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7年高二语文学考模拟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学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2017年高二语文学考模拟试题(高二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浙江省2017年学考原创模拟试题(语文)命题:慈溪中学孙文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剥削剥夺剥皮 B.藏掖埋藏矿藏C.倨傲箕踞裙裾D.揖让缉查 辑录2.下列各组短语有错别
试题预览
浙江省2017年学考原创模拟试题(语文)
命题:慈溪中学 孙文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剥削   剥夺   剥皮 B.藏掖    埋藏    矿藏
C.倨傲   箕踞   裙裾           D.揖让    缉查 辑录
2.下列各组短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整饬一新      谙熟天文 B.未竟之业    厮守一隅
C.成绩斐然 消磨志气 D.默颂咒语      电线杆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期以来,如何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
B.老鲍头说下午要下雪,果不然,午觉一醒来窗外就飘起了雪花。
C.无论是宝玉还是黛玉抑或是宝钗,他们的心性里都有空灵的一面。
D.有关资料显示俄总统普京身高1.66米,可谓短小精悍的航天员身材。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与和自己观点相左的同事讨论问题,我们既要有原则又要有胸襟。
B.深味人世的作者总会在关键处坚持无情地瓦解读者的“美好”期待。
C.一场篮球赛下来,向来劲道十足的老丁竟也呼哧呼哧累得直喘粗气。
D.史铁生的母亲甚至下意识地想,毋宁让儿子的不幸落到自己头上好。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看来,唐人的爱情总是与桃花有着剪不断的因缘。即便写情人间的幽会,也要以娇艳的桃花作映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于那寻而未得的人儿,也必寄寓在桃花堆里让人生出唯美的惆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一段美好的感情因故夭折时,似乎也只有桃花方能抒发情人心头的无尽怅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②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6.下列语句中,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我一生别无所求,唯愿安安静静地做些学问,不想经商,还望父亲惠允。
B.告诉你吧,“逸”正是我的名讳,那还是长春的外祖父临终时替我取的呢!
C.虽说忝列门墙若干年,但古典文学老师的学问气度,我还是难得其一二。
D.既然大家还在思考准备之中,那么我先谈谈自己的看法,权作抛砖引玉吧。
7.下面这段赞文写的是
赞曰:经纶文武,可弁可儒。当官衎衎(刚直从容),谈理师师。新词故丽,豪气不除。得离而南,奇哉青兕!
A.岳飞    B.陆游    C.辛弃疾    D.文天祥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夜驰之沛公军 B.水击三千里
C.日与其徒上高山 D.顺流而东也
9.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他们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奇怪啊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现在危急时来求您,的确是我的过错啊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
D.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贿赂秦国却让自己实力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
10.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上阕境界雄阔、气势磅礴,为下阕英雄人物的出场做好了充足的铺垫。
B.“惊涛拍岸”中的“拍”举重若轻,极写江涛的力度,澎湃而又壮美。
C.“早生华发”一语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功成名就后青春消逝的深沉喟叹。
D.词人名为怀古实为伤今,看似赞周瑜功成名就,实则叹自己壮志未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暂得于己     得:满足,得意 B.列坐其次   次:按顺序排列
C.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随着 D.其致一也   一:一样,相同
1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人之相与
A.仰观宇宙之大 B.不能喻之于怀
C.向之所欣                      D.不知老之将至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极写群贤于良辰美景间的雅集之乐,为下文情感的变化作铺垫。
B.次段情感由“乐”转“痛”,表现了个体生命的短暂、局限与珍贵。
C.作者认为,面对死生,古人、今人、后人的心境和慨叹是不一样的。
D.本文是一篇书序,更是一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的散文。

