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初一语文试题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30分)1.(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须臾(yú)攲斜(jī
试题预览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初一语文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30分)

1.(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须臾(yú)     攲斜(jī)     嫩芽(nèn)     匿笑(nì)
B. 屏息(píng)    绽开(zhàn)  威慑(niè)       占卜(bǔ)
C. 蝉蜕(tuì)      荫蔽(yīn)   一霎时(chà)    憔悴(cuì)
D. 搓捻(niǎn)     菡萏(hàn)   静谧(mì)     尴尬(gān)
2.(本题3分)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宽恕    感概    淅淅沥沥    精神抖擞
B. 决别    瘫痪    截然不同    浑为一谈
C. 卓号    捶打    恍然大悟    滚瓜烂熟
D. 遗憾    分歧    整装待发    絮絮叨叨
3.(本题3分)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卖弄:炫耀。)
B. 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C.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D.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响亮而晴朗。)
4.(本题3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B. 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
C.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D. 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
5.(本题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B.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出自曹操的《观沧海》。
C.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题目。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6.(本题3分)下面的四个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D.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7.(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C. 明天是去北京?还是去上海
D. 刚到四十岁,孩子们就说我“落伍”了。
8.(本题3分)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读书生活,院子,老师读书的样子都记忆深刻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对三味书屋的生活表示厌恶。这也是鲁迅先生值得怀念的童年生活的一部分。
C.《雨的四季》选自《刘湛秋散文选》,是刘湛秋的作品,写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D.《天净沙 秋思》仅用28字就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思乡的悲哀之情。
9.(本题3分)在下面语段中,一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        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运动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        兀鹰来说,        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    但是    只要                B.所以    因此    只要
C.因为    因此    如果                D.所以    但是    如果
10.(本题3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
①当然,有时间泛读杂书也是必要的,但不能主次颠倒。
②读书需要选择,需要取精用弘,即在前人确定的经典谱系基础上筛选、增删和确定时代的、民族的、个人的经典。
③泛读杂书的目的终究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经典、守护经典。
④所谓“阳光下没有新鲜事物”是因为缺乏主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立场,必定是“阳光下充满了新鲜事物”。
⑤这就需要精读,甚至不断重读经典。
A. ②⑤④①③    B. ②③①④⑤    C. ②⑤①③④    D. ②⑤③①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11.(本题7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 
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写日记博客 
所占 
比例 82.9%  70.4%  61%  29.1%  49.8%  40%  58.3%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格所包含的三条信息。 (3分)
(2)根据以上结论,结合自己的体会,向中小学生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4分)

评卷人 得分

三、默写(9分)

12.(本题9分)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思念寄托明月,包含诗人同情、关切、安慰之情的名句“               ,               。”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哲理的名言是:        ,           。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          。
(5)、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评卷人 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一)(本题6分)(一)古诗赏析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           的图画,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
14.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二)(本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5.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2分)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16.解释下面加的词。(2分)
人不知而不愠(          )
博学而笃志(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自圆其说
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半信半疑
C. 温故而知新/无缘无故
D. 不舍昼夜/太丘舍去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评卷人 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25分)
(本题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丼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9.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4分)。
例如:拔何首乌、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列句子,说说加点字的妙处。(3分)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1.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写给母亲
贾平凹
①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14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③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 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嘛。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 :我不累。
④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哆哆唆唆地叮咛这叮咛那,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⑤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跟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闹醒,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自己,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⑥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丢坟上,现实告诉我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21期,略有改动)
2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23.文章多处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仿照示例,再举一例。(2分)
前文: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后文: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前文:
后文:
24.母亲去世已经三年,可“我”“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这是为什么?(3分)
25.文末作者“热泪肆流,长声哭泣”,他的泪水里包含了哪些情感呢?(3 分)
26.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句句都能打动人心,请任选一个能感动你的细节,作简要赏析。(4分)


