝廷悔开疆之祸,今犹自若邪?”力辞之。卒于长安,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席旦传》,有删改)
【注】①楮券:纸币。②訹:xù,恫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
B.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
C.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
D.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复知成都/朝廷开西南夷/黎州守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旦引唐南诏为蜀患拒/却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为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B.阙是中国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为帝王官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项三部分,有装饰、晾望等作用。
C.廷试,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御试。是皇帝对乡试取录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
D.缗钱,用绳穿连成串的铜钱。《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总计前后赐赉之数,亦有四十七万缗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席旦有才华,很小能作诗,曾经登上沉黎岭,写下出类拔萃的诗句,让人非常吃惊。
B.席旦为官正直,忠于职守。他弹劾罢免了骄横跋扈的内侍郝随,京城的人称赞他正直。
C.席旦不惧权贵,被打击报复。他当面反对钱通等人关于废立的请求,被钱通陷害。
D.席旦高瞻远瞩,支持开疆拓土。他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蜀地使用的钱币提出看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方求边功,旦诣阙上书言:“战胜易,守胜难,知所以得之,必知所以守之。”
(2)旦上章劾才叔为奸利敛困诸蕃之状,宰相不悦,代以庞恭孙,而徙旦永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放言五首(其一)①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辦,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②能诈圣,可知宁子③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②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③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患的韬晦本领。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题“放言”,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诗人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纵抒已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愤愤不平。
B.“朝真喜伪”单刀直人,指出两面派朝真暮伪,变化无常,经不起检验;“何人辨”指无人辨别,诗人以此怒斥朝廷官员不分真假。
C.“底事无”即何事无,指代上句中的“朝真暮伪”,“古往今来底事无”这一句指古往今来,这种怪事真是太多了,一点也不稀罕。
D.领联运用典故,指出臧武仲奸诈却被誉为圣人,宁武子智慧却不被人理解。诗人以此讽刺世人贤患不辨,哀叹自己消醒,所以痛苦。
E.尾联紧承颈联,明示对比是辨伪之法,以大火、明珠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不取”“可怜”两词语含愤造,也揭示了诗人的无奈。
15.颈联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        ,        ”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表现自己的美德。
(2)《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        ”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        ”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马河声学习楷书,一出道就在行当内声名鹊起。后来又习画,悟性颇高,其所临明清小品,几乎与真迹难解难分。
②在行贿物品中最其“操作性”的就是玉器书画。这些东西对专家而言有可能是无价之宝,对外行人来说有可能一文不名。
③正与东食西宿、四乡为家的猫儿脸姑娘聊着,突然边上一个花脸猛地打了个喷嚏,溅到姑娘的面颊上,姑娘愀然作色,朝那花脸打了一下。
④老年人往往难以招架骗子的“温情”攻势,最终将积蓄心甘情愿奉上,致使骗子的“温情”招数屡试不爽。
⑤“奴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
⑥天宫二号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但它的实验能力和美国的相比,只能望其项背,一时难以赶超。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电视法制栏目在选题、拍摄、推广上都要精心策划,在追求自身利益和发展的同时,也需积极地行使自身的权力和社会责任。
B.针对学生体质下滑的不争事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教育部拟对各省学生体质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
C.绣花是慢工出细活,刺绣需要精心、耐心和恒心,其实,岂止是脱贫攻坚需要“绣花”功夫,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不可。
D.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不仅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家慈辛苦了一辈子,把你养育大不容易,你真应该好好孝敬她。
C.去年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学识短我,诚恐贻笑大方。
D.上星期拜读了林教授的大作,获益匪浅,略有瑕疵,我一定斧正。
20.下面是一份关于“汉字书写”的调查,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现象和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请探究。(5分)
从笔尖到键盘,汉字书写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相对于拼音文字,键盘时代的来临,对汉字书写能力的影响无疑要大得多。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提笔忘字”。据记者调查:
在节目《汉字英雄》中,不少字背后都有一个“千人知晓率”。“成人体验团”错误频频。节目显示,“脱臼”的“臼”千人知晓率仅为23.9%,“舂米”的“舂”仅为20%。即使“间歇”“熨帖”“黏稠”等较简单的词,“成人体验团”的正确率都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10%的正确率,而“癞蛤蟆”则难倒了70%的成年人。
不过,对于参赛的学生而言,生解字似乎并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在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让一个个选手“落马”的,不是诸如“荦荦大端”“分道扬镳”之类的复杂字词,而是“三聚氯胺”“郫县豆瓣”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热门词汇。这也反映出当下汉字教学的偏差。
(1)现象:                                                         (2分)
(2)原因:                                                         (3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如果说能考上浙大的学生是学霸。那能拿到竺可桢学院选拔邀请函的学生就是学霸中的“战斗机”。在选拔考试中,考生们要通过综合测试、体能测试和面试三项“关卡”,才有可能拿到竺可桢学院的“入场券”。每年的竺可桢学院考试,最让考生们津津乐道的就是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题目,如湿面、干面在煮法上有什么不同;从“中国好声音”看高考制度;将古文《孙权劝学》翻译成英文等等。每年的选拔,最让考生觉得“搞不定”的就是体能测试了,很多考生在体能测试这一关被刷下来了。
(1)请给上面的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8个字)(2分)
(2)请你就材料内容,对学生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依靠某些人,如父母;也会依靠某个集体,如班级;也会依靠法律制度……同时我们也会被别人依靠,这样才体现出我们的价值。
要求: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安徽省太和中学2017级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错在“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原文的表述为“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面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下一个『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零班部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