14.下列对《我与地坛》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A.地坛景物及其对“我”的意味都没变化,只是“我”的内心多了丧母之痛。
B.“清晨”“午后”“日没”三个时间名词,表明“我”无时无刻不怀念母亲。
C.“才”字表现了“我”对失去母亲的事实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痛苦纠结。
D.反复强调母亲不在了,意在渲染“我”对严重忽略母亲之苦和爱的痛悔之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6题。
在西方的传统对照之下,中国“士”的文化特色是极为显著的。如果我们断定孔子揭开了中国系统思想史的序幕,那么在启幕之际中国思想便已走上与西方截然不同的道路。中国当然也发生了超越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分化,但是这两个世界却不是完全隔绝的;超越世界的“道”和现实世界的“人伦日用”之间是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西方人的二分思维方式在中国思想史上自始即不占重要地位。中国思想家所强调的则是“即知即行”、“即动即静”那种辩证式的思维,故往往在“相反”中看见“相成”。换句话说,中国的超越世界没有走上西方型的外在化之路。因此我们既看不到希腊哲学中本体和现象两个世界的清楚划分,也看不到希伯莱宗教中天国和人间的对峙。
中国的“士”的历史是和系统思想史同时揭幕的。在这一特殊思想背景之下,“士”一方面与希腊哲学家和基督教教士都截然异趣,而另一方面又有与两者相同之处。就“士”之重视“知识”而言,他是近于希腊哲学家的;古人以“通古今,决然否”六个字表示“士”的特性,正可见“士”的最重要的凭借也是“理性”。但就“士”之“仁以为己任”及“明道救世”的使命感而言,他又兼备了一种近于基督教的宗教情操。近代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人有把孔子比之于苏格拉底,也有把孔子比之于耶稣者,这两种不同的比况都有理由,但也都不尽恰当。孔子来自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代表“士”的原型。他有重“理性”的一面,但并非“静观瞑想”的哲学家;他也负有宗教性的使命感,但又与承“上帝”旨意以救世的教主不同。就其兼具两重性格而言,中国的“士”毋宁更近于西方近代的“知识分子”。
但西方近代的“知识分子”虽然在思想上与希腊哲学和中古基督教都有渊源,其最直接的根据则是“俗世化”的历史发展。中国“士”的传统自先秦以下大体上没有中断,虽则其间屡有转折。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仍与基督教在西方中古文化中所取得的绝对的主宰地位有别。六朝隋唐之世,中国诚然进入了宗教气氛极为浓厚的时代,然而入世教(儒)与出世教(释)之间仍然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道教也处于出世与入世之间。故中国中古文化是三教并立,而非一教独霸。由于中国文化没有经过一个彻底的宗教化的历史阶段,如基督教之在中古的西方,因此中国史上也没有出现过一个明显的“俗世化”的运动。宋以后的新儒家可以说代表了“士”在中国史上的最后阶段;他们“出入老释”而复“返之六经”,是从宗教中翻身过来的人。但是他们仍然是直承先秦“士”的传统而来,其历史的线索是很清楚的。这和西方近代“知识分子”在传承上找不到一个明确的谱系,适成有趣的对照。
                      (选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引言》,有删节)
15.作者认为中国的“士”最接近
A.希腊哲学家                          B.苏格拉底
C.基督教教士                          D.西方近代知识分子
16.本文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是
A.以西方文化为参照,阐释中国的“士”兼具知识理性和宗教性的使命感。
B.以西方文化为参照,阐释中国的“士”与现实世界、超越世界的独特关系。
C.以西方文化为参照,阐释中国的“士”的生成背景、双重性格和历史脉络。
D.以西方文化为参照,阐释中国的“士”历史传承谱系完整而清晰的原因。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9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19题。
一个公民的命运
(波兰)姆罗热克
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地区,那里的天气跟首都的一样。寒来暑往,刮风下雨,阳光普照,与大城市没有什么两样。但令人吃惊的是权威人物的首创精神,他们为了了解本地天气状况,决定在这里建造一所气象台。这不是件什么了不起的事,不过是划出一小块矩形地盘,四周用白色栅栏围起,中间有一个仪器箱,架在细长的支腿上。
  挨着气象台是干事的房屋,他的工作除了照看仪器外,就是写天气状况的准确报告。这样,假如有人询问,权威手头就有了必要的信息,不至于茫然。  
  干事是一个尽职的年轻人。他的报告清楚简洁、准确可信。假如有雨,他会多角度记述雨情:几时下雨,雨量多少,时间多少。假如阳光明媚,他也会准确无误地记述。他懂得全国上下都在勤奋工作,创造财富为他发放工资,所以他感到自己必须专心工作。他永远也不会无所事事,因为这地区天气总是变化无常。
  临近夏末,暴风雨频繁起来。他翔实地记录下来,把报告交给上级。一天,一位年老而经验丰富的同事拜访他。这位同事看了他的工作情况,说:“朋友,你报告的调子是否有点低?” 
  “此话怎讲?”干事感到奇怪,“你可以亲眼看一看,是在下倾盆大雨嘛。” 
  “不错,是在下雨。但你应该明白,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处理这个问题,要采取科学态度。” 老气象学家穿上胶鞋走了,一边走,一边摇头。
年轻的干事独自留在那里,继续写他的报告。不久,他出乎意料地接到了上面权威的传唤。虽不是最高权威,可仍然是一个权威人物。他带着伞进城了。权威在一个漂亮的房间里接待了他。雨点打在屋顶上,滴答作响。 
  “我们之所以召你来,”权威说,“是因为我们对你报告的片面性感到惊讶。这段时间,你报告的调子太悲观。丰收在望,而你却喋喋不休地报告雨情。你不明白自己工作的性质吗?” 