评卷人 得分

六、命题作文(60分)
27.(本题60分)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体裁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试题分析:A改为:攲斜(qī);B改为:屏息(píng)威慑(niè);C改为:荫蔽(yìn)。国家语委、教委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明确规定统一读四声yìn。
2.D
【解析】试题分析:A改为:感慨;B改为:诀别,混为一谈;C改为:绰号。
3.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D项对词语的解释有误,“响晴”在这里的意思是“非常晴朗”。
4.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春天的百草园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点睛:病句类型的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C项表述错误,“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6.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比喻这种修辞的辨析能力。比喻作用: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B项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从“害了羞”可以看出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D
【解析】试题分析:A.将逗号改为顿号。B.删除冒号。C. “北京”后是逗号,“上海”后是问号。
点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要仔细分析文章的每一个句子、段落、情节,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了解作者对情节安排的用意,组织语言回答问题。C项《雨的四季》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人生的追求。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C
【解析】(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因果关系,第一句是结果,第二句是原因,所以第一个空用“因为”。第三句是再次强调结果,和前面的句子是因果关系,并非转折关系,所以第二个空是“因此”。第三个空后的短句是后面的短句的条件,是假设关系,所以用“如果”。)
10.C
【解析】试题分析:如何来解答排序题呢?排序题其实是有规律可寻的,因为从哲学联系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看,孤立的单个的句子在语段中是不存在的,它必然会与文章整体、所在语段、前后句发生某种必然的联系。同时,从语言连贯的要求来看,它也要求前后句子保持某种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联系来分析排序题。具体来说,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
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②⑤是说精读,两句内容协调且排列紧密;①③是谈泛读,两句内容协调且密不可分;而④句是总结句,因而放在最后。因此选C。
11.(1)①中小学生上网的两个主要目的是娱乐与学习。②中小学生触屏、触网年龄大大提前。③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手机上网。
(2)示例:“亲情”抵不过“手机”(简洁、醒目、概括,恰当即可。)
(3)建议合理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1) 考查对选文要点的概括。通读三个材料,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比如材料一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以“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为陈述对象。找到“上网时间、年龄”栏目和“上网目的”栏目,得出结论:中小学生上网的两个主要目的是娱乐与学习。(2)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一般的格式为:“谁干了什么事”或“哪发生的什么事”。此题要求简洁、醒目、概括,恰当即可。要以“亲情”与“手机”的联系拟标题。(3)建议要具体明白,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提出自己希望采纳的想法,但同时 也应谨慎虚心,不说过头的话,不用命令的口气。要围绕手机对人的利害关系提建议。
12.(1)枯藤老树昏鸦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解析】要正确填空,需 要注意以下几点:记清诗文的原句,避免张冠李戴;理解诗句的意思,以便能按要求写出诗句;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理解题干材料及用意,弄清楚具体的题型要求。 1.5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2.3.4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然后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小题1注意“藤”的写法。小题2注意“郎”的写法。小题3注意“残夜”的写法。小题5注意“谋”的写法。
【点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 型默写题 、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13.深秋僻静    萧瑟凄凉
14.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解析】
13.试题分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以多种景物并置,描绘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目的是营造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4.试题分析:末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出的画面是夕阳即将落下地平线,远 方一马上的行人在孤独地赶路,但却路途遥遥,不知所向。夕阳西下写人生之苍暮,时日无多。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抒发了断肠人一生之伤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15.wǎng   dài
16.生气,发怒        忠实,坚守
17.D
18.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19.不矛盾。前者是指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不能偏废;后者是指学习是思考的前提。
【解析】
15.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罔”与“殆”都是形声字,也都有点生僻。 
16.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要根据具体语境去判断词义,如“愠”生气,发怒。
17.试题分析:D“不舍昼夜/太丘舍去”两句中的“舍”都是“停止”之意。A前者通“悦”;后者“说法”。B前者“信用”;后者“相信”。C前者“学过的知识”;后者“缘故”。
点睛: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8.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知之”“好之”“乐之”等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
19.试题分析:比较两句话在意义上的差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指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是指学习是思考的前提,如果不思考,还不如不去学习。理解好两句话,扫清文字障碍,疏通句子文意,这是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0.翻断砖         按斑蝥 摘覆盆子(写出两个即可)
21.“伏”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蜂肥胖的形态(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趴在菜花上的情态),还表现出儿童特有的感觉。“窜”字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机灵敏捷,表现出儿童的羡慕之情。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22.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解析】
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熟知段落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指定的方式概括即可.“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有啪的一声”一句即写了两件事,分别为:翻断砖、按斑蝥,后面还写了摘覆盆子的事。
点睛:记叙内容的概括,先找出记叙内容的六要素,然后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方式组织语言,最后将与内容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去除就可以得到答案。
21.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本题可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结合语境来分析即可。
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内容与句式的理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采用层层递减的形式,对比强调前者.因此与前面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角树相比,泥墙根应该是景色最差的地方.作者运用一个“单是”突出自己重点描写了泥墙根一带的景物.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23.插叙,回忆了母亲在时的生活点滴和母亲去世后我对母亲的纪念,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我对母亲的爱与怀念。
24.前文:“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
后文:“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或“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跟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所写内容能前后照应即可,只写“前 文”或“后文”不给分)
25.“我”与母亲长期生活在一起,有着深厚的母子之情,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但“我”与母亲的感情难以割舍,不愿接受这个现实,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她,她一直活在“我”的心里
26.①想起母亲对自己关心的点点滴滴,心中产生深深的思念之情(或感激之情);②再也无法给母亲送好吃的好喝的,心中怀有不能尽孝的愧疚之情;③母亲已逝,阴阳相隔,永不能相见的悲痛之情。
27.例,“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借“打喷嚏”这一细节描写 ,表现了“我”时时刻刻都在怀念母亲 ,表达出了母子之间相互牵挂的真挚情感。(所选细节感人且紧贴文本赏析准确即可)
【解析】
23.试题分析:首先,要判断文章所 用的记叙的顺序,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其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解答。
点睛: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顺序) 作用:叙事完整,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进去相干的另外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增补、衬托作用,丰富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力检测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