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应县一中高一年级月考四语文试题2017.12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46分)(一)课内阅读(12分)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选段,完成1~3题。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
试题预览
应  县  一  中  高  一  年  级  月  考  四
           语  文  试  题        2017.12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46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选段,完成1~3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的宗旨是:为求学而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研究高深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B.蔡元培先生在文中指出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指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
C.产生北京大学多年弊端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当时国家混乱,官僚主义盛行,加上封建思想中,为官为正道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
D.北京大学多年弊端产生的内部因素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学生从内心里没有治学的严谨态度,思想腐化,享乐主义严重。
2.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蔡元培认为“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是他对我国传统的封建教育进行深刻的彻底的批判之后得出的全新认识,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B.蔡元培之所以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是源于他对我国当时科学技术极端落后的焦虑,企图通过大学教育为国家迅速培养一批科技人才,以实现他的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主张。
C.在这篇演讲辞中,蔡元培把“抱定宗旨”放在首位,这说明在蔡元培看来,最大的腐败就是思想观念的腐败,腐败的观念不除,真正的改革就不会产生。因此,改革必须首先从破除陈腐落后的观念开始。
D.这段文字,蔡元培先列举以“做官发财”为学习目的的种种弊病,从理论上说明这一宗旨的错误,由此引出自己的正大宗旨,接着再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从理论上说明正大宗旨的好处、宗旨乖违的危害,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宗旨不可以不正大”这一论点。
E.蔡元培把“做官发财”列为腐败,他自己定“三不主义”,第一条就是“不做
官”。这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应该坚决抛弃“做官发财”的观念,同当官的发财的划清界限。
3.根据文章的主旨,体会画线句子的含意和感情。(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暮色中的炊烟
迟子建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
如果你晚霞满天的时候来到山顶,俯瞰山下的小镇,可以看到一动一静两个情景,它们恰到好处地组合成了一幅画面:静的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房屋,动的则是袅袅上升的炊烟。房屋是冷色调的,炊烟则是暖色调的。这一冷一暖,将小镇宁静平和的生活气氛完美地烘托出来了。
女人们喜欢在晚饭后串门,她们去谁家串门前,要习惯地看一眼这家烟囱冒出的炊烟,如果它格外地浓郁,说明人家的晚饭正忙在高潮,饭菜还没有上桌呢,就要晚一些过去;而如果那炊烟细若游丝、若有若无,说明饭已经吃完了,你这时过去,人家才有空儿聊天。炊烟无形中充当了密探的角色。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这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窗外是一片很大的菜园,种了很多的青菜和苞米。菜地的尽头,是一排歪歪斜斜的柞木栅栏,那里种着牵牛花。牵牛花开的时候,那面陈旧暗淡的栅栏就仿佛披挂了彩带,看上去喜气洋洋的。在木栅栏的另一侧,是另一户人家的菜地,她家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
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早已加入了中国国籍。北极村与她的祖国,只是一江之隔。所以每天我从东窗看见的山峦,都是俄罗斯的。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她的丈夫死后,两个儿子相继结了婚,一个到外地去了,另一个仍留在北极村,不过不跟她住在一起。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贯。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的奶奶。秋生一来就是干活,挑着桶去水井,一担一担地挑水,把大缸小缸都盛满水;再抡起斧子劈柴火,将它们码到柴垛上;要不就是握着扫帚扫院子,将屋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所以我从东窗,常能看见秋生的影子。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叫着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是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和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和他们招手。 