  “可是在下雨嘛……”干事说。 
  “别找借口。”权威面有愠色,“这儿有你最近的所有报告,你不能否认。你工作干得不错,可你优柔寡断。我要你明白,我们不会容忍任何失败主义情绪。” 
  会见后,干事把伞收起来,夹在胳膊下,回到了气象台。这一举动意愿虽好,但终因遍身被雨淋透,得了感冒,不得不卧床休息。不过,他不承认这是因雨所致。 
  翌日,天气好转。他喜出望外,立刻写下了报告:“雨停了,必须承认,下得并不太大,只是断断续续下了几点。看现在,阳光多么灿烂!” 
  确实,太阳驱散了乌云,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干事一边欢快地哼着曲子,一边忙着自己的工作。下午,一阵冷风吹过,乌云又开始聚集。他走进屋,生怕患上流感。下一份报告又该写了,他写道:“太阳运行如故。哥白尼早已证明,日落只是表面现象,它实际上总是光芒四射,只是……” 
  写到这儿,他突然停笔,感到非常不畅快。当第一道闪电划过天空,他摆脱了机会主义想法,只写道:“17点,雷雨。” 
  第二天,又是一场暴风雨。他作了报告。第三天,虽没有暴风雨,可下了场冰雹。他又作了报告。他浑身洋溢着一种心安理得,甚至心满意足的奇怪感觉。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邮递员又给他送来传唤令为止。这次传唤令是从“中央权威”那里发出的。
  他从首都返回后,心里再没有什么疑虑了。连续几天来,他的报告都是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偶尔还响彻着辩证的论调,如:“虽然短时间的阵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灾,但是什么也摧不垮救援分队的战斗精神。” 
随后的报告描述了风和日丽的天气。有些甚至是用韵文写成的。然而,大约两个月以后,他写了一份报告说:“该死的暴雨。”据说,他是在喝得醉醺醺的情况下写这份报告的,买酒的钱是他变卖气象仪器换来的。 
  自那以后,什么也妨碍不了本地区阳光明媚的天气了。他在绕着田野行走时被闪电击死,当时手里还拿着一只卢尔德神钟,他企图把乌云驱散。他基本上还是个诚实之人。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 2015年第9期,有删节)
18.画线句表现了“干事”怎样的心理?请分点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简要分析本小说的主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越来越喧嚣,日子也越来越纷繁,但一个追求精神享受的人总能果断抽身,营造一个独属于己的小天地,用以安身立命。你有这样的小天地吗?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与解析】
1.选B。
解析:A.剥削bō ,剥夺bō,剥皮bāo;B.都念cáng;C.倨傲jù,箕踞jù,裙裾jū;D.揖让yī,缉查jī,辑录jí。
2.选D。D中“默颂”应为“默诵”。
3.选A。A中“富裕”应为“富余”,指足够而有剩余。
4.选C。C中语序不当,应将“呼哧呼哧”置于“累得”之后,修饰“直喘粗气”。
5.选D。②句相恋幽会,③句寻而未得,①变心背情。
6.选B。名讳,敬辞,指应该避讳的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不能用于自身。
7.选C。“经纶文武,可弁可儒”写辛弃疾文武双全,“新词故丽,豪气不除”写辛弃疾词婉约、豪放兼美。
8.选D。ABC名词作状语,D名词作动词。
9.选C。A中的“惑”应译为“糊涂”;B中的“是”应译为“这”;D中“赂秦而力亏”应译为“贿赂秦国因而让自己实力亏损”。
10.选C。C项“对自己功成名就”错误,“早生华发”应指诗人在壮志难酬的现实面前不愿白白地老去,是对自己不能像周瑜那样功成名就的不甘和焦灼。
11.选B。B项“次”应释为“地方,这里指旁边”。
12.选D。例句和D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中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中的“之”是代词,代前人的文章;C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
13.选C。C项中“心境和慨叹是不一样的”应为“一样的”,可由末段分析而得。
14.选A。解析:A项中地坛的客观景物确实没发生变化,但它们已从“我”一己遭遇的避难所,转换成了“我”对自己严重忽略母亲之苦和爱的痛悔,以及对母亲无限思念的平台,因此地坛景物之于“我”的意味发生了重大变化。
