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暑期返校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暑期返校考试语文试题(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三明一中2018届高三暑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
试题预览
三明一中2018届高三暑期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
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1.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3分)
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人,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人,穿胸偏右出”。
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D. 《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很贤慧,也很规矩”。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褒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
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但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作者的是非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B.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C.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D.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    用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二、文言文阅读(36分)
(一)文言知识检测(9分)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3分)
①约其茶亭见之,爱(喜欢)而不见  
②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③顾(不过)吾念之,家人无以为托
④此恨(仇恨)绵绵亦无所释.世人惜之也
⑤樊哙闯入,声讨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尽,全都)
⑥每至节气,心痛难堪(尴尬)
⑦当穷(处境艰难)且益坚,不可无气节
⑧苏轼曰:“吾辈当识(记住)之。”
A.①③⑤⑦   B.②③⑤⑧   C.①④⑥⑧   D.②④⑥⑦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3分)
① 此女始适(出嫁)还家门,按乡俗避之     
②陈涉本是氓隶之人,其能不及蒙恬之徒(门徒)  
③若其此,楚国恶(怎么)乎定  
④微(稍微,少)祖母之力不能成人  
⑤(屈原)俾人闻王,乃冀王信(守信)大义于天下。  
⑥医者大怒,以死要(要挟,威胁)之,遂罢。  
⑦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观
⑧倾之,官兵逮之,因其坐(座次)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⑧   D.①③⑥⑦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对的一组是(3分)
①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不得已而谢 
②欲加之罪,其(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无辞乎?
③死且(副词,暂且、姑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  
⑤骄而轻敌若此,焉(代词,相当于“之”,他们)能不败  
⑥吾虽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权贵交  
⑦其常因(介词,根据,依靠,凭借)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 
⑧范氏则(副词,表示肯定,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
A.①③④⑦   B.②③⑤⑧   C.①②④⑥   D.②④⑥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
    王沈,太原晋阳人也。沈少孤,养于从叔司空昶,事昶如父。奉继母寡嫂以孝义称。好书,善属文。正元中,迁散骑常侍,典著作。与荀颛、阮籍共撰《魏书》。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寻迁尚书,出豫州刺史。至镇,乃下教曰:“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刍荛有可录之事,负薪有廊庙之语故也。自至镇日,未闻逆耳之言,岂未明虚心,故令言者有疑?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连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惠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若迭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沈探寻善政,案贾逵以来法制禁令,诸所施行,择善者而从之。又教曰:“后生不闻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兴,不可得也。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俗化陵迟,不可不革。苹俗之要,实在敦学。昔原伯鲁不悦学,闵马父知其必亡。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致游戏,伤毁风俗臭。”于是九郡之士,成悦道教,移风易俗。迁征虏将军,封博陵候。平蜀之役,吴人大出,声为救蜀,振荡边境。沈镇御有方,寇闻而退。武帝即王位,拜御史大夫。沈以才望,显名当世,是以创业之事,羊祜等皆与沈谘谋焉。及帝受禅,以佐命之勋,统城外诸军事。封博陵郡公,目让不受,乃进爵为县公,封邑千八百户。帝方欲委以万机,泰始二年薨。帝素服举哀,谥曰元。
                                                (节选自《晋书•王沈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B.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C.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D.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在我国古代指堂房亲属,从叔指堂房叔父,即父亲的堂弟,类似的称谓还有从伯、从兄、从子等。
    B.受禅本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接受旧朝皇帝让给的帝位。
    C.封邑指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所封的领地或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也可以世袭。
    D.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古代天子死称崩,大夫死称不禄,士死称卒,庶人死称死。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沈恪守孝道。王沈年少丧父,由从叔司空王昶领养,侍奉王昶如同生父;他用心奉养继母寡嫂,因行孝重义而为人称道。