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她似乎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我到玉米地时,隔着栅栏,常能看见她在菜园劳作的身影。她个子很高,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的皮肤非常白皙,眼窝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些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的汉语说得有些生硬,好像她咬着舌头在说话。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我自幼满口虫牙,硬东西不敢碰,而她虽然已是个老人,牙齿却格外地坚实,嚼起蚕豆有声有色的,非常轻松和惬意。与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
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人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冬天到来的时候,园田就被白雪覆盖了。天冷,我就很少到老毛子家去玩了。玻璃窗上总是蒙着霜花,一派朦胧,所以也很少透过东窗去看那座木刻楞房屋了。她家的炊烟几时升起,又几时落下,我们也就不知晓了。
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总要习惯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一段,不仅概述了炊烟的特征,而且还描写了它会带给人们独特的信息,为下文有关内容的展开作铺垫。
B.文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将作者的回忆和北极村的特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C.作者通过回忆展现了一个冷漠,孤僻又热爱劳动,对我关心的俄罗斯老太太的形象。
D.本文以《暮色中的炊烟》为题,即可以形成贯穿全文的线索又可以让整篇文章笼罩在一种独特的氛围之中。
5.如何理解文章划线语句,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5分)
6.文章结尾说“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请根据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安排的目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邵逸夫:香港影视大佬的大学情怀
                   冯 琳
1907年,邵逸夫出生在宁波镇海的一个商户家庭。逸夫是他的号,他希望自己能够闹中取静,忙里偷闲,安逸地度过一生。
出生在富商之家,邵逸夫从小受到家族熏陶,会做生意,也会做电影。1934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推出了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把中国观众带入有声电影时代,之后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出产邵氏电影,在香港影视界独当一面。1965年,邵逸夫开始进军电视业。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邵逸夫打造了市值164亿的TVB电视王国,奠定了TVB在华人心中的绝对地位。
邵逸夫是史上最年长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拍摄影片1000余部,为中国所有电影制片厂之冠;拥有最多的影院,曾超过200家,为中国私人拥有量之首;同时,他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
早年的邵逸夫并不热衷慈善;相反,关于他的“吝啬”传闻倒不少。1970年,一家养老院的老人见邵逸夫每天坐着劳斯莱斯豪华车经过养老院门口,于是冒昧给这位电影大亨写信请他行善施德。不久,养老院收到邵逸夫寄来的一张仅仅500港元的支票。养老院随即把这张支票退还给了邵逸夫,邵逸夫因此事也被嘲笑了很久。
有人说,邵逸夫之后的乐善好施起因于此,也有人说,这与他三哥邵山客之死有关。1983年,邵逸夫三哥邵山客中风,陷入昏迷,只能靠药物延续生命。此时的邵逸夫不禁感叹人生匆匆,钱财只是身外之物。邵逸夫也知道,邵山客在新加坡对员工吝啬,很少投身公益,在当地的口碑很不好,但留在身后的名声却不会随着棺材一齐离开人世。邵逸夫不想步三哥后尘。
1985年1月,也就是邵山客去世前两个月,邵逸夫以邵氏基金会的名义宣布捐出1.06亿港元,用作慈善。其中730万港元用来资助香港的大学和医院。另外3300万港元则捐给香港以外的六所大学,包括台湾国际艺术学院和澳门的东亚大学等。
商人出身的邵逸夫克俭克勤,有着一套自给自足的经商模式。对于金钱的态度,邵逸夫也十分保守。他手下很多导演成名之后,都希望能够获得票房分红的权利,但是在邵逸夫这里,就是痴人说梦。正是由于邵逸夫不肯让手下人尝到更多的甜头,导致邵氏公司人才不断流走,这也是当时的邵氏公司没落的一个原因。
邵逸夫说:“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1973年,66岁的邵逸夫以校董的身份向香港“苏浙公学”捐赠600万港元,为其兴建一所藏书3万多册的新型图书馆。这也是他的第一笔郑重其事的捐赠。
当时,被称为“文化沙漠”的香港正在修建一座规模巨大、功能齐全的“香港艺术中心”,邵逸夫捐赠600万港元。此举备受香港各界人士赞誉,邵逸夫也因此荣任“香港艺术节大会”主席以及“香港艺术中心董事局”副主席。
1987年1月开始,邵逸夫集中向内地捐款。这一年他向内地捐出第一笔教育款项1亿港元,帮助内地10所大学兴建图书馆或科技馆。他连续19年为大陆大、中、小学教育项目做大笔捐款,累计捐赠33亿港元,项目4500多个,受惠学校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笃信“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的影视大亨,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因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据统计,二十多年来,他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目前,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2002年11月15日,邵逸夫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邵逸夫说:“我相信人类的伟大在于追求、研究、传授学问、造福人类。”目前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该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
邵逸夫散财无数,同样也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为邵逸夫颁发GBM勋衔。