15.选D。可由“就其兼具两重性格而言,中国的“士”毋宁更近于西方近代的‘知识分子’”而得。
16.选C。其他几项都限于一面,不够完整。
17.(1)气吞万里如虎
(2)歌窈窕之章
(3)渚清沙白鸟飞回
(4)术业有专攻
18.①如实报告天气状况、恪尽职守的安然。
②说出真话、反抗强制说假话的畅快。
19.本小说通过一个气象干事的奇特遭遇,表现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存隐喻。(总述)面对“权威”势力对气象记述的意识形态化要求,干事时而天真疑惑,时而违心粉饰,时而怒暴实情,可谓备受折磨。(分析一)这一方面以讽刺兼荒诞的手法揭示了人类生活中专制、荒唐与虚伪的一面;另一方面通过干事不甘与“权威”共谋、同奏凯歌的挣扎,表现了人类捍卫良知、反抗荒诞的意志和勇气。(分析二)
20.【立意说明】
本题为开放式题目,立意时可紧扣两个要点:一,突出独属于己的小天地,可以是书房、卧室、后院、教室一隅等;二,强调该小天地给自己带来的精神享受等,可渗入相关的人生思考。
【范文】
天堂的模样
婚后不久,妻念我闲时爱读点书,便主动从原本也不甚敞阔的衣橱中辟出一格,专供我放书。地方不大,但毕竟是一片独属于己的天地,可存书,亦可寄怀,浪游多年,也算收获了一份渊明所谓的“容膝之安”。为了避免与妻子的时装形成过分强烈的反差,买书时,我刻意选些书封色彩鲜丽的版本,齐齐整整地竖置在一块,修长平整的书脊堪比瘦削挺括的衣肩,倒也不寒碜。“未曾想到书也是极好的饰品。”妻笑,我也笑。
如此安静地过了两年。某日,刚学了几个词的女儿指着业已满满实实的书柜道:“爸爸,有本书快要‘溢’出来了呢!”彼时,我才深切地悟得“祸患常积于忽微”的至理,任凭你购书再怎么小心翼翼,终究敌不过“渐”之伟力。偶尔,妻也会有意无意地咕哝:“又没添几件新衣,衣橱咋就这么挤了呢?”幸好,临窗的简易书桌尚余闲地,颇占位置的榆木瘿笔筒和异兽书镇纸也可忍痛撤下,这样,逐日“溢”出来的书才有了新的去处。不过积书也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待我神思恍惚地从书丛间探出头来,妻已冷眼相向:“你打算在书桌上砌两堵墙么?”
既然“上天”有碍观瞻,那么就“入地”吧。我将一时不看的书统统堆集至桌下,只留出一隙之地以供双脚来回伸缩。过了一个冬季,我又将书桌前的藤椅搬出卧室,用四摞书堆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台子,美其名曰“书凳”。有时,妻不在,我就把部分只作资料储藏的样书和样刊偷偷地转移到床底下,借着两边拖垂的床单的掩护,居然平静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做贼般的日子。然而,随着阅读视野的日渐深广,卧室内的书还是如藤草般蔓延开来了,窗沿、柜上、案头、枕边、床角、墙隅乃至电视机的旮旯缝里,到处都是。古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怎奈我的诗书皆搁于腹外,妻前儿后总觉亏欠着什么。妻又好整洁,每每见我宅在房内、如獭祭鱼的邋遢样,总会怒不可遏地大喝一声:“又摊得一塌糊涂了!”继而便使出折衣叠被的功夫,将散乱的书依着长短大小一一归置起来。望着妻挥汗如雨、踌躇满志的劲头,我唯有轻轻地喟叹一声:“又整得一塌糊涂了!”
放暑假后,妻照常上班,女儿去乡下老屋消夏,方丈之室忽然间变得空空荡荡的,好像幼时闯入了一片无人看管的瓜地,寂寞里的自由与欢欣简直妙不可言。晨起快读,如渴汉牛饮,唯恐不及;近午时分,略起乏意,便斜倚着书堆,对着满室高高低低如青山般胡放乱叠的书籍,痴痴地发一阵子呆。爱默生说,书斋里有着许多迷睡的灵魂,只须轻轻地呼唤,它们便会缓缓地苏醒过来。一个人在书堆里埋久了,心耳变得异常敏感,风拂纸页,倒真能辨出哪一本书来。偶或转首,瞥见先前翻阅过后忘了压平的书,微微张着嘴,欲语未语,不禁让人心动:书页间还有未曾读透的秘密么?书会随着一遍又一遍的阅读渐次醒来,却始终缄默不语,这就更令人欲罢不能了。有时我真怀疑,究竟是我在读书,还是书在读我,抑或我与书俱迷失于某一个世界了?
极偶尔地,乡下故人来访,见我双目呆滞,深陷书冢,不禁大为怜惜,惴惴地问:“兄弟,书里的日子可好过?”我恍然间回过神来,暗笑不语,随手捡起一本《博尔赫斯诗选》,念道:“我在阴影中、在空灵的昏暗里,/拄着拐杖缓慢地逡巡探索,/我在心目中把天堂的模样,/想象成一间藏书室的形象。” (122.240.203.11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上册 学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8届九年级培优第13套』  下一个『平罗中学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