    B.王沈富有文才。王沈曾与荀颉、阮籍共同编撰《魏书》;当时魏国的高贵乡公多次邀请王沈在东堂讲学宴饮写文章,并称他为文籍先生。
    C.王沈备受重用。王沈一生备受恩宠,屡任要职;晋武帝加封他为博陵郡公,被他坚决推辞,后进爵为县公,并把朝廷政务托付于他。
    D.王沈用兵有方。平蜀战役时,吴国人大举出兵,声称是援救蜀国,边境为之震动,王沈镇守防御有方,吴国人听说后就退兵了。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生不闻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兴,不可得也。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
  
  (2)沈以才望,显名当世,是以创业之事,羊祜等皆与沈谘谋焉。

(三)阅读下面的小短文,翻译划线句子。(8分)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古人孰智,庙堂与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彼百姓者,独何与?吾等与君建言,又恐君自与吾复算耳。
11.为国者,与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4分)

    李白者,诗仙也。为当国者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12.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错一字不得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描写边地天气变化急剧。
(4)《论语》中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做辩证论述的句子“                ,                。”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6)周敦颐《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劝慰友人的两句“                 ,                  ”常被后人引用并赋予新意,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事物。
(8)李白《行路难》中用“                ,                  ”两句表达内心苦闷、抑郁及情感的激荡变化。
(9)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           ,         ”。
(10)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家之所以灭亡,是因为“             ,           。”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入夏以来,长江流域五风十雨,暴雨不断,水患连连,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
  巨大的损失。
②她上课前总要细看一遍教案,从来不用多媒体,一直手写,那些龙飞凤舞的板书是她
  对教学的极致追求。
③夏夜的郊外风儿轻抚,虫声唧唧,但陶醉于美景,尤其是行走于瓜田李下之时,特别
  要注意草中的毒蛇。
④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为了一条重要规律。但不容置喙的是,真正的艺术作品,     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⑤新的问题是着急却没办法,跳脚而无抓手,试图创新而苦于缺乏思路,于是“跟随战术”大行其道。而跟随,说白了就是抄袭照搬,亦步亦趋。
⑥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
  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④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频发,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多起大学生被诈骗案,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此类犯罪活动深恶痛绝。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有关统计调查显示,近几个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环保专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
D.《人民的名义》这一剧作的成功,说明制作出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作品并不难,敢于触碰敏感题材,说真话,说人话,讲能引发当下人感怀的道理,就足以让观众感到甘之若饴。
16.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学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
  B.小王领父亲见班主任时说:“老师,这是令尊大人。”
  C.对于有兴趣投资木王山森林公园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D.我所做的只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17.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3分)
   (1)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2)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4)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1)用典(2)夸张(3)借代(4)对偶   
    B.(1)比拟(2)对比(3)比喻(4)对偶
    C.(1)用典(2)对偶(3)比喻(4)夸张   
   D.(1)比拟(2)对偶(3)借代(4)夸张 
18.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19.根据图表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4分)
                        我国SO2的排放源及贡献率
排放源 排放量(万吨) 贡献率(%)
煤炭燃烧 2179 88.6
炼钢 168.5 6.9
炼油 68 2.8
机动车 41.6 1.7
合计 2457.1 100.0
新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PM2.5一度达700微克/立方米以上。经初步分析,近期雾霾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主要污染物SO2排放量大。从图表中我们发现,       ①       。煤炭燃烧排放的SO2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成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由此可见,             ②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在身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膳食纤维与矿物质元素七大营养素中,矿物质占身体重量的比重不超过5%,  ①  。矿物质参与人体各项的酶活动、体液平衡及能量补给等生化反应。  ②  ,会影响到免疫功能或内分泌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也可能造成情绪失衡、抗压性减弱、记忆力衰退或对环境不适应等现象。但这些元素人体无法自行制造,  ③  。因此,人类的食物里要含有均衡且足够的矿物质。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4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③