邵逸夫凭借他的生意头脑,把自己的电影、电视事业经营得如他的人生一样经久不衰;而他的人生也如电影一般传奇跌宕;虽然已年过期颐,但邵逸夫的传奇还在延续。在邵逸夫的身上,慈善不只是一朝一夕的善举,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捐助解救他人的行事态度。不管是捐款还是建楼,无论高调还是沉默,邵逸夫的善举,我们无法漠视。
(选自《人物周刊》2013年第7期,有删改)
7.“这也是他的第一笔郑重其事的捐赠”中的“郑重其事”对表现邵逸夫有何作用?(4分)
8.邵逸夫在香港影视界有哪些突出贡献?请简要概括。(4分)
9.文章介绍邵逸夫早年不热衷于慈善事业的目的有哪些?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分)
10.邵逸夫的人生经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诗文阅读(2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①,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②,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③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令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代雁门:地名, 代地雁门郡。     ②收保:把人马物资收拾起来退入堡垒中固守。      ③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者赏五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勇士。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让:责备
B.王许之                    许:答应 
C.李牧至,如故约            故:原来的 
D.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数:屡次,多次 
12.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牧用兵之道的一组是(3分)(   )
①习射骑, 厚遇战士       ②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③匈奴每入 ,辄入收保     ④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⑤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⑥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李牧守边,厚遇士卒,抚慰边民,根据需要任用官吏,利用贸易租税以充军费,使边防得以巩固。 
B.李牧对匈奴采用欲擒故纵的战术,一旦时机成熟,便巧布奇阵,大败敌军,迎来了边境十几年的安宁。 
C.李牧坚持固守营垒的政策,不慕虚荣,不怕撤职 ,积极备战,不愧为一代名将。 
D.李牧的战略战术,麻痹了敌人,但将士们不理解,当权者也不理解,这正衬托出他的风采和品质。 
14.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5分)
(2)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5分)
(二)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处(6分)。
(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正面说明忧困、挫折产生积极作用的句子是“                       ,                     。”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句子是:“                       ,                     。”
(3)《出师表》中建议后主凡事宜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这样做“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武汉、南京等城市出现的大型洪涝让不少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产生怀疑,专家指出,莫因发生洪涝就将“海绵城市”建设一笔抹杀。
②处在上海近郊的闵行,去年“商业综合体”格外热闹,宝龙城、七宝万科广场、新华联购物中心火爆开业,人潮涌动,呈现咄咄逼人的气势。
③理解我们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联系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史和90多年党的奋斗史,我们要敬畏和感恩历史,不可数典忘祖。
④目前,这两家馒头店都已改头换面,摆脱了脏乱差的加工环境,其中一家馒头店已符合发证条件,并顺利办理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⑤日本动画不仅能够在其本土占据商业和文化双重层面的主流,而且能够在东亚市场与好莱坞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进而借助网络在全球范围吸引大量粉丝。
⑥昆明VR主题公园围绕“科普益智、亲子互动、时尚休闲”三个核心全力打造多元化的休闲综合体,适合不同人群,让你有设身处地的感受。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将评价的重心放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上,重合作过程的协同程度,轻学习结果和个人表现。
B.大型文献纪录片《长征》全景式地再现了长征的历史,特别是数十名近百岁老红军的抢救性采访,让节目具有历史厚重感和观赏性。
C.在印度设立中国图书编辑部,旨在加强中印两国出版领域的合作,出版更多高质量的中国主题图书,进而提高印度各界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
D.根据腾讯公司发布的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
18.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鄙人令媛成婚,各位亲朋好友前来祝贺,我谨代表家人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B.某同学到朋友家中,说:“我莅临你家,送你一本《史记》,敬请惠存。”
C.昨天本人在图书馆不慎丢失一本《战争与和平》,期盼捡到者璧还,本人不胜感激。
D.运动会结束后,校长走到高一某班,说:“同学们!这次运动会,咱们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咱们要再接再厉,为班级争光!”
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当前散文缺乏乡土特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乡土意识淡漠。__①__, 对乡情就渐渐地淡漠了,对农村生活就淡化了,__②__。而散文的创作特色,主要包括散文的乡土特色、意象特色、情感表达特色以及语言特色等等,这是散文的生命,是散文是否能够成为好散文的关键,是散文作家长期形成的创作风格。所以,__③__。
20.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在所给的课文中任选两篇,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4分)。
曹操《短歌行》  陶渊明《归园田居》  屈原《离骚》 
例句: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建立自由和民主的国家,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 
①                             ;②                           。
四、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出去吃饭前,用网络搜索附近的饭店,看看哪家比较近、比较实惠,结合网友的好评、差评,最终确定饭店并选好了菜单。
出门旅游前,上网先搜索旅游的路线,定入住的宾馆,寻找到哪里可以买到正宗的土特产,然后再背上行囊,按照事先做好的功课,完成一次验证之旅。
搜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快捷,但静下心来,似乎又觉得少了些什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月考四语文答案2017.12
1、答案:D。(3分)D项,“学校老师和学生从内心里没有治学的严谨态度,思想腐化,享乐主义严重”理解错误,结合原文内容来看,内部因素主要是: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日趋庸俗化。
2、答案:BC。(答对B,给2分;答对C,给3分,其余不给分。)A项,“学而优则仕”是几千年封建教育的传统观念,蔡元培先生虽认为读大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但又认为“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应该说,蔡元培先生对旧教育的批判还是不彻底的。D项,不是“从理论上说明”,而是“以事实证明”。本段论点是“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是对这一论点的回应。E项,蔡元培反对的是“把做官发财”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学生的入学目的,不是反对“做官发财”本身。
3、参考答案:①作者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假设不精于学业,不美于德行的情况下,未来的种种唐突之事,引发学生思考,告诫青年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珍惜大好光阴,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奠定基础。(2分)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学子的殷殷期盼和谆谆教诲之情。(2分)
4、答案:C。(3分)C项,“冷漠、孤僻”理解错误,实际上她是充满生活热情的老太太。
5、参考答案:①我当时认为老太太爱跳舞时因为她的脚大,跳舞方便(1分)
②真正让老太太跳舞的是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她有一颗热情奔放的心(2分)
③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俄罗斯老太太的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态度的赞美。(2分)(分析:结合上文来看,“自由的脚”指的是与当地老太太缠过的脚不同的大脚,“爱跳舞”是因为“拥有一双自由的脚”,是指作者认为老太太的脚大跳舞方便。“脚的灵魂”是指老太太跳舞的动力,“心”指的是老太太对待生活的态度。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老太太的认识过程,也表达出作者对老太太的赞美之情。)
6、参考答案:结尾作者说俄罗斯老太太的炊烟最美,寄寓了对老人的怀念和赞美。①怀念俄罗斯老太太的勤劳和和热情好客。她在自家院子里种植各种植物,而且热情的招待我这个小客人;(2分)②赞美了俄罗斯老太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情奔放的心。虽然独居异国,但是她仍然把自己的家大理的井井有条,虽然邻里很少交往,但是她仍然没有放弃用舞蹈放松自己;(2分)③深化文章的主题,言有尽而义无穷,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2分)
(分析:从内容上看,上文说“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结尾说“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作者把炊烟与人的生命联系起来,“最美的一缕”“消逝”,也就是指俄罗斯老太太去世,“最美”表明了俄罗斯老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