22.下面是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网上报名流程示意图,请把该示意图用文字表述出来。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110个字。(6分)















五、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温家宝在同济大学对师生们的即兴演讲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材料二: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大门上的横幅上这样写道: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明一中2018届高三暑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答案
1.(3分)D(周朴园的话是说谎,是歪曲,不属于春秋笔法。)
2. (3分)B(董仲舒是第一个结合《春秋》解说春秋笔法的人,左丘明只是做了精当的概括,并未解说。另外原文说的是“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选项犯了颠倒因果的错误。)
3. (3分)C(使“乱臣贼子”害怕,是孔子写《春秋》的目的,而不是“春秋笔法”的作用。)
4.(3分)B  ①爱(隐藏)④恨(遗憾)⑥堪(忍受)⑦(处境艰难)
5.(3分)D   ②徒(这些人)  ④微(没有)⑤信(通“伸”,伸张)⑧坐(犯罪)
6.(3分)C    ③且(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还)⑤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⑦因(介词,趁着,趁此)⑧则(连词,转折,可译为“却”)
7. (3分)A(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8. (3分)D ( 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9. (3分)C (“并把朝政大权托付于他”理解不正确,原文为“帝方欲委以万机,泰始二年薨”。)
10. (10分)(1)年轻人不学习先王的教化,却指望国家政事一天比一天兴盛,那是不可能的。文武兼用(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一并运用),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
[关键词“闻”(学习、领会、知道)、“日”(一天比一天、一天天)、“道”(方法、办法、途径)各1分,大意2分]
(2)王沈凭借才气名望,在当时名声显赫,因此创建功业这样的事情,羊祜等人都跟王沈商议谋划。
[关键词“以”(凭借、凭着)、“是以”(因此)、“谘谋”(商议谋划、商讨谋议)各1分,大意2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参考译文:
王沈,太原晋阳人。王沈少年丧父,由堂房叔父司空王昶领养,侍奉王昶如同生父。侍奉继母寡嫂以孝义著称,喜好读书,善于写文章。正元年间,升迁为散骑常侍,主管著作。与荀顗、阮籍一同撰写《魏书》。当时魏国的高贵乡公(曹髦)好学有文才,他邀请王沈多次在东堂讲学宴饮写文章,号称王沈为文籍先生。不久,王沈升迁尚书,出京担任豫州刺史。到了任所,就教导说:“古代的圣贤,喜欢听批评的话,听下人的言论,是因为割草砍柴者也有可以记录的事,背柴人也可以谈论国家大事。自从我到任的那天,未听到逆耳之言,难道是因为我未表明虚心,因而让想要进言的人有疑虑吗?通告所属城府官吏及士人百姓,若能从民间推举隐逸的贤才,在各州国中罢黜奸佞之臣,陈述官吏的好坏,诉说百姓的忧患,兴利除害,效果显著的,赏给谷五百斛。如果他的话在某一方面很有价值,能评说刺史的得失,朝政的宽严,使为政刚柔得当的,赏给谷一千斛。”王沈探寻好的法则政令,就按照贾逵以来的法制禁令,从他所施行的法令中,挑好的执行。他又教导说:“年轻人不学习先王的教化,却指望国家政事一天比一天兴盛,那是不可能的。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一并运用,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民俗风化衰败,不能不革新。改革旧俗的关键,实际在于勤勉学习。从前原伯鲁不好学,闵马父知道他必败。将领官吏的子弟,在家中悠闲,如果不教育他们,他们必定会游乐嬉戏,伤风败俗。”在这之后,九郡之士都喜欢道德教化,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升任征虏将军,封为博陵侯。平蜀战役时,吴国人大举出兵,声称是援救蜀国,边境为之震动。王沈镇守防御有方,敌人闻声而退。武帝登上王位,拜王沈为御史大夫。王沈凭借才气名望,在当时名声显赫,因此创建功业这样的事情,羊祜、荀勖等人,都跟王沈商议谋划。到晋武帝接受禅让时,因为辅佐帝王创立帝业的功勋,皇上让他总管城外各种军务。封他为博陵郡公,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于是进爵为县公,封邑一千八百户。皇帝正想任他为执政大臣,泰始二年他去世。皇帝穿素服致哀,谥号元。
11.(4分)治理国家的人,亲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远离奸邪而善于谄媚的小人,(凡事)以身作则亲身实践,事业才会成功。
[关键词“为” “与” “离”各1分,大意1分]
    译文:(一个人如果)在早上犯了过错到晚上就能改正,(那么)君子就会赞许他,我也赞同。但是,现代人与古人谁更有智慧,(对此)朝廷与百姓的认识,相差很大。治理国家的人,亲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远离奸邪而善于谄媚的小人,(凡事)以身作则亲身实践,事业才会成功。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惠及外邦,但却不能到达本国百姓那里,(这)唯独是为什么呢?我们给您提建议,又害怕您跟我们算账啊。
12.(4分)所以他虽然仕途上不如意,却仍然不放弃伟大的志向,(并)在诗歌里抒发出来,他流传后世的诗篇不可计数,于是成就了他万世英名。
[关键词“辍” “发” “其诗传于后世者”定语后置句各1分,大意1分]
    译文:李白,是诗仙啊。被统治者拒之门外,就在这座山中游赏。如今,(他)在山中与远离尘嚣的人对饮,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结之情啊。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杨国忠为他捧墨,写诗讽刺杨贵妃,这几件事是他得罪统治者的根源,也是他个性张扬的表现。所以他虽然仕途上不如意,却仍然不放弃伟大的志向,(并)在诗歌里抒发出来,他流传后世的诗篇不可计数,于是成就了他万世英名。
13.(共10分,每题1分,错一字不得分)
(1)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2)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9)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4.(3分)B(①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不合语境。②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此处使用正确。③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望文生义。④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用在此句形容“不容许怀疑真正的艺术品的生命精神”不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下一